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6)
- 2023(8108)
- 2022(7056)
- 2021(6491)
- 2020(5656)
- 2019(13205)
- 2018(13001)
- 2017(25620)
- 2016(14388)
- 2015(16111)
- 2014(16260)
- 2013(16370)
- 2012(15572)
- 2011(14032)
- 2010(14047)
- 2009(13090)
- 2008(13204)
- 2007(12123)
- 2006(10251)
- 2005(9263)
- 学科
- 济(62655)
- 经济(62598)
- 业(37929)
- 管理(37111)
- 方法(31714)
- 数学(28746)
- 企(28579)
- 企业(28579)
- 数学方法(28496)
- 农(18656)
- 财(15288)
- 学(14692)
- 中国(14498)
- 地方(13289)
- 农业(12330)
- 贸(11746)
- 贸易(11745)
- 业经(11654)
- 易(11395)
- 制(10646)
- 务(9525)
- 财务(9505)
- 财务管理(9480)
- 银(9027)
- 企业财务(9014)
- 融(9007)
- 金融(9004)
- 银行(8995)
- 和(8670)
- 行(8537)
- 机构
- 大学(213311)
- 学院(212486)
- 济(88343)
- 经济(86578)
- 管理(77591)
- 研究(75891)
- 理学(67388)
- 理学院(66562)
- 管理学(65268)
- 管理学院(64889)
- 中国(56247)
- 科学(49759)
- 农(47537)
- 京(45221)
- 所(41095)
- 财(38819)
- 农业(37998)
- 研究所(37866)
- 业大(37654)
- 中心(34814)
- 江(31971)
- 财经(31644)
- 经(28798)
- 经济学(28186)
- 北京(27963)
- 范(27126)
- 师范(26794)
- 院(26340)
- 经济学院(25758)
- 州(25198)
- 基金
- 项目(145168)
- 科学(112622)
- 基金(105714)
- 研究(99873)
- 家(95387)
- 国家(94684)
- 科学基金(78380)
- 社会(62688)
- 社会科(59420)
- 社会科学(59400)
- 基金项目(56072)
- 省(56010)
- 自然(52625)
- 自然科(51361)
- 自然科学(51342)
- 自然科学基金(50441)
- 划(48605)
- 教育(45742)
- 资助(44008)
- 编号(39250)
- 重点(33704)
- 部(32580)
- 成果(31772)
- 发(31693)
- 创(29488)
- 计划(28849)
- 科研(28785)
- 创新(27790)
- 课题(27085)
- 教育部(27004)
共检索到304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印军 尹昌斌
本文应用粮食生产波动性测定方法对红黄壤地区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前期的粮食波动性进行了测定,指出了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越发达粮食生产波动性越大,并且这种波动性趋于扩大。最后作者就弱化该区域粮食生产波动提出了三条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喻翠玲 冯中朝
本文利用波动指数测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并从自然波动和经济波动两个方面,描述了其波动特征。1978—2002年间,粮食经济波动引起的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高于自然波动引起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投入、宏观经济政策、自然灾害和粮食流通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波动性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昌斌 陈印军 毕于运
随着区域经济差异变动和农村发展水平的改变,红黄壤地区近十几年来,粮食生产比较优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粮食生产格局也在进行着新调整。本文分析了近20年来影响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化的因素及优势变动趋势,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区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汪莹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波动 周期 影响因素 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青华 陈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翔 孙文华
加入 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 ,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 ,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 ,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关键词:
WTO 粮食生产 粮食贸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祝美群 白人朴
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总体态势、区域态势、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提出了平抑波动的有关建议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波动 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帆
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增长趋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中增长"的特征,在品种结构、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粮食生产波动均具有非对称特征。粮食产量波动对稻米产量波动最为敏感,对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河北)的粮食生产波动最为敏感,对粮食单产水平波动最为敏感。未来我国粮食生产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粮食单产以及由此决定的粮食总产量与目标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结论,可以给出我国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若干政策含义。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波动性 增长趋势 H-P滤波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栾天虹
本文结合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这一制度环境,利用博弈模型考察了企业家在进行项目融资时利用外部监督股权的选择以最大化预期总收益的过程。研究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越好,企业家可以容忍(选择)的外部监督股权比例就越高,但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国家和地区,相对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第二大股东的外部监督股权则由于股权比例相对较低而弱化。文章通过中国投资者法律保护状况的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了第二大股东股权结构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两个理论推论。
关键词:
投资者法律保护 股权结构 外部监督股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峭
中国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是其增长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在阐述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考察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历史过程和变化特征,探讨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分析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国际价格 产量 波动相关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国际价格 产量 波动相关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国际价格 产量 波动相关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乃华 张雪梅
本文借助于生产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固定性投入与非固定性投入对粮食生产波动的不同影响与作用,并利用1982-1996年中国粮食生产的省级数据对形成的假说进行了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