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7)
- 2023(8725)
- 2022(7698)
- 2021(7357)
- 2020(6648)
- 2019(15498)
- 2018(15564)
- 2017(29342)
- 2016(16156)
- 2015(18100)
- 2014(18719)
- 2013(18591)
- 2012(17431)
- 2011(15402)
- 2010(15908)
- 2009(15048)
- 2008(15586)
- 2007(14028)
- 2006(12186)
- 2005(10759)
- 学科
- 济(64098)
- 经济(63952)
- 管理(51280)
- 业(45260)
- 企(37838)
- 企业(37838)
- 财(32146)
- 方法(30612)
- 数学(27200)
- 数学方法(26951)
- 农(18738)
- 中国(18397)
- 制(17861)
- 财政(15278)
- 务(15156)
- 财务(15103)
- 财务管理(15037)
- 企业财务(14327)
- 学(13451)
- 地方(13378)
- 业经(12697)
- 政(12617)
- 体(12179)
- 农业(11525)
- 银(11239)
- 银行(11215)
- 贸(10941)
- 贸易(10937)
- 理论(10600)
- 易(10582)
- 机构
- 大学(230941)
- 学院(227599)
- 济(93477)
- 经济(91367)
- 管理(85833)
- 研究(78248)
- 理学(73141)
- 理学院(72282)
- 管理学(70950)
- 管理学院(70520)
- 中国(60820)
- 财(55311)
- 京(48753)
- 科学(47513)
- 所(40883)
- 财经(38976)
- 农(38715)
- 中心(36580)
- 研究所(36385)
- 江(36060)
- 经(35208)
- 业大(33021)
- 北京(31295)
- 范(30297)
- 农业(30142)
- 师范(29922)
- 经济学(29295)
- 财经大学(28515)
- 州(27753)
- 院(27594)
- 基金
- 项目(144460)
- 科学(111970)
- 研究(106587)
- 基金(103365)
- 家(89772)
- 国家(88974)
- 科学基金(75257)
- 社会(66039)
- 社会科(62331)
- 社会科学(62309)
- 省(56027)
- 基金项目(54791)
- 教育(50664)
- 自然(48075)
- 划(47069)
- 自然科(46775)
- 自然科学(46755)
- 自然科学基金(45938)
- 编号(43597)
- 资助(42712)
- 成果(37820)
- 部(33094)
- 重点(32782)
- 课题(30781)
- 发(29938)
- 创(29274)
- 教育部(28488)
- 大学(28388)
- 科研(27936)
- 性(27929)
- 期刊
- 济(106112)
- 经济(106112)
- 研究(72296)
- 中国(50481)
- 财(49690)
- 学报(35717)
- 农(34236)
- 管理(31878)
- 科学(31452)
- 教育(27160)
- 大学(27107)
- 学学(25247)
- 农业(22059)
- 融(21899)
- 金融(21899)
- 技术(21034)
- 财经(20375)
- 经济研究(17550)
- 经(17411)
- 业经(16028)
- 问题(14165)
- 会计(12309)
- 财会(12303)
- 业(11920)
- 版(11620)
- 贸(11345)
- 理论(11300)
- 技术经济(11065)
- 统计(10999)
- 图书(10109)
共检索到354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宁静 赵旭杰
基层政府的财力保障关系到整个国家财政职能的履行。如何调整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以提升基层政府的财力水平,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行成为理顺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尝试,为实证研究纵向财政关系改革对县级基层政府财力保障的影响提供了准自然实验分析的条件。本文基于全国县级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省直管县这一纵向财政关系改革对县级可支配财力的影响,并且对其影响路径加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对县级可支配财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比于本级财政收入,改革对上级转移支付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说明改革更多的是通过约束地级市对县级转移支付的截留行为,实现了县级基层政府财力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纵向财政关系改革 基层政府 财力保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俊雪 宁静
基于2004年以来实施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本文重点探究了纵向财政治理结构安排在促进地方政府职能优化中的作用。特别地,为了有效校正选择偏差问题,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构造反事实,在拟自然实验环境下识别出改革对县级政府支出结构的因果处置效应。结果显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有较强的职能扭曲效应,强化了县级政府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支出行为偏差:改革导致县级政府的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平均增加了4.312个百分点,较2002年提升了266.2%;导致教育支出比重和医疗卫生支出比重平均下降了1.061和0.588个百分点,较2002年减少了3.7%和12.7...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易珈 李锡涛 刘若曦
本文以中国在2002年实施的所得税分享改革为背景,将纵向财政失衡纳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互动的理论模型,分析纵向财政失衡引致的地方政府行为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采用强度DID的识别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纵向财政失衡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能源消耗强度,在一系列稳健性与有效性分析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讨论发现,长期纵向财政失衡将通过能源要素市场和劳动力成本影响企业的要素投入决策,最终影响企业能源消耗强度。本文为形成以财政制度为核心的能源环境治理政策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政府应认识到能源要素市场扭曲背后的制度原因,从财政制度设计角度解决公共治理问题,发挥财政工具的激励、协调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席鹏辉 黄晓虹
大规模减税降费时期,各界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尤为关注。在这种“紧日子”的财政压力环境下,地方政府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倾向,目前的证据还相对匮乏且不系统。本文以2010年教育事权改革为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伴随事权改革而形成的财政压力对地方收支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为了实现中央政府提出的“2012年国家性财政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目标,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规模经历了快速扩张。在应对急剧支出需求所带来的财政压力时,地方政府没有扩大税基或强化征管,而是以牺牲其他支出的增长为代价,且在目标实现后,这类支出未得到弥补或改善。本文的研究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和现阶段减税降费具有重要启示:一方面,在财政支出偏好和基本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应防范民生性公共服务为财政压力买单;另一方面,在关系到各级政府切身利益的财政体制或税费制度改革时,应予以适当的转移支付支持,避免改革对中国公共服务区域不均等程度的加剧。
关键词:
国家性财政教育经费 事权改革 支出结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德祥 吴睿
本文借助有关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中国财政分权、内生增长与地方财力保障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度与居民的消费及生产性活动成正比、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和地方政府的资本存量正相关。因而提升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的财政分权度,有助于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增大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程度。
关键词:
财政分权度 内生增长 地方政府财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彦锋 鲁书伶
