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6)
2023(11116)
2022(9497)
2021(9002)
2020(7820)
2019(18104)
2018(17741)
2017(33956)
2016(18607)
2015(21113)
2014(21138)
2013(21333)
2012(20088)
2011(18339)
2010(18249)
2009(16996)
2008(16972)
2007(15163)
2006(12977)
2005(11855)
作者
(56176)
(47377)
(47090)
(45240)
(29997)
(22858)
(21644)
(18341)
(17821)
(16756)
(16339)
(15915)
(15174)
(15089)
(15061)
(14694)
(14366)
(13920)
(13636)
(13615)
(11757)
(11669)
(11522)
(10735)
(10660)
(10639)
(10513)
(10302)
(9618)
(9551)
学科
(83012)
经济(82943)
管理(47709)
(47319)
方法(40206)
数学(36490)
数学方法(36164)
(36105)
企业(36105)
中国(23003)
(22059)
(19763)
(19496)
(17267)
贸易(17262)
(16876)
(14795)
业经(14759)
农业(14547)
地方(12778)
(12630)
银行(12585)
(12062)
(12061)
金融(12059)
(11900)
财务(11876)
财务管理(11845)
环境(11502)
企业财务(11273)
机构
大学(278849)
学院(273705)
(120381)
经济(118185)
研究(101794)
管理(101263)
理学(87574)
理学院(86471)
管理学(84863)
管理学院(84351)
中国(77330)
科学(63018)
(60173)
(53970)
(53206)
(52854)
研究所(48857)
中心(45909)
业大(44173)
农业(43079)
财经(43074)
(39608)
(39431)
经济学(39192)
北京(38114)
(36215)
(35623)
经济学院(35575)
师范(35213)
财经大学(32278)
基金
项目(184881)
科学(145289)
基金(137710)
研究(129292)
(123123)
国家(122234)
科学基金(102402)
社会(83893)
社会科(79707)
社会科学(79682)
基金项目(71739)
(68308)
自然(66865)
自然科(65345)
自然科学(65323)
自然科学基金(64255)
(59932)
教育(59178)
资助(57710)
编号(49205)
(42860)
重点(42576)
成果(40489)
(39536)
(37660)
国家社会(36619)
科研(36398)
教育部(36059)
创新(35497)
中国(34977)
期刊
(124048)
经济(124048)
研究(80073)
中国(54602)
学报(49260)
(47774)
科学(44917)
(40383)
大学(36281)
学学(34339)
管理(34200)
农业(32640)
教育(24560)
(23723)
金融(23723)
财经(21842)
经济研究(21641)
技术(21275)
(18913)
(18697)
业经(17856)
问题(17305)
(16086)
统计(14753)
世界(14333)
技术经济(14235)
(14146)
国际(13740)
资源(13473)
(12676)
共检索到402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毛伟  赵新泉  居占杰  
虽然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狭义经济增长质量,但相关研究不仅长期忽略土地要素,而且研究视角多为数量、能源或环境等。为完整反映"质量"涵义,有必要将能源、环境和土地要素一并纳入到DEA-Malmquist模型。基于质量视角,本文测算了中国29个地区1996-2011年的质量Malmquist指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区域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视角,质量视角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技术进步是其上升的主因,但技术效率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差异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差距;只有中部地区存在σ收敛;各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除西部外的其它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丽琳  朱启贵  
能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问题直接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层次研究。本文基于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收敛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纳入能源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幅度十分有限,东中西地区呈现递减特征,且增长来源各异;规模因素、管理因素、科技因素、涉外因素等对TFP变化存在正向影响,结构因素存在负向影响;TFP核密度分布呈现双峰特征,与线性回归东部、西部两大地带俱乐部收敛现象互为验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林春  
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曾提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更能客观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笔者以此为依托,利用克强指数替代GDP作为产出变量,从传统和质量两个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29个省区2000年~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及其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视角,质量视角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这进一步验证了克强指数下无论传统还是质量的tFP都要比GDP下tFP描述得准确、合理。技术进步成了区域间克强指数下质量tFP差异的主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文章采用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克强指数与GDP的产出指标切换,分别从传统和质量的TFP视角来论证克强指数作为评价经济质量指标的科学性。结果表明,能源与环境因素的纳入对TFP估算具有显著的影响,其质量TFP均低于传统TFP,并且有关质量与传统下的TFPK对现实经济增长的合理性描述都要优于TFPGDP,验证了克强指数的科学性。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得出克强指数作为主体经济分析参考的价值性所在及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泳泽  
本文从省际劳动力投入质量和资本折旧率的异质化视角,对1978—2012年中国省际TFP进行了再估算。实证研究发现:(1)异质化视角下的中国TFP年均增幅为2.391%,主要来自规模效率改进(SE)和技术进步(TP);(2)考虑产能利用率后的纯化TFP得到明显提升,这说明中国近些年TFP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产能过剩问题;(3)从收敛性上来看,省际TFP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下降,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空间收敛性较为明显,而技术进步空间收敛趋势较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艺明  陈晨  高思航  
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255个地级市2000-2013年1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大小及对其变动进行分解,分析其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0-2013年间,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基本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用DEA模型得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2%左右,这主要是由技术效率下降而导致。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对全要素生产率起着拖累作用。在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地区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以及政府科研资金的投入比重都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有正向影响,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平的趋势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卫兵  涂蕾  
采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测度了我国27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三大区域以及五大城市群三个维度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增长率最高,西部地区城市最低,且其增长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全国总体以及三大区域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四个城市群则存在绝对β收敛,但成渝城市群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且五大城市群均存在条件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卫兵  涂蕾  
采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测度了我国27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三大区域以及五大城市群三个维度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增长率最高,西部地区城市最低,且其增长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全国总体以及三大区域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四个城市群则存在绝对β收敛,但成渝城市群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且五大城市群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三大区域或不同城市群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向其自身稳态水平收敛,但城市之间的差距仍会存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陈祖海  
文章选取2000—2012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考虑资源投入与能源消耗的中国各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变化。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平均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涨趋势,其中从2005年开始,上涨速度加快;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率则呈下降趋势;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型分布,北京增长最快,而湖北是能源生产率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金娜  
文章基于2007—2014年度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模型,对我国省际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将TFP的变动进行分解,最后对我国省际卫生资源TFP的差异进行了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卫生资源TFP的整体水平低,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但其增长存在绝对和条件收敛,且呈现出区域差异。据此提出了提升卫生资源TFP增长及区域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基于已有研究不考虑环境污染或者仅以单一污染物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不足,本文采用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法将五种主要污染物合成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基于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的合理性和优点,测算了1996~2009年我国各省市区考虑环境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下,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现实;八大经济区环境约束下的TFP差异显著,样本考察期内,南部沿海的环境TFP最高,大西北居第二,北部沿海居第三,后面依次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东北综合、黄河中游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各区域环境TFP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近年来我国实行的环境管制政策措施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赵新华  
文章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协整分析相结合的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1979~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及资本、劳动投入、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琳萍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降低旅游能耗对实现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消耗要素,采用Solow余值法对1995—2015年中国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旅游业产出的贡献程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性大,中国旅游经济属于要素驱动型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资本的增长要与高生产率匹配才能带动旅游经济的高增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制约性日益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