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1)
- 2023(11731)
- 2022(10312)
- 2021(9642)
- 2020(8083)
- 2019(18618)
- 2018(18607)
- 2017(35296)
- 2016(19314)
- 2015(21680)
- 2014(21473)
- 2013(21143)
- 2012(19118)
- 2011(17165)
- 2010(16876)
- 2009(15147)
- 2008(14691)
- 2007(12458)
- 2006(10814)
- 2005(9208)
- 学科
- 济(74494)
- 经济(74417)
- 管理(54036)
- 业(50985)
- 企(42612)
- 企业(42612)
- 方法(36498)
- 数学(31755)
- 数学方法(31341)
- 农(19696)
- 中国(18304)
- 学(17481)
- 业经(17104)
- 财(16699)
- 地方(16086)
- 农业(13416)
- 理论(13415)
- 贸(12904)
- 贸易(12898)
- 易(12494)
- 技术(12285)
- 环境(12237)
- 和(12182)
- 制(12026)
- 务(10791)
- 财务(10722)
- 财务管理(10702)
- 教育(10701)
- 划(10640)
- 企业财务(10145)
- 机构
- 大学(270862)
- 学院(268577)
- 管理(109375)
- 济(100176)
- 经济(97877)
- 理学(96355)
- 理学院(95225)
- 管理学(93378)
- 管理学院(92905)
- 研究(87598)
- 中国(62471)
- 科学(58545)
- 京(57448)
- 农(46955)
- 业大(44955)
- 所(43976)
- 财(43328)
- 研究所(40709)
- 中心(39241)
- 江(37409)
- 农业(37137)
- 范(36137)
- 北京(35767)
- 师范(35753)
- 财经(35667)
- 经(32535)
- 院(32048)
- 州(30724)
- 技术(29859)
- 师范大学(29015)
- 基金
- 项目(195152)
- 科学(152973)
- 基金(141082)
- 研究(139665)
- 家(124006)
- 国家(122968)
- 科学基金(105674)
- 社会(86119)
- 社会科(81571)
- 社会科学(81548)
- 省(77927)
- 基金项目(76041)
- 自然(71099)
- 自然科(69467)
- 自然科学(69449)
- 自然科学基金(68181)
- 划(65456)
- 教育(64618)
- 资助(57644)
- 编号(56725)
- 成果(45107)
- 重点(43696)
- 部(41900)
- 发(41370)
- 创(40912)
- 课题(39244)
- 创新(38071)
- 科研(37584)
- 计划(36349)
- 大学(35977)
- 期刊
- 济(104308)
- 经济(104308)
- 研究(74278)
- 中国(49097)
- 学报(47394)
- 科学(42282)
- 农(41802)
- 管理(38939)
- 大学(35316)
- 学学(33292)
- 教育(31566)
- 财(30609)
- 农业(29560)
- 技术(23623)
- 业经(17835)
- 融(17647)
- 金融(17647)
- 经济研究(16271)
- 财经(16164)
- 图书(15288)
- 业(15025)
- 科技(14852)
- 经(13652)
- 问题(13534)
- 理论(13202)
- 版(13060)
- 技术经济(12970)
- 业大(12872)
- 实践(12368)
- 践(12368)
共检索到373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月 蒋建新 朱莉伟 菅红磊
该文评价了4种商业纤维素酶的总酶活力、内切葡聚糖酶活力、外切葡聚糖酶活力及纤维二糖酶活力,并分析了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制剂混合后的酶活力的变化,以及表面活性剂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复合酶系中的纤维二糖酶是影响整个纤维素酶活力的重要因素,且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中的内切、外切葡聚糖酶及纤维二糖酶之间存在同工酶的效应;加入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同,对各种酶制剂的酶活力影响不同。向其中两种混合后的纤维素酶中加入0.01%浓度的表面活性剂Tween 80,可以提高酶活力,促进纤维素的降解。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酶活评价 协同作用 表面活性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亮亮 牛森 刘文娥 秦蓁 李海锋
研究结果表明 ,荧光定糖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反应最佳条件 :反应液浓度为46.7mg·g-1,反应时间为10min,反应温度为150℃。将荧光定糖法与滤纸酶活测定法相结合应用于纤维素酶蛋白组分及土壤纤维素酶活力的研究与测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滤纸酶活测定法 荧光定糖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司美茹 薛泉宏 蔡艳
采用混合培养法 ,研究了假丝酵母对黑曲霉和烟曲霉固态发酵中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接入少量假丝酵母混合培养 ,可明显提高黑曲霉和烟曲霉纤维素酶系中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及淀粉酶的活性。混合培养时 ,黑曲霉发酵产物中上述 4种酶的峰值酶活较黑曲霉单独培养时分别提高 36 .1% ,11.1% ,16 .2 %及 4 1.8% ;烟曲霉分别提高 2 4 .9% ,5 2 .8% ,4 0 .8%及 16 3.5 %。 2混合培养时 ,在黑曲霉和烟曲霉中 ,除黑曲霉的滤纸酶和淀粉酶外 ,其余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产酶高峰期较单纯培养提前 2 4 h出现 ,接入酵母菌加快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索风梅 林长春 王浩杰 丁中文 徐天森
