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47)
2023(16543)
2022(13816)
2021(12831)
2020(10695)
2019(24139)
2018(23589)
2017(44568)
2016(24274)
2015(26985)
2014(26518)
2013(26595)
2012(24810)
2011(22374)
2010(22467)
2009(21166)
2008(21207)
2007(18571)
2006(16695)
2005(15391)
作者
(68721)
(57432)
(57237)
(54729)
(36705)
(27574)
(25869)
(22144)
(21859)
(20473)
(20186)
(19051)
(18582)
(18514)
(18347)
(17791)
(17089)
(16583)
(16583)
(16426)
(14448)
(14202)
(13794)
(13145)
(13043)
(13026)
(12620)
(12202)
(11431)
(11292)
学科
(116115)
经济(115963)
管理(76132)
(68687)
(56982)
企业(56982)
方法(46045)
(41800)
数学(41522)
数学方法(41291)
中国(32117)
(26613)
(26431)
地方(23304)
业经(22692)
(22173)
(22014)
财务(21984)
财务管理(21928)
(21026)
贸易(21017)
企业财务(20938)
税收(20701)
(20526)
(20459)
(19737)
(19050)
(18668)
银行(18628)
(18416)
机构
大学(350700)
学院(346021)
(162285)
经济(159605)
管理(129099)
研究(124095)
理学(110983)
理学院(109790)
管理学(108396)
管理学院(107738)
中国(97183)
(86383)
(72797)
科学(69130)
财经(64519)
(62381)
(58764)
(55618)
研究所(55496)
中心(54573)
经济学(53177)
(52141)
财经大学(47845)
经济学院(47839)
业大(47282)
北京(46507)
(43816)
农业(43309)
(41170)
师范(40708)
基金
项目(222684)
科学(176801)
基金(167192)
研究(161355)
(146393)
国家(145242)
科学基金(124254)
社会(109574)
社会科(104231)
社会科学(104207)
基金项目(86962)
(82145)
自然(77390)
自然科(75639)
自然科学(75616)
自然科学基金(74390)
教育(73512)
(69961)
资助(68588)
编号(61020)
(51960)
成果(51383)
重点(50472)
国家社会(47981)
(47498)
(46253)
(45799)
教育部(45599)
创新(43595)
人文(43456)
期刊
(181436)
经济(181436)
研究(117690)
中国(73090)
(71629)
学报(54232)
(49678)
管理(49212)
科学(48670)
大学(42000)
学学(39804)
(36923)
金融(36923)
财经(34274)
农业(32444)
经济研究(32312)
教育(30087)
(29482)
技术(26465)
业经(24188)
问题(23684)
(21816)
国际(19930)
(19135)
世界(18820)
(17859)
技术经济(17698)
(16575)
统计(16421)
会计(16381)
共检索到546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分税制改革引致的纵向财政失衡弱化了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基于中国1994—2017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纵向财政失衡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纵向财政失衡是导致我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投资冲击、技术冲击和货币供给冲击等途径对经济波动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时序异质性和环境异质性;纵向财政失衡的变化周期先于经济波动的变化周期,并呈现一定的周期同步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克中  冯俊诚  鲁元平  
本文从公共支出效率和公共支出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财政分权和贫困减少之间的理论联系。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增加亲贫式支出的配置效率来实现减贫目标;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程度,而地区竞争会扭曲公共支出结构,阻碍减贫目标的实现。利用我国分税制改革后的省际数据发现:就北京、上海和天津而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恶化了贫困状况;而对于其他省份,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则有利于缓解贫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财政既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又是新时代下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选择中国1994-2016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来探讨纵向财政失衡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纵向财政失衡是导致我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并且在衰退期效果比繁荣期更为明显;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纵向财政失衡程度越高,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效果越大;中央财政依赖度的增加会平抑纵向财政失衡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地方政府自给度的增加会放大纵向财政失衡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后,得出适当增加转移支付可以有效的平抑我国经济波动风险的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助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此,本文从纵向财政失衡、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波动的内在联系出发,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论证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影响的双重作用路径。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既存在直接效应(纵向财政失衡→经济波动),又存在间接效应(纵向财政失衡→地方政府行为→经济波动)。其次,从实证上采用面板联立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纵向财政失衡、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既具有直接效应,又具有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波动产生的间接效应,其中,通过地方政府干预行为产生间接正效应,而通过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产生间接负效应。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铎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泳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为强化财政制度安排、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铎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庆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和汉特(Hunter)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三个纵向财政不平衡系数,并对1994-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纵向不平衡度进行测量,结果均显示分税制后我国纵向财政不平衡度呈现扩大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刚  高波  任保全  
