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3)
- 2023(8792)
- 2022(7612)
- 2021(7174)
- 2020(6318)
- 2019(14663)
- 2018(14552)
- 2017(28175)
- 2016(16030)
- 2015(18244)
- 2014(18347)
- 2013(18531)
- 2012(17731)
- 2011(16271)
- 2010(16423)
- 2009(15572)
- 2008(15755)
- 2007(14652)
- 2006(13028)
- 2005(11688)
- 学科
- 济(69199)
- 经济(69134)
- 业(47507)
- 农(46643)
- 管理(35699)
- 农业(30670)
- 方法(29287)
- 数学(26289)
- 企(26164)
- 企业(26164)
- 数学方法(26040)
- 业经(17594)
- 中国(17144)
- 学(15754)
- 财(15220)
- 地方(14730)
- 制(14210)
- 贸(13011)
- 贸易(13009)
- 易(12663)
- 发(10676)
- 银(10268)
- 农业经济(10253)
- 银行(10219)
- 行(9793)
- 体(9776)
- 策(9727)
- 融(9607)
- 金融(9605)
- 村(9150)
- 机构
- 学院(237643)
- 大学(234485)
- 济(96596)
- 经济(94517)
- 研究(87317)
- 管理(84722)
- 理学(72703)
- 农(72327)
- 理学院(71833)
- 管理学(70371)
- 管理学院(69963)
- 中国(66345)
- 科学(58122)
- 农业(56590)
- 京(50527)
- 所(48411)
- 业大(48251)
- 研究所(44152)
- 财(41235)
- 中心(41029)
- 江(38683)
- 农业大学(34868)
- 财经(32289)
- 省(31998)
- 北京(31650)
- 范(30760)
- 师范(30350)
- 业(29850)
- 州(29539)
- 院(29495)
- 基金
- 项目(156123)
- 科学(119044)
- 基金(109999)
- 研究(109599)
- 家(99147)
- 国家(98210)
- 科学基金(80197)
- 社会(66343)
- 省(63940)
- 社会科(62224)
- 社会科学(62198)
- 基金项目(58328)
- 自然(53364)
- 划(53297)
- 自然科(52024)
- 自然科学(52002)
- 自然科学基金(51090)
- 教育(49107)
- 编号(45846)
- 资助(45753)
- 农(38226)
- 成果(37301)
- 重点(35951)
- 发(35639)
- 部(34420)
- 课题(31773)
- 创(31672)
- 计划(31424)
- 科研(30658)
- 业(30292)
- 期刊
- 济(113450)
- 经济(113450)
- 农(74774)
- 研究(65177)
- 农业(50310)
- 中国(50228)
- 学报(48894)
- 科学(41379)
- 大学(35433)
- 学学(33850)
- 财(30953)
- 管理(25619)
- 业(25269)
- 融(24371)
- 金融(24371)
- 业经(24316)
- 教育(22161)
- 技术(19049)
- 问题(16483)
- 版(15800)
- 财经(15712)
- 经济研究(15701)
- 业大(14582)
- 农村(14520)
- 村(14520)
- 农业经济(14029)
- 世界(13530)
- 经(13492)
- 农业大学(12743)
- 技术经济(12002)
共检索到360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晓彬 赵钢 薛文韬 程剑平 E.Nevo 严俊
为给川西高原青稞育种寻求新的种质资源,对起源于约旦不同地区16个群体的48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3449 m地方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群体都能正常生长且适应性很强,不同群体间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物候期及各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物候期间、农艺性状之间以及物候期与农艺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物候期间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出苗期无相关性,株高与穗长和百粒重无相关性,芒长与百粒重呈负相关,芒长与穗长呈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无相关性。野生二棱大麦良好的性状和差异性特征,可以为川西高原青稞品种改良提供极其丰富的基因资源。
关键词:
野生二棱大麦 川西高原 物候期 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剑平 严俊 王莹 Y.Gutterman
对以色列6个不同地区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的物候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这6个地区的野生二粒小麦物候性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有3个物候期和7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这些指标间的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显示,小穗重与旗叶期、出芒期和开花期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小穗裸粒重与每穗及其每株小穗数则成正相关。将这些指标与各群体起源地的14个生态地理因素作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结果显示,大多数彼此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源自不同地区的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物候性状差异明显,这些差异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长期适应性选择进化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俊 王莹 Y.Gutterman E.Nevo 程剑平
为探讨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物候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性(Spearman’s Rho Correla-tion)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s)方法,研究了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以色列6个群体16个生态型野生二棱大麦的物候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粒重与起源地的14个生态地理因素中的8个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生长期、旗叶面积、株高、穗长、芒长和每穗小穗数分别与纬度、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湿度和年平均蒸发量等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生态地理因素中的水分、温度和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的11个物候期及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婷 陈华萍 蒲至恩 陈国跃 苟璐璐
对99份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这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有效穗数大于10的较多,分蘖性较强,穗长在中等或中等以上长度,小穗数较多,穗粒数不高,千粒重较低,无大粒资源,成穗率主要表现为高或中高型。从中筛选出1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与穗长和小穗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提高大麦产量。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评价 相关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勇 王鹏喜 范贵强 司二静 王晋 杨轲 孟亚雄 李葆春 马小乐 尚勋武 王化俊
【目的】分析大麦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寻找与部分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大麦杂交组合的配置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86个SSR标记对113份大麦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挑选57个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GLM(general linearmodel)和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86个标记共检测出200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1—5个;基因频率的变异范围为0.0088—1.0000,Shannon指数变异范围为0.0000—1.2236;遗传相似系数(G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普晓英 赵大伟 曾亚文 杨树明 杜娟 杨涛 赵春艳
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黄酮含量和发掘高黄酮含量的大麦品种,测定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77个大麦品种的黄酮含量,并对其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品种间都呈极显著遗传差异;性状间遗传力(h2)大小顺序:千粒重(48.47%)>全生育期(46.34%)>株高(46.18%)>实粒数(41.23%)>穗长(38.94%)>有效穗数(34.04%);大麦品种群体各农艺性状在云南表现的遗传变异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农艺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的大小;不同品种中黄酮含量差异大,中国大麦籽粒黄酮含量(125.08±19.00)mg/10...
