- 年份
- 2024(8217)
- 2023(11838)
- 2022(10491)
- 2021(9882)
- 2020(8256)
- 2019(18640)
- 2018(18534)
- 2017(35524)
- 2016(19477)
- 2015(21825)
- 2014(21761)
- 2013(21421)
- 2012(19739)
- 2011(17704)
- 2010(17500)
- 2009(15827)
- 2008(15164)
- 2007(13030)
- 2006(11149)
- 2005(9765)
- 学科
- 济(78433)
- 经济(78360)
- 管理(52998)
- 业(48704)
- 企(40562)
- 企业(40562)
- 方法(35747)
- 数学(31000)
- 数学方法(30616)
- 学(19863)
- 农(19544)
- 中国(19133)
- 地方(19058)
- 财(16759)
- 业经(16497)
- 农业(13332)
- 理论(13036)
- 和(12924)
- 环境(12854)
- 贸(12848)
- 贸易(12843)
- 易(12403)
- 制(11678)
- 技术(11431)
- 划(10868)
- 教育(10763)
- 地方经济(10723)
- 务(10646)
- 财务(10587)
- 财务管理(10567)
- 机构
- 大学(273777)
- 学院(272210)
- 管理(107681)
- 济(101859)
- 经济(99486)
- 理学(94200)
- 研究(94028)
- 理学院(93035)
- 管理学(91272)
- 管理学院(90787)
- 中国(67140)
- 科学(63037)
- 京(59231)
- 所(48350)
- 农(46174)
- 研究所(44826)
- 财(44191)
- 业大(44135)
- 中心(41678)
- 江(38463)
- 范(37993)
- 师范(37619)
- 北京(37412)
- 农业(36365)
- 财经(36310)
- 院(35103)
- 经(33047)
- 州(31642)
- 师范大学(30678)
- 技术(29601)
- 基金
- 项目(197513)
- 科学(154424)
- 基金(142301)
- 研究(141122)
- 家(125967)
- 国家(124959)
- 科学基金(106287)
- 社会(86487)
- 社会科(81738)
- 社会科学(81715)
- 省(77586)
- 基金项目(76583)
- 自然(71612)
- 自然科(69900)
- 自然科学(69886)
- 自然科学基金(68572)
- 划(66048)
- 教育(64204)
- 资助(58490)
- 编号(57793)
- 成果(45691)
- 重点(44824)
- 发(42443)
- 部(42261)
- 创(40507)
- 课题(39818)
- 科研(38294)
- 创新(37793)
- 计划(36860)
- 大学(35997)
共检索到382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红霞 张文辉 李惠茹 林洋
【目的】统计分析纸坊沟流域3种景观功能类型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进一步的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纸坊沟流域1982,1990,2005和2009年的景观斑块图为基础,应用GIS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纸坊沟流域景观分类系统,对流域景观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型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功能类型在不同治理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1)利用建立的景观分类系统,可将纸坊沟流域景观划分为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和生活服务型3种功能类型;根据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又可将其划分为人类主导景观和自然景观。(2)各个治理时期,生态防护型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及周长均最大,是流域的主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晓波 张婷 张文辉
The landscape dynamic was researched in Zhifanggou watershed of Ansai,a loess plateau,during last 25 year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s were different in the different period,but the whole structure was not obviously changed. The landscape percentage of eco-protection type;pro-economics ty...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惠茹 张文辉 范红霞 林洋
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南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分布图并建立流域景观斑块类型数据库,计算景观指数,分析景观构成,为流域景观格局优化和治理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县南沟流域景观类型中,刺槐林(成熟刺槐林和幼龄刺槐林)面积最大(35.12%),白羊草-茭蒿+铁杆蒿群丛、农田、狼牙刺灌丛、铁杆蒿+茭蒿群丛次之,以上6种景观类型占流域面积的82.26%、占流域斑块数的60.23%,构成流域景观的主体。2)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生活服务型三大景观功能类型面积比约为:3.63∶1∶0.08,生态防护型景观的斑块数量和总面积最多,占流域景观的3/4以上。3)流域内人类主导景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洋 张文辉
【目的】统计分析燕沟流域不同生态功能景观的斑块构成,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野外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图,内业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燕沟流域的景观类型分类系统和数据库,统计相关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构成。【结果】(1)燕沟流域景观类型中,杂灌丛(浓杂灌丛和稀杂灌丛)面积最大,农田、刺槐林、成熟果园和草地面积次之;以上6种景观类型占流域面积的91.03%、占流域斑块数的81.68%,构成流域景观的主体;流域整体景观属于细粒结构。(2)三大景观功能类型中,生态防护型景观的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均最高,占流域景观的近2/3,经济生产型景观次之;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生活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严登华
通过1986、1996和2000年的LandsatTM影像解译,得到东辽河流域景观分布的矢量和栅格图;在Arc Info8 0 1平台下,进行空间分析,得到东辽河流域景观的动态变化;在FRAGAT3 2下,对东辽河流域各年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在Matlab6 3平台下,建立Markov模型,进行了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和预测。东辽河流域景观的组成不合理,林地景观所占面积的比率严重偏低。1986年~2000年间,旱田景观显著的增加,工矿、交通和居民地景观略有增加,其他景观均有所下降。从多年平均变化来看,耕地景观的变化最为剧烈。1986年~1996年间,东辽河流域各类景观主要向水田景观转变;而1996...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彩霞 谢高地 杨勤科 李士美
以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为例,以该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1958年为参照年,主要运用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分析了1938~2000年该流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通过对流域综合治理与退耕还林草投入成本价值的对比核算,初步评价了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效益。研究表明,从1938~1978年,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大面积植被遭受破坏,导致流域土壤保持功能显著降低,年土壤保持价值减少了1.01×108元。随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逐年增加,1978~2000年土壤保持价值增加了0.77×108元。除去流域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国坤 邓伟 吕宪国 宋开山 李恒达 张洪岩
