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9)
- 2023(8704)
- 2022(7930)
- 2021(7570)
- 2020(6338)
- 2019(14869)
- 2018(14890)
- 2017(28897)
- 2016(15938)
- 2015(18031)
- 2014(18009)
- 2013(17795)
- 2012(16200)
- 2011(14454)
- 2010(14183)
- 2009(12720)
- 2008(12137)
- 2007(10276)
- 2006(8759)
- 2005(7394)
- 学科
- 济(59361)
- 经济(59295)
- 管理(44273)
- 业(41839)
- 企(35317)
- 企业(35317)
- 方法(30264)
- 数学(26246)
- 数学方法(25954)
- 学(15481)
- 农(15416)
- 中国(14389)
- 财(14039)
- 业经(13054)
- 地方(12183)
- 理论(10688)
- 农业(10316)
- 和(10316)
- 贸(10167)
- 贸易(10163)
- 易(9845)
- 技术(9828)
- 环境(9614)
- 务(9266)
- 财务(9208)
- 财务管理(9193)
- 制(9142)
- 教育(8737)
- 企业财务(8710)
- 划(8477)
- 机构
- 大学(222634)
- 学院(220311)
- 管理(90893)
- 济(80741)
- 理学(79923)
- 理学院(79048)
- 经济(78852)
- 管理学(77643)
- 管理学院(77273)
- 研究(72356)
- 中国(50872)
- 科学(49025)
- 京(47280)
- 农(37976)
- 所(36704)
- 业大(36423)
- 财(34912)
- 研究所(34119)
- 中心(32220)
- 江(30495)
- 农业(30273)
- 北京(29546)
- 范(29199)
- 财经(29019)
- 师范(28823)
- 院(26736)
- 经(26429)
- 州(25257)
- 技术(24575)
- 师范大学(23388)
- 基金
- 项目(160554)
- 科学(124744)
- 基金(115419)
- 研究(115201)
- 家(101431)
- 国家(100584)
- 科学基金(85817)
- 社会(69356)
- 社会科(65590)
- 社会科学(65572)
- 省(63408)
- 基金项目(62210)
- 自然(58364)
- 自然科(56979)
- 自然科学(56967)
- 自然科学基金(55921)
- 划(53812)
- 教育(52438)
- 资助(47974)
- 编号(47336)
- 成果(37810)
- 重点(35719)
- 部(34705)
- 发(33720)
- 创(33408)
- 课题(32157)
- 科研(31400)
- 创新(31091)
- 计划(30296)
- 大学(29673)
共检索到302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庆功 梁萌青 徐后国 卫育良
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0.30%、0.60%、0.90%、1.20%、1.50%蛋氨酸制成6组等氮等脂饲料,各组蛋氨酸的实际含量分别为0.61%、0.85%、1.10%、1.39%、1.60%、1.84%,对初始体重为(13.83±0.63) 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了76 d的喂养实验,探讨其蛋氨酸的需求量。研究表明,当饲料中蛋氨酸水平由0.61%升高至1.60%时,红鳍东方鲀的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饲料效率(Feed efficiency,FE)、蛋白效率比(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均显著升高(P0.05),但随着蛋氨酸的进一步升高,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效率比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蛋氨酸水平对于蛋白沉积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蛋氨酸水平对全鱼粗脂肪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各组间粗蛋白、水分和粗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蛋氨酸水平升高,肝体比(Hepatosomatic index, HSI)和脏体比(Viscerosomatic index, VSI)呈现先升高再下降,在蛋氨酸含量为1.60%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蛋氨酸0.61%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一元二次回归曲线分析,得出体重为(13.83~82.47) 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蛋氨酸需求量为1.38%,占饲料蛋白质的2.7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建学 卫育良 徐后国 孙曙光 梁萌青
为探求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能量比,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鱼油、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配制粗蛋白含量为36%、42%、48%,粗脂肪含量为8%、12%、16%,蛋能比为17.06~24.20 mg/kJ的9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4.95 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56 d。结果显示:由双因素分析方法得出,饲料的蛋白水平、脂肪水平和蛋能比水平均可显著影响红鳍东方鲀的末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且在饲料蛋白为36%,显著低于蛋白为42%和48%组,但饲料蛋白为42%和48%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脂肪为8%时,显著低于饲料脂肪为12%组,但饲料脂肪为12%组与16%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饲料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饲料利用的相关指标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终末体重、饲料效率、特定长率均是Diet8(48/12)蛋白水平48%、脂肪水平12%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Diet1(36/8)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8%处理组、Diet2(36/12)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12%处理组、Diet3(36/16)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16%处理组(P0.05)。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及蛋白质节约效应,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最适蛋白水平42%,脂肪水平12%,蛋能比为20.75 mg/kJ。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蛋白质 能量 蛋能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沈钰博 王际英 李宝山 刘财礼 王晓艳 黄炳山 王世信 孙永智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精氨酸含量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相关酶活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精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精氨酸配制精氨酸含量分别为1.39%、1.83%、2.34%、2.80%、3.39%和4.08%的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和D6)。