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33)
- 2023(2675)
- 2022(2317)
- 2021(2131)
- 2020(1918)
- 2019(4053)
- 2018(4054)
- 2017(7223)
- 2016(4520)
- 2015(5109)
- 2014(5233)
- 2013(5131)
- 2012(5065)
- 2011(4752)
- 2010(4916)
- 2009(4433)
- 2008(4390)
- 2007(4161)
- 2006(3688)
- 2005(3407)
- 学科
- 济(13848)
- 经济(13832)
- 管理(10186)
- 业(8877)
- 企(7095)
- 企业(7095)
- 学(6505)
- 中国(4818)
- 方法(4667)
- 农(4401)
- 理论(3654)
- 制(3448)
- 数学(3431)
- 数学方法(3340)
- 业经(3231)
- 银(3230)
- 银行(3197)
- 和(3146)
- 行(3082)
- 融(3029)
- 金融(3028)
- 教育(2995)
- 贸(2906)
- 贸易(2905)
- 地方(2883)
- 易(2816)
- 财(2735)
- 农业(2730)
- 发(2501)
- 技术(2440)
- 机构
- 大学(64811)
- 学院(64771)
- 研究(30088)
- 中国(21695)
- 科学(21538)
- 济(21172)
- 经济(20457)
- 管理(19650)
- 农(19348)
- 所(18079)
- 研究所(16667)
- 京(16364)
- 理学(15889)
- 农业(15637)
- 理学院(15622)
- 管理学(15128)
- 管理学院(15024)
- 业大(14432)
- 中心(12695)
- 江(11633)
- 院(11544)
- 省(11298)
- 北京(10559)
- 技术(10256)
- 农业大学(9908)
- 科学院(9794)
- 财(9668)
- 室(9433)
- 范(9100)
- 州(9043)
- 基金
- 项目(44077)
- 科学(32207)
- 基金(29181)
- 研究(28608)
- 家(28500)
- 国家(28279)
- 科学基金(21784)
- 省(18502)
- 划(16022)
- 自然(15604)
- 自然科(15240)
- 自然科学(15229)
- 社会(14992)
- 自然科学基金(14945)
- 基金项目(14743)
- 社会科(14065)
- 社会科学(14062)
- 教育(13328)
- 资助(12554)
- 编号(11698)
- 重点(10750)
- 科技(10579)
- 计划(10433)
- 成果(10377)
- 课题(9640)
- 发(9559)
- 部(8800)
- 创(8794)
- 科研(8511)
- 创新(8320)
共检索到108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瑞阳 张新 张加强 甘正华 韦汉西
红麻的传统用途是织地毯、麻袋和编麻绳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森林资源大量减少,全球变暖及沙漠化地区增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发出了比造纸,制作纤维板、无纺布和可生物降解地膜等红麻利用新用途。红麻以其巨大的生物产量(为树木的3~4倍)和极强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引起了更多重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GCMS)三系是在综合了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本文根据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显隐性的不同,将GCMS分成显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DGCMS)和隐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RGCMS)。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甫绨
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作物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大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大豆雄性不育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许多研究者开展了深入探索,但成果并不显著。在2002年之前,大豆是唯一没有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农作物。大豆雄性不育表现有结构不育、部分雄性不育、联会突变导致雄性雌性均不育、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雌性可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光(温)敏雄性不育等。在先后发现的大豆雄性不育材料中,多数属于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少数为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中国大豆细胞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均实现了三系配套,并找到...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自花授粉作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傅廷栋 宋文光
对9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分析表明,杂种的产量优势明显,组合间差异较大。全株总有效角果数不仅优势明显,而且与单株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大多数性状存在程度不同的杂种优势,全株总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幼苗鲜重,幼苗干重的优势较强,可以作为杂种优势鉴定和杂交组合选择的主要性状。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小芳 周步进 杨健 陈鹏 周琼 周瑞阳
以7组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为材料,研究在12℃/6℃(昼/夜)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红麻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和SOD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则在胁迫9~15d后增加。利用隶属函数法和干物质重2种方法评定红麻材料间耐寒性强弱,发现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是反映红麻耐冷性差异的基本指标,上述2种方法比较红麻耐寒性强弱,其相关性达0.837**。供试的材料组合中耐寒性较强的材料分别是917A/B、722A/B和K03A/B。本...
