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
2023(1115)
2022(938)
2021(939)
2020(814)
2019(1820)
2018(1655)
2017(3050)
2016(1785)
2015(2059)
2014(1988)
2013(2051)
2012(1958)
2011(1758)
2010(1826)
2009(1786)
2008(1847)
2007(1790)
2006(1659)
2005(1441)
作者
(7132)
(5946)
(5923)
(5790)
(3800)
(2956)
(2659)
(2475)
(2300)
(2281)
(2153)
(2075)
(2011)
(1990)
(1978)
(1815)
(1810)
(1776)
(1744)
(1724)
(1634)
(1604)
(1574)
(1355)
(1334)
(1328)
(1325)
(1285)
(1284)
(1268)
学科
(6065)
经济(6061)
(4494)
管理(3877)
(3514)
企业(3514)
(3226)
(2908)
森林(2908)
(2904)
方法(2335)
(2220)
数学(2007)
数学方法(1953)
中国(1650)
生态(1606)
业经(1489)
(1447)
农业(1414)
(1392)
地方(1307)
生态学(1113)
(1074)
及其(1061)
(1036)
银行(1024)
(999)
(998)
贸易(997)
(982)
机构
大学(28656)
学院(28100)
研究(12738)
(10211)
经济(10017)
科学(9816)
管理(9535)
中国(8908)
(8517)
业大(8129)
理学(8025)
理学院(7934)
(7755)
管理学(7744)
管理学院(7697)
(7499)
林业(7438)
研究所(7276)
农业(6102)
(5683)
(5486)
(5254)
北京(5226)
中心(5054)
(4740)
研究院(4631)
(4546)
(4256)
农业大学(4187)
实验(3975)
基金
项目(20952)
科学(15177)
(14630)
国家(14546)
基金(14284)
研究(12728)
科学基金(10824)
(8360)
自然(8169)
自然科(7920)
自然科学(7918)
自然科学基金(7778)
基金项目(7365)
(7289)
社会(6814)
社会科(6417)
社会科学(6414)
资助(6410)
教育(5540)
科技(5431)
重点(5205)
计划(5097)
(4474)
科研(4450)
编号(4398)
专项(4163)
(4016)
(3805)
课题(3679)
创新(3588)
期刊
(11726)
经济(11726)
学报(9227)
林业(8022)
科学(8008)
研究(7620)
大学(7118)
学学(6993)
(6930)
中国(4465)
农业(4189)
(3261)
业大(3053)
管理(3002)
业经(2973)
科技(2673)
(2295)
教育(2232)
问题(2198)
科技大(2162)
科技大学(2162)
(2070)
(2006)
金融(2006)
(1998)
技术(1926)
财经(1761)
北京(1751)
经济问题(1669)
林业大学(1645)
共检索到43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天汉  兰思仁  
首次应用标准差选择法、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对红豆树人工林进行优树选择.选择红豆树优树22株,与全省红豆树胸径、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相比,分别增长了95.7%、29.5%、400.6%.精选优树8株,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23 cm、0.6 m、0.0497 m3,与全省红豆树平均生长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25%、36.4%、664.6%;与优树均值相比分别增长15%、5.3%、36.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蕊  王秀花  陈柳英  冯建国  周志春  
选用浙闽23~38年生的8块红豆树Ormosia hosiei人工片林,以研究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等对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材质材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这些因子对红豆树心材生长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栽植的红豆树分叉干率较高(59.1%)、树干通直度较低,需加强修枝和抹芽等促使其优质干材的形成和生长。好的立地条件和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促进红豆树径向生长和木材积累量。红豆树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中等,为0.50~0.59 g.m-3,平均为0.543 2 g.m-3,较少受立地和林龄的影响。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第35轮后趋于平缓或下降,其径向均匀性相对较高。红豆树心材半径和心材面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天汉  兰思仁  
应用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对优势木对比树法初选的26株优树预选树进行综合指数计算和比较.复选出一级优树2株,二级优树7株,三级优树14株,可供近期无性繁殖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炳山  张剑  李建娟  刘英  陈李花  范春节  
通过冰雪灾害后的冻害调查和多次恢复调查,探讨了桉树冻害评价指标与恢复能力的相关性及其对桉树耐寒性评价的适用性,从灾后恢复水平评价了多种桉树和无性系的耐寒性,总结了不同种类和无性系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年龄和不同恢复措施下的恢复能力和恢复特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悦  苏福聪  梁燕芳  李书玲  朱原立  许宇星  唐健  曹继钊  吴立潮  
【目的】桉树作为一种短轮伐期速生树种在我国广西等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单一树种连栽经营模式对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为探究当前短周期高强度连栽桉树人工林炼山经营模式是否可持续,拟对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输出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在4种不同代次的桉树人工林设置36个标准地,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通过林地分等定级观测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状况,运用冗余分析研究桉树养分含量和土壤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施肥量研究各代桉树人工林养分平衡状况。【结果】1)不同代次之间的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一代林至四代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25.10、151.11、107.71、116.22 t·hm-2。2)桉树人工林各器官养分含量随代次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表明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3)忽略大气氮沉降和土壤微生物自身固氮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基于全树利用和施肥量研究发现各代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和输出不平衡,特别是氮和磷处于养分亏缺状态。4)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随代次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土壤肥力质量下降、地力衰退。【结论】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当前经营模式下桉树人工林的养分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时,多代连栽造成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表明当前短周期高强度多代连栽经营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经营可持续性较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佳  周小玲  陈建华  韦铄星  田育新  张珉  蒋燚  
