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8)
2023(7969)
2022(6707)
2021(6625)
2020(5324)
2019(12434)
2018(12340)
2017(19589)
2016(12498)
2015(14487)
2014(14980)
2013(13472)
2012(12635)
2011(11669)
2010(11773)
2009(10647)
2008(10241)
2007(9032)
2006(8000)
2005(7394)
作者
(33281)
(27567)
(27392)
(26083)
(17396)
(13147)
(12834)
(10835)
(10724)
(10100)
(9544)
(9205)
(8811)
(8718)
(8679)
(8586)
(8417)
(8215)
(8128)
(7760)
(7215)
(6847)
(6619)
(6453)
(6419)
(6220)
(6150)
(6003)
(5729)
(5665)
学科
(33907)
经济(33862)
管理(23883)
教育(23413)
中国(19481)
(19323)
(15748)
企业(15748)
方法(13747)
理论(12918)
(12195)
(10938)
数学(10761)
数学方法(10589)
教学(9889)
(8457)
(8216)
业经(8005)
地方(7349)
(7181)
农业(6823)
(6756)
研究(6503)
(6384)
技术(5924)
(5861)
金融(5854)
(5813)
银行(5781)
(5653)
机构
大学(163929)
学院(154785)
研究(63399)
(50068)
经济(48512)
管理(47777)
理学(40332)
中国(40201)
理学院(39549)
科学(38514)
管理学(38408)
管理学院(38059)
(38008)
教育(36302)
(35007)
师范(34729)
(32185)
研究所(29363)
(29064)
师范大学(28556)
中心(27408)
(26552)
北京(25046)
(24247)
业大(23845)
技术(22912)
(22809)
农业(22766)
(20297)
职业(18763)
基金
项目(100643)
研究(81374)
科学(79326)
基金(66881)
(58364)
国家(57647)
科学基金(47274)
教育(47236)
社会(47136)
社会科(44134)
社会科学(44124)
(41925)
(38014)
编号(36344)
基金项目(34315)
成果(34225)
课题(30018)
自然(28289)
自然科(27599)
自然科学(27590)
自然科学基金(27096)
资助(26389)
(25162)
重点(25032)
(23783)
(22871)
规划(22090)
项目编号(21858)
(21212)
大学(21187)
期刊
教育(64132)
研究(61585)
(59320)
经济(59320)
中国(51792)
学报(29062)
(26158)
大学(23729)
科学(23660)
(19478)
学学(19184)
农业(17976)
管理(17483)
技术(17166)
职业(15313)
图书(12815)
(10711)
金融(10711)
(10245)
(10109)
论坛(10109)
书馆(9769)
图书馆(9769)
技术教育(9672)
职业技术(9672)
职业技术教育(9672)
高等(9357)
经济研究(9265)
财经(9176)
业经(8859)
共检索到266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岂之  
本文考察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和起源,分析了素质教育的理论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界定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最后从新的视角阐述了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教育是“以人为本”、“以育为法”的“育人”,而非“以器为本”、“以制为法”的“制器”。在素质教育中,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其核心是人格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周易·贲卦·彖辞》中的“文明以止”、“化成天下”与文化素质教育关系极为密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10年前,教育部召开了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启动了一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10年来,包括试点学校在内的众多高校,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世界高教界所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为了把10年来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下去,本刊特刊载张岂之、杨叔子两位知名专家的文章,并欢迎广大读者就此踊跃投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致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子教授的一封信(节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召开专题研讨会的通知,我早已收到,研讨会的主题很好。我本来计划参加研讨会的,后来因事不能参加,特向您请假。不过,有些意见我想以书面提出来,供研讨会参考,如有不妥处,敬请指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1995年在中国兴起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的一次觉醒。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次自我觉醒。这种觉醒与大学崇尚文化与高深学问的本性和传统有关,但它又具有中国特点,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自身的产物。这次觉醒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它会更加成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回顾了国内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历史发展,论述了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发挥教育先导性的关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岂之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已开展十多年,在正确估计其成绩的基础上,要加强研究和经验交流。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专门称谓,要坚持使用,其与通识教育等名词在内涵上有所不同。当前需要深入研讨的,主要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其在实践中趋于完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人类正在步入信息时代 ,媒介文化日益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当代的日常生活。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的革命正在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给现代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主要表现为网络教育对“国家教育”的挑战、对学校教育的挑战、对教师权威和法定课程的挑战、对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的挑战 ,使制度化教育向非制度化教育转变 ,向学习化社会转变。同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 ,开辟了素质教育的可能空间 ,为大学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一、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再认识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反映我国民族特色和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内在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即将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或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绍芬  
针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设置过窄过细、知识结构失衡、人文素质教育欠缺等弊端,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积极推动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近日,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为主题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15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20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回顾和总结成绩经验,应对新形势与新要求,深入探讨了下一步所应采取的新思路、新举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叔子  
今年是我国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20周年。在此,作为长期担任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的一名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我要向教育部历任领导,特别是担任过高教司司长、教育部副部长,代表教育部首倡并长期领导文化素质教育的周远清同志,向具体分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高教司历任领导,向支持并参与这项工作的兄弟院校领导和海内外学者,向工作在文化素质教育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海涛  
大学有三大职能,外显的大气象和内涵的自由、民主、科学和创新精神;近代以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带来大学精神的失落及种种弊端.为此,必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它不仅是针对时弊而提出的,而且是大学理想的合理成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叔子  
首先,论述了教育是“以人为本”、“以育为法”的“育人”,而非“以器为本”、“以制为法”的“制器”;其次,论述了在素质教育中文化素质的内涵及其核心———人格、爱国主义;再次,论述了《周易·贲卦·彖辞》中的“文明以止”、“化成天下”及其同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第四,分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第五,分析了文化所涵的知识、思维、方法、原则以及精神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各自的作用;最后,对10年来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作了极简扼的回顾与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