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6)
- 2023(8458)
- 2022(6927)
- 2021(6102)
- 2020(5055)
- 2019(11094)
- 2018(10603)
- 2017(19331)
- 2016(10895)
- 2015(11619)
- 2014(11024)
- 2013(10975)
- 2012(10294)
- 2011(9171)
- 2010(8943)
- 2009(8134)
- 2008(7958)
- 2007(7088)
- 2006(6254)
- 2005(5445)
- 学科
- 济(38266)
- 经济(38216)
- 管理(30725)
- 业(28070)
- 企(21822)
- 企业(21822)
- 方法(17701)
- 数学(15866)
- 数学方法(15669)
- 学(12608)
- 农(12105)
- 财(10720)
- 中国(10202)
- 贸(9405)
- 贸易(9404)
- 环境(9279)
- 易(9198)
- 业经(8911)
- 农业(8233)
- 技术(6935)
- 制(6914)
- 划(6823)
- 务(6491)
- 财务(6482)
- 财务管理(6469)
- 地方(6350)
- 企业财务(6153)
- 银(6007)
- 银行(5931)
- 融(5880)
- 机构
- 大学(157146)
- 学院(155866)
- 研究(61977)
- 济(59121)
- 经济(57963)
- 管理(54129)
- 理学(47732)
- 农(47430)
- 理学院(47086)
- 管理学(45857)
- 科学(45674)
- 管理学院(45637)
- 中国(43577)
- 农业(38693)
- 业大(36469)
- 所(35237)
- 京(34140)
- 研究所(33006)
- 中心(26973)
- 农业大学(25399)
- 财(24813)
- 江(23538)
- 省(22855)
- 院(22801)
- 室(21509)
- 业(21061)
- 北京(20998)
- 科学院(20683)
- 财经(20141)
- 实验(19954)
- 基金
- 项目(117710)
- 科学(89680)
- 基金(85945)
- 家(82560)
- 国家(81931)
- 研究(70937)
- 科学基金(66636)
- 自然(48758)
- 自然科(47665)
- 自然科学(47641)
- 省(46923)
- 自然科学基金(46821)
- 基金项目(45646)
- 社会(44421)
- 社会科(42135)
- 社会科学(42119)
- 划(41155)
- 资助(34801)
- 教育(31187)
- 计划(28141)
- 重点(27801)
- 科技(26106)
- 发(25365)
- 创(24924)
- 部(24443)
- 科研(24409)
- 编号(24091)
- 业(23809)
- 创新(23534)
- 农(21805)
共检索到222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佑成 赵天瑶 苌淑敏 李少华 庞肖杰 郑琳琳 康玉凡
为筛选出生产富硒绿豆芽最适宜的喷施浓度,采用不同浓度(0.00、0.06、0.19、0.38和0.57 mmol/L)纳米硒喷施处理绿豆芽,测定其生长指标(根长、下胚轴长和下胚轴茎粗)、营养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酚类含量(总酚和总黄酮)、ABTS自由基清除力及硒含量。结果表明:纳米硒对绿豆芽生长具有双重效应,低浓度纳米硒能够促进生长,高浓度纳米硒对绿豆芽有毒害作用,会抑制其正常生长。0.19 mmol/L浓度纳米硒喷施处理绿豆芽的效果最佳,其下胚轴茎粗比对照提高2.91%,下胚轴长提高38.70%;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抗坏血酸含量分别增加31.67%、 51.18%和44.3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升108.04%和59.45%;同时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88.37%和26.81%。而且0.19 mmol/L纳米硒喷施处理绿豆芽中硒含量为3.04 mg/kg,在安全标准范围内。因此,生产富硒绿豆芽以0.06~0.19 mmol/L纳米硒浓度喷施最佳。
关键词:
绿豆芽 纳米硒 营养特性 抗氧化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涛 丁俊胄 陈芸 谢雯雯 熊善柏 赵思明
考察浸泡温度、发芽温度和淋水频率等培育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温度、发芽温度和淋水频率对豆芽的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都有显著影响(P<0.05)。在较高温度(40℃)下浸泡绿豆,培育的绿豆芽鲜质量大、胚轴长且水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高。在较高环境温度(30~35℃)下培育的豆芽胚轴长,但是轴径小。随着喷淋频率的降低,豆芽鲜质量、胚轴长、轴径逐渐降低,水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γ-氨基丁酸含量交替式变化。绿豆芽的适宜培育条件为:绿豆在40℃下浸泡5h,发芽温度控制为25~30℃,喷淋水间隔时间为1h。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华 李放 李航宇 葛军勇 徐东旭 康玉凡
为探明硒对蚕豆籽粒产量、硒含量、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以"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5个土壤施硒水平(Na2SeO3,以Se计0、3.1、6.2、12.4和24.8mg/kg)对硒在蚕豆籽粒中的富集规律、营养物质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硒浓度能够提高蚕豆籽粒产量,而高浓度硒则降低蚕豆产量;施硒能够显著提高蚕豆籽粒硒含量(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分别较对照提高21.3~35.8和4.97~7.60倍),籽粒硒含量与施硒浓度之间呈对数关系;硒同时可以影响籽粒中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和单宁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天瑶 苌淑敏 李少华 张晓艳 康玉凡
