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2)
- 2023(4689)
- 2022(3947)
- 2021(3764)
- 2020(3018)
- 2019(6926)
- 2018(6703)
- 2017(13131)
- 2016(7356)
- 2015(8094)
- 2014(8168)
- 2013(8087)
- 2012(7802)
- 2011(7296)
- 2010(7720)
- 2009(7321)
- 2008(7203)
- 2007(6554)
- 2006(6294)
- 2005(5685)
- 学科
- 济(27140)
- 经济(27112)
- 管理(25063)
- 业(20607)
- 企(16202)
- 企业(16202)
- 农(10159)
- 方法(8842)
- 策(8162)
- 中国(8083)
- 财(7692)
- 数学(7516)
- 数学方法(7357)
- 资源(7137)
- 环境(7105)
- 学(6705)
- 地方(6621)
- 农业(6575)
- 及其(6174)
- 制(6134)
- 业经(6032)
- 贸(5862)
- 贸易(5859)
- 易(5750)
- 和(5726)
- 发(5673)
- 政策(5410)
- 税(4827)
- 方针(4748)
- 银(4686)
- 机构
- 学院(108873)
- 大学(106481)
- 济(43753)
- 经济(42547)
- 管理(41915)
- 研究(40283)
- 理学(34787)
- 理学院(34414)
- 管理学(33860)
- 管理学院(33656)
- 中国(32131)
- 科学(25406)
- 京(24119)
- 财(21995)
- 所(21489)
- 农(20077)
- 研究所(19325)
- 中心(18646)
- 江(18443)
- 财经(16366)
- 业大(16201)
- 农业(15675)
- 北京(15609)
- 范(14845)
- 院(14791)
- 经(14763)
- 师范(14740)
- 州(14467)
- 省(13664)
- 科学院(12770)
- 基金
- 项目(69061)
- 科学(53963)
- 研究(51039)
- 基金(49085)
- 家(43232)
- 国家(42880)
- 科学基金(35990)
- 社会(30788)
- 社会科(29215)
- 社会科学(29203)
- 省(26882)
- 基金项目(24864)
- 自然(23930)
- 自然科(23103)
- 自然科学(23094)
- 划(22878)
- 自然科学基金(22665)
- 教育(22604)
- 编号(21994)
- 资助(20932)
- 成果(18548)
- 发(15764)
- 重点(15572)
- 课题(15296)
- 部(15232)
- 创(13452)
- 性(13110)
- 科研(12708)
- 策(12684)
- 项目编号(12645)
共检索到174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郑天水
全球发现的红豆杉种类有11个种,其中我国有4种1变种。红豆杉木材是国家禁止出口的37种木材之一。通过对红豆杉资源状况和致危因素以及保护红豆杉资源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保护红豆杉资源重点分布区、建立优质基因库、加强林政管理、发展人工原料林基地、适度利用等可持续利用对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亚飞 王强 阮晓 张莺莺
对珍稀药用资源植物红豆杉属的分类、种分布、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学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对红豆杉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目前全球共发现和鉴定红豆杉属11个种,从中分离鉴定出三大类即巴卡亭Ⅲ及其他紫杉烷类物质、紫杉黄酮和红豆杉多糖等共500余种化学成分。对红豆杉属植物的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防癌、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心血管系统、抗炎、抗衰老等药理学作用。红豆杉属植物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减少、红豆杉属植物资源分布地域性与次生代谢多样性、新结构物质发现与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相互脱节等问题。提出引种驯化与构建红豆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彦 刘庆 胡科 许维宏
红豆杉资源匮乏是制约我国紫杉醇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红豆杉的人工种植和细胞培养技术是目前主要的解决途径。在分析我国红豆杉植物的野生资源的分布和资源蕴藏量、总结我国红豆杉人工扦插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综述了国内红豆杉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对上述主要资源提供途径的现状和可操作性的比较分析,明确指出大规模、规范化人工种植红豆杉是当前解决红豆杉产业化过程中的资源匮乏的主要途径;建议在切实保护野生红豆杉资源的同时,有计划地合理利用野生红豆杉植株的小枝和针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包维楷 陈庆恒
系统论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中国所有红豆杉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蕴藏量及可开发前景,紫杉醇的分离、提纯、临床试验等的研究现状,红豆杉资源系统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的重点和对策。为中国的红豆杉野生资源的保护、人工规模化繁殖栽培及其进一步规模产业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努力方向。
关键词:
红豆杉资源,紫杉醇,开发利用,人工繁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文亚峰 谢伟东 韩文军 周宏 曹基武 徐刚标
南岭山地是我国南方红豆杉自然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区内红豆杉资源丰富,大树、古树多,人为干扰少,居群遗传分化大,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自然遗产。根据南岭山地南方红豆杉资源调查结果,对区内资源现状及其分布特点进行论述,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对南方红豆杉的科学管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资源现状 分布特点 南岭山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艳 姚松林 祁翔 王济红
对梵净山地区的南方红豆杉植物资源分布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资源分布面积小(总面积约1.35hm2);资源数量少,约750余株。主要分布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东部,东北部和西南部海拔1150m以下的毛竹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南方红豆杉人工纯林中,少量分布在灌木林和村寨住家户旁。其中,毛竹林资源数量为47.56%,次生针阔混交林资源数量为25.76%,人工纯林资源数量为17.83%,灌木林资源数量为5.42%,独立木资源数量为3.4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杰 龙婷 杨蓝 王寅 徐超 李景文
【目的】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物种分布研究仅限于模型使用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价方法,而传统生境质量评价依赖于经验评分而易造成主观偏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的生境适宜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以期为东北红豆杉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物种个体多度作为生境适宜性指示因子,使用模糊数学构建单因子评价函数,通过HSI模型计算生境适宜性指数并绘制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图。【结果】气候评价因子按熵信息重要性排序为最小月降水量>年平均温>夏季平均温>平均温度日较差;地形评价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模型评价检验结果准确率为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模型预测显示东北红豆杉分布区面积狭小且破碎化严重,生境斑块面积多在1.39~2.78 km~2;高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约为41 300 km~2;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南部,面积约为62 800 km~2。【结论】利用模糊数学结合HSI模型研究环境变量与东北红豆杉多度间关系,可用于评价生境适宜性。模型预测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物种高、低生境适宜区的空间格局,可为制定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德有 李如玉 李铃
