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24)
- 2023(3767)
- 2022(3084)
- 2021(2839)
- 2020(2417)
- 2019(5368)
- 2018(5463)
- 2017(9425)
- 2016(5687)
- 2015(6381)
- 2014(6703)
- 2013(6084)
- 2012(5662)
- 2011(5075)
- 2010(5155)
- 2009(4676)
- 2008(4513)
- 2007(4181)
- 2006(3650)
- 2005(3293)
- 学科
- 济(14228)
- 经济(14199)
- 管理(13006)
- 业(9790)
- 企(7784)
- 企业(7784)
- 学(7452)
- 制(5902)
- 农(5474)
- 体(5470)
- 中国(5389)
- 财(4380)
- 方法(4351)
- 理论(4074)
- 银(3764)
- 银行(3728)
- 地方(3672)
- 行(3620)
- 融(3543)
- 数学(3536)
- 金融(3536)
- 贸(3415)
- 贸易(3414)
- 业经(3393)
- 数学方法(3380)
- 教育(3367)
- 易(3319)
- 体制(3269)
- 农业(3047)
- 水产(2767)
- 机构
- 学院(76838)
- 大学(75352)
- 研究(32023)
- 科学(24822)
- 农(24679)
- 中国(22799)
- 管理(22065)
- 济(21908)
- 经济(21133)
- 农业(19964)
- 所(18940)
- 理学(18159)
- 理学院(17860)
- 业大(17781)
- 研究所(17565)
- 京(17499)
- 管理学(17212)
- 管理学院(17095)
- 中心(14173)
- 江(13722)
- 技术(13720)
- 省(13597)
- 室(13211)
- 农业大学(12655)
- 院(11933)
- 实验(11894)
- 财(11825)
- 实验室(11482)
- 业(11225)
- 重点(10812)
- 基金
- 项目(54072)
- 科学(39904)
- 基金(36505)
- 家(35373)
- 国家(35080)
- 研究(34491)
- 科学基金(27376)
- 省(23958)
- 划(20391)
- 自然(20135)
- 自然科(19661)
- 自然科学(19651)
- 自然科学基金(19273)
- 基金项目(18663)
- 社会(17889)
- 社会科(16721)
- 社会科学(16715)
- 教育(16089)
- 资助(15078)
- 编号(13979)
- 计划(13705)
- 科技(13068)
- 重点(12876)
- 成果(12090)
- 发(11852)
- 课题(11467)
- 体(11228)
- 创(11131)
- 科研(10940)
- 农(10679)
共检索到122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恺恺 吕星 杨立莹 陈段芬 邱德有 杨艳芳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适合检测红豆杉(Taxus L.)TbAP2基因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实验体系。对于检测该物种中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曼地亚红豆杉细胞为试材,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根据TbAP2基因序列设计多对引物,合成内参基因TBC41的引物,采用正交试验L_9(3~4)方法分别筛选以上2个基因5μL和10μL小反应体系及20μL常用体系中的最佳组合,并通过cDNA模板用量和引物用量等方面进行优化,以确保基因扩增效率在90%~105%之间。[结果]本研究建立了TBC41和TbAP2基因在5、10、20μL体系下的荧光定量最佳PCR反应体系,在优化后的5μL体系下,加入Mix(2×) Universal 2.5μL,cDNA模板1.0μL,正反引物共1.5μL,内参基因TBC41和目的基因TbAP2的扩增效率均为94%;在优化后的10μL下,加入Mix(2×) Universal 5μL,cDNA模板1.2μL,正反引物共1.3μL,TBC41和TbAP2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5%和94%。在优化后的20μL下,加入Mix(2×) Universal 10μL,cDNA模板0.5μL,正反引物共1.5μL,TBC41和TbAP2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3%和99%,以上各扩增体系回归系数R~2均大于0.980。[结论]在以上3种反应体系下,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均具有接近100%的扩增效率,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适合检测红豆杉TbAP2基因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实验体系,并为红豆杉其它基因的表达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缪迎春 苏建荣 张志钧
采用交互正交设计L64(421)对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简并锚定微卫星-PCR反应体系分别进行了5因素(Taq酶;Mg2+;dNTP;DNA及引物)4水平的优化筛选,SAS软件统计分析表明:3个单因素(Taq酶;Mg2+;dNTP)和2个交互作用(Taq×Mg2+,Mg2+×dNTP)对此反应体系有显著影响作用。云南红豆杉简并锚定微卫星-PCR反应的优化体系是: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 buffer,Taq酶4 U,Mg2+(2.0 mmol.L-1),dNTP(0.4 mmol.L-1),DNA75 ng,引物(1.0μmol.L-1),退火温度(54℃)。交互正交设计既能快捷有效地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继鹏 杨淑慎
【目的】建立曼地亚红豆杉的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为紫杉醇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曼地亚红豆杉幼茎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以B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利用单因素试验或正交试验,研究愈伤组织接种量、蔗糖质量浓度、激素类型及配比和防褐化试剂对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曼地亚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B5+2,4-D 0.6mg/L+NAA 0.8mg/L+KT 1.0mg/L+柠檬酸220mg/L+PVP350mg/L+水解乳蛋白450mg/L+蔗糖30g/L(pH=5.8),接种量0.1g/mL,在培养箱中110r/min、25℃暗培养。【结论】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志荣 王婷 娄佳兰 魏赛金
