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4)
2023(10273)
2022(8214)
2021(7314)
2020(6209)
2019(13861)
2018(13595)
2017(26968)
2016(13948)
2015(15743)
2014(15780)
2013(15846)
2012(14826)
2011(13203)
2010(13765)
2009(13562)
2008(13672)
2007(12646)
2006(11657)
2005(11265)
作者
(40760)
(34031)
(33985)
(32387)
(22196)
(15927)
(15555)
(13086)
(12868)
(12390)
(11944)
(11424)
(11295)
(10932)
(10848)
(10364)
(10188)
(9886)
(9866)
(9192)
(8780)
(8432)
(8215)
(7999)
(7768)
(7636)
(7626)
(7502)
(6713)
(6577)
学科
(90935)
经济(90856)
(73679)
(70100)
企业(70100)
管理(57884)
方法(31386)
业经(29191)
(24170)
数学(23315)
数学方法(23228)
(22953)
(21123)
(20504)
银行(20358)
(19045)
(18666)
财务(18659)
财务管理(18649)
地方(18472)
企业财务(17668)
中国(16666)
农业(16417)
技术(15510)
(14795)
(14767)
(14254)
金融(14254)
(13759)
(13502)
机构
学院(217027)
大学(211606)
(108720)
经济(106987)
管理(88425)
理学(73974)
理学院(73345)
管理学(72703)
管理学院(72291)
研究(69181)
中国(65569)
(51130)
(43110)
财经(40056)
(36202)
科学(35955)
(35444)
经济学(34718)
(34272)
(33360)
中心(32653)
经济学院(31069)
研究所(30195)
财经大学(29356)
(28459)
(27959)
银行(27362)
北京(27295)
商学(27026)
商学院(26777)
基金
项目(126729)
科学(102445)
研究(95856)
基金(94936)
(79539)
国家(78795)
科学基金(70430)
社会(66140)
社会科(62957)
社会科学(62939)
(49549)
基金项目(49358)
自然(42492)
教育(41849)
自然科(41541)
自然科学(41533)
自然科学基金(40901)
资助(39053)
(38848)
编号(36669)
(31458)
(29667)
成果(28882)
(28716)
(28459)
国家社会(28160)
重点(27878)
创新(26808)
(25986)
人文(25717)
期刊
(133527)
经济(133527)
研究(74083)
(44470)
(40461)
金融(40461)
管理(40161)
中国(40015)
(31205)
科学(25795)
学报(23915)
财经(22510)
经济研究(21842)
业经(21244)
技术(20627)
农业(19551)
(19496)
大学(19478)
学学(18888)
问题(16548)
技术经济(15639)
世界(13033)
(12949)
(12621)
现代(12146)
国际(12059)
商业(12048)
财会(11813)
教育(11704)
经济管理(11567)
共检索到355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曲吉光  徐东风  姜春  
当前关于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尤其是对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对问题双方的责难与劝告上,如银行过度收缩基层信贷权限、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认识不充分;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太差、贷款中资产抵押或信用担保不足等等,习惯于将银行和企业对立起来,突出资金供需双方的表象矛盾,而未将二者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对合作交易的主体来看待,作者关注银行与企业各自作为交易主体的一个经济学视角——行为博弈下的纳什均衡,推论出国有商业银行不选择民营企业的行为是理性的,体现了委托人的经济行为和代理人的行政行为。结论是民营企业成长近期不能寄托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巨量堆集,需依赖积累和自筹资金的较为缓慢的过程;同样不可避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天宇  
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对民营企业实行信贷配给 ,原因在于由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信贷市场上民营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间接融资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依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对民营企业进行信贷配给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本文认为 ,只有对民营经济放松金融业的进入限制 ,才能消除针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配给现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韩光道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国有商业银行难放贷的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却客观存在。其症结既有企业自身原因,又有金融机制的制约因素,另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疏通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融资渠道,必须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动,采取系统对策。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法制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国有商业银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体制和机制;中小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杰  
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成了热点话题。在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各种讨论中,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不足的指责不绝于耳。本文拟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入手,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不足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吉甫  
以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2003-2010年1582个民营上市公司的观测数据为样本,结合我国经济转型期特殊的制度背景,实证检验政治关系、银行贷款与民营企业商业信用筹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商业信用筹资与其获得的银行贷款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且这一效应在以预收账款作为主要商业信用筹资方式时表现得更强烈。研究结果证实,在制度缺失条件下,政治关系能够给民营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融资便利,减少企业对其他成本较高的替代性资金来源的需求,但政治关系在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常常伴有高昂的寻租成本,造成新的资源配置的扭曲。鉴于此,特提出改革我国现行不合理的国有垄断的金融体系,加大私有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降低和弱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俞小江  