利用江西的红豆杉(Taxuschinensis)、福建的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以及四川的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的成熟胚为试验材料,成功地诱导出大量的愈伤组织。这3种材料愈伤组织的最高诱导频率分别为957%、984%、917%。细胞学和形态学的观察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这些愈伤组织能够产生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体细胞胚。上述3种植物材料每100块愈伤组织平均最多分别可产生127、91和33个体细胞胚。
关键词:
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体细胞胚胎发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基中 王春晶 韩士杰 于景华
物种分布模型与保护区规划软件应用于濒危植物的保护,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带来的不确定性,还可以为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提供合理建议。收集中国东北红豆杉历史分布数据,结合气候数据,运用MaxEnt模型预测在气候压力下不同情境下的东北红豆杉潜在分布区,通过保护区规划软件划分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保护区,与现存自然保护区进行空缺分析,评估自然保护区对东北红豆杉保护能力。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东部,气候变化并不会使潜在分布区面积减小,但在未来,会使其位置在不同情境下发生不同方向的移动;松花江三湖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对东北红豆杉保护贡献最高,其所包含优先保护区面积分别为1966...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得江 李万寿 芦寿德 闫永新
本文在分析湟水流域水资源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出了保护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水资源 持续开发 利用 保护 湟水流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世雄 刘艳红 张利民 尚福强 谭成权
【目的】通过控制试验研究东北红豆杉宽甸、本溪、和龙、汪清、穆棱5个产地幼苗的生长特征,旨在探讨东北红豆杉在潜在分布区的引种适应性,为其迁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分别在山东、北京、辽宁、吉林4个试验点观测3年生苗,对其苗高、地径、冠幅等7个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和多重比较。另外,用AMMI模型对东北红豆杉苗高进行基因型(G)、环境(E)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东北红豆杉幼苗在不同生境下生长的稳定性。【结果】(1)山东试验点各产地幼苗地径、侧枝数、最长侧枝长和当年抽梢长生长量表现最好,分别高于北京试验点的3. 77、1. 88、10. 35和1. 30倍。各试验点内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高达30%以上,说明幼苗更具有很高的遗传分化。(2)从方差分量来看,苗高、地径、冠幅、当年抽梢长生长量在地点间的方差分量分别为62. 89%、64. 37%、32. 65%、52. 34%,远大于其他差异来源,说明地点效应对东北红豆杉生长影响最大。平均保存率由高到低分别为97. 49%(吉林)> 92. 16%(辽宁)> 89. 92%(山东)> 85. 64%(北京)。【结论】(1)东北红豆杉生长性状除地径生长量在产地与试验地互作效应上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都具有极显著的产地、地点以及产地×地点的互作效应。山东、北京、辽宁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是汪清产地幼苗;吉林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是本溪产地幼苗。(2)和龙产地幼苗生长良好且稳定,适合在4个试验点进行大面积迁地保护;宽甸产地幼苗在4个试验点都表现最差且保存率低,不适合迁地保护。山东生长比北京好,表明可以对东北红豆杉进行往南迁地保护,前提必须做好产地幼苗筛选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邓疆 李国松
在广泛收集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研究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 ira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徐文铎湿度指数,Penm an可能蒸散、干燥度,Thornthwaite可能蒸散和水分指数,Holdridg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以及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等单一气象因子,研究了云南红豆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讨论了云南红豆杉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以及北界热量指标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按作用大小的排序是:低温条件>湿...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地理分布 气候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金国庆 余启国 焦月玲 王月生 王晖 周志春
研究了配比施肥对2年生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下,N、P及有机质含量稍低的情况下,N、P、K适当配比施肥能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生长,但过量施肥,则会抑制其生长。N、P、K不同配比施肥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施肥在抽梢长度、地径年生长量、分枝数和干物质积累(株干质量)上分别比CK高33.14%~80.77%、100.00%~161.90%、11.81%~47.17%和207.42%~325.05%。试验设置的15个配比处理中,以7号处理最佳,12号处理最差,前者在上述4个生长性状上分别较后者高47.63%、61.90%、35.36%和117.63%。P素对南方红豆杉...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配比施肥 幼林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德有 吴小红 黄璐琦
红豆杉是当今十分重要的一种木本药用植物,从中提取出的二萜类抗癌化合物紫杉醇在全世界已广泛应用于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人们还发现紫杉醇在其它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红豆杉人工栽培、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红豆杉细胞培养、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培养、代谢工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有关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启武 王磊 张小平 郝朝运 田胜尼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编制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利用存活曲线、致死力曲线、植物种群结构动态量化分析方法等来综合分析种群的动态趋势,同时引入4个生存分析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为稳定型种群,但种群早期存活数随龄级急剧下降,只有16%的幼苗能进入第2龄级,而后期存活值波动不大,说明幼苗成长为幼树的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环境筛选。分析认为,由于南方红豆杉幼苗竞争能力弱,在群落中处于被动适应的地位,导致其较高的死亡率,降低了其对后期各龄级的补充能力,同时人为干扰和破坏加重了这种趋势,从而导致其濒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