关键词:
红麻 低温胁迫 不育系 保持系 耐冷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艳红 廖小芳 李初英 赵洪涛 黄其椿 余明丽 周瑞阳
在前期已获得红麻atp9基因编码区的基础上,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3a、保持系和F1代为材料,随机选取不同材料的3个atp9独立gDNa克隆子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具有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和F1代与具有可育细胞质的保持系在第290位点处存在碱基差异,具有不育细胞质的材料均为碱基t,而具有可育细胞质的材料在相应位点为碱基a;atp9基因第290位点处t/a碱基转换的cSNp位点经已知细胞质的红麻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检测,同时结合这些资源的田间育性进行分析发现,红麻种质资源Ug93-2MS-1、Ug93-2MS-2、Ug93-2MS-3、Ug93-2-22、KN250、KN142、ZB90在第...
关键词:
红麻 分子标记 不育细胞质 cSN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凯 高庆荣 张保雷 于松 李楠楠 张磊 刘桓 杨志远 付修义
【目的】研究CMS小麦叶绿体显微结构的特性,探讨CMS与叶绿体结构的关系,揭示CMS机理。【方法】以K、V、T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保持系(B)冀5418、育性恢复的F1和各自的质供体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偏凸山羊草(Aegilops ventricosa)、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i)为试验材料,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分析研究旗叶叶绿体的特性及差异。【结果】(1)K、V、T型不育系旗叶叶绿体结构异常,表现为基粒片层之间界限模糊、消失,发育滞后,与基粒连接的类囊体不发达,甚至断裂,整个片层排列紊乱。保持系冀5418叶绿体紧贴细胞内膜,基粒片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小芳 赵艳红 周步进 杨健 周瑞阳
以7对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幼苗为材料,在12℃/6℃(昼/夜)低温胁迫15d,测定植株形态、光合作用相关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显示:1)持续低温胁迫下,植株生长缓慢,不育系的相对茎粗和叶面积增加量高于保持系。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Chl)总量持续降低,气孔导度的变化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而气孔限制值Ls和Chl a/Chl b的变化则是先上升后下降。3)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耐冷性高于保持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耐冷性较强的组配是F3A/B、917A/B和722A/B,本研究结果对于红麻越冬栽培和耐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述翥 张宏根 朱正斌 刘巧泉 梁国华 严长杰 刘超 李鹏 顾铭洪
部分BT型粳稻不育系存在自交结实现象,不育性的稳定性较差,影响杂交种的纯度;WA型粳稻不育系虽然不育性稳定,但开花习性差,育性最难恢复,应用难度较大;HL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及异交结实率与BT型粳稻不育系无显著差异,育性稳定性明显好于BT型粳稻不育系,可恢复性明显好于WA型粳稻不育系,较好地协调了育性稳定性、开花习性和可恢复性几方面的矛盾。因此,提出了在粳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用红莲(HL)型不育系部分替代BT型不育系,以解决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不育性不够稳定及细胞质单一的问题。通过测交鉴定,已筛选和育成一批HL型粳稻恢复系。不同细胞质杂交粳稻组合的鉴定结果表明,将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粳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泽荣 曹诗琴 李思锦 岳宁燕 洪波 谢毅雪 陈雨蝶 邬贤梦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09AB和PolCMS保持系11217及恢复系11354为试验材料,分析Y09AB的遗传特性。选Y09AB中的不育株与保持系11217和恢复系11354杂交,两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F2代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5∶1,表明Y09AB的育性由2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将Y09AB与另2个隐性核不育二型系104AB和湘油402AB进行正反交,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说明Y09AB的不育基因与104AB和湘油402AB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关系。利用20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与Y09AB广泛测交,调查杂交F1代的育性情况,分析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恢复株率达100%,说明Y09AB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源广泛。组合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个测交组合中有18个组合比对照品种(沣油520)增产,其中增产15%以上的有7个;10个组合超中亲优势在25%以上;2个组合超高亲优势在30%以上。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组合中有7个比对照品种增产,其中增产5%以上的有3个,最高增幅达8.62%。