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7)
- 2023(2217)
- 2022(1813)
- 2021(1715)
- 2019(2961)
- 2018(2945)
- 2017(5262)
- 2016(2944)
- 2015(3329)
- 2014(3460)
- 2013(3394)
- 2012(3298)
- 2011(3212)
- 2010(3427)
- 2009(3415)
- 2008(3654)
- 2007(3512)
- 2006(3193)
- 2005(3072)
- 2004(2838)
- 学科
- 济(15177)
- 经济(15154)
- 管理(9473)
- 企(8354)
- 企业(8354)
- 业(8261)
- 学(6495)
- 理论(6123)
- 方法(5446)
- 教育(4597)
- 业经(4008)
- 中国(3961)
- 财(3658)
- 和(3442)
- 制(3134)
- 数学(2973)
- 数学方法(2909)
- 融(2698)
- 金融(2694)
- 经济学(2663)
- 农(2585)
- 银(2558)
- 银行(2550)
- 思想(2441)
- 行(2433)
- 经济理论(2382)
- 体(2370)
- 策(2370)
- 政治(2228)
- 务(2062)
- 机构
- 大学(58024)
- 学院(54918)
- 济(20915)
- 经济(20428)
- 研究(18218)
- 管理(17138)
- 理学(14156)
- 理学院(13960)
- 管理学(13721)
- 管理学院(13614)
- 中国(13486)
- 京(12325)
- 财(12071)
- 科学(11442)
- 范(9637)
- 所(9625)
- 师范(9573)
- 财经(9470)
- 江(8810)
- 研究所(8614)
- 经(8444)
- 北京(7833)
- 师范大学(7746)
- 经济学(7356)
- 州(7269)
- 中心(7083)
- 农(7067)
- 财经大学(6919)
- 系(6365)
- 经济学院(6356)
共检索到87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瑞祥
一、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模型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乃至全部地租理论都是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分析前提的,即资本自由进入农业(关于土地所有权障碍后面将会谈到)、众多的资本家生产同质的农产品并按完全相同的价格出售。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关键词:
级差地租 空间 空间权 马克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关键词:
级差地租 空间 空间权 马克思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 级差地租理论 城市宏观级差地租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 级差地租理论 城市宏观级差地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一帆 周绍东
如何回溯历史,总结有益经验,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是当下"三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运用"史论结合"的分析方法,立足于级差地租Ⅰ和Ⅱ形态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农村土地各项权能归属划分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历程,阐明了级差地租Ⅰ经由初步呈现、显著回落、充分实现再向级差地租Ⅱ跨越的发展主线;通过将理论概念的逻辑演化与具体制度的发展历程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演进提供了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解释架构。研究结论表明:应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充分认知政策演进的阶段特征,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合理统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期厘清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症结,明晰改革方向,进一步完善政策安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苟兴朝
近来,各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引发了一些群体性和恶性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矛盾加剧,特别是农民合法利益遭到了侵犯。增减挂钩中涉及的利益主要指级差收益。从理论上探讨级差收益的来源、分配,以及如何才能有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推进当前挂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金栋昌 陈怀平
级差地租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核心内容,级差地租的生成属性、普遍存在性与发展性、具体形式及辩证运动关系、量的计算逻辑、占有与分配关系等理论,对于认识和治理我国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科学区分级差地租与社会主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本质差异的基础上不难发现,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现实应用价值主要集中在明确社会主义条件下土地级差收入存在的客观性、土地级差收入对于我国土地利用的经济调节作用、土地级差收入占有和分配的公共性三个方面。这既反映了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客观需要,也是进行具体构建和政策创新的积极尝试。
关键词:
级差地租 属性特征 方法论 适用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永祥
一、宏观级差地租的含义、类型与测定 所谓宏观级差地租,是指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一部分地区由于在经济发展要素占有上的优势所产生的超额收入而转化的级差地租。它与微观级差地租的区别主要在于:(1)空间范围不同。微观级差地租研究的是同一地区内部的不同地块之间的地租差别,它的总体范围是一个地区,其个体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智强
农业地租嬗变为城市地租,推动土地要素由农村流入城市,是城市化必然的内在演化逻辑。城市的平均土地地租收益与农村平均土地地租收益之间的差距不断地扩大;在农地转非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强势介入,使得农村应得到补偿的农业地租收益与实际地价的偏离程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地租嬗变、农业地租收益与实际地价的偏离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而人口要素和土地要素的错配,是"城市病"以及"农村病"产生的根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埙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新发展——评《垄断足够价格论》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魏埙《垄断足够价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是蔡继明教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作为天津市“八五”重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该书1997年获天津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一 李娟娟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章通过研究马克思和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从时代背景、地租理论基础、地租定义、地租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者阶级性五个方面对二者地租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地租理论存在的异同点。指出二者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李嘉图 地租理论 比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贾利军 郝启晨
基于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性质上的差异,可将数据区分为原始数据和价值数据。由于原始数据不具有价值属性,决定了其参与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是获取数据地租,分别表现为数据级差地租Ⅰ和Ⅱ、数据绝对地租Ⅰ和Ⅱ。原始数据积累与资本积累的内在逻辑是:原始数据积累导致数据地租的不断增长,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直接合一,通过数据地租资本化产生促进资本积累的内在机制,进而形成原始数据积累与资本积累相互增强的正反馈机制。虽然原始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直接合一掩盖了二者本质上的分离,但理论上可以明确数据地租的价格和数据耕地的价格。研究结论可为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相关数据法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启国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强调资本营运保值增值的情况下,资本的使用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之影响会越来越大。笔者通过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级差地租的论述的阅读,发现马克思的论述无不闪耀着经济增...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熙泽 马艳
文章在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假定条件构建地租理论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现时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拓展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条件,即将劳动主观条件的变化引入地租理论模型,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同时发生作用这一内涵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地租理论模型的影响。文章还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引入虚拟价值的范畴,并在新假定条件下重新构建了地租理论模型,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地租理论。最后,文章根据这一新的理论模型,对人类有效使用土地自然资源和维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房地产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以及政府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