为阐明萌发对豌豆种子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以3个豌豆品种(‘16WDS017’、‘16WDS018’和‘16WDS021’)为材料,研究其萌发过程中不同生长期的生长特性(苗长、茎粗、根粗和根长等)、酚类(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ABTS自由基清除力和FRAP亚铁还原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6WDS017’豌豆芽苗菜的生物产量(127.06 g/100株)及可食部分鲜重(38.93 g/100株)最高;与未萌发的种子相比,萌发显著提高芽苗菜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且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16WDS021’豌豆芽苗菜相比于其他2个品种,其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更高。此外,苗长与根长、酚类含量及抗氧化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综上所述,豌豆萌发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酚类物质的积累及增强抗氧化性。
关键词:
豌豆 萌发 生长特性 酚类含量 抗氧化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符晨星 贺建华 侯德兴
采用Folin-Ciocalteu法对荷叶、枳实和水皂角3种中草药提取物的多酚定量,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经过粗提后,多酚含量最高的是枳实提取物,多酚含量为(462.5±19.28)mg/g,其次是荷叶和水皂角提取物,分别含多酚(293.8±78.57)和(270.3±28.53)mg/g。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的是水皂角提取物,其次是荷叶和枳实提取物,IC50值分别为(0.021±0.003)、(0.037±0.007)和(0.061±0.010)mg/mL。抗氧化性测定结果显示,3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性与其酚类物质含量并不呈正相关。
关键词:
中草药 抗氧化性 多酚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青光 韦林汕 卢亚妮 黄柄壬 韦贵剑 黄小英 赵峰进 李世奇
【目的】探究外源硒对河玉397籽粒产量和品质及硒、镉和砷含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生产富硒玉米的外源硒肥种类及其使用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开展河玉397喷施硒肥试验,A因素(主处理)为硒肥喷施期,分别设A1(拔节期)、A2(大喇叭口期)和A3(抽雄期)3个主处理,B因素(副处理)为硒肥种类及清水对照(CK),分别设B1(锌硒葆)、B2(亚硒酸钠)、B3(硒硅肥1号)、B4(硒硅肥2号)、B5(硒硅肥3号)和B6(CK)6个副处理,共18个处理。各处理玉米成熟采收后进行产量及果穗农艺性状考查,测定、分析其籽粒的粗蛋白、脂肪、淀粉、硒、砷和镉含量。【结果】A2B1处理河玉397的行粒数和百粒重均较CK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铭 甘秋良 李俊丽 刘泽文 孙慧伦
研究纳米氧化铁对豇豆幼苗的生理生长的影响。以豇豆为对象,从植物生理生长、根系活力、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抗氧化酶系的活力水平4个方面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豇豆幼苗产生的影响,并以Fe(2+)处理组作为对照研究纳米氧化铁对植物生长潜在的促进效应以及剂量依赖性,同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纳米氧化铁处理的豇豆幼苗以研究纳米粒子的转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豇豆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低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豇豆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和Fe(2+)对豇豆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呈现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豇豆 植物生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天宏 金东艳 王岩 曹莹
【目的】揭示大豆酚类物质对O3浓度升高的代谢机制与响应方式,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次生代谢对O3胁迫的适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豆(Glycine max.)为试材,O3浓度45 nmol·mol-1为对照,利用开顶式气室系统探讨O3浓度升高(O3-1处理:(80±10)nmol·mol-1,O3-2处理:(110±10)nmol·mol-1)对大豆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O3-1处理下的大豆叶片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P<0.05)升高,而O3-2处理下的总黄酮含量与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红 董硕 熊颖 谷明灿 郭凯军
【目的】氧化应激在畜牧业生产中普遍存在,诱发氧化应激的因素很多,热应激是诱发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氧化应激能够影响动物生长性能,甚至造成动物死亡,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植物多酚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效日益而受到关注。故研究不同剂量板栗总苞多酚对常温和高温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生长、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包括两个试验。试验一:将40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雄性雏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阳性对照组,饲喂日粮为基础日粮中添加0.15%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HT)添加剂预混料(其中BHT含量0.015%);Ⅲ—Ⅴ组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瑶 彭增起 邵斌 万可慧 石金明 张雅玮 王复龙 惠腾
