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71)
- 2023(6488)
- 2022(5407)
- 2021(4920)
- 2020(4115)
- 2019(9021)
- 2018(8659)
- 2017(15640)
- 2016(9080)
- 2015(9515)
- 2014(9116)
- 2013(8958)
- 2012(8259)
- 2011(7456)
- 2010(7223)
- 2009(6596)
- 2008(6414)
- 2007(5472)
- 2006(4675)
- 2005(3952)
- 学科
- 济(30459)
- 经济(30423)
- 业(22830)
- 管理(22525)
- 企(17564)
- 企业(17564)
- 方法(14699)
- 数学(13014)
- 数学方法(12875)
- 学(11638)
- 农(9489)
- 贸(8194)
- 贸易(8190)
- 易(8019)
- 财(7633)
- 中国(7571)
- 业经(7261)
- 农业(6759)
- 环境(5931)
- 技术(5472)
- 制(5212)
- 地方(5151)
- 划(4798)
- 务(4659)
- 财务(4647)
- 财务管理(4642)
- 产业(4503)
- 企业财务(4409)
- 银(4394)
- 银行(4342)
- 机构
- 大学(130093)
- 学院(129038)
- 研究(50125)
- 济(46480)
- 经济(45639)
- 管理(44305)
- 农(42489)
- 理学(39820)
- 科学(39427)
- 理学院(39223)
- 管理学(38264)
- 管理学院(38085)
- 农业(34844)
- 中国(34515)
- 业大(32172)
- 所(29071)
- 研究所(27686)
- 京(27467)
- 农业大学(23346)
- 中心(21545)
- 室(20146)
- 实验(19188)
- 江(19066)
- 省(18734)
- 业(18574)
- 实验室(18516)
- 财(18356)
- 院(18137)
- 科学院(17680)
- 重点(17563)
- 基金
- 项目(100936)
- 科学(77008)
- 基金(74327)
- 家(71544)
- 国家(70995)
- 研究(58611)
- 科学基金(57937)
- 自然(43134)
- 自然科(42203)
- 自然科学(42177)
- 自然科学基金(41435)
- 省(41055)
- 基金项目(40102)
- 社会(36661)
- 划(35684)
- 社会科(34803)
- 社会科学(34794)
- 资助(29292)
- 教育(25912)
- 计划(24991)
- 重点(23676)
- 科技(23254)
- 创(21493)
- 发(21306)
- 科研(21090)
- 业(20766)
- 部(20547)
- 创新(20239)
- 编号(19756)
- 农(19405)
共检索到174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椿 王硕玥 吴宗福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纤维二糖利用基因簇对巴氏链球菌生长及毒力的影响。[方法]以肺炎链球菌基因组中纤维二糖利用基因簇为参考,同源性比对分析猪源巴氏链球菌WUSP067中纤维二糖利用基因簇,通过荧光定量、RT-PCR、缺失株构建、不同条件下生长曲线测定、小鼠毒力等试验,评价其对巴氏链球菌生长及毒力的影响。[结果] 巴氏链球菌WUSP067基因组中存在两个潜在的纤维二糖利用相关基因簇(Cellobiose Locus, CL),将其分别命名为CL1和CL2,它们都包括编码磷酸转移酶系统和β-葡萄糖苷酶的基因。RT-qPCR结果显示,与添加1%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条件下相比,在添加1%纤维二糖的DMEM培养基中,CL1中的BglP1_(wp)和BglA_(wp)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CL2中celA_(wp)和celB_(wp)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表达(P < 0.0001),分别上调49倍和33倍,提示其参与利用纤维二糖。选择CL2深入研究,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簇由两个操纵子组成。构建编码β-葡萄糖苷酶的celA_(wp)的基因缺失株,生长曲线分析表明,野生株和celA_(wp)基因缺失株(ΔcelA_(wp))在THB、DMEM+1% 葡萄糖条件下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但在DMEM+1% 纤维二糖条件下,野生株能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而ΔcelA_(wp)表现出明显的生长缺陷,生长12h OD_(600)低于0.5;以断奶仔鼠为感染模型,比较野生株和ΔcelA_(wp)的毒力,攻毒剂量3×10~(8) CFU/鼠时,野生株攻毒组小鼠三日内全部死亡,而ΔcelA攻毒组的小鼠死亡趋势较缓,14 d后存活率20%(P < 0.05)。[结论] 猪源巴氏链球菌WUSP067能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生长,CL2是纤维二糖利用相关基因簇,其中celA_(wp)基因不仅促进该菌利用纤维二糖,而且还影响该菌的毒力,在巴氏链球菌致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巴氏链球菌 纤维二糖 生长 毒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志刚 可小丽 卢迈新 朱华平 高风英
为了解温度对鱼源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机制,本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相关参数(生长、粘附、入侵、毒力基因表达以及对罗非鱼致死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培养温度下(25~40℃)无乳链球菌的生长速度不同,37℃为其最适生长温度,25℃时生长速度最慢;25~34℃内无乳链球菌粘附在惰性基质上的菌体对应的吸光值(OD590nm)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7℃时显著增加,40℃时又急剧下降;罗非鱼在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各时间点(6、12、24和48 h),鱼体脑组织中菌量随注射菌体培养温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不同培养温度下的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的致死率呈正相关;无乳链球菌毒力基...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温度 毒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淼 李春玲 宋帅 杨冬霞 蔡汝健 李艳 蒋智勇 勾红潮 楚品品
