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1)
- 2023(8264)
- 2022(7420)
- 2021(6615)
- 2020(6073)
- 2019(14300)
- 2018(14026)
- 2017(26539)
- 2016(15010)
- 2015(17206)
- 2014(17535)
- 2013(17574)
- 2012(16678)
- 2011(15269)
- 2010(15324)
- 2009(14440)
- 2008(14495)
- 2007(13435)
- 2006(11623)
- 2005(10482)
- 学科
- 济(63048)
- 经济(62985)
- 管理(38554)
- 业(37800)
- 方法(31320)
- 企(29990)
- 企业(29990)
- 数学(27707)
- 数学方法(27360)
- 农(17318)
- 中国(15860)
- 学(15846)
- 财(15116)
- 地方(13140)
- 业经(12589)
- 贸(11826)
- 贸易(11823)
- 农业(11542)
- 易(11430)
- 制(11281)
- 和(10206)
- 理论(10050)
- 务(9179)
- 财务(9143)
- 财务管理(9111)
- 环境(9086)
- 银(8944)
- 银行(8894)
- 融(8732)
- 金融(8730)
- 机构
- 大学(225771)
- 学院(223390)
- 济(87242)
- 经济(85164)
- 研究(82369)
- 管理(81141)
- 理学(69633)
- 理学院(68740)
- 管理学(67214)
- 管理学院(66815)
- 中国(60208)
- 科学(56071)
- 农(50890)
- 京(49821)
- 所(45550)
- 研究所(41894)
- 农业(40922)
- 业大(40595)
- 财(38604)
- 中心(37603)
- 江(35075)
- 北京(31563)
- 财经(30467)
- 范(29783)
- 师范(29332)
- 院(29280)
- 州(27527)
- 经(27512)
- 省(27088)
- 经济学(26251)
- 基金
- 项目(150030)
- 科学(114126)
- 基金(105092)
- 研究(102529)
- 家(95345)
- 国家(94541)
- 科学基金(77387)
- 社会(60946)
- 省(60920)
- 社会科(57588)
- 社会科学(57561)
- 基金项目(55470)
- 自然(52831)
- 划(52219)
- 自然科(51537)
- 自然科学(51511)
- 自然科学基金(50528)
- 教育(47773)
- 资助(44925)
- 编号(41466)
- 重点(35222)
- 成果(34048)
- 发(33207)
- 部(32701)
- 计划(31564)
- 创(30494)
- 课题(30123)
- 科研(29822)
- 科技(28875)
- 创新(28651)
共检索到330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陶爱芬 祁建民 林培青 方平平 吴建梅 林荔辉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近年育成和引进的红麻品种,为红麻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八·五"至"十·五"期间育种单位选育的及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共40个红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年各设3次重复。估算40个红麻品种12个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欧氏距离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在40份红麻种质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7%。第1主成分为韧皮纤维产量构成因子,贡献率达53.44%;第2主成分为茎秆皮骨构成因子贡献率达24.94%;第3主成分为纤维品质构成因子,贡献率达7.69%。(2)根据品种性状主成分表现,评选出综...
关键词:
红麻 主成分 聚类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平平 郑鹭 陶爱芬 祁建民 林荔辉 吴建梅
以国内外引进的75份蓖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在对株高、果穗长、含油率、单株有效穗、单株蒴果数和单株种子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45%.其中,第1主成分为产量构成因子,贡献率为58.41%;第2主成分为含油率构成因子,贡献率为13.87%;第3主成分为株高构成因子,贡献率为11.17%.主成分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当欧氏距离取值D=2.49时,可把75份蓖麻种质资源分成四大类群,在杂交育种上可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加以利用.
关键词:
蓖麻 种质资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进 蔡立旺 宋锦花 施庆华 陈建平 王永慧
早熟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江苏省2013-2014年14个早熟棉花区试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共1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早熟性状以霜前花率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以总铃数最大,纤维品质性状以马克隆值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8.998%,已反映所列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将14个品种分为6大类,同时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判别分析,聚类正确率高达92.9%;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并对各类品种的综合评价与性状改良方向进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建基 祁建民 王晓飞 徐建堂 刘林锋 李爱青
选用74份不同来源的红麻种质资源,对10个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皮厚、单株生皮重3个性状对单株干皮重和纤维支数有重要影响;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分别为韧皮纤维产量构成因子(52.68%)、茎秆皮骨构成因子(12.96%)、纤维品质构成因子(10.77%)及晒干率构成因子(9.18%),其累计贡献率达85.61%.因此,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选择植株较高、中等茎粗、韧皮较厚、晒干率较高和品质优良的材料,以确保高产优质.
