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7)
- 2023(13557)
- 2022(11380)
- 2021(10363)
- 2020(8550)
- 2019(18928)
- 2018(18469)
- 2017(33592)
- 2016(18210)
- 2015(20483)
- 2014(19626)
- 2013(18902)
- 2012(17113)
- 2011(15214)
- 2010(15424)
- 2009(13943)
- 2008(12584)
- 2007(11202)
- 2006(9920)
- 2005(8928)
- 学科
- 济(58267)
- 经济(58194)
- 管理(46692)
- 业(40943)
- 企(33507)
- 企业(33507)
- 融(26250)
- 金融(26247)
- 银(24224)
- 银行(24183)
- 中国(24060)
- 行(23397)
- 方法(21780)
- 数学(18688)
- 农(18457)
- 数学方法(18181)
- 财(17670)
- 学(17480)
- 地方(16292)
- 制(15160)
- 业经(14716)
- 环境(14349)
- 理论(13926)
- 农业(12715)
- 教学(12669)
- 务(11971)
- 财务(11937)
- 财务管理(11913)
- 企业财务(11266)
- 中国金融(11182)
- 机构
- 学院(238702)
- 大学(234590)
- 研究(84459)
- 济(83269)
- 经济(80958)
- 管理(79177)
- 中国(69953)
- 理学(67136)
- 理学院(66167)
- 管理学(64167)
- 管理学院(63788)
- 科学(58030)
- 京(51293)
- 农(48618)
- 所(44206)
- 中心(41980)
- 财(41224)
- 研究所(40411)
- 业大(40013)
- 农业(38775)
- 江(37799)
- 范(33933)
- 师范(33319)
- 北京(32206)
- 财经(31853)
- 院(31517)
- 技术(31275)
- 州(31124)
- 经(28752)
- 省(28544)
- 基金
- 项目(164285)
- 科学(126082)
- 研究(116407)
- 基金(114761)
- 家(103706)
- 国家(102716)
- 科学基金(86009)
- 省(68300)
- 社会(68171)
- 社会科(64458)
- 社会科学(64443)
- 基金项目(60476)
- 自然(58455)
- 划(57502)
- 自然科(57078)
- 自然科学(57060)
- 自然科学基金(55957)
- 教育(54757)
- 编号(47643)
- 资助(46678)
- 重点(38814)
- 成果(38441)
- 发(36766)
- 课题(35071)
- 创(34678)
- 部(33278)
- 计划(33148)
- 科研(32761)
- 创新(32553)
- 大学(30851)
共检索到370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袁传军
该文以碳点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为例,进行了纳米前沿与法庭科学融合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该实验以碳点在手印显现中的实际应用为核心,以解决碳点在手印显现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充分阐释了实验背景原理,系统梳理了实验内容方法,明确细化了实验教学实施,体现了实验选题的创新性、实验背景的科学性和实验内容的实践性。通过开展该实验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实验数据处理水平,起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彦廷 白如江 王效岳
[目的/意义]以两种科技文本数据(科技规划文本和基金项目数据)为数据源,构建主题对比视域下的科学前沿识别方法,以期识别出碳纳米管领域科学前沿。[方法/过程]首先,获取碳纳米管领域科技规划文本和基金项目数据,面向科技规划文本提出了一种以触发词库为基础的规则匹配抽取研究主题的研究方法;面向基金项目数据利用主题模型对其进行研究主题识别;通过计算余弦相似度的方法对比研究主题,结合项目数、资助时长、资助强度等指标构建科学前沿识别模型,并对科学前沿的研究价值与意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出科学研究前沿主题,科技规划文本的识别粒度为句子级,相比以词为最小识别单位的识别,结果较为宏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匡文剑 苏静 裴世鑫
文章基于氧化物半导体量子点制备、表征与应用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液相法合成ZnO-MgO核壳量子点,制备了半导体光探测器,并进行了测试分析,使学生能够熟悉并利用旋涂匀胶、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半导体特性分析等研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技术手段。实验涉及光电材料分析表征、光电子器件制备与测试等多项知识点,通过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科学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芝 白如江 王效岳
[目的/意义]文章利用规划文本和论文数据两种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度划分的细主题粒度研究前沿识别方法。[方法/过程]获取碳纳米管研究领域相关规划文本和论文,将两种数据源分别划分为理论创新、实际应用和风险管理三个维度,在各个维度内利用主题模型和回溯原文方法进行细粒度主题抽取,通过不同数据源不同维度细粒度主题对比分析,识别相应研究前沿主题。[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出细分领域科学研究前沿主题。
关键词:
研究前沿 主题探测 多维度 识别方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凯 暴凯凯 熊珍玉 李田蕊
设计了一个适用于本科生环境监测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土壤学等环境学科专业的探索性实验——磁性纳米细菌传感器(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表征污染土壤生物毒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合成、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对污染土壤中HgCl_2响应测定、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毒性表征等。该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环境生物学与监测学中生物检测相关内容的理解,直观感受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物带来的应激反应,激发学生对环境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等前沿知识的兴趣。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邱宇 王清漪 王晓娜 赵宇 张莹莹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研究了ZnO-CuO基纳米异质结材料的制备及压电性能性能评价的综合实验。利用磁控溅射和水溶液等方法制备ZnO-CuO的PN异质结结构,并研究其压电性能。结果表明,该异质结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流特性,对器件施加外力时器件产生直流电流的输出且有很高的灵敏度,电流强度约为300nA,极大地提高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该实验激发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研究兴趣,深入理解异质结结构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综合型实验 异质结 性能表征 实验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斐 崔鸣 王甜 杜小平 张博泉 朱锦镕 冯明月