分泌型核酸酶基因ssnA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脱氧核糖核酸酶,被认为是一种猪链球菌2型(SS2)潜在的毒力因子。为了分析ssnA基因对于SS2毒力的影响,通过体外构建具有同源臂的重组自杀性质粒,电转化进入SS2,经同源重组构建了SS2流行毒力株GD01的ssnA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并通过比较分析了野生菌株与缺失突变菌株的生长特性及溶血活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GD01株与ΔssnA突变株的生长速度及溶血活性没有明显差异;ssnA基因缺失后SS2对Hep-2细胞的黏附及入侵能力则明显下降。小鼠毒力试验结果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梦玲 耿毅 刘丹 周燕 汪开毓 黄小丽 陈德芳 余泽辉 陈成
2013年8—9月,四川雅安汉源湖养殖的西伯利亚鲟发生一种以体表溃疡、内脏出血和心外膜囊肿为特征的传染病。为明确其病因,本研究从自然发病鱼的肝、脾和肾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检测。结果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G+链状球菌(Ab130920),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了其病原性,生理生化特性与海豚链球菌(ATCC29178)基本一致;16S r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J162337)与Gen Bank中S.iniae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最高,在以16S r DNA序列及其Gen 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相关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菌与海豚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婵 冯娟 谢云丹 胡万涛 王江勇 苏友禄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罗非鱼主要病原,传染力强、致死率高,部分鱼从发病到死亡无明显病症,难以确定鱼体是否携带该病原菌,建立适用于生产一线的无乳链球菌检测技术势在必行。根据GenBank中无乳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基因(hylB)、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on A)和CAMP因子基因(cfb)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和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基于毒力基因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三重PCR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检测来自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罗非鱼组织样品。构建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仅在无乳链球菌中扩增出3条特异性条带,而在罗非鱼和常见的水产病原菌菌株中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以无乳链球菌基因组DNA浓度7.24×10~(–5)~5.65 ng/μl为模板进行扩增,该三重PCR能检测到的最低模板浓度为1.81×10~(–3) ng/μl,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运用该方法检测188个罗非鱼组织样品,其阳性检出率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阳性率一致,以常规细菌分离鉴定为标准,对该三重PCR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其诊断敏感性(Dse)和诊断特异性(Dsp)均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还可在同一反应中同时检测3种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为无公害水产品中无乳链球菌的快速检疫、水产养殖病害早期预警提供了一种快速、精准和高效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毒力基因 三重PCR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灵 徐俊 马盼 李安兴
实验采用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旨在建立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毒力测定的BALB/c小鼠模型。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建立感染模型,比较了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分别感染尼罗罗非鱼和小鼠的LD_(50)差异,分别测定了不同毒力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对尼罗罗非鱼和小鼠的毒力。结果显示,小鼠经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在24 h内出现死亡现象,且对小鼠脑、肝脏、脾脏、肾脏等组织造成损伤。3次测定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TFJ0901对尼罗罗非鱼和小鼠LD_(50)分别为7.7×10~7、2.2×10~8、3.5×10~9 CFU/mL和405、361、419 CFU/只。将无乳链球菌TFJ0901和THN0901感染尼罗罗非鱼(1.0×10~7 CFU/mL)和小鼠(100 CFU/只),尼罗罗非鱼和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00%、6.7%±5.8%和100%、0,其存活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将无乳链球菌TFJ0901和TFJ-F感染尼罗罗非鱼(3.0×10~8 CFU/mL)和小鼠(2 500 CFU/只),尼罗罗非鱼的存活率分别为73.3%±11.5%和80.0%±10.0%,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3.3%±11.5%和100.0%,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本实验成功建立了BALB/c小鼠作为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毒力测定的稳定模型,测定不同毒力的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对小鼠毒力与对尼罗罗非鱼毒力一致,且该模型能够区分尼罗罗非鱼模型难以区分的毒力相近的无乳链球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熊向英 黄国强 王志成 文雪
