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2)
- 2023(9414)
- 2022(7702)
- 2021(7192)
- 2020(6027)
- 2019(13317)
- 2018(12846)
- 2017(25016)
- 2016(13049)
- 2015(14178)
- 2014(13550)
- 2013(13110)
- 2012(11846)
- 2011(10473)
- 2010(10270)
- 2009(9659)
- 2008(9664)
- 2007(8649)
- 2006(7480)
- 2005(6900)
- 学科
- 济(44654)
- 经济(44593)
- 管理(41424)
- 业(40657)
- 企(35537)
- 企业(35537)
- 银(20279)
- 银行(20133)
- 方法(19697)
- 行(18793)
- 制(17865)
- 数学(16427)
- 数学方法(16243)
- 财(14395)
- 技术(13592)
- 融(13502)
- 金融(13502)
- 中国(13455)
- 农(11192)
- 业经(11054)
- 学(10908)
- 度(10793)
- 制度(10788)
- 技术管理(10047)
- 业务(9966)
- 务(9629)
- 财务(9621)
- 财务管理(9604)
- 企业财务(9288)
- 理论(8968)
- 机构
- 大学(175930)
- 学院(173737)
- 济(72299)
- 经济(70787)
- 管理(68567)
- 理学(59259)
- 理学院(58606)
- 管理学(57699)
- 研究(57569)
- 管理学院(57342)
- 中国(50908)
- 财(36709)
- 京(35953)
- 科学(33577)
- 财经(29459)
- 中心(28446)
- 农(28278)
- 所(27541)
- 经(27061)
- 江(25975)
- 研究所(25060)
- 业大(23959)
- 经济学(23635)
- 银(22967)
- 财经大学(22522)
- 农业(22234)
- 银行(21981)
- 北京(21855)
- 范(21583)
- 州(21461)
- 基金
- 项目(120253)
- 科学(97291)
- 基金(90910)
- 研究(87218)
- 家(79846)
- 国家(79173)
- 科学基金(69114)
- 社会(58566)
- 社会科(55637)
- 社会科学(55626)
- 基金项目(48159)
- 省(45492)
- 自然(44565)
- 自然科(43699)
- 自然科学(43685)
- 自然科学基金(42986)
- 教育(39776)
- 划(38871)
- 资助(35426)
- 编号(33134)
- 创(28383)
- 部(27218)
- 成果(27048)
- 重点(27047)
- 创新(26640)
- 国家社会(25420)
- 发(24805)
- 教育部(23948)
- 性(23637)
- 人文(23359)
共检索到262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一爽 周俚君
文章指出,今年上半年超储率下滑导致商业银行净融出规模下降,但非银机构融出在货币基金及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扩张驱动下提升,其资金需求又因为杠杆策略保守而下滑,因此非银机构与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竞争大幅减弱,提高了超储分配效率,进而使得超储率下降对资金面产生影响的阈值下降。文章进而分析了降准后资金面为何没有超预期宽松的原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孟宋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中存在着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突出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着重从微观运行的角度剖析了流动性过剩可能产生的微观金融效应,并基于基层央行视角提出了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 信贷扩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流动性管理 微观流动性管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红军 王爱民 杨朝军
首先,本文通过一个微观博弈模型,将投资者提前撤资引致的流动性危机、企业违约与经济基础结合在一个框架之下探讨流动性危机实现的微观机理。接着,本文运用模型得到结论成功解释了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最后,本文得到了几点结论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微观博弈模型 流动性危机 经济基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晓音 贺刻奋
合理的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用尽可能低的成本组织流动性供给,以实现流动性均衡。不同的流动性供给方式在满足不同发生概率的流动性需求水平时,有不同的成本结构。备付金、可转换资产和主动负债这三种基本的流动性供给方式的成本构成,都可以表示为备付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通过对各种流动性供给方式的成本进行比较,确定一个成本最低的流动性供给方案,在坐标图中即不同流动性供给方式的成本曲线组成的曲线簇下边界。当影响流动性供给成本的市场因素发生变化时,银行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流动性供给方案也将有所变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春
市场不确定性与股票流动性有何联系?该联系受哪些因素影响?本文充分考虑内幕交易者的特征,为两者构建了理论模型,并结合沪深A股的数据证实:(1)市场不确定性越大,持股的风险越高,这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意愿,对流动性造成负面影响;(2)大宗交易制度将常规交易与大宗交易分离,减小了市场不确定性对个股的冲击,使"不确定性—流动性"关系减弱;(3)融资融券为资金或头寸短缺者提供了交易的可能,因此个股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更大,"不确定性—流动性"关系更强。文章为"当局积极干预证券市场、维持市场稳定"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周君芝 谢颂杰
文章从反直觉的数据说起,提出超储和资金利率几乎并不相关,进而指出传统框架的不足:资金融入方的信用资质、用怎样方式占用超储、需占用时间、占用超储的意愿强弱(机构加杠杆意愿)意愿)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资金利率。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指出资金利率是占用流动性的机会成本,且流动性不仅包括超储,也可以是普通非银存款,影响二者的因素也都会影响资金利率。