论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模型,对新开河流域湿地近33年(1969—2001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和水文条件的变化,新开河流域湿地不同程度地转化为草地、耕地、沙地和盐碱地,植物群落发生逆向演变。期间湿地总面积经历了大幅度减少到显著增加的落起过程;②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2001年沼泽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斑块周长较1969年分别减少了71.02%、71.08%、64.76%,景观破碎化指数由0.78上升到0.93。有关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湿地保护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克龙 李双成 周巧富 朵海瑞 陈琼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本文基于青海湖流域1977年MSS影像、1987年TM影像和2000年ETM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算法,揭示了青海湖流域景观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77年的423×108元降低到2000年的364×108元,年均损失2.57×108元;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来讲,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价值贡献率超过了58%,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气候调节功能缺失最明显减少达32%;就生态...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景观类型变化 青海湖流域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郝泽周
本文以深圳市园山风景区为研究范围,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选取风景区内3种城市森林作为实验样地,对不同样地不同季节内的昼夜24小时的森林声音、小气候和植被数据进行采集与统计,研究了森林声景观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基于时空变化的规律性特点选取典型声音类型,进行声景观主观评价与生理变化试验。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从不同季节森林声景观特点来看,春季的森林声景观变化丰富且以鸟鸣声为主,夏季森林声景观整体变化较弱,以虫鸣为主且声音环境热闹,秋冬季森林声景观以幽静、平和为主。(2)森林声景观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佳 周小玲 田育新 陈建华 张珉 邓楠 陈艺
以武陵山区小流域马尾松林、枫樟混交林、杜仲林和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7.5、12.0、20.0 cm土层深度在典型降雨前后水分动态变化进行观测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水分的日变化规律,从而为林水综合管理、流域科学治理以及森林多功能高效经营等提供科技支持。结果表明:1)所有观测时间内,在7.5和12.0 cm土层深度处,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均是杜仲林,其次是枫樟混交林,最低的是坡耕地,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20.0 cm土层深度处,杜仲林和枫樟混交林差异不显著,马尾松林与坡耕地差异显著;3个土层深度下,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为杜仲林>枫樟混交林>马尾松林>坡耕地。2)降雨前, 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均比较稳定,只在7.5和12.0 cm处缓慢减少;降水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7.5 cm的马尾松林,其次是12.0 cm的坡耕地。3)降水前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与风速和大气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的含水量与湿度呈正相关关系。4)综合分析表明杜仲林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其作为生态经济型树种,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可大面积示范推广有利于提高研究区的生态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玲霞 陆元昌 雷相东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方法。划分景观要素类型的因子一级为土地覆盖类型,二级为优势树种组。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1997年10a间金沟岭实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1987年和1997年主要的景观要素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1987年的斑块个数为592块,1997年为946块。斑块个数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趋势。10a间,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有所增加。文章对营林活动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明阳 王克林 何萍 谢志仁 高吉喜
通过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对白洋淀流域1986年和2000年景观格局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①在景观尺度上,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下降,斑块形状更加简单规则,斑块类型分布更加离散,空间连接性减小,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 ②在景观要素类型尺度上,耕地面积减少,并且更加破碎,形状更加复杂,而与此相对的是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形状规则;尽管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自草地的转化,但是林地和草地的破碎化程度、斑块形状和连通性等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域面积减小,形状变得规则且斑块集中; ③林牧和农牧交错带的景观格局变化非常明显,说明了其景观生态比较脆弱和易变; ④人类活动对白洋淀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传辉 郭振亚 高超 谢超峰
以1989年、1999年、2009年3期6景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分层分类、监督分类与人工目视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对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信息进行分层提取,运用Fragstats软件分析流域内20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并研究其变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1)巢湖流域1989~2009年建设用地增加38 380hm2,动态度高达18%,耕地面积减少34 230hm2,水体面积相对稳定,常绿林地增加40 350hm2,落叶林地减少6 760hm2,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农田和其他用地类型的转入。(2)近20a间流域斑块个数(NP)与斑块密度(PD)呈现直线下降,下降率均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明玉 王百田
【目的】为兼顾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控制和供水安全,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径流和产沙影响,以寻找节水、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技术。【方法】利用甘肃平凉纸坊沟典型小流域1955—2003年的水上保持措施与径流和输沙等监测数据,建立年径流系数和产沙模数与土地利用的线性关系,定量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1955—2003年,年降水量呈不显著降低趋势,年径流深和产沙模数显著减少;小流域降水产流能力随植被破坏而提高,随植被恢复而大幅降低;修建梯田和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可增加小流域的径流拦蓄能力,但会因工程老化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小流域单位径流深的侵蚀与携沙能力随林草面积增加而下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勇明 葛永刚 王道杰 庄建琦 陈灿 吴承祯
公路建设对区域的各种生态过程、灾害活动等影响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对小尺度区域公路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效应研究较少。利用3S技术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蒋家沟小流域内县乡级公路沿线三期影像的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运用FragStatS3.3软件和景观指数计算方法,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层次上研究公路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建设公路及全部公路沿线均出现坡耕地显著减少、梯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不同距离梯度上,针叶林、灌丛、坡耕地景观百分比不断降低,梯田、草地面积增加。(2)公路沿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则表现为:在斑块层次上,1973年前建设公路沿线景观形态更复杂,破碎化程度高,1973年后建...
关键词:
小流域 公路效应 景观格局 破碎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