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7)
2023(6551)
2022(5377)
2021(5044)
2020(4011)
2019(9371)
2018(8810)
2017(16193)
2016(8388)
2015(9684)
2014(9346)
2013(9553)
2012(8848)
2011(8288)
2010(8043)
2009(7498)
2008(7493)
2007(6271)
2006(5508)
2005(5138)
作者
(23762)
(20004)
(19857)
(19152)
(12733)
(9594)
(9247)
(7939)
(7610)
(6972)
(6911)
(6553)
(6523)
(6454)
(6322)
(6200)
(6026)
(5874)
(5803)
(5599)
(5069)
(4876)
(4762)
(4653)
(4481)
(4398)
(4358)
(4173)
(4056)
(3968)
学科
(40139)
经济(40114)
(22160)
贸易(22144)
管理(22075)
(21648)
(20192)
方法(19574)
数学(17661)
数学方法(17576)
中国(14007)
(13725)
企业(13725)
(12470)
(9654)
关系(8381)
(8237)
出口(8236)
出口贸易(8236)
(8161)
业经(6651)
(6595)
(6159)
银行(6151)
农业(6139)
环境(6072)
(6009)
产品(5956)
(5654)
金融(5654)
机构
大学(127487)
学院(125729)
(67424)
经济(66694)
研究(49775)
管理(45780)
理学(39665)
理学院(39263)
中国(38850)
管理学(38704)
管理学院(38485)
(27298)
(27120)
科学(26270)
(24560)
经济学(22975)
财经(22429)
研究所(22404)
中心(21119)
经济学院(20915)
(20699)
(19471)
(18376)
北京(18029)
(16815)
财经大学(16782)
(15944)
业大(15919)
农业(15537)
科学院(15527)
基金
项目(83528)
科学(66276)
基金(63889)
研究(61293)
(56671)
国家(56348)
科学基金(47082)
社会(41994)
社会科(40208)
社会科学(40201)
基金项目(31907)
自然(28479)
(27880)
自然科(27852)
自然科学(27847)
资助(27731)
自然科学基金(27391)
教育(27156)
(24955)
编号(22111)
中国(20796)
(20679)
国家社会(19502)
重点(19413)
(18911)
教育部(17848)
成果(17810)
(17057)
人文(16601)
科研(16293)
期刊
(67021)
经济(67021)
研究(42236)
中国(23437)
(18646)
学报(17953)
科学(17396)
(17262)
管理(16756)
(16611)
国际(14848)
经济研究(14361)
大学(14059)
学学(13231)
农业(12764)
财经(11146)
世界(10789)
(10598)
金融(10598)
问题(10571)
(9760)
业经(9711)
教育(9653)
技术(9289)
(8477)
(8254)
贸易(8254)
统计(7414)
国际贸易(6933)
技术经济(6501)
共检索到191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兵  赵羊  李梦珊  
Broda和Weinstein(2006)考虑种类变化的精确进口价格指数因忽略了进口质量变化,会高估一国进口价格指数,引致进口贸易利得的估算出现实质性偏误。本文基于Benkovskis和Woerz(2011)的理论框架,利用1995~2011年CEPII-BACI数据库HS-6位数产品的中国进口数据,考察进口质量变化对于精确进口价格指数的影响,测算因假定质量不变引起的价格偏误,进而评估进口质量提高引致的贸易利得。研究发现,忽略质量变化会导致精确进口价格指数累计向上偏误19.9%,质量提高带来的贸易利得为2011年GDP的3.68%。更进一步,本文重点考察了质量变动引起的价格偏误指数在产业部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松  刘海云  
基于2002~2010年HS-6位数中国进口数据,文章描述了中国进口种类数量的演变特征,并构造考虑进口种类增长的精确进口价格指数,测算忽略种类增长的传统进口价格指数引致的价格偏误,进而估算入世以来中国进口种类增长的贸易利得。结果发现,传统进口价格指数累计向上偏误1.896%,进口种类增长的贸易利得为2010年GDP的0.419%。在此基础上,进行国别分析发现,对中国贸易利得贡献最大的是欧盟、美日韩等经济体,而产业分析揭示了化学品及制品的制造、能源矿产资源的开采和产品制造等产业的贡献度较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明荣  王明喜  王飞  
进口品多样化是进口国获得贸易利益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贸易数据的细分程度决定其贸易利益估算结果的客观性。本文利用2000—2011年中国与240多个国家细分的HS 8位编码双边进口贸易数据,估算了4236个进口品的替代弹性值。结果显示:我国差异化产品种类替代弹性的平均值为43.1,中位数为7.6;相比2000年,2011年消失的产品种类占比为1.4%,新增加的产品种类占比为4.3%,进口差异化产品种类的净增加程度为1.5%;实际进口价格指数比未经进口品种类变化调整前的传统进口价格指数下降1.5%;2000—2011年间,我国从进口品种增长中获取的贸易利益为2011年GDP的0.56%。研究发现,以往基于粗略贸易数据的研究结论低估了我国进口品种替代弹性值、变化程度和福利效应;为提高我国进口品种的多样化程度,需要更加注重单个新增进口品种的贸易额;为提高我国进口贸易利益,应选择部分产品作为主要增长的进口品种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永亮  邹宗森  
本文基于中国1995-2014年的进口数据,通过构建嵌套Logit模型从种类和质量两个方面将传统价格指数修正为精确价格指数,进一步推导并估计产品质量,分析了进口贸易中的福利收益。研究发现:进口种类及产品质量对贸易福利的影响与传统价格指数的作用相反,进口种类多样化对中国贸易福利的改进呈波动上升趋势,20年间由于进口产品种类的增长,最终精确价格指数平均逐年向下调整约0.2%,累积下降约6%;中国消费者平均每年由于进口产品质量升级而获得的福利相当于GDP的1.24%,产品质量与进口种类改变带来大体等价的贸易福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猛  董哲昱  周卫民  
研究目标:构建出口贸易限制指数公式并估算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限制指数。研究方法:系统GMM估计自价格效应,双边进口需求弹性和贸易限制指数推导及估算。研究发现:(1)在参与由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过程中,中国出口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限制指数较低;(2)以劳动力为比较优势而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贸易限制指数较高;(3)中国出口产品实际所面临的贸易保护程度要远高于关税。研究创新:将进口需求弹性和贸易限制指数测算从总体改进至双边,并据此对中国出口产品出口贸易限制指数进行估算。研究价值:为贸易保护程度量化提供新的方法,为中国开展多边贸易谈判提供事实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以及发展,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且引入企业产品质量差异来重新研究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解释备受关注的中国出口企业所可能存在的"生产率悖论"问题。研究认为,国外市场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的要求会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但是仅仅使用产出总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所计算的生产率却未必得到出口企业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结论,即可能存在"生产率悖论"。应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5-2008年样本检验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发现中国制造业中大部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小康  郑莹  
