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5)
2023(10297)
2022(8813)
2021(8161)
2020(6767)
2019(14815)
2018(14685)
2017(28208)
2016(15199)
2015(16787)
2014(16057)
2013(15394)
2012(14141)
2011(12716)
2010(12900)
2009(12022)
2008(11490)
2007(9990)
2006(9013)
2005(7988)
作者
(39645)
(33091)
(32830)
(31228)
(20995)
(15672)
(15077)
(12692)
(12538)
(11935)
(11072)
(10981)
(10511)
(10261)
(10180)
(10128)
(9891)
(9876)
(9560)
(9323)
(8142)
(8067)
(7833)
(7540)
(7425)
(7393)
(7208)
(7201)
(6485)
(6463)
学科
(58497)
经济(58443)
管理(43970)
(40016)
(32413)
企业(32413)
地方(20084)
(18666)
方法(18551)
中国(16478)
数学(15862)
数学方法(15587)
(14689)
业经(13773)
农业(12413)
(11637)
贸易(11630)
(11508)
(11224)
(11180)
地方经济(11065)
环境(10481)
(9753)
(9205)
(9081)
银行(9078)
(8984)
技术(8914)
(8755)
理论(8662)
机构
学院(201035)
大学(195384)
(81890)
经济(79955)
管理(77950)
研究(68560)
理学(66342)
理学院(65499)
管理学(64421)
管理学院(63997)
中国(53249)
(43636)
科学(40567)
(38161)
(33065)
中心(32215)
(31472)
研究所(29630)
财经(29119)
(29011)
师范(28840)
(28049)
北京(27764)
(26188)
业大(26182)
(25880)
(25366)
经济学(23510)
师范大学(22898)
农业(21613)
基金
项目(134038)
科学(106965)
研究(103878)
基金(95215)
(81181)
国家(80463)
科学基金(70255)
社会(65493)
社会科(62065)
社会科学(62054)
(53498)
基金项目(50193)
教育(47009)
(45253)
编号(44632)
自然(43888)
自然科(42797)
自然科学(42790)
自然科学基金(41980)
资助(37752)
成果(36068)
(31562)
课题(31245)
重点(30299)
(28595)
(28428)
项目编号(26593)
创新(26506)
(26296)
国家社会(26107)
期刊
(97103)
经济(97103)
研究(61483)
中国(41612)
管理(29192)
(28695)
(26323)
科学(25483)
教育(25174)
学报(23661)
(20509)
金融(20509)
大学(18553)
农业(18103)
技术(17866)
业经(17849)
学学(17016)
经济研究(15349)
财经(13196)
问题(12397)
(11439)
(10843)
资源(10699)
图书(10475)
现代(10338)
(9940)
论坛(9940)
(9898)
国际(9656)
商业(9398)
共检索到309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邱莹  施先亮  华国伟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原本影响范围较小的事故灾难形成"跨界危机",事故灾难的区域协同应对成为共识。本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纵向行政约束下、事故灾难区域协同应对的策略选择模型,着力探讨纵向行政约束的影响,分析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及演化路径。结果表明:纵向行政约束越强,地方政府越趋向于做出事故灾难区域协同应对的策略选择,过小的纵向行政约束可能面对"失灵困境";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应急资源储备与调度等差异影响地方政府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策略的达成。京津冀协同应对事故灾难工作的案例分析及数值仿真,验证上述研究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振清  张楠  邢春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三地协同解决的重点。文章在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法)分析了影响三地产业碳排放强度的技术效应、能源替代效应、部门结构变化效应、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及碳密度效应等作用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找出了三地在制造业效应、能源效应及技术效应上存在互补性、在第二产业效应上存在相抵性,探索了三地协同实现峰值、能源强度和颗粒物排放等"三控"目标的路径和作用潜力,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京津冀制造业内部之间的整体搬家、第二产业与外部对接、建立京、冀能源合作平台、各地技术上的借智创新和股份合作模式等协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秉镰  边杨  
自贸区作为我国经济升级的聚焦点,对促进区域协同开放、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以要素流动为切入点,引入边界变量模拟地方行政管理及机制体制障碍对于要素流动的约束,分析自贸区设立促进区域协同开放的机理,并使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以京津冀为例的计量结果显示,京津冀存在边界效应,边界效应年均下降0.2%~0.3%,自贸区设立可使京津冀边界效应下降速度加快0.3个百分点左右,有利于降低区域要素流动阻力,提高区域协同开放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一雯  
一、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一)经济总量较高,但增速下降。近年来,河北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GDP达2.8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位,相对于其他省市而言,河北省经济总量已处于较高层次,在发展中更重视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河北省经济的总基本面良好,但经济增速明显下降。在经济增速方面,2013年河北省的GDP增长率为8.2%,创20年来新低,这可能与全国经济基本面和该省的传统产业改造有关;2013年河北省人均GDP为68 594元,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韦文英  孙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治理面临战略定位与治理模式选择、协同发展与地方利益博弈、治理分权与协同分权、区域协同发展与治理主体多元化、多中心与政府治理能力匹配、城市功能转换与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六大关键性问题。在剖析关键性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预判北京治理趋势,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治理模式、调整部分政府机构职能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秉镰  孙哲  
向协同要红利是我国区域改革与发展的新取向。区域协同具有四个维度:地理形态上的空间协同、经济形态上的产业协同、制度基础上的市场协同和政策工具上的治理协同,还包含三大策略:以总体目标与互惠偏好形成价值共识、以需求互补和制度约束建立秩序规则、以中央调控和区域联动推进管理实施,协同的维度和策略共同构成了矩阵式的协同框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包括优化世界级城市群的空间布局,推动产业成长与结构升级,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雄安新区在协同发展中承担着新枢纽建设、首都产业转移与创新驱动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密  孙哲  