【目的】探讨市售常见香辛料的抗氧化性对酱牛肉中致癌、致突变性杂环胺种类和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福林-酚法和ABTS法测定20种香辛料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从中选出总酚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较强的5种添加到酱牛肉的加工中,用HPLC法测定杂环胺含量。【结果】在只用蒸馏水煮的空白牛肉中检测出1-甲基-9H-吡啶并[3,4-b]吲哚(Harman)和9H-吡啶并[3,4-b]吲哚(Norharman)两种杂环胺,而且含量很低;在用盐、白砂糖、酱油煮的对照牛肉中,除Harman和Norharman外还检测到了2-氨基-3,7,8-三甲基咪唑并[4,5-f]喹喔啉(7,8-DiMeIQx)、3-氨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凯 阮栋俭 战歌 甘西 罗永巨 龚竹林
通过饲喂不同过氧化值油脂的饲料,研究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的生长性能、肝胰腺抗氧化能力与氧化油脂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油脂导致罗非鱼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显著下降(P0·05);相对于过氧化值较低的饲料,饲料过氧化值(POV)为73·44mmol/kg时,肝胰腺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增高(P0·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成林 翟瑞宁 黄开健 谭华 郑德波 黄爱花 韦新兴 莫润秀 熊发前 韦慧 韦善珠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硒肥对糯玉米产量、硒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糯玉米科学施用硒肥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类型糯玉米品种(桂甜糯611、桂糯615和桂黑糯609)为材料,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不同浓度(0.0、0.5、1.0、1.5和2.0 g/L)水溶性硒肥(锌硒葆),分析硒肥对糯玉米产量、硒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糯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无显著影响。随着硒肥浓度的增加,不同类型糯玉米品种籽粒硒含量随之增加,其中桂糯615增幅最大,硒含量最高达到0.265 mg/kg,是清水对照的2.82倍。不同糯玉米品种镉、砷的含量随着喷施硒肥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桂甜糯611镉、砷含量下降幅度最为明显,最大降幅分别为52.94%和77.78%。糯玉米硒含量与镉、砷含量相关性分别为-0.5509和-0.8530,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喷施外源硒肥对糯玉米产量无明显提高作用,但外源硒肥浓度的增加可显著提高不同糯玉米品种籽粒的硒含量,同时降低其镉、砷含量。
关键词:
硒肥 糯玉米 产量 硒含量 重金属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功轩 王杏 张洪权 邓樱花
采用对照培养法,探究了绿豆芽生长过程中,萘乙酸(NAA)对营养物质维生素C代谢的影响.绿豆芽用80%甲醇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建立了分析绿豆芽中NAA残留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和磷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0.01 mol·L~(-1),pH=3.0)(70∶30,V/V)组成,柱温为40℃,紫外检测波长220 nm.结果表明,绿豆在发芽的过程中,用NAA处理在浓度为0.19μg·mL~(-1)时维生素C含量达到一个峰值.NAA在0.5~30μg·mL~(-1)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7,检出限(S/N=3)为0.01μg·mL~(-1),加标回收率在100.2%~110.6%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现对植物生长激素NAA的残留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彦红 张飞飞 黄丽娟 石艳平 王依 廖茂雯 邬应龙
为研究纳米硒(nano-selenium,Nano-Se)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生长性能、肌肉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 mg/kg、0.2 mg/kg、0.4 mg/kg、0.8 mg/kg纳米硒,分别饲喂体重为(98.75±5.74) g的齐口裂腹鱼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添加剂量纳米硒均增加齐口裂腹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肠体指数,降低饵料系数(P<0.05)。另外,纳米硒各剂量组鱼体血清球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丙二醛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尚红梅 王雪昭 潘丹 杨忠富 马培东 吴成扬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阴干、冻干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处理过程中菊苣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干燥叶中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提取液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确定菊苣叶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表明:1)经不同干燥方式干制的菊苣叶多酚含量差异很大,可能是干燥过程中剩余PPO活性和酚热敏性2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综合考虑黄酮、总酚含量2项指标,60℃热风干燥最优,冻干次之,阴干最差;3)菊苣叶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3项抗氧...
关键词:
菊苣 叶 干燥方式 多酚 抗氧化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