如何通过政府制度变革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激励,促进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专利数据,以"省直管县"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财政层级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直管县"改革抑制企业创新。工具变量法与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机制检验发现,这一创新抑制效应的影响机制在于改革产生的征税激励与资源误置,即改革激励县级政府提高征税努力,加重企业实际税负和融资约束,同时强化其"重生产,轻服务"的支出结构偏好,加剧地区资源配置扭曲。本文研究丰富了财政层级改革及其经济影响的文献,对优化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改革、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省直管县”改革 企业创新 多期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毛捷 韩瑞雪 徐军伟
文章关注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影响,以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两税合一")作为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变化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北京市全口径政府债务数据及其他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进而刺激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即财政压力增加10%,人均地方政府债务增长34.66%;(2)上述效应具有滞后性与持续性,债务扩张效应从税改第2年(即2009年)开始显著表现出来,且该效应在之后数年内持续存在;(3)通过平行趋势检验、扩大样本时间跨度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上述效应确由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引起,而非其他因素导致;(4)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第二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和财政自给率较高的地区,财政压力的债务扩张效应更加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深刻认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内在机制提供了基于北京市等特定地区的可靠证据。
关键词:
财政压力 全口径 债务扩张效应 两税合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美喆
将"省直管县"改革的制度冲击作为财政分权的指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配置的扭曲大于矫正作用,制约了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从不同形式的分权效应来看,事权下放相对于财权下放更显著影响资源空间错配;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错配的正向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体现为中西部地区和高错配地区的影响效应显著,而东部地区和低错配地区不显著;随着改革的推进,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错配的作用力度持续增强。据此,从创新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实施多元化的考核目标、强化自下而上的考核力量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改善资源空间错配的局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晋武
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财力保障的研究张晋武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促进全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实行规范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建军
2011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了"县级基本财20力保障机制",一是要初步建立,二是要完善。可见该机制对于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性。根据《财政部关于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财预[2010]443号),该机制政策目标是保障县乡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其政策措施主要是明确各级政府保障责任,要求地方调整财力分配格局,适当向县乡倾斜。考虑该机制涉及中央和地方、省市和县乡财政利益关系的调整,本文将从博弈论视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辛焕平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以来,县乡财政风险凸现,除了税制结构不合理、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外,还与我国的政府层级过多、政府机构膨胀有很大的关系。着眼于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发展县域经济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改革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是关键所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应建立中央、省、市(县)、镇等四级政府和相应的四级财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广众 贾凡胜
政府对企业利润享有征税权,事实上是几乎所有企业的最大的中小股东,因此有动机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税收征管,进而影响公司治理。本文以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为样本,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自然实验,从企业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能够显著抑制县辖区内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仅对具有征管权限的企业发挥作用;同时,当县级政府财政状况较差和税基较大时,财政"省直管县"对辖区内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表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能够激励县级政府加强税收征管,进而改善辖区内企业盈余质量。更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能够抑制企业逃税,提升县级政府财政收入。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政府行为影响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献,同时也为财政"省直管县"如何缓解县级政府财政困难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良初 李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保障社会整体的和谐和稳定,我国对省以下财政体制建设问题给予很大的关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正以县乡政府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财政和公共服务的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桂芝 张赫 韦红云
本文以东北某县级市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为例,揭示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力困境,并以此分析警示相关决策者和地方政府管理者先行化解财力困境,以构筑起实现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财力后盾。
关键词:
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财力困境 财力保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永友 王超
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解决乡镇财政困难,中国在垂直不平衡的财政体制下选择了"乡财县管"改革,那么这一改革有助于城乡统筹发展吗?本文基于安徽省"乡财县管"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在分析其集权特征基础上,识别了"乡财县管"这一集权式财政支出改革的影响。研究发现,"乡财县管"改革通过赋予县级政府统筹全县乡镇财政资源权力,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乡财县管"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通过农村道路、电力两类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和教育、医疗卫生和农村科技服务三类公共服务的显著提高,增强了农村居民的增收能力,使农村居民收入和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在"乡财县管"改革后获得显著增加。而农村两类基础设施改善和三类公共服务提高,源于县级政府利用了"乡财县管"改革赋予的权力对乡镇财政做出了符合自身需要的支出安排。本文在两个方面扩展了现有"分权—集权"的相关研究:一是本文对"乡财县管"这一集权式改革激励效应的识别不是针对乡镇政府,而是改革实施者—县级政府;二是本文将集权视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自主权的一种干预,识别"乡财县管"这种干预方式形成的集权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