以松墨天牛幼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肠道内纤维素酶的组成和酶解动力学特征等。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幼虫肠道内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其中以C1酶活性最强,Cx酶次之,β l,4 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弱;C1酶、Cx酶和β 葡萄糖苷酶3者的最适作用温区分别为35~55、45~55、40~50℃,最适pH值分别为5 0、5 6、5 0;Cx酶具有最强的热稳定性(65℃,2h),C1酶次之(55℃,2h),β l,4 葡萄糖苷酶最低(50℃,1h)。此外动力学参数比较揭示,C1酶具有最大的Vmax和Km,分别为1 0838和0 7632,β l,4 葡萄糖苷酶和Cx酶分别具有最小的Km(0 1832)和Vmax(...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索风梅 王浩杰 丁中文 徐天森
纤维素酶是天牛体内重要的消化酶类,本文以松墨天牛为对象,研究了该虫肠道纤维素酶随禁食时间、取食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纤维素酶3种组分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松墨天牛体内的纤维素3种组分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一致,由开始的低活性逐渐升高,并最终趋于稳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纤维素酶 取食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庆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了天牛科两个亚科18种雌成虫、12种幼虫消化道中肠组织纤维素酶复合酶中Cx酶同工酶.Cx酶同工酶在亚科间、族间差异较大;同族内各属间的酶谱差异也较大;同属内不同种间酶谱较接近,但每种各具其特征酶带,彼此易区分。Cx酶同工酶用于亲缘关系相近种的分类、鉴定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天牛科分子分类的一个有用的辅助手段。文章还就楔天牛族Saperdini的分类系统问题进行了讨沦.
关键词:
天牛科,C_x酶,同工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红玉 钟应富 袁林颖 徐泽 杨娟 张莹 邬秀宏
以富含纤维素酶的茶叶半成品为原料试制速溶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析了此酶的酶学性质,再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了速溶茶的浸提条件。结果表明,此纤维素酶适合在30~60℃、p H 3.5~5.5范围内反应;在30~40℃范围、p H 3.0~5.0范围内较稳定;50℃保温60 min后残余酶活为40%。浸提温度60℃、液固比20、浸提50 min为速溶茶的最佳浸提条件,茶汤中茶多酚浸出率达85.6%,与原料相比,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含量显著提高23.7%、6.3%、2.9%,水浸出率达96%。
关键词:
茶原料 纤维素酶 酶学性质 速溶茶 浸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封晔 来航线 郑真
为了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和确定其最优生产发酵工艺,采用比色法对供试的Z1、Z2、Z3、W2、W5、FG10、FG209、H8和A8等9株真菌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G10和FG20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FG10的最适产酶条件为豆粕0.3 g/kg,pH 4.8,35℃培养48 h;FG20的最适产酶条件为油渣0.2 g/kg,pH 4.4,35℃培养48 h;2株菌均属曲霉属,其中菌株FG10为烟曲霉,菌株FG20为米曲霉。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菌株筛选 产酶条件 曲霉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君社 李雪 董秀芹
利用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解废弃物 (如农作物秸秆 )不仅可以减少污染 ,还可以节省能源 .该实验以康氏木霉TR为出发菌株 ,经过紫外线诱变 ,结合双层平板分离技术选育出 1株纤维素酶活力明显提高的菌株TR6 .并通过对康氏木霉固体发酵培养基、接种量、氮源、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等培养条件的研究 ,通过测定其所产纤维素酶的CMA和FPA酶活 ,找到了最佳的产酶条件 .即 :秸秆粉∶麸皮 =1∶1,固液比 =1∶3,添加硫酸铵为氮源 ,添加量为 2 % ,接种量5 % ,30℃培养 84h左右为宜 .CMC ,FPA酶活分别达到 4 6 8.2 7U g和 2 75 .31U g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邱立友
以麸质饲料为培养基,培养黑曲霉F27(AspergillusnigerF27)和绿色木霉T1(TirichodermavirideT1)生产纤维素酶。两种真菌的CMC酶活力均低于在稻草粉营养盐培养基中的酶活力,麸质饲料的还原糖含量明显下降。表明饲用纤维素酶以外加酶法为佳。在猪和家禽消化系统环境条件下,黑曲霉F27的纤维素酶的作用适宜温度范围、热稳定性和对麸质饲料、肉鸡饲料及猪饲料的糖化率等方面,均优于绿色木霉T1。在作用适宜pH值范围和pH稳定性方面,此两种真菌的纤维素酶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关键词:
黑曲霉,绿色木霉,纤维素酶,饲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殷幼平 程惊秋 蒋书楠
桑粒肩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幼虫肠道内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其中以内切-β-1,4-葡聚糖酶(Cx酶)活性最强、β-1,4-葡萄糖苷酶次之,外切-β-1,4-葡聚糖酶(C1酶)最弱、测定了Cx酶和β-1,4-葡萄糖苷酶的动力学特性以及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二者的最适作用PH值分别为4.4和5.6;最适作用温区分别为30℃—45℃和45℃—50℃;Cx酶经50℃处理2h酶活性仅下降18.8%,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完全丧失。9种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都无明显激活作用,相反,除Hg++和Pb++对酶活性有强烈抑制作用外,Mn++和Cu++即使在0.005mol/L低浓度下,对酶活性...