[目的]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及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以南方红豆杉1年生枝条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在优化愈伤组织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植物激素类型及配比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积累的动力学关系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适合南方红豆杉悬浮培养的培养基为:B5+0.4 mg·L~(-1) 2,4-D+0.3 mg·L~(-1) NAA+1.2 mg·L~(-1) 6-KT+30 g·L~(-1)蔗糖,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5.8,最佳接种量为0.09 g·mL~(-1)。在1个培养周期内,培养液中的糖、磷元素,铵态氮、硝态氮在细胞培养的第18天基本被消耗完全或保持不变;动力学拟合表明,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生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143 65 d~(-1),底物消耗和紫杉醇合成可用Luedeking-Piret模型描述,悬浮细胞生长与紫杉醇积累属于部分生长偶联型。[结论]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后,通过模型的回归拟合,获得了反映南方红豆杉细胞培养的动力学参数,试验所构建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南方红豆杉细胞产紫杉醇代谢过程的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丹 李清 王贵禧 马庆华 朱利泉
【目的】构建中国榛属植物主要栽培种平欧杂种榛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体系,并筛选稳定的内参基因,为榛属植物的基因表达分析提供内参基因,进而为其植物资源利用和创新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课题组前期对平欧杂种榛不同亲和性授粉、授粉后不同时间的雌蕊转录组测序数据,结合相关文献搜索,共选取12个候选内参基因;以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达维’的盛花期雌蕊、未伸长期雄花序、幼嫩叶片、花粉、一年生枝形成层、嫩茎、根尖、根蘖等8个不同组织器官为研究材料;通过反转录PCR初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达量,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新 吕晓辉 杨冬之 黄象男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GA3、和BR 3种激素对红豆杉离体胚培养的影响,并建立了2种红豆杉的离体胚培养和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6-BA对2种红豆杉种胚的萌发促进作用最大,BR次之,GA3最小。南方红豆杉种胚萌发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5 mg/L 6-BA+1.7×103ng/L BR+2 mg/L GA3。短叶红豆杉种胚萌发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0 mg/L 6-BA+1.7×103ng/L BR+4 mg/L GA3。
关键词:
红豆杉 离体胚培养 激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德有 李如玉 李铃
利用江西的红豆杉(Taxuschinensis)、福建的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以及四川的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的成熟胚为试验材料,成功地诱导出大量的愈伤组织。这3种材料愈伤组织的最高诱导频率分别为957%、984%、917%。细胞学和形态学的观察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这些愈伤组织能够产生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体细胞胚。上述3种植物材料每100块愈伤组织平均最多分别可产生127、91和33个体细胞胚。
关键词:
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体细胞胚胎发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肖遥 楚秀丽 徐肇友 王晖 曾平生 张雁 周志春
[目的]对南方红豆杉家系进行了生长节律变异研究,以选育优良速生的南方红豆杉家系。[方法]在江西分宜、湖北京山、浙江淳安和浙江龙泉4个地点对2年生南方红豆杉家系容器苗进行了苗期遗传测定和苗高生长节律观测,分析了其性状变异的家系效应、地点效应及家系×地点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参试的南方红豆杉苗高、地径和苗高生长节律参数在家系间、地点间和家系×地点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南方红豆杉家系间苗高最大值分别高出最小值76.20%(江西分宜)、52.98%(湖北京山)、55.42%(浙江淳安)和78.10%(浙江龙泉);地径最大值分别高出最小值126.67%、23.68%、37.02%和26.48%。南方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崔海娇 吴淑杰 祝佳媛 周志强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FL)、50%全光照(L1)、30%全光照(L2)和15%全光照(L3)4种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2条件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全光照使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显著减少;L3条件下的叶绿素a/b值最低为2.203,显著低于正常值。3种遮荫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基本一致,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L2幼苗的Pn最高,L3次之,L1最低;FL幼苗在PAR>1000μmol/(m2·s)时Pn出现明显下降。L2条...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光照条件 光合作用 荧光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玮琦 何朋杰 吴毅歆 何月秋