关键词:
红麻 种质资源 遗传相关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秋竹 孔宇 陈东升 解保胜 徐正进
为综合评价黑龙江省不同积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现状,选取32个代表不同积温带的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测定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品质特性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供试水稻品种综合评价结果,并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品质特性中提取1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百分率为88.602%,分别归纳为产量因子、营养品质因子、穗部性状与粒形结合因子和穗部性状及籽粒充实度因子四大模块;龙粳25号、垦稻13、东农425、绥粳9号和龙粳26号为高产优质类品种,此类品种综合得分为0.7294~0.7959,且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多集中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苗锦山 刘彩霞 戴振建 杨文才 王俊英 郎德山 沈火林
为阐明普通大葱和分葱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及数量性状间的关联性,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国内外116份葱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16份葱种质的12个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25.25%~146.38%,基于形态标记划分的5个组群间形态差异明显。单株重与假茎重、叶长、株高、出叶孔间距、叶扁宽和假茎长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单株重、株高、假茎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18%,其反映的信息与基于12个数量性状的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明月 任九泉
针对传统主成分分析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的不足,文章阐述了应用核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的改进方法,并介绍了一种基于核主成分的加权聚类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改进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史文利 高天宝 王树恩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R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对我国10个省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聚类分析。
关键词:
城市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军生 党占海 张建平 王利民 李闻娟 张瑜 陈芳 张琼
对国内外73份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单株产量、每果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茎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5%。通过聚类统计,在欧氏距离为16.79处可将73份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Ⅱ、Ⅲ类群,包括18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分枝、分茎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千粒重大,单株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Ⅰ类群可作为矮源亲本利用,第Ⅳ类群可用于纤用亚麻。
关键词:
亚麻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松强 李向东 王石华 张忠林
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宽比、播始历差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5.69%的前5个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2=4.19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3大类型:第1大类群为为晚熟、高秆、适穗、多粒类型;第2大类群为早熟、中秆、长穗、重粒类型;第3类群为晚熟、高秆、多穗、多粒、轻粒类型。
关键词:
黑米资源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苗昊翠 李利民 张金波 肖菁
对资源库中收集保存的7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的株高、千粒重、单株分枝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9.0917%;7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可分成2大组群,各个组群都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其中组群1的25份种质资源的单株分枝数、单株产量、千粒重等指标都比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关键词:
小扁豆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会 杨荣仲 方锋学 李杨瑞
通过分析评价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重要数量性状,为甘蔗育种中性状选择提供参考。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11份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9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甘蔗9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糖分因子、茎径-叶因子、茎数-叶因子和株高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4.42%,糖分因子为第一主成分,茎径与茎数之间互有较大的负效应,株高因子则较为独立。聚类分析表明111份桂糖甘蔗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高糖类群(含3个亚类)和低糖类群(含2个亚类),高糖类群以年代较近的材料为主,低糖类群以年代较远的材料为主。糖分性状在甘蔗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糖料蔗育种中实生苗选择时建议以锤度为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永杰 邓先珍 代新平 汪阳东 马林江 李玲 曾博
为筛选评价复选的油桐优良家系,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综合分析方法对31个优良家系叶片SOD、POD活性及MDA含量进行综合分析,将31个优良家系分为高系(桂皱27号)、中抗家系(LF3,LF11,LF99,LF27,LF78,LF1,HF11,LT37,LF42,LF62,LF108,LF52,D27,LF28,S4 LF97,LT8 S2,LF46,LT37,LF16,D538)和弱抗家系(LF103,S9,LF20,LF92,S12,LT29,HF14,D440)。结果表明,主成分和聚类综合分析操作性强,结果可靠,是很有应用前景的综合分析方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强 周冀衡 解燕 柳力 张一扬 吕亚琼
以曲靖各县区1971-2007年累计37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资料,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各县区烤烟气候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基于模糊数学原理,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曲靖烤烟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曲靖烟区烤烟气候适宜性指数(climate feasibility index,CFI)为0.839±0.040,变幅为0.761-0.875,均为最适宜或适宜烤烟气候区;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曲靖烤烟气候的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064%),分别由水湿因子和温热因子构成,利用主成分聚类可将曲靖烟区9个植烟县大致分为三类,富源、师宗和罗平归为一类,陆良、麒麟、宣威、马龙和沾益归为一类,会泽...
关键词:
烤烟 气候 适宜性 综合评价 主成分聚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