关键词:
纤维素酶,桑粒肩天牛,动力学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龙 吴兴利 于维 谷巍 徐海燕 钱爱东 王春凤 张芳毓
为论证单一固态Bacillus velezensis 157发酵豆粕中混合碱处理玉米秸秆能否有利于提高内切葡聚糖酶、淀粉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产酶量,利用DNS法对碱处理玉米秸秆与豆粕混合添加质量比进行优化后,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单一发酵豆粕、碱处理玉米秸秆以及混合发酵碱处理玉米秸秆-豆粕中底物与水分质量比、发酵温度以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发酵过程中B.velezensis 157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发酵条件优化后,以碱处理玉米秸秆和豆粕的质量比为1.0∶1.0,底物与水分质量比为1.0∶0.5;B.velezensis 157于37℃培养温度下发酵24 h后,混合发酵组的内切葡聚糖酶、淀粉酶、木聚糖酶、果胶酶以及菌落数,均高于单一发酵碱处理玉米秸秆组和豆粕组,酶活力分别可达56.83±1.47、1 949.28±14.41、16.52±0.79和14.53±0.56 U/g,相应酶活力与碱处理玉米秸秆组相比,分别提高了7.81、6.41、1.23和2.53倍;与豆粕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7、1.35、1.07和1.21倍;同时,混合发酵组中B.velezensis 157菌落数高于豆粕组和碱处理秸秆组。因此,B.velezensis 157混合固态发酵有利于提高B.velezensis 157内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果胶酶的酶产量,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为动物饲料酶制剂和生物饲料的开发提供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路劼 刘斌 林白雪 何柳 张宁 吴祖建 谢联辉
从福州永泰温泉分离到1株降解纤维素嗜热菌,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将其命名为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sp.)TC-S8.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法)对菌株TC-S8产胞外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及酶性质进行研究.在培养基的初始pH为6.5,温度为60℃,装液量20%,接种量2%,摇床转速为120 r.min-1的条件下培养36 h,菌株TC-S8产酶量达到最大(229 mU.mL-1).其分泌的纤维素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70℃,最适pH为7.0.纤维素酶降解产物主要为葡萄糖,并有少量纤维二糖.
关键词:
嗜热菌 降解纤维素 耐高温纤维素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艳萍 张洋 江华 贾翀 黄润州
杨木纤维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用超声波法制备杨木微/纳纤丝,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制备的杨木微/纳纤丝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可降解纤维素的部分无定形区并能润胀纤维,再用超声波处理能制备出微/纳纤丝,所制备的杨木微/纳纤丝宽度在50 nm-1μm之间;杨木微/纳纤丝保持了天然纤维的晶型,结晶度为84.99%,比原纤维(70.88%)提高了约20%;杨木微/纳纤丝仍具有纤维素的基本化学结构,在波数3400 cm-1附近,杨木微/纳纤丝的红外吸收发生了蓝移现象.
关键词:
超声波 纤维素酶 杨木微/纳纤丝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艳 白龙 赵海波 杨明明 曹斌云
为寻找新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基因资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改良的BHM培养基筛选菌株,经初筛和复筛筛选出目的菌株后,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和16SrDNA基因片段比对法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设计引物对P扩增其纤维素酶基因,连于pET-28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表达结果采用SDS-PAGE和测定表达产物活性的方法来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一株新的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的短小芽孢杆菌BY-1,该菌所产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最适宜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7.45,在此条件下最高酶活性为0.921 6μmol/(mL.min);此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