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7)
- 2023(16383)
- 2022(13907)
- 2021(12789)
- 2020(10850)
- 2019(24484)
- 2018(24164)
- 2017(46751)
- 2016(24996)
- 2015(28035)
- 2014(27112)
- 2013(27029)
- 2012(24465)
- 2011(21706)
- 2010(21706)
- 2009(20157)
- 2008(19984)
- 2007(17684)
- 2006(15470)
- 2005(13741)
- 学科
- 济(105891)
- 经济(105778)
- 业(99994)
- 企(90974)
- 企业(90974)
- 管理(89662)
- 方法(47947)
- 数学(38123)
- 数学方法(37749)
- 业经(33418)
- 财(33246)
- 农(31596)
- 中国(26219)
- 务(23452)
- 财务(23383)
- 财务管理(23352)
- 技术(22816)
- 贸(22213)
- 贸易(22202)
- 企业财务(22091)
- 农业(22030)
- 易(21650)
- 制(20034)
- 地方(19935)
- 理论(19787)
- 和(18953)
- 学(17918)
- 划(17893)
- 策(16976)
- 环境(15529)
- 机构
- 学院(353113)
- 大学(349811)
- 管理(149157)
- 济(146547)
- 经济(143702)
- 理学(129007)
- 理学院(127758)
- 管理学(125997)
- 管理学院(125351)
- 研究(109961)
- 中国(85321)
- 京(73797)
- 财(67603)
- 科学(65984)
- 农(54293)
- 财经(53972)
- 所(53409)
- 江(52008)
- 业大(50660)
- 中心(49817)
- 经(49201)
- 研究所(48222)
- 北京(46092)
- 经济学(43392)
- 范(42534)
- 农业(42410)
- 师范(42203)
- 州(41802)
- 商学(40504)
- 院(40390)
- 基金
- 项目(239193)
- 科学(190859)
- 研究(178094)
- 基金(175363)
- 家(150703)
- 国家(149385)
- 科学基金(131540)
- 社会(114498)
- 社会科(108738)
- 社会科学(108714)
- 省(94273)
- 基金项目(93077)
- 自然(84681)
- 自然科(82823)
- 自然科学(82808)
- 自然科学基金(81400)
- 教育(80190)
- 划(77144)
- 编号(72104)
- 资助(71201)
- 成果(56587)
- 创(54028)
- 部(52462)
- 重点(52284)
- 发(51053)
- 创新(49650)
- 课题(48407)
- 国家社会(47080)
- 业(46011)
- 教育部(45619)
- 期刊
- 济(161280)
- 经济(161280)
- 研究(104180)
- 中国(66343)
- 管理(60022)
- 财(54405)
- 农(50179)
- 学报(49302)
- 科学(47683)
- 大学(38447)
- 学学(36179)
- 教育(36040)
- 农业(35164)
- 技术(33152)
- 融(29759)
- 金融(29759)
- 业经(28997)
- 财经(26462)
- 经济研究(25551)
- 经(22739)
- 业(21153)
- 问题(20943)
- 技术经济(19955)
- 科技(18069)
- 现代(17658)
- 商业(17335)
- 贸(17185)
- 图书(16983)
- 理论(16600)
- 财会(15865)
共检索到519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巍 张旭梅
由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在具有纵向创新溢出效应的情况下,三方能否协同创新对供应链总收益、创新投入以及产品产量均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三方协同创新情形下,供应链总收益、创新投入以及产品产量均大于三方非协同创新的情形。并且纵向溢出效应越大、创新系数越小,供应链总收益、创新投入以及产品产量越大,反之亦然。
关键词:
供应链 协同创新 纵向溢出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旭梅 张巍 钟和平 但斌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很难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快速开发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这就势必要求供应链中的企业在创新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协同。鉴于此,文章提出了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包括客户)在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运输、市场营销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上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其运作流程,并分析了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供应链 协同创新 实施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勃 郭晓月 和征 曹茹悦
整合供应链合作伙伴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绿色产品创新的成功意义重大,绿色产品协同创新有效性的评价是供应链整合的重点。结合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与量化实证研究方法,使用源自中国企业的样本数据,探析供应链企业间绿色产品协同创新效能的基本解释架构并编制相应的量表。结果显示,供应链企业间绿色产品协同创新效能由参与贡献、协同程度和目标达成三个维度构成,据此开发的量表为企业管理供应链企业间绿色产品协同创新实践提供了测量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勃 郭晓月 和征 曹茹悦
整合供应链合作伙伴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绿色产品创新的成功意义重大,绿色产品协同创新有效性的评价是供应链整合的重点。结合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与量化实证研究方法,使用源自中国企业的样本数据,探析供应链企业间绿色产品协同创新效能的基本解释架构并编制相应的量表。结果显示,供应链企业间绿色产品协同创新效能由参与贡献、协同程度和目标达成三个维度构成,据此开发的量表为企业管理供应链企业间绿色产品协同创新实践提供了测量依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筱纶 顾洁
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为舆情传播提供了新的舞台,给企业危机管理和舆情应对带来深远影响。在人人皆是媒体的环境中,企业危机被新闻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网络舆情在社交网站上的大规模传播和扩散,不仅给当事企业的声誉和业绩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在进一步扩散过程中牵连供应链合作伙伴,发生纵向溢出效应。以刺激-认知-反应模型为理论框架,提出新闻报道→网络舆情→企业绩效的外部传导路径;基于激活扩散理论,结合供应链关系的内部中介路径,进一步阐述对危机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纵向溢出效应的发生机理。针对危机企业在供应链中与终端客户的距离远近,提出该距离在纵向溢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选择金融数据库、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等多个来源,收集涵盖71个危机事件和602个供应链对的二手面板数据,探索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危机事件曝光后,纵向相关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确实受纵向溢出效应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网络舆情起重要的传导和扩散作用,从新闻报道引发,并经由线上口碑的发酵和扩散,最终对危机企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发生纵向溢出效应;从内部企业影响看,危机事件对危机企业的冲击也会直接波及供应链企业,对其产生负面溢出影响。当危机企业与终端客户距离近时,网络舆情诱发更强的纵向溢出效应;当危机企业远离终端客户时,新闻媒体报道对纵向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供应链纵向溢出效应的探索丰富了危机溢出理论,剖析了网络舆情在纵向溢出过程中的作用,阐述发生纵向溢出效应的情景,深化了对危机溢出发生机制的理解。从实践角度,为企业管理者应对危机和金融投资者的决策分析提供指导意见。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大鹏 孙新波