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野外试验采取网袋法,系统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作下土壤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旨在为维护桉树人工林的长期生产以及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60 d后均比桉树+象草林低,比桉树+山毛豆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低。不同间作模式下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均先固持后释放;P含量变化不同,K、Ca、Mg含量均下降。桉树纯林土壤有机质降低34.8%,而桉树+象草林、桉树+山毛豆林土壤有分别增加147.3%和15.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时明芝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factors in 6\|year\|old poplar stands,including intercropping crops,application rate of fertilizer,and planting density of forest tree etc.,was carried out in the sand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original cours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oing intercropping,enlarg...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洋洋  程飞  廖博一  蔡泉星  林俊平  刘爱琴  
为探寻最适合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林地清理方式,选择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全面清除、全树收获、商业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和常规处理)的桉树人工林,进行3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影响,造林半年后,全面清除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林地清理方式;造林第1年,采伐剩余物加倍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最高;造林1.5年到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优势明显,商业收获>全树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全面清除>常规处理.(2)商业收获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数量上有较大优势,商业收获>全树收获>常规处理>全面清除>采伐剩余物加倍.(3)造林1.5年和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林下植被丰富度、群落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也最大.表明采用商业收获进行林地清理更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园  邹春静  徐文铎  
利用遥感技术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东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的立地因子与TM(thematic mapper)影像的关系,建立杨树林生长与植被因子和土壤因子的关系,拟合立地因子——林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农安县南部的防护林类型中,以可溶性总盐(X1)和pH值(X2)为影响林木高(H)生长的主导因子,回归方程为:H=8.431-119.699X1+1.617X2(P<0.01)。回归关系达到了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福德  姜岳忠  王华田  王迎  孔令刚  
利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山东省莒县沭河流域杨树多代经营人工林产区不同林地间作农作物、林地抽沙换土、杨树人工林品种间轮作等措施对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地力维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沙换土有利于胸径和树高生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Cu、Zn、Mn的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55倍、2.05倍和1.24倍;主伐更新更换不同品种以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3年保持增长,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3.18~23.91倍、3.4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彦  吴宁  和献锋  蒋祺  李恒  卢涛  
以20龄的麻疯树人工林以及相应的无林样地为对象,研究了麻疯树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显示,11月底麻疯树人工林内表层(0~20 cm)平均风干土含水量为2.72±0.51%、有机质含量为2.17±0.84 g/kg、全氮1.08±0.31 g/kg,无林对照样地分别为2.96±0.31%、2.47±0.62和1.11±0.31 g/kg。ANOVA分析结果显示,麻疯树人工林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以及pH值,与无林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人工林群落的土壤改良作用不明显。土壤全磷的含量与株高、平均冠幅和总分枝数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麻疯树的地径与表层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之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婷  莫晓勇  
提出了桉树人工林经营的5大目标: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安全目标和文化目标,针对桉树人工林经营文化目标的形成及关联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文化目标的具体内容。并以国营雷州林业局桉树人工林经营文化目标的实现为例,评价了文化目标在人工林经营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发挥文化目标的作用和实现其价值的途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白保勋  樊巍  卞新民  杨海青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domestic wastewater on the growth of poplar plantation and research the purification function of poplar trees for wastewater in Longhu Town of Zhengzhou during 2008 and 2009.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0,3,6,9,12,15 cm?week-1) were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樟德  
论述国内外桉树人工林的栽培及研究现状;指出桉树发展过程中存在长期地力维持、蒸腾耗水和水分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稳定性方面的问题;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理念;阐述我国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书蓉  李淑仪  廖观荣  蓝佩玲  廖新荣  
经多年对桉树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树龄林分人工控制施肥量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基肥施用效果明显,其肥效可持续5a以上,但其肥效随树龄增长而下降。基肥每株施有机肥2.5kg,配施N15g、P30g、K15~30g和适量B、Cu、Zn微量元素为宜;(2)追肥效应因树龄而异,2年生大于3年生大于1年生,施肥以每株N30~90g、P和K各15~30g为宜;(3)植桉后土壤有机质大部分有不同程度下降,全N、全P、速效N变化不大,全K、速效P、速效K、B、Zn、Cu含量明显下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