饲喂初始体重为(12.03±0.03)g的许氏平鲉幼鱼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精氨酸含量的升高,1)实验鱼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先升后降,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1、D2、D5和D6组(P<0.05);饲料系数(FCR)先降后升,在D3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D2、D5和D6组(P<0.05);2)D3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和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3)全鱼和肌肉总必需氨基酸(ΣEAA)和总氨基酸(ΣAA)含量均先升后降;4)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先降后升,D3组显著小于其它组(P<0.05),一氧化氮(NO)含量先升后降,D3和D4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尿素氮(BUN)含量先升后平;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均先升后降,丙二醛(MDA)含量先降后升,D2-D4组显著低于D1、D5和D6组(P<0.05)。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许氏平鲉幼鱼(12.03±0.03)g饲料中精氨酸适宜需求量为2.78%(占5.56%饲料粗蛋白)。
关键词:
许氏平鲉幼鱼 精氨酸 需求量 生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晓 梁萌青 卫育良 廖章斌 张庆功 徐后国
本实验以平均初始体重15.60 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蛋白含量及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氮排泄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两因素三水平(2×3)的实验,配制3种不同蛋白梯度(38.87%、45.55%及51.00%,干重)的等脂实验饲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为:1.53 kg/m~(3)(0.196 m~(3)体积的实验桶,每桶20尾鱼)、2.30kg/m~(3)(每桶30尾鱼)、3.06kg/m~(3)(每桶40尾鱼)。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养殖实验为期8周,在室内流水系统内进行。结果显示,增重率在高、中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但当饲料蛋白含量一定时,养殖密度对增重率没有显著性影响。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鱼体常规成分没有显著性影响。当饲料蛋白一定时,高密度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中密度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在低蛋白组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在低蛋白组显著高于高蛋白组(P<0.05)。研究表明,45.55%饲料蛋白质含量已经能够满足红鳍东方鲀幼鱼正常生长的需求。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氨氮排泄没有显著性交互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红岩 陈孝煊 阳会军 刘永坚 田丽霞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对象,以蛋氨酸锌为饲料锌源,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6种浓度的锌(0、5、10、20、40和80 mg/kg)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肌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周期56d。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转化率、全鱼脂肪含量、肝脏中水分和脂肪含量随锌添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脊椎骨中锌离子含量和血液红细胞数量在锌添加浓度为10 mg/kg时达到最大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底物(TBARS)值在锌添加浓度为5 mg/kg时达到最小值。饲料中锌添加浓度为5~10 mg/kg时,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迅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乃松 马建忠 周恒永 周洁 仇小洁 靳利娜 林丽芳
为了评定大口黑鲈对饲料中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配制了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61%,0.82%,0.98%,1.21%,1.42%和1.59%的6水平等氮等能饲料(44.39%粗蛋白质,0.30%胱氨酸,19.81kJ/g总能),以初始体重为(37.88±0.40)g的大口黑鲈为试验对象,进行了66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饲料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放养试验鱼25尾。饲养试验采取表观饱食投喂,每天投喂两次(8:30和15:30)。试验期间水温(27±1)℃,溶解氧6mg/L以上。结果表明,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随着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从0.61%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雅平 李宝山 王际英 王成强 王晓艳 王丽丽 王世信 孙永智 郝甜甜
为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对泛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配方中添加不同梯度的泛酸钙,制成6组泛酸含量分别为6.24、10.64、15.02、23.81、41.40和76.57 mg/kg等氮等能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4.73±0.10) g的大菱鲆幼鱼80 d。结果显示:1)泛酸对幼鱼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10.64~76.57mg/kg饲料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P<0.05);2)随着饲料中泛酸含量的提高,全鱼粗蛋白、粗脂肪和肌肉粗蛋白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5)随泛酸含量的增加,肝脏脂肪合成酶(FAS)基因表达量先升后降,脂蛋白酯酶(LPL)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P
关键词:
大菱鲆 泛酸 生长性能 需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志刚 艾庆辉 麦康森 徐玮 谭北平 张文兵 刘付志国
以初始体质量(8.00±0.20)g的鲈为实验对象,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苏氨酸使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分别达到0.75%、1.03%、1.36%、1.67%、2.04%和2.31%,配制成6水平等氮等能饲料(41.83%粗蛋白质,19.68 kJ/g总能)。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放养30尾鲈。实验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6:0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32℃,盐度为22~28,溶解氧含量在7 mg/L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94...