如何实现供应链合作网络中企业间协同创新绩效的持续与稳定提升,是实践界与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对47个供应链合作网络中232家企业的调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整合型领导力正向影响着供应链合作网络中企业间协同创新绩效;知识整合与网络关系嵌入在整合型领导力与企业间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知识整合与网络关系嵌入在两者之间起到连续中介的作用;知识整合与网络关系嵌入在两者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强度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要大于网络关系嵌入与知识整合的连续中介作用。进一步强调了供应链合作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的关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树宽 王慧军 张晶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涉及的外部合作越来越多。为了寻求更多的资源,依托更先进的技术平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也逐渐由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合作创新应运而生。企业间合作创新模式很多,从松散的项目合作到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逐渐扩大。但是研究表明,由于企业间合作创新往往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合作创新成功率较低。所以,企业如何选择适合的合作创新模式,如何对企业间的合作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是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基于这个目的,本文从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与创新模式的关联性分析入手,运用集成供应链(ISC)理论,通过分析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特征以及合作创新的关键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为 倪诗程 宋易珈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方向。本文基于国内循环破局国际循环“低端锁定”的视角,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中国企业“双循环”下本土供应链与全球价值链协同的创新效应。同时,采用2009—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库的合并微观企业数据,从实证层面检验了本土供应链网络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创新交互效应,深入讨论了信息优势与资源优势机制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位于本土供应链网络核心位置的企业能够显著调节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创新抑制效应,最终破解中国企业在仅依赖国际循环下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局。此外,本土供应链网络不仅能够利用其建立的信息优势,通过海外战略扩张以突破发达国家的俘获效应,而且能够发挥其带来的资源优势,以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策略突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依赖,在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整体协同中实现创新驱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探索基于增强国内循环内生动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循环中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提供对策方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浩鸣 康姝丽 徐建中
本文纵览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在国际与国内的发展概况,在深入分析传统意义下供应链管理的耗散结构与混沌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敏捷制造意义下供应链管理纵向协同对策的耗散结构与协同机制,并由此创造性地提出了敏捷供应链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完善解决方案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系统 耗散结构 协同 熵 供应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宏斌 张玥杨 孙雅妮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托企业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信息构建供应网络,考察企业所处的供应网络位置对协同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所处的供应网络优势位置会显著促进其与网络内其他企业进行协同创新,供应网络内的知识传递、信息交汇和资金融通是网络位置促进企业协同创新的作用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强、行业竞争程度大以及环境动态性高的情境下,供应网络优势位置促进企业协同创新的效果更为显著。本文为上市公司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适用情境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企业借助供应网络优势位置加强协同合作、维持长期竞争优势以及谋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供应网络 协同创新 网络中心性 结构洞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伟 潘成蓉
基于关系交易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以及对国内外现有供应链知识共享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建立了关系和信任导向下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其中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包括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结合256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关系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但其对显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不够显著;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均较为显著;此外,显性、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
关键词:
供应链 知识共享 创新效应 知识管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慕强 徐宗玲 姚洪心
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横向、纵向溢出效应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不同技术能力在二者之间起何作用。利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122家高新技术本土企业,发现硬能力对纵向溢出效应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软能力对横向溢出效应、纵向溢出效应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说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积极构建外部关系平台的同时,区分不同的溢出信息和提升相应的技术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文霞 杨杰
结合社会交换理论及知识管理理论,探究企业间信任对服务外包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选取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多地服务外包企业为样本,收集178份有效配对问卷,并使用多元回归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不仅直接影响协同创新绩效,还通过知识获取间接对其产生影响;并且吸收能力能积极调节知识获取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明辉
"新常态"下,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协同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文章将技术知识特征和关系联接强度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构建了基于产业链的纵向协同创新模式识别模型,并识别出"默会知识内生协同创新模式"、"知识外购协同创新模式"和"技术共同占有协同创新模式"三种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增耀 章小波 沈能
基于价值链活动,本文将创新过程划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子阶段(知识创新和产品创新),并构建了两阶段非合作博弈的创新效率评价方法,对中国(区域)知识创新效率、产品创新效率及整体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将空间溢出和价值链溢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检验中国创新效率的多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创新价值链不同环节之间存在显著主从关联,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之间相互牵制成为制约中国创新的共同因素。两阶段效率失衡问题明显,产品创新效率明显低于知识创新效率。创新价值链中知识创新的前向关联溢出效应显著,而产品创新的后向关联效应缺失。中国创新效率空间依赖性明显,具有地理空间集群特征,这种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显...
关键词:
创新效率 非合作博弈 空间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