为了解近年来广西卵形鲳鲹海豚链球菌流行菌株的基因型信息以及菌株间的差异,对2015—2016年从广西地区7个养殖场的患病卵形鲳鲹体内分离得到的17株海豚链球菌菌株分别进行了基因型分析、耐药谱测定以及毒力基因检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RAPD)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rep-PCR)分析其基因型。结果显示,RAPD和rep-PCR指纹图谱结果一致,17株海豚链球菌可分为2种基因型。对海豚链球菌7种主要的毒力相关基因特异PCR检测,所有菌株均为sim A+scp I+pdi+sag A+cp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瑜 陆承平
提纯猪链球菌 2型分离株HA980 1的毒力相关蛋白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和胞外因子 (EF) ,制备其抗体。用此抗体建立了Dot ELISA和间接ELISA检测法。分别以菌株ATCC35 2 46和HA980 1为阴性与阳性对照 ,检测 17株猪源链球菌和 1株猪链球菌 2型人分离株。结果显示 ,两种ELISA的检测结果一致 ,MRP和EF的阳性率均为 61% (11/1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苏兰 雷连成 王玲玲 张付贤
为探明湖北荆州某养殖场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 GIFT)致病原因,对感染的罗非鱼精准施治,本研究从湖北荆州某养殖场患病吉富罗非鱼脑组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结果显示:该菌在BHI平板上生长出光滑、圆形、白色菌落,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呈单个、成对或球形短链状,长短不一,且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经16S rRNA序列、PCR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分离菌株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命名为JZ-202108。分离菌株JZ-202108血清型为Ⅰa型,携带gapC、sodA、bac、bca和hly等5种毒力基因。分离菌株JZ-202108人工感染吉富罗非鱼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类似,出现神经症状和严重的内脏出血现象,并从脑组织中分离到强毒株,其LD_(50)为3.4×10~5 CFU/尾,对吉富罗非鱼致病性较强。药物敏感性实验表明,分离菌株JZ-202108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药物敏感,对氨基酸糖苷类药物耐药;乌梅、黄连、朱砂、野菊花等中药对JZ-202108菌株有明显抑制作用,乌梅和野菊花在菌株JZ-202108感染吉富罗非鱼的体内治疗效果最佳。生产中可考虑用β-内酰胺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以及中药乌梅和野菊花等药物进行治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明伟 韦慕兰 罗福广 黎姗梅 黄立春 李明 吕小丽 王强 米强 梁静真 黄钧
【目的】开展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为临床用药指导和该菌的耐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K-B纸片扩散法对32株无乳链球菌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检测4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32株无乳链球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的耐药率依次是100. 0%、100. 0%及78. 1%。新霉素在南宁市、玉林市和柳州市的耐药率依次为87. 5%、100. 0%及53. 8%,差异显著(P 0. 05)。所检无乳链球菌中同时携带ant(3’)-I和aac(6’)-Ib基因的菌株占28. 1%(9/32),只携带其中1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占50. 0%(16/32),未检出耐药基因的菌株占21. 9%(7/32)。链霉素耐药表型与ant(3’)-I基因符合率为75. 0%,新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耐药表型与aac(6’)-Ib基因的符合率依次为36. 0%、31. 3%及31. 3%,新霉素耐药表型与aph(3’)-Ia基因符合率为0. 0%,庆大霉素和新霉素耐药表型与aac(3’)-Ib基因的符合率均为0. 0%。【结论】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及新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ant(3’)-I为主,链霉素耐药表型与ant(3’)-I基因之间的符合率最高,其次为新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耐药表型与aac(6’)-Ib基因的符合率,新霉素耐药表型与aph(3’)-Ia基因、新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表型与aac(3’)-Ib基因的符合率最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春 王一飞 周赛赛 任晨玮 罗润波 贡嘎 曲久 高家登 索朗斯珠
为确定2018年7—11月西藏那曲牦牛发病的死亡原因,以安多县、班戈县、聂荣县和色尼区的26头病死牦牛内脏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和特异性基因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荚膜血清类型、毒力基因以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得到13株分离菌,分离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化鉴定结果均与多杀巴氏杆菌相符,并扩增出多杀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和16S rDNA,菌株Pm-1和Pm-2的Kmt-1基因序列与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的牛源多杀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均达98%以上;13株菌的荚膜分型鉴定结果均为B型;对分离菌进行已知的23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到的13株菌毒力基因的数量在16~19种,ptfA、fimA等16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tadD、toxA等4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0,且每个地区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相同;致病性试验中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处理组小鼠死亡时间为24~72 h,死亡率为100%,病变主要表现为脾脏、肺脏、肝脏、心脏出血坏死。导致此次那曲地区牦牛发病死亡的原因为荚膜B型多杀巴氏杆菌病,本研究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预防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优势菌株。
