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0)
- 2023(8527)
- 2022(7177)
- 2021(6998)
- 2020(5718)
- 2019(13252)
- 2018(12666)
- 2017(23916)
- 2016(12812)
- 2015(14265)
- 2014(13656)
- 2013(13739)
- 2012(13162)
- 2011(12132)
- 2010(12247)
- 2009(11292)
- 2008(11273)
- 2007(10170)
- 2006(9234)
- 2005(8536)
- 学科
- 济(52387)
- 经济(52324)
- 业(36729)
- 管理(34205)
- 企(26427)
- 企业(26427)
- 方法(19639)
- 农(19354)
- 中国(18905)
- 数学(17590)
- 数学方法(17402)
- 贸(14582)
- 贸易(14574)
- 易(14384)
- 财(13909)
- 农业(13289)
- 策(11849)
- 制(11376)
- 业经(10695)
- 学(10067)
- 银(9794)
- 银行(9781)
- 行(9528)
- 地方(9267)
- 融(8822)
- 金融(8821)
- 环境(8591)
- 及其(8532)
- 划(8206)
- 关系(8071)
- 机构
- 大学(181923)
- 学院(181726)
- 济(86661)
- 经济(85239)
- 研究(73201)
- 管理(66608)
- 中国(57779)
- 理学(56351)
- 理学院(55659)
- 管理学(54981)
- 管理学院(54612)
- 科学(40622)
- 财(39697)
- 京(39405)
- 所(37273)
- 研究所(33621)
- 中心(32176)
- 农(31998)
- 财经(30560)
- 经(28108)
- 经济学(27537)
- 江(26451)
- 北京(26152)
- 院(26145)
- 农业(24957)
- 经济学院(24749)
- 业大(24269)
- 范(23810)
- 师范(23621)
- 科学院(22773)
- 基金
- 项目(116436)
- 科学(92244)
- 研究(86936)
- 基金(86655)
- 家(76564)
- 国家(75975)
- 科学基金(63405)
- 社会(57206)
- 社会科(54349)
- 社会科学(54339)
- 基金项目(43645)
- 省(41194)
- 教育(38971)
- 自然(38858)
- 自然科(37935)
- 自然科学(37924)
- 自然科学基金(37319)
- 划(36605)
- 资助(36350)
- 编号(33774)
- 成果(29003)
- 部(27535)
- 重点(26802)
- 发(26759)
- 中国(25390)
- 国家社会(25106)
- 课题(24260)
- 创(23934)
- 教育部(23707)
- 性(23319)
共检索到290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薛海波 吴文良
【目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领域探索出了许多新模式并取得了较大成就,为世界反贫困积累了宝贵经验;非洲是贫穷国家数量最多的地区,充分利用我国的扶贫模式和经验以帮扶非洲国家开展反贫困工作,既能体现中国的国际义务,也对“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纳米比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一定代表性,从系统学视角,基于对贫困状况相关衡量指标的归纳,梳理并分析了该国反贫困的现状、举措和困境。【结论/发现】目前,纳米比亚存在贫富差距大、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减贫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做好我国扶贫模式植入顶层设计、重视扶贫合作策略、发挥外交扶贫“软实力”、创新合作扶贫形式,是中国减贫模式植入非洲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纳米比亚 反贫困 中国扶贫模式 植入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潘建生
纳米比亚与中国渔业合作初探潘建生(驻纳米比亚使馆经济商务处纳米比亚自独立以来,渔业发展较快,已成为纳国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渔业生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8%,国民收入的约35%和出口总值的近30%。纳米比亚90%的鱼品供出口。随着中纳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佳迪 李天 于瑞 李应仁 李继龙
纳米比亚地处西南非洲,渔业是其第二大经济产业。该国海洋资源丰富,以捕捞业为主。渔业和海洋资源部为渔业管理机构。2003年渔业和海洋资源部成立了水产养殖司,近年从提升国民粮食安全,提高城乡居民蛋白质摄入量,创造就业机会的高度提出要重视发展水产养殖业。本文介绍了纳米比亚渔业现状及其特点,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渔业现状 特点 问题 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海波 吴文良
纳米比亚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酒店业存在一定的投资发展机遇。但该国酒店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设施陈旧、管理服务水平欠缺、当地投资能力有限等问题已经凸显。通过对影响该国旅游酒店投资的环境进行分析发现,纳米比亚社会治安良好、经济发展稳定、旅游资源丰富、社会人文环境和谐、交通设施完备,总体投资环境状况良好,但也要注意防范法律、宗教习俗、经验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潜在风险,方能取得有效的投资回报。中国"走进"纳米比亚投资其酒店业,存在一定的发展潜力与机遇,是双方互利互惠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
纳米比亚 旅游酒店投资 投资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潮伦
纳米比亚瓦特贝赫高原上有一群不起眼的建筑,这里就是非政府组织猎豹保护基金会总部所在地。成立近20年来,猎豹保护基金会总部就好似一个实验室。在这里,濒临灭绝的猎豹由人类抚养长大,学习如何回归旷野:遭受野兽侵扰的当地牧民学会放下猎枪,与猎豹和睦共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朱炳文
纳米比亚渔业市场前景乐观朱炳文(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纳米比亚海域的渔业资源作常丰富,是本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1990年独立前,南非控制着纳米比亚领海和东南大西洋国际渔业委员会.管制着其12海里外海域。因此.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纳近海渔业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文发 高昆
小江走出贫穷徐文发,高昆小江,属于金沙江支流,流经会泽境内35.2公里,在中国地图上渺小得难以寻觅,但却是世界闻名的三大泥石流发生地之一。小江东岸居住着会泽县11个村公所(办事处)的3779户人家16200个江民。世界环保专家考察小江沙滩后曾断言: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军岐 员晓哲
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反贫困的任务更加艰巨,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更加严重;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灾害频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等方面缺失并存,形成了贫困地区发展中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创造机遇、促进赋权、增强安全保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使其社会经济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推广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劳动扶贫模式等是新阶段的反贫困策略。
关键词:
贫困 反贫困 造血功能 反贫困策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增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增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与贫困的抗争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后陆续有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013年至2016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 564万人。然而,我们仍然有较大的贫困人口,并且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飞 王钰 张勇
高等学校贫困生群体是大学生群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贫困生因其"贫困"而"问题化",也因其"贫困"而倍受各方关注。从角色理论的研究视角,聚焦"身份"话题,发现贫困生存在多元期待与角色紧张、角色生成与角色自卑、角色刻板与角色冲突的困境,需要从优化贫困生认定、合理定位贫困生期待,以及破解贫困生刻板印象等方面促使贫困生更好地认同自我、发展自我和成就自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萍 杨敏
农村脱贫关系全面小康的全局,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现实矛盾制约着农村发展。生态扶贫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是农村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农村生态扶贫既是实现绿色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时代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现实要求。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农村生态扶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滞后阻碍农村生态扶贫进程、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严重脱节、生态扶贫合力弱化、生态扶贫成果难以巩固等方面。破解农村生态扶贫困境需要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耦合共同发力,明确扶贫参与主体的职能,构建农村生态扶贫的"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协同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增强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推动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衔接;健全农村生态扶贫配套机制,有效预防返贫风险;实现农村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减贫效应的三重目标。
关键词:
农村 生态扶贫 现实困境 应对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谷树忠
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待2020年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后,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在我国就消失了,而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