关键词:
鲈 苏氨酸 需求量 摄食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光明 董立学 刘阿朋 易新文 柴毅 蒋明
为研究膨化饲料中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体成分、锌蓄积、血清生化和抗氧化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4.29±0.18) g的草鱼幼鱼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4种饲料,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8周。对照组饲料(D1)不补充锌,另外三组饲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补充60 mg/kg不同形式的锌源,分别为硫酸锌组(D2)、蛋氨酸锌组(D3)、混合组(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分别提供30 mg/kg锌,D4)。结果显示:(1)D2~D4组的生长性能和全鱼锌含量均显著高于D1组,且D2~D4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组,D2~D4组间的生长性能、全鱼体成分和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D4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其次为D2和D3组,D1组最低;D1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最高;D4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D1组。(3)D1组肝脏的CAT活性最低,MDA含量最高。(4)D1组肝脏细胞出现空泡、膜边界模糊、细胞核偏移,锌补充组肝脏形态明显改善。综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60 mg/kg(以锌元素计)硫酸锌、蛋氨酸锌或混合锌(以锌元素计1∶1)都可提高草鱼的抗氧化性能和健康水平,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混合锌源对草鱼的健康作用效果更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毕清竹 梁萌青 廖章斌 卫育良 孙博 贾琳琳 徐后国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红鳍东方鲀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14g的红鳍东方鲀进行为期56d的投喂养殖实验。设置适宜脂肪含量(8%)的对照组,并在对照组添加0.02%及0.10%的胆汁酸,分别获得低胆汁酸添加组(BA组)和高胆汁酸组(HBA组)。另设一高脂组(脂肪含量12.5%,HL组)及高脂+0.02%胆汁酸组(HLBA组)。结果表明,添加胆汁酸的处理组肌肉和肝脏MUFA均低于对照组,其中HB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n-6PUFA含量在HLBA组和HL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在适宜脂肪含量的3个处理组间,肝脏中的C20:0、C16:1n-7、C18:1n-9、C18:2n-6、C20:4n-6、C18:3n-3、C18:4n-3、C20:5n-3和C22:6n-3都呈现随着胆汁酸添加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随着胆汁酸添加而升高的趋势,且在高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而BA组氧化还原酶1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高脂组添加胆汁酸显著升高了过氧化氢酶的基因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胆汁酸的添加降低了饲料及鱼体组织中一系列长链脂肪酸的含量;胆汁酸对血清抗氧化蛋白活性的影响与其对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不一致。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胆汁酸 脂肪酸 抗氧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博文 杨航 李小勤 王璞 何明 徐禛 杨品贤 冷向军
为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锌的适宜需求量,以酪蛋白、明胶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以ZnSO_4·H_2O为锌源制作半精制基础饲料,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0、25、50、100和200 mg/kg锌,制成5种含不同锌水平饲料(24.8、48.8、78.9、126.1和223.6 mg/kg干物质)(命名为Zn-25、Zn-49、Zn-79、Zn-126和Zn-224),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9±0.07) g的大口黑鲈幼鱼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补充25 mg/kg锌(Zn-49)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进一步提高锌的添加量后,各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趋于稳定。当饲料锌含量为25~49 mg/kg时,T-SOD和CuZn-SOD活性增加,锌含量达到49 mg/kg后,其活性保持基本稳定,而AKP活性在Zn-79组最高。