关键词:
牦牛 多杀巴氏杆菌 荚膜 毒力基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荣 马少鸿 林桂香 万小菊 黄郁葱 简纪常 蔡双虎
基于荚膜多糖cps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海豚链球菌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快速检测鱼类养殖中的海豚链球菌。结果表明,LAMP最佳反应条件为65 ℃反应20 min,镁离子浓度为1.2 mmol/L、dNTPs浓度为0.64 mmol/L、内外引物比例为 16:1;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检出海豚链球菌,对无乳链球菌和其他14种菌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LAMP方法灵敏度为21.2×10~(-6) ng/μL,比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100倍;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LAMP方法在模板中存在鱼类基因组干扰下也能正确完成检测。研究中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为海豚链球菌的检测提供一种可视化、灵敏、成本低的快速检测技术。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cpsA LAMP 可视化检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强 唐泰山 邓碧华 张敬友 张常印 陆承平
根据GenBank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SS2)溶血素基因(sly)全序列,利用O ligo(7.0)软件设计并合成了可扩增长度为495 bp的引物,从SS2参考菌株ATCC43765和SS2江苏分离株HA9801中扩增出495 bp的条带,利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对具有相应单一酶切位点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获得预期的314 bp和181 bp的2个DNA片段,检测灵敏度达到2.5×102CFU.mL-1;但不能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246、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单增李斯特杆菌ATCC19115/41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粪肠球菌ATCC29212中扩增出...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溶血素基因 PCR检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兰芳 张彩群 刘家辉 郑晓利 童潼 张琴 王秀华 杨慧赞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免疫力以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 (对照组)、0.5%、1.0%、1.5%和2.0%的酵母水解物制成5种实验饲料,对5组初始体重为(25.80±0.45) g的吉富罗非鱼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实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择12尾鱼进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攻毒实验,每个重复选择12尾鱼进行攻毒,每尾鱼腹腔注射0.2 mL浓度为8.3×10~(5) CFU/mL的菌液,连续观察14 d,统计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随着酵母水解物添加量的增加,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FBW)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显著上升(P<0.05)后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当SGR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酵母水解物添加量为1.29%。罗非鱼血清一氧化氮合酶、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量的提高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添加量1.5%时达最大值。饲料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抵抗力有显著影响(P<0.05),除添加量0.5%实验组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实验组罗非鱼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饲料添加酵母水解物可有效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及抗病力,且在添加量为1.5%时,效果最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逯朋朋 张越 钟孝俊 姚火春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荚膜聚合酶Wzy对猪链球菌Chz型致病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组可视化软件(ACT)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探究猪链球菌荚膜(CPS)基因簇的遗传多样性;构建cpsB及wzy基因缺失株,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Wzy与荚膜合成的关系;采用细胞试验及动物试验等验证荚膜聚合酶Wzy对细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与野生株相比,wzy基因缺失株荚膜样物质减少并展现出更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细胞试验显示,缺失株具有更强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但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作用更敏感。BALB/c小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缺失株的致病力显著减弱,在小鼠体内的定殖和扩散能力也明显下降。[结论]荚膜聚合酶Wzy降低猪链球菌的致病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