[目的]研究放线菌菌株合成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抑菌促生活性,为菌株在富硒花魔芋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对从健康花魔芋根际土壤中筛选的放线菌菌株A1的细胞形态及其合成的纳米硒进行观察和元素组成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亚硒酸钠Na_2SeO_3和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进行晶型结构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对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表面官能团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以小麦和玉米种子为材料,将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分别稀释0,5,50倍,用皿内发芽试验测定纳米硒对种子的促生作用;以花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CZS-B6为靶标菌,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牛津杯法分别测定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原液的抑菌效果;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A1的分类地位。[结果]菌株A1介导200 mg/L Na_2SeO_3合成的红色单质硒为球形纳米颗粒,非晶态,颗粒表面存在Se、C、O、N等有机元素和C-O、N-H、C-H等官能团。经菌株A1富硒发酵滤液原液处理后,小麦和玉米幼苗的主根长及总鲜质量均显著高于无菌水对照(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斐 崔鸣 王甜 杜小平 张博泉 朱锦镕 冯明月
[目的]研究放线菌菌株合成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抑菌促生活性,为菌株在富硒花魔芋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对从健康花魔芋根际土壤中筛选的放线菌菌株A1的细胞形态及其合成的纳米硒进行观察和元素组成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亚硒酸钠Na_2SeO_3和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进行晶型结构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对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表面官能团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以小麦和玉米种子为材料,将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分别稀释0,5,50倍,用皿内发芽试验测定纳米硒对种子的促生作用;以花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CZS-B6为靶标菌,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牛津杯法分别测定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原液的抑菌效果;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A1的分类地位。[结果]菌株A1介导200 mg/L Na_2SeO_3合成的红色单质硒为球形纳米颗粒,非晶态,颗粒表面存在Se、C、O、N等有机元素和C-O、N-H、C-H等官能团。经菌株A1富硒发酵滤液原液处理后,小麦和玉米幼苗的主根长及总鲜质量均显著高于无菌水对照(P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韦松 缪菊红 张磊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近几年已成为光电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CsPbX_(3)(X=Cl, Br, I)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设计了一个综合性本科教学实验。该实验在室温空气氛围中合成无机钙钛矿量子点,采用阴离子交换的方式调节量子点的发光颜色,利用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量子点的发光性能、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钙钛矿量子点结晶性能良好、形貌大小分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在紫外光激发下,CsPbBr_(x)I_(3-x)、CsPbBr_(3)和CsPbBr_(x)Cl_(3-x)量子点的发光颜色在可见光范围内连续可调。该实验将科研热点引入到本科教学中,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且重现性好,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关键词:
综合实验 实验教学 钙钛矿量子点 溶液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欢 韩东梅
为了将先进的科研方法与手段——纳米力学测试引入到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内容当中,有针对性地为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了分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方案,并根据在方案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馈,编写并完善了实验课程讲义。该教学实验收到了良好的课堂反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有效地锻炼了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创新与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
纳米力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案设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小梅 邓启平 李国鹏 吴树仙 冷伏海 朱涛
[目的 /意义]运用文本分析与可视化等方法绘制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研究前沿的科学全景图谱,在此基础上绘制全球研究前沿视野下的纳米研究前沿图谱,分析中国在世界纳米前沿的科研表现。[方法 /过程]计算研究前沿间关联关系,利用OpenOrd布局算法可视化科学图谱,并根据图谱中研究前沿的位置关系自动识别研究前沿群。选取含纳米文章超过60%的研究前沿,结合专家判读绘制纳米研究前沿图谱。[结果 /结论]研究表明,科学图谱揭示的科学结构与作者先前的研
关键词:
科学图谱 研究前沿 可视化 纳米研究前沿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华有杰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设计了纳米微晶玻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综合实验。利用高温熔融冷却法制备玻璃基体,利用差热分析对其析晶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玻璃基体进行精密的热处理,获得一系列具有不同物化性能的微晶玻璃;最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荧光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620℃进行热处理2h后,可以从玻璃相中析出纯的NaYF4晶相,微晶颗粒尺寸约为27.3nm,通过Er3+/Yb3+稀土离子共掺可以获得最佳的光谱吸收和上转
关键词:
综合实验 微晶玻璃 热处理 上转换发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丽荣 黄彪 戴达松 欧文 李玉华 陈学榕
采用超声波辅助硫酸水解、高速离心取其上清层水溶胶的方法由微晶纤维素(MCC)制备纳米纤维素晶体(NCC),并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GE-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所制备NCC的尺寸与形态、结构、组成和光谱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ETEM和FEGE-SEM观察所制备纳米纤维素晶体形态相同,呈棒状,直径和长度主要分布在2~24nm和50~450nm;XRD图谱表明NCC仍属于纤维素Ⅰ型,结晶度为77.29%,晶粒尺寸为3~6nm;FTIR分析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晶体仍然具有纤维素的基本化学结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志飞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数智融合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方向。课堂教学改革是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力量。要实现高职院校课堂的数智化转型,首先需要基于数智融合的理论基础,构建高职数智化课堂环境、多元化教学资源、个性化学习体验、项目化任务驱动和智能化课堂监管的表征。其次,探索数智融合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虚实共生、模型驱动、人机协同和全域智控等机理。最后,要将数智融合覆盖到课堂教学流程的全过程,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数智化育人的新格局。
关键词:
数智融合 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