一、信息因素尽管总的说来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信息问题,但对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言,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在银行看来,大多数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规模小、经营时间短、贷款风险高。此外,民营企业是在政治和经营环境都不利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们在有些情况下会故意加强企业的非透明度,并且在向外报露信息时特别谨慎。缺乏清晰的所有权和管理结构,这明显制约了企业借款的能力。最后,银行在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方面缺乏能力和动力也加重了信息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乙丹  兰艳泽  
以我国2013—2015年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分析了银企关系及其强度对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率、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并将样本公司分为大型和中小型,进一步分析银企关系对不同规模民营企业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银企关系对民营企业银行贷款有显著的"正"影响,即拥有银企关系的民营企业比没有银企关系的民营企业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第二,银企关系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影响更大;第三,随着银企关系的加强,民营企业银行贷款成本率随之下降,可获得银行贷款比率上升。结果表明,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小型企业面临许多融资问题,建立并保持较强的银企关系不失为一种缓解困难的方式。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余立智  
主流经济学一般将“家族制企业”视为是一种低效、落后的前现代企业组织形态。但目前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主却普遍选择自愿“锁定”在这种落后的企业制度结构中 ,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制度的经济实证分析 ,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民营企业家族化的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娟  
企业的发展除了需要必要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外,还需要充分利用企业拥有的社会资本。本文以2007-2011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率和企业贷款期限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政治关系资本和应付账款周转率和企业的融资总量显著正相关;企业的银行关系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产生影响。这一结论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投资建立社会关系网络,从而发挥社会资本这一非正式制度对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明桂  潘红波  
本文分析政治关系是否有利于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我们以我国1993~2005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以这些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是否是现任或前任的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政治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比无政治关系的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和更长的贷款期限,而且,在金融发展越落后、法治水平越低和政府侵害产权越严重的地区,政治关系的这种贷款效应越显著。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金融发展较落后、法治水平较低和产权保护不强的制度条件下,政治关系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性的非正式机制,缓解落后的制度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阻碍作用,帮助民营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促进企业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共荣  谢佩君  
依据2010~2012年957个民营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量金融发展、银行关联与民营企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金融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会通过银行关联来获得更多的贷款数额,特别是在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银行关联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金融市场监管者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落后地区金融市场化的进程,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余  余文  
本文通过宏观层面(民间社会组织人均数量、社会参与度、地区信任度)和微观层面(领导层关系)两个维度度量社会资本的发展状况,研究不同地区的投资环境、社会资本对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易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社会资本较发达的地区,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且长期贷款的比重更大,在投资环境越差的地区,社会资本的这种效应越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新夫  宋玉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民营上市公司政治联系对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比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财务杠杆,能获得更长期且条件更优惠的银行贷款。而且,在金融危机时期,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更有可能因为承担了政策性负担而使得这种贷款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从银行信贷决策的角度为民营企业建立政治联系提供了一种解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敦力  李四海  
本文基于社会嵌入性理论的研究视角,考察了社会信任与政治关系对民营企业银行贷款(贷款率、贷款成本、贷款期限)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与政治关系对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具有显著影响,且二者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但它们产生的经济后果不同。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与政治关系之类的社会资本对企业获取资源具有工具性效用,但是不同社会资本工具性效用产生的经济后果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制度的规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共荣  李琦山  
本文以2007—2011年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详细披露了银行贷款信息的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民营企业政治关系对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政治关系具有信贷成本效应,能够影响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定价,帮助民营企业以较低借款利率进行银行债务融资。针对研究结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民营企业政治关系能够发挥信贷成本效应的制度性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我国民营企业银行信贷环境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