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14)
- 2023(3274)
- 2022(2984)
- 2021(2748)
- 2020(2342)
- 2019(5461)
- 2018(5181)
- 2017(11104)
- 2016(5912)
- 2015(6582)
- 2014(6672)
- 2013(6903)
- 2012(6251)
- 2011(5511)
- 2010(5501)
- 2009(5402)
- 2008(5510)
- 2007(5286)
- 2006(4847)
- 2005(4610)
- 学科
- 济(23802)
- 经济(23784)
- 税(21524)
- 税收(20096)
- 收(19932)
- 管理(18332)
- 业(16785)
- 企(15424)
- 企业(15424)
- 方法(12666)
- 财(12578)
- 数学(11717)
- 数学方法(11615)
- 务(7307)
- 财务(7301)
- 财务管理(7288)
- 企业财务(7017)
- 制(5504)
- 融(5308)
- 金融(5308)
- 银(5186)
- 银行(5182)
- 中国(5046)
- 财政(4913)
- 行(4777)
- 市场(4624)
- 农(4378)
- 贸(4296)
- 贸易(4289)
- 政(4269)
- 机构
- 大学(84924)
- 学院(84356)
- 济(37131)
- 经济(36352)
- 管理(33376)
- 理学(27858)
- 理学院(27628)
- 研究(27291)
- 财(27291)
- 管理学(27272)
- 管理学院(27119)
- 中国(26017)
- 财经(19483)
- 京(17569)
- 经(17566)
- 科学(14836)
- 财经大学(14391)
- 所(14237)
- 江(13484)
- 中心(13075)
- 研究所(12006)
- 经济学(11739)
- 北京(11719)
- 税(11392)
- 融(11135)
- 农(11004)
- 金融(10918)
- 经济学院(10621)
- 州(10546)
- 省(9930)
- 基金
- 项目(49151)
- 科学(38550)
- 基金(36532)
- 研究(35524)
- 家(31195)
- 国家(31002)
- 科学基金(27060)
- 社会(22941)
- 社会科(21971)
- 社会科学(21958)
- 基金项目(18753)
- 省(18037)
- 自然(17365)
- 自然科(16974)
- 自然科学(16969)
- 自然科学基金(16667)
- 资助(16485)
- 划(15373)
- 教育(15218)
- 编号(14228)
- 成果(11954)
- 部(11186)
- 重点(10593)
- 性(10414)
- 创(9773)
- 教育部(9674)
- 国家社会(9632)
- 项目编号(9624)
- 发(9531)
- 制(9453)
共检索到141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晚发 顾乾坤
本文从债券市场角度分析了纳税信用评价对于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以此来分析纳税信用评价的激励效应与治理效应。具体地,以2015—2019年银行间与交易所企业债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发现:较高纳税评级企业的债券发行成功率较高,同时有着较低的信用利差与较高的信用评级。机制检验发现,较高纳税评级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与更大的银行信贷规模,继而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并降低企业未来的违约风险,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地,较高的纳税评级降低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在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不存在基金持债、非四大审计以及业务部门数量多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体现出一定的治理效应。纳税评级降低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莉亚 周舒鹏 闵敏 温梦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2015年1月施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2016年1月启动“中央环境保护督查”计划等,因而环境法律风险成为社会各方的关注焦点。随着环保执法信息披露制度的日益规范,环境法律风险能否得到合理定价?对于环境法律风险冲击,资本市场、评级机构以及企业自身有何反应?文章基于2013-2018年发债工业企业受到环境行政处罚后,政府依法公开的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研究了环境行政处罚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行政处罚会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导致债券违约风险上升,这种现象在重污染行业中和中央环保督察之后更加明显。环境行政处罚会使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得分出现分化,投资人付费评级机构会加强后续的主动评级跟踪,发债企业后续则更多地选择没有下调企业信用评级得分的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评级保持”而后“评级选择”的双向回馈路径。文章基于环境行政处罚视角,为环境规制如何影响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研究企业信用评级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环境行政处罚 债券违约风险 企业信用评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晚发 赵仲匡 宋敏
本文研究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语调的操纵行为及其债券市场反应。研究发现,MD&A异常积极语调与预警Z值负相关,债务重组正相关,这表明MD&A异常积极语调暗示了企业较高的未来风险,这与语调的信息增量解释相悖,因此MD&A异常积极语调更可能是操纵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MD&A异常积极语调越大,债券信用评级越高,且该正向关系在与评级机构利益冲突大、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子样本中更显著;此外,债券投资者能够识别语调操纵行为,但随着债券市场公众投资者的参与,MD&A异常积极语调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呈现出一定的负向关系,且这种负向关系在信息透明度低的企业组中更加显著。本文较早使用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度量了MD&A异常积极语调,且证实这种异常语调是管理层操纵的结果,并探讨了MD&A语调操纵对于债券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相关结论对于完善MD&A文本信息披露监管法规、提高评级机构独立性以及提升债券市场信息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多文 张雪莹 栗沛沛
管理层股权激励旨在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但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却鲜有讨论。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探究了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公告的反应。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公告呈现消极反应,债券异常信用利差与股权激励强度显著正相关。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跨市场检验支持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存在财富转移效应。此外,在股东与债权人冲突水平较高、大股东持股水平较高和公司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中,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消极反应与财富转移效应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文献,对维护债券市场平稳有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预测
[作者]
史金艳 郭思岑 李延喜