构建公共品供给综合评价指数,运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法,基于中国市级动态面板数据分析了分税制背景下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明显降低了公共品供给质量,而财政分权则促进了公共品供给质量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财政显著增加了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却对非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序差异:土地财政促进了东部地区公共品供给的增加,却减少了中西部地区公共品的供给;随着土地成交价款的大幅增加,2004年以后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负面影响程度明显提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崔耕瑞  
有效的财政政策安排是实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为此,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纵向财政失衡、要素市场扭曲对金融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财政失衡会加剧金融波动,同时,税收竞争会强化纵向财政失衡对金融波动的影响,而晋升竞争会弱化该影响。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对金融波动既存在直接影响,又存在通过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扭曲的间接作用,并且在间接作用中由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所引发的中介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最后,本文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树鑫  杨森平  
当前地方财政的"增收减支"难度加大,识别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确切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将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纳入同一理论分析框架,推演出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存在推高和拉低的作用机理。经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财政纵向失衡总体上会推高地方政府支出效率;虽然存在中央转移支付机制,但财政纵向失衡仍然加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强化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推高效应;该效应的强弱程度还因财政支出功能属性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表现为科学、教育等兼具一定生产属性的支出效率易受影响,而几近纯粹福利属性的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却不受显著影响。因此,在合理校正财政纵向失衡体制的改革进程中,还应注意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合理完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制度,切实优化中央转移支付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亮亮  贺俊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此,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从财政纵向失衡这一全新视域探究区域创新效率问题。基于1998—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即给区域创新效率带来了损失。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之间的“为增长而竞争”强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而“为创新而竞争”弱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因此,需要改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程度、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完善地方官员的政治考核体系等措施,以适度缩小财政纵向失衡程度,引导地方政府由“为增长而竞争”向“为创新而竞争”转变,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池建宇  赵家章  
文章尝试把宏观经济学两大主题——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并使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78—2012年的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验证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既有正向影响,又有负向影响;政策、市场、技术和制度的不确定性都会带来经济的波动;与政策的不确定性相比,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似乎更容易带来经济的波动性。为了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政府应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降低宏观政策的波动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吕凯波  郑冰  
协调好上下级政府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是大国财政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一次财政层级结构扁平化的尝试,省直管县改革取消地市级财政参与县级税收分成的制度安排能够阻断税收任务的层层加码。由于分批逐步进行省直管县试点改革的模式使得财政层级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准自然实验”特征,本文利用1628个县的面板数据模型识别财政层级设置对纵向税收竞争关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省直管县改革强化了县级财政与地市级财政间的纵向税收竞争关系,但弱化了县级财政与省级财政间的纵向税收竞争关系。分省直管县改革模式和分区域估计的结果表明,上述效果主要体现在全面直管型地区和东部地区。在进一步对省直管县改革影响纵向税收竞争的机制分析中,本文发现省直管县改革能通过税收收入分配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对纵向税收竞争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崔耕瑞  
有效的税制结构安排是推进新时代下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基于此,本文选择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效应模型探讨税制结构安排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分析上,直接税和间接税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时序分析上,1995~2003年和2004~2011年两个区间段,间接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都超过了直接税;2012~2019年区间段,直接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超过间接税。地区异质分析上,东部地区与总体结果基本保持一致;中部地区表现为直接税的正向促进和间接税的反向抑制;而西部地区则恰好与之相反。故此,应进一步增加直接税比重,优化间接税内部税种结构,以发挥税制结构调整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成  曹志文  
采用重心理论,综合利用Arc GIS10.2与空间角度与地理距离计算软件,基于我国300多个地级市数据测算全国财政收入重心,分析了1994—2015年我国财政收入重心的移动路径,刻画了财政收入重心与几何中心的偏离态势,结论表明:我国财政收入重心与我国几何重心存在偏离,说明我国财政收入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距;我国财政收入呈现椭圆形的闭环状态,说明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东西方向上财政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应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人口等对财政收入重心影响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