大口黑鲈全鱼和脊椎骨中的锌含量随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当饲料锌含量达到126 mg/kg (Zn-126)后,全鱼和脊椎骨中的锌含量不再显著增加,而全鱼铁、骨铁、骨锰含量和全鱼铁、锌沉积率则随饲料锌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在半精制饲料中补充锌可以显著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提高血清免疫能力、全鱼锌和骨锌的沉积,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全鱼锌和骨锌为指标,基于折线模型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锌的需求量分别为45.5、44.6、121.8和130.5 mg/kg干物质。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锌 生长 饲料利用 锌沉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汉超 叶元土 蔡春芳 吴韬 陈科全 浦琴华
为了研究团头鲂对饲料铁的需要量,以平均体重50g/尾的团头鲂为实验对象,采用半纯化饲料,以FeSO4·H2O为铁源,设置Fe添加量分别为0、120、240、360、480mg/kg(饲料Fe总量为391.40、492.29、585.98、681.85、776.46mg/kg)共5个Fe含量梯度,每个实验组4个平行,在池塘网箱中养殖43d。经过回归拟合分析饲料Fe添加量、饲料Fe总量与团头鲂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沉积率、脂肪沉积率的关系,得到团头鲂对饲料中无机Fe补充量为124.55~130.18mg/kg,饲料总Fe含量为493.26~497.76mg/kg;在日均摄食量为5.10g/10...
关键词:
团头鲂 Fe 需要量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博文 杨航 冷向军 徐禛 姚文祥 李小勤
为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锰的需求量,在含锰5.2 mg/kg的半精制饲料中添加0、4、8、16、32、64 mg/kg锰(以MnSO_(4)·H_(2)O形式),制成6种不同锰水平的饲料(5.2、9.6、13.5、20.7、 38.3和67.9 mg/kg),投喂初始体质量(16.00±0.07)g的大口黑鲈幼鱼10周。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锰,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幼鱼的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各组增重率与饲料系数在锰含量达到13.5 mg/kg后基本稳定。随饲料中锰水平的增加,血清T-SOD、Mn-SOD活性和全鱼、脊椎骨中的锰含量上升,并在饲料锰含量达到20.7 mg/kg后趋于稳定,而血清丙二醛含量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全鱼铁、骨铁、骨锌和全鱼锰沉积率随饲料锰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在半精制饲料中补充锰可以促进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血清抗氧化能力、全鱼和骨锰的沉积。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全鱼锰和骨锰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锰的需求量分别为18.3、20.5、21.1和23.4 mg/kg干物质。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锰 生长 饲料利用 矿物质沉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凤禄 张琴 黄国强 迟淑艳 谭北平 董晓慧 杨奇慧 刘泓宇 章双
通过配制7种含不同水平精氨酸(2.13%、2.42%、2.71%、2.95%、3.20%、3.48%、3.74%干物质)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研究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52±0.02g),饲喂8周。结果显示,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精氨酸水平为2.95%的斜带石斑鱼获得最大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2.42%和2.71%组(p<0.05);3.20%组体蛋白达到最大,显著高...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精氨酸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陈建明 沈斌乾 姜建湖 黄爱霞 潘茜
以鱼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制作7组缬氨酸梯度水平分别为6.3、7.2、8.9、11.0、12.6、14.1、15.8 g/(kg干饲料)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35 g的草鱼鱼种75 d,结果表明:草鱼鱼种增重率随饲料缬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当饲料缬氨酸水平达12.6 g/(kg干饲料)时草鱼鱼种增重率达最大值,继续增加饲料缬氨酸水平,草鱼鱼种增重率显著下降(P0.05)。草鱼鱼种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在饲料缬氨酸水平为11.0 g/(kg干饲料)时达最高值(P0.05)。分别以鱼体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