关键词:
机会成本 银行间市场 一级交易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储小俊 刘思峰
限售股解禁事件本身不含有新信息,却造成显著的负向价格冲击。本文从市场微观结构入手,基于流动性的观点来解释这一现象。实证研究表明,在事件期[-10,20]内,相对于估计期,价差平均增加10%,逆向选择成分平均增加14%。这说明限售股解禁带来了逆向选择和价差的增加,导致股票流动性下降。在控制下倾需求曲线效应、投机泡沫效应以及公司业绩变化等因素后,限售股解禁的累积异常收益与价差、逆向选择的增加程度成反比,这意味着解禁后逆向选择成分和价差增加得越多,负向价格冲击越大。因此,流动性的变化是解禁事件的累积异常收益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纪路 陈伟忠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证券市场带来的交易系统计算机化的革命引起了证券交易的一系列变革 ,使得以证券交易结构为核心的市场微观结构的选择已经成为证券价格发现过程及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介绍了市场微观结构的一些要素 ,并着重分析了市场微观结构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微观结构 流动性 交易机制 做市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正位 邓颖惠 廖理
“金融知识”已经被广泛证实与个体金融行为联系紧密,较高金融知识水平的个体往往在金融市场上表现更好。本文借助收入转移矩阵考察了中国城市家庭的收入流动性情况并研究了金融知识对家庭收入流动的影响。总的来说,国内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差异较大,金融知识的提高有助于低收入家庭跃迁至高收入阶层。在资本市场全面改变人们生活的今天,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微观收入流动性,对后续的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关键词:
金融知识 收入转移矩阵 微观收入流动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赵建 李奇霖 冯素玲
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的直接原因往往来自流动性冲击。最近几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大变局和货币供给呈现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受到流动性冲击的困扰越来越大,给维护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行为探索货币供给的微观基础,构建宏观流动性的周期性纵向结构和"核心-中间-外围"的横向结构,理顺流动性冲击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机理,为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发现来自实体需求、银行信用和监管变化的内生和外生冲击,通过引发信贷结构的变动对金融市场形成巨大的流动性冲击,冲击路线在中国特有的货币分割和信用分层结构下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旨在维护金融稳定的监管政策,需要理解中国独有的流动性冲击结构,站在整个宏观审慎的角度进行统筹设计,防止出现"一刀切"治理模式对金融稳定自身的扰动。这需要在深刻分析货币和流动性供需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娟
巴塞尔委员会于2014年1月基本完成对流动性监管框架的修订工作,较之2010年公布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做出许多重大调整。新的监管框架在降低流动性监管标准对实体经济的负面扰动、强调流动性资产质量、突出储蓄存款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体现出新的监管理念。依据新的监管框架和监管理念,我国应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应根据市场指标的标准纳入新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进一步夯实储蓄存款基础和审慎开展同业业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雪莹
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是指经济运行中货币投放量过多、流动性资金过于充沛的现象,近年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理论界和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客观存在、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危害等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得到某些较为一致的结论。但关于流动性过剩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再勇
近年来,迅速扩张的非银金融部门流动性在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融资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宏观调控及宏观审慎管理的难度。如何有效管理非银金融部门流动性及其流向,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将非银金融部门界定为以存贷款为主营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外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等,将非银金
关键词:
金融 财政金融 流动性管理 部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再勇
近年来,迅速扩张的非银金融部门流动性在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融资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宏观调控及宏观审慎管理的难度。如何有效管理非银金融部门流动性及其流向,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将非银金融部门界定为以存贷款为主营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外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等,将非银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