关键词:
大麦 黄酮 农艺性状 遗传参数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欢 马彤彤 侯晓梦 张颖 白志英 李存东
为培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株高、穗长、地上部干质量、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20个高秆基因系之间、20个矮秆基因系之间的性状差异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地上部干质量和单穗粒数性状外,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其他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即半矮秆基因对较多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能够产生降低作用。相关分析表明:20个高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说明千粒质量对于产量的提升潜力较大;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呈极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娟 杨晓梦 曾亚文 杨涛 普晓英 杨树明 陈晓艳
以南方大麦区试12个品系为试验材料,三叶一心(处理1)、五叶一心(处理2)与对照不割苗(CK)进行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研究割苗时期对不同生态类型大麦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对产量构成因子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割苗期对冬性、半冬性及春性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割苗期对二棱及六棱大麦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割苗期麦苗干质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2(4678.5±301 kg/hm2)>处理1(3610.5±189 kg/hm2);不同割苗期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通径分析表明,处理1各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重要性依次为主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穗长>结实率;处理2对籽粒产量影响重要性依次为有...
关键词:
割苗 两用型大麦 冬春性 棱型 通径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东明 艾辛 王佩芝 全妙华
为了探明四棱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11个四棱豆品种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鲜豆荚总产量与主蔓长、主蔓节位数、单株分枝数、豆荚长、单荚重、单株鲜豆荚重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四棱豆块根的总产量与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22%.11个四棱豆品种可以归纳为3大类,蔓生品种和矮生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关键词:
四棱豆 农艺性状 亲缘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健民 戴双 李豪圣 程敦公 刘爱峰 曹新有 刘建军 赵振东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
关键词:
山东省 小麦 产量 品质 演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栾海业 吕超 张新忠 陈和 陈健 沈会权 陶红 乔海龙 臧慧 许如根
以耐湿大麦品种泰兴9425与湿害敏感品种Franklin构建的DH系及亲本为材料,在湿害胁迫条件下,考察了大麦苗期与耐湿性相关的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茎叶鲜质量和茎叶干质量,各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结合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5个根系及茎叶性状共检测到13个QTL,除第2、5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上均有分布,LOD值为2.59~3.83,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10.99%~20.7%。其中最大根长检测到2个QTL,控制根系鲜质量和干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宝建 姚占军 王嘉瑞 任欣欣 岳艳丽
运用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含有不同抗条锈病基因的15个小麦新品系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以探讨抗性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8240)>穗粒重(0.7490)>千粒重(0.4035)>单穗结实小穗数(0.1346)>穗粒数(-0.0575)>株高(-0.1892);偏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5705)>穗粒重(0.3766)>千粒重(-0.2565)>穗粒数(-0.2396)>株高(-0.2296)>单穗结实小穗数(-0.0646);直接通径系数表示为:每公顷穗数(0.6100)>穗粒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竹青 朱旭彤 王维金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受2个独立公因子制约。被确认和命名的公因子是:F1,光合同化因子;F2,产量构成及植株碳、氮营养因子;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4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2个公因子F1,F2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线性关系。以公因子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将11个品种分为三大类型。不同类型品种F1、F2的大小和相互协调方式不同,直接导致品种(系)产量水平不同。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生理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杨立霞 杨倩 沈银柱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农艺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士强 胡银岗 佘奎军 周琳璘 孟凡磊
【目的】探讨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correlation analysis),对分别种植于干旱棚和大田自然降水两个条件下的65个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与其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各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气孔导度(0.7995)、光合速率(0.7909)、蒸腾速率(0.7556)、可溶性糖含量(0.7467)、丙二醛(MDA)含量(0.7336)、游离脯氨酸含量(0.7267)、穗长(0.7102)、穗粒数(0.709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