文章在考虑贸易方式差异的情况下,重新估算了中国企业的进口逃税弹性。根据Fisman and Wei(2004)的研究,企业为了逃避关税通关时会低报真实进口价值,因此税率越高的行业逃税越多。文章认为,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免税,加工贸易越密集的行业逃税倾向越小。如果不考虑贸易方式的差异,会错误估计进口逃税弹性。结合COMTRADE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实证估计发现:加工贸易进口比例越低的行业,中国报告的进口额相对出口国报告的出口额越低。并且,在加工贸易进口比例更高的行业中,关税税率对进口逃税的影响更小。当加工贸易进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Upmanu LALL  马超  
文章基于最新的我国各省投入产出表,采用双约束引力模型并结合交叉熵法,区分42部门产品或服务估算了我国30个省中任意两省之间的不同流向的贸易量;分析比较了我国各省省间贸易量、各部门省间贸易量及各省省间贸易比重等有关指标,得出各省或各部门省间贸易的活跃程度、各省省间贸易对经济和贸易中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志远  朱晶  
该文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HS6位目数据,基于种类变动视角测度了2002-201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指数。结果显示:(1)考虑种类变动后,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平均改善2.47%,且与固定种类下的贸易条件相比,长期趋势并未呈现明显的恶化特征;(2)进一步地,进口种类变动对贸易条件的改善起了主要作用,相对贡献率达到69.30%,而出口种类变动的相对贡献则仅为30.70%。因此,考虑种类变动对贸易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进口的快速增长,无需过分担忧其对农产品贸易福利的负向影响;同时,提醒我们应更多关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升级调整,通过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获取农产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志远  朱晶  
该文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HS6位目数据,基于种类变动视角测度了2002-201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指数。结果显示:(1)考虑种类变动后,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平均改善2.47%,且与固定种类下的贸易条件相比,长期趋势并未呈现明显的恶化特征;(2)进一步地,进口种类变动对贸易条件的改善起了主要作用,相对贡献率达到69.30%,而出口种类变动的相对贡献则仅为30.70%。因此,考虑种类变动对贸易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进口的快速增长,无需过分担忧其对农产品贸易福利的负向影响;同时,提醒我们应更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家东  李依锦  郑立伟  
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研究了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溢价水平,以及宏观质量水平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理论层面,首次提出了质量溢价概念,分析了质量与价格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论证了质量提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层面,首先基于国际贸易数据计算各国出口产品的平均单位价值,然后对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溢价和质量溢价率进行了测度。分析发现,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以输出中低档质量的产品为主,但每一次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明显提升都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提升产品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枫  
文章使用HS6位产品层面贸易数据,对1995~2019年全球221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算,并基于TAPED数据库对全球370个区域贸易协定的数字贸易规则深度进行量化,实证检验区域数字贸易规则签署对国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数字贸易规则中的数字便利化条款和数字知识产权条款能显著促进国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数字隐私保护条款则带来抑制作用。该结论在增加控制变量、加入固定效应以及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一国签署高标准数字便利化和数字知识产权条款能够有效促进该国中间服务进口及投入,进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淼杰  崔晓敏  张睿  
本文采用Feenstra and romalis(2014)的方法测算了一国贸易产品的质量水平,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司法质量和出口质量正相关,但司法质量更高的国家在出口合约密集型产品上并不具有质量意义上的比较优势;2)司法质量更高的国家在进口合约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质量意义上的比较优势;3)进口国司法质量是影响合约密集型产品相对贸易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出口国司法质量则主要影响合约密集型产品的相对贸易数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吴国杰  
本文首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是否进口中间品,以及不同贸易类型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不具有促进作用,与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相比,进料加工中间品进口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和稳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的抑制效应减弱,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增强,进料加工中间品的影响呈"U"形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于洋  
省际分工与贸易关系的形成与演进,是省际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国内各省份之间的贸易在发挥市场规模优势、促进经济持续、自主、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国内各省份之间的经济交流中,由于没有类似海关的机构存在,资料收集难度大,导致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对国内省际贸易的全面统计数据。为了更系统的研究省际贸易情况,本文通过对中国省际宏观数据进行挖掘处理,运用引力模型对1993—2010年中国各省份之间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流量进行了估算,并据此对省际贸易差额和空间流向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各经济区域内贸易联系较强,经济区域外贸易对象明确,且随着时间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