【目的】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早期准确定量检测病原是实现有效防控的基础,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应用于水体中检测根肿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采用近年已研究并发表的一对引物。建立并优化RT-PCR反应体系,利用大肠杆菌TG-1、大肠杆菌T1-1、大肠杆菌DH5α、肺炎克雷伯菌E3、枯草芽孢杆菌XF-1、解淀粉芽孢杆菌Y2、柑橘黄龙病病原菌、假单胞菌E12、成团泛菌L9、阴沟肠杆菌C6、荧光假单胞菌df等11种病原物进行RT-PCR特异性检测,并对灵敏度、可重复性进行评价。利用该体系分别检测不同接种浓度的水体中的根肿菌。【结果】得出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3. 452X+35. 118,其回归系数R2=0. 996,扩增曲线在1×101~1×107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94. 833%,相邻扩增曲线间距均匀,1×101拷贝/μl为最低检测值。熔解曲线显示,所有产物具有单一峰形,有高度扩增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小于1%。在人工接种的水体中,检测下限至少为102个孢子/m L。【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和稳定等优点,为检测根肿菌在水体中的含量提供了技术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璐 刘宪虎 刘继生 李美善 许明子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及保健价值(杨波等,2007)。红豆杉属植物种群竞争力弱,天然更新缓慢和地理分布局限等客观因素,导致其处于濒危状态,199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叶水英,2006)。红豆杉属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性别 RAP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艳艳 杨艳芳 王俊青 王帅 刘洪伟 邱德有
【目的】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转录因子在植物次生生长中具有潜在的作用。克隆红豆杉LBD基因,研究LBD在红豆杉剥皮后树皮再生过程中的表达状况,以揭示其调控作用。【方法】在红豆杉剥皮再生组织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LBD基因,根据获得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2个红豆杉TcLBDs基因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TcLBD1和TcLBD6。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半定量RT-PCR对红豆杉不同组织、利用qRT-PCR技术对其剥皮再生不同时期的TcLBDs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TcLBD1的cDNA包含549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建强 许文花 高斌
根据GenBank上猪GAPDH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采用SYBR GreenⅠ染料建立了Real-time PCR方法。以阳性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了标准曲线,并进行了融解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高通量、线性范围广以及重复性强等特点。研究结果为GAPDH作为内参基因用于猪相关基因定量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杰 龙婷 杨蓝 王寅 徐超 李景文
【目的】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物种分布研究仅限于模型使用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价方法,而传统生境质量评价依赖于经验评分而易造成主观偏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的生境适宜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以期为东北红豆杉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物种个体多度作为生境适宜性指示因子,使用模糊数学构建单因子评价函数,通过HSI模型计算生境适宜性指数并绘制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图。【结果】气候评价因子按熵信息重要性排序为最小月降水量>年平均温>夏季平均温>平均温度日较差;地形评价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模型评价检验结果准确率为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模型预测显示东北红豆杉分布区面积狭小且破碎化严重,生境斑块面积多在1.39~2.78 km~2;高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约为41 300 km~2;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南部,面积约为62 800 km~2。【结论】利用模糊数学结合HSI模型研究环境变量与东北红豆杉多度间关系,可用于评价生境适宜性。模型预测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物种高、低生境适宜区的空间格局,可为制定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亚群 罗丹 李佳 涂璇 郭志勇 杜维力 罗晓刚 邓张双
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经大米固体发酵以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萘酮类次级代谢产物14,鉴定为Dihydronaphthalenone(1)、5-Hydroxydihydrofusarubin C(2)、镰红菌素(3)和Chrysanthones B(4).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镰刀霉属(Fusarium)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微弱的抑制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ATCCBAA-535增殖活性,浓度为10μg/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