本文从债券市场的角度探讨了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动因。以2008~2017年发行公司债券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股息率衡量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用信用价差衡量公司债券的收益率,采用混合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和债券市场反应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信用价差与股息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股利分配较少的情况下信用价差与股息率负相关,即信号传递假说成立,此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数量向债券投资者传递利好信息;当股利发放数量较多时,信用价差与股息率正相关,即符合财富转移假说,上市公司可以适当减少现金股利分配数量以避免引起债券市场的消极反应。基于强制性现金分红政策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政策的市场反应与本文的结论相一致。
关键词:
股利分配 债券市场 信号传递 财富转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费兆奇 杨成元
我国债券深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境内审批部门不统一。一方面,债券的审批、发行、交易和信息披露等环节存在重复监管、空白监管等问题;另一方面,多头管理导致操作成本和操作风险大大提升,定价不统一,难以有效实现实时总体监测。二是我国托管体系为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同于发达国家市场多级托管体系,我国债券市场采用一级托管和二级托管并存的托管体系。这种体系,随着投资者和发行者规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子宪 卢海峰 关伟
自2014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不断发酵,一方面受世界经济下行、供给侧结构改革、金融去杠杆和监管规范化影响,局部风险逐渐暴露,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提升了对信用风险暴露的容忍度,不再一味对违约债务承诺风险兜底和刚性兑付。分析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权衡利弊,认为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势在必行。今后,应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和市场基础设施,发挥信用衍生品市场作用,丰富人民币投资标的,健全做市商制度和投资者保护机制等,以市场化方式化解债券市场信用风险。
关键词:
债券市场违约 信用风险 刚性兑付 市场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小军 王平心
通过考察2001年-2006年期间157家公告发行可转换债券和459家公告发行"纯"股票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公告效应",本文发现,尽管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反应好于普通股票,但总的说来,市场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公告会做出负面反应,且价格下降的幅度与企业的融资规模正相关,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市场对未分配现金流量少且增长机会高的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好于未分配现金流量多且增长机会低的公司。我们的实证结果支持了自由现金代理成本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市场反应的预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超
在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逐步暴露的形势下,加强对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在本研究中,信用风险传染模型利用违约强度过程和图聚类方法对发债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关系进行刻画。当债券市场中给定企业发生信用事件时,通过信用风险传染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定位需要重点关注的企业。实证结果表明,上述模型有能力识别和预警发债企业及行业的信用风险,同时揭示发债企业之间可能的信用风险传染路径。
关键词:
债券市场 信用风险传染 违约强度 图聚类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卢伟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开始步入进入新常态。随着国内、国际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企业债务负担也在加重。本文在定量和定性分析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并对机构投资者如何进行债券违约预警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从2014年-2016年10月末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样本出发,通过归纳样本规律,提取定量指标并考量定性因素,于2016年11月初完成债券违约预警分析模型的初步构建,为机构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淼鑫 何彪
本文利用我国交易所和银行间两个国债市场流动性差异提取我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溢酬,首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流动性溢酬是影响信用利差的系统性因子,然后运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探讨流动性溢酬与信用利差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进一步引入带马尔可夫机制转换的VAR模型,分析在正常机制和危机机制下流动性溢酬对信用利差的不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前一期流动性溢酬对当期信用利差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危机机制下的影响要显著高于正常机制,而且危机机制下流动性溢酬对低等级债信用利差的冲击程度要大于对高等级债信用利差的冲击程度,但冲击效应的持续时间则少于高等级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赜 冯时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利差的关系,进而将信用利差分解为信用溢价和流动性溢价,分别研究货币政策利率对这两部分的传导效应,并分析了当前利率传导中的扭曲及其原因。本文认为,我国信用利差与货币政策利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呈正相关性,其机制原因是信用利差主要反映了流动性溢价因素;同时货币政策利率对信用利差的传导存在跨市场差异。为了更好地建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应有序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推动跨市场的制度统一,尽快畅通利率传导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用利差 利率传导 债券市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亚 张曙东 黄亭亭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债券 风险转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德旭 田红勤 陈林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主要受到行政控制、信用基础等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未来信用债券融资的发展是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切入点,而发展信用债券市场的路径和对策在于减少行政控制,回归市场主权;建立和完善信用债券的外部监管体制以及培育具有独立性和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关键词:
直接融资 债券市场 信用债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志军 陈诣辉 陈秉正
2005年以来,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中国债券市场蓬勃发展。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不断集聚,信用风险事件也逐渐增多,债券违约逐渐步入常态化,防范信用风险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题。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回顾2005年,我国信用债市场开始快速发展,当年底,我国信用债余额突破500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