从组合鉴定试验和组合比较试验的结果来看,Y09AB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强的杂种优势潜力,是1个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核不育二型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泽荣 曹诗琴 李思锦 岳宁燕 洪波 谢毅雪 陈雨蝶 邬贤梦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09AB和PolCMS保持系11217及恢复系11354为试验材料,分析Y09AB的遗传特性。选Y09AB中的不育株与保持系11217和恢复系11354杂交,两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F2代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5∶1,表明Y09AB的育性由2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将Y09AB与另2个隐性核不育二型系104AB和湘油402AB进行正反交,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说明Y09AB的不育基因与104AB和湘油402AB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关系。利用20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与Y09AB广泛测交,调查杂交F1代的育性情况,分析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恢复株率达100%,说明Y09AB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源广泛。组合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个测交组合中有18个组合比对照品种(沣油520)增产,其中增产15%以上的有7个;10个组合超中亲优势在25%以上;2个组合超高亲优势在30%以上。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组合中有7个比对照品种增产,其中增产5%以上的有3个,最高增幅达8.62%。从组合鉴定试验和组合比较试验的结果来看,Y09AB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强的杂种优势潜力,是1个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核不育二型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梅 林荔辉 吴为人 周元昌 陈志伟
采用珍汕97B/秀水13的后代为材料,通过回交转育,育成系列亲籼型不育系.以Ⅱ-32A为对照,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各不育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评价其育种价值.结果表明:(1)产量主要性状大多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单株重是一个复杂性状,受显性效应控制.株高、总粒数、生育期和有效穗与结实率的表型、遗传、加性和显性相关均呈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育种上应注意上述性状的选择,提高后代结实率.(2)株高、主穗长、粒重及生育期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早期选择有效;而单株重、有效穗、总粒数及结实率的狭义遗传率低,分离世代长,需高世代鉴定.(3)42个籼粳交F1中有18个组合结实率高于80%,...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亲籼型不育系 杂种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爱斌 柳青山 董良利 李团银 侯旭东 梁笃 段冰
首先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进行小斑病菌接种鉴定,同时对其花药、花粉形态观察,通过恢保关系鉴定,F2育性分离观察及F1花粉碘液染色镜检,初步确定JnA属于S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从JnA×恢313的F2出现少量不育株和半恢株的情况看,JnA的不育性的恢复既受主基因控制,又受微效多基因作用。细胞学显微观察发现JnA的败育时期发生在单核晚期至二核花粉期,败育发生与绒毡层解体异常有关。同时对JnA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行性作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JnA 分组 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灿洁 李德超 袁贞贞 李金萍 徐跃进 傅廷栋 万正杰
以新型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hau CMS所获的杂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选育获得1个叶用芥菜强优势组合(0912a×X2),在已经明确杂种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杂交组合(0912a×X2)腌制加工过程中安全标准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最优处理模式。结果表明:腌制前期(0~15 d),低含量硝酸盐的优化组合是腌制温度为30℃,亚硫酸钠添加量为75 Mg/kg,食盐质量分数为3%,VC添加量为0.02 g/kg;低含量的亚硝酸盐优化组合模式为腌制温度为10.7℃,亚硫酸钠添加量为50 Mg/kg,食盐质量分数为1%,VC添加量为0.01 g/kg;腌制后期(16~31 d)低含量硝酸盐的优化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红兵 黄璜 龙牧华 刘唐兴 杨友才
为给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的选育及杂交种的有效利用提供新途径和理论依据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普通玉米自交系 478,8112和甜玉米自交系T0 1,T0 2 及糯玉米自交系N0 1,N0 2 与 6个来自 3种不同类型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测交 ,鉴定了其测交后代的育性反应及完全恢复型组合的育性稳定性 .结果表明 :不育系GDS ,C836G ,CX36B ,C736CA ,C936G在试验条件下不育性稳定 ;自交系 8112 ,478是S型不育系C836H ,CX36B的恢复系 .甜玉米自交系T0 1,T0 2 是C型不育系GDS和T型不育系C936G的恢复系 ....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选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