以双向专利权转移流为切入点,使用空间交互模型估计目的地固定效应,测算出区域吸收能力并探索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中"疏得出、接得住、能发展"的空间协同模式,对协同创新中"谁来协同,往哪协同,怎么协同"等关键问题进行突破。研究发现:1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网络结构呈现"核心—半核心—边缘"特征,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唐山等现实吸收能力较强的地区应成为协同主体。2根据技术同质性和空间相邻性对现实吸收能力的重要作用,测算出京津冀区域的有效吸收半径为200~300km,潜在区域吸收能力呈现中部、东部和东北部较高的特点。3根据现实和潜在吸收能力的适配后总结出四种空间模式。与《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的最新空间布局相比,还需从当前的圈层状吸收格局向版块状发展,加强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的结点连接,提升廊坊、保定、秦皇岛、承德的潜在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秉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协同是手段,发展才是根本目的。如何通过京津冀协同开放,在我国新一轮全方位开放格局建设中抓住发展机遇,促进京津冀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增强国际竞争力,激发京津冀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秉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协同是手段,发展才是根本目的。如何通过京津冀协同开放,在我国新一轮全方位开放格局建设中抓住发展机遇,促进京津冀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增强国际竞争力,激发京津冀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杰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是"十三五"时期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目前制约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诸多因素可知,突出的瓶颈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认识程度的局限、行政格局的困扰、资源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的限制和利益分配的局限等诸多方面。为此,应从提升协同保护认识、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综合改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利益均衡等方面加以解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兵  赵雪  梁林  曾建丽  
通过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的协同演化模型,分析两者的演化路径,并以京津冀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正负作用力的推动下,二者将发生协同演化,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提升;区域发展阶段不同,二者的演化路径也不尽相同,根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协同动力学模型的定态稳定解得出两者11种协同演化路径。进而,通过计算得到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协同演化满足路径10的实现条件,并提出了优化协同关系的战略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翟炜  白雪音  石钰  夏静婧  
本文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为出发点,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角度研究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首先,以区域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品流动为核心,探讨其对区域经济协同的研究思路。其次,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显著正溢出作用,且大城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但是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京津冀制造业区位熵在未来存在拐点,呈现倒U型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市场一体化有正面影响,但是对于人口高度集聚的特大城市的市场一体化与区域整体呈现割裂状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林  冉晓醒  巩建宇  郭赞  
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日趋严重的灾害损失,应灾管理的整合力度亟待加强。探索搭建京津冀地区协同应灾管理平台,以"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灾情信息共享系统、救灾物资统筹与应急援助响应机制、救灾队伍互助机制、灾后协同援建机制"为支撑,五位一体,协同联动,实现联防联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京津冀地区协同应灾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建立协同应灾管理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林  冉晓醒  巩建宇  郭赞  
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日趋严重的灾害损失,应灾管理的整合力度亟待加强。探索搭建京津冀地区协同应灾管理平台,以"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灾情信息共享系统、救灾物资统筹与应急援助响应机制、救灾队伍互助机制、灾后协同援建机制"为支撑,五位一体,协同联动,实现联防联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京津冀地区协同应灾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建立协同应灾管理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金杰  王庆芳  刘建国  李博  
利用2006—2014年京津冀13个城市数据,对京津冀27个制造业行业转移和集聚状态以及区域合作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京津冀制造业地理分工格局整体上呈现出"由北京向津冀转移"、"由北部向中南部转移"的变动趋势;(2)虽然北京制造业行业多处于转移状态,但仍在大部分行业中占有较高份额,能够在区域制造业转移和合作中发挥中心带动作用;(3)津冀各城市在各个行业都具有承接和发展优势,从而为区域制造业梯度转移创造了条件;(4)河北各城市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较弱,需要京津两地提供更多的外在动力。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加快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的合作,需要构建以北京制造业转移为中心,以天津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及河北中南部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主体的多层次区域制造业合作体系,推动区域制造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