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3)
- 2023(5355)
- 2022(4480)
- 2021(4263)
- 2020(3694)
- 2019(8034)
- 2018(8426)
- 2017(14713)
- 2016(8431)
- 2015(9693)
- 2014(9867)
- 2013(9062)
- 2012(8749)
- 2011(7597)
- 2010(7861)
- 2009(7386)
- 2008(7354)
- 2007(7068)
- 2006(6191)
- 2005(5592)
- 学科
- 济(24946)
- 经济(24895)
- 管理(24685)
- 业(20880)
- 企(18328)
- 企业(18328)
- 学(10682)
- 制(10241)
- 方法(8955)
- 体(8494)
- 中国(8447)
- 财(8327)
- 银(8011)
- 银行(7978)
- 行(7738)
- 农(7524)
- 融(7343)
- 金融(7336)
- 理论(6971)
- 数学(6893)
- 数学方法(6694)
- 业经(6250)
- 体制(5934)
- 地方(5149)
- 教育(5147)
- 贸(5003)
- 贸易(4998)
- 务(4976)
- 财务(4948)
- 财务管理(4932)
- 机构
- 大学(117594)
- 学院(116757)
- 研究(43889)
- 管理(38624)
- 济(37960)
- 经济(36773)
- 中国(35059)
- 理学(32182)
- 理学院(31715)
- 管理学(30747)
- 科学(30712)
- 管理学院(30554)
- 农(27119)
- 京(26487)
- 所(24377)
- 研究所(22186)
- 农业(21741)
- 业大(20882)
- 财(20693)
- 中心(20439)
- 江(20011)
- 技术(16794)
- 北京(16537)
- 院(16449)
- 省(16036)
- 范(16001)
- 师范(15578)
- 州(15531)
- 财经(15405)
- 经(13966)
- 基金
- 项目(76777)
- 科学(58082)
- 基金(53467)
- 研究(52269)
- 家(49196)
- 国家(48762)
- 科学基金(39843)
- 省(30989)
- 社会(30167)
- 社会科(28223)
- 社会科学(28218)
- 基金项目(27649)
- 自然(27640)
- 自然科(27075)
- 自然科学(27061)
- 划(26609)
- 自然科学基金(26551)
- 教育(24776)
- 资助(22548)
- 编号(21354)
- 成果(18869)
- 重点(17925)
- 计划(16132)
- 课题(16089)
- 发(15930)
- 部(15907)
- 创(15613)
- 科研(14947)
- 科技(14814)
- 创新(14605)
共检索到189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孟凡娟 张广成 尹文娟 王丽燕 孙金生
昆虫方面研究提示自噬在病毒侵染增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虾类自噬研究报道极少,了解虾类细胞自噬将为虾病害免疫研究开辟新的思路。自噬相关蛋白LC3是自噬过程的标志性蛋白,存在于自噬体膜上,前期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红螯光壳螯虾自噬相关蛋白LC3(CqLC3)和微管蛋白α-tubulin (Cqα-tubulin)具有互作关系。为深入揭示红螯光壳螯虾细胞自噬体的运输途径,本实验通过体外重组构建了蛋白表达载体pET-HISCqLC3和pET-GST-Cqα-tubulin,并诱导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法分别纯化获得HIS和GST融合表达蛋白HIS-CqLC3和GST-Cqα-tubulin,利用GST pull-down实验验证发现,CqLC3与Cqα-tubulin存在相互作用。微管抑制剂长春新碱解聚微管后,利用MDC染色法检测自噬体发现,红螯光壳螯虾细胞微管解聚破坏后自噬体积累增多,细胞不能正常完成自噬反应,因此可知,红螯光壳螯虾细胞自噬体可通过CqLC3与微管相互作用,微管在红螯光壳螯虾细胞自噬过程中对自噬体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次揭示了虾类细胞自噬反应中自噬体的运输途径,研究结果为虾类细胞自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灿伟 王陈骄子 江绍锋 张衡 周而勋
在前期研究中,采用RNA-seq技术获得了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的6个自噬相关基因,为阐明这些基因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提取了菌核发育过程中3个阶段的RNA,根据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这些基因的表达谱。结果表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ssp1、ATG13和Vam6基因的表达量在白色菌核形成阶段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在菌核发育成熟阶段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基因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在菌核发育阶段呈现出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傅蓉蓉 李钫 杨丰
建立了利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的方法,并对配制分离体系的缓冲液以及分离体系的密度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由20%、65%和100%的Percoll组成的分离体系分离效果最优。在转速为1 810 r/min的条件下离心20 min之后,可将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分为SGC与GC 2个细胞层。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细胞层纯度均在95%以上,细胞死亡比率低于1.5%,可用于后续的细胞功能分析。此方法简单有效,为后续研究螯虾的免疫防御机制及病害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国儒 解伟 左佳俊 刘伟 王雪惠 隋丽英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分析了与3-羟基丁酸共培养的克氏原螯虾的血淋巴细胞转录组数据,发现细胞骨架基因呈显著的差异表达,推测其可能与克氏原螯虾的免疫调节相关。本研究对细胞骨架基因进行注释,并验证了其对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注释结果显示,5个细胞骨架基因中4个为驱动蛋白超家族(kinesin family,KIF)基因,均含有KISc结构域,且编码氨基酸以谷氨酸、亮氨酸为主,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各物种中除kinesin-like protein的保守结构域及保守基序数量、种类和位置有所差别,其余KIFs基因大致相同。q RT-PCR结果表明,KIFs基因在克氏原螯虾的造血组织和鳃中表达量较高,在眼柄、肌肉等组织中表达较低(P<0.05)。RNAi结果证明,0.10μg/g体重剂量ds KIF11的敲降效果最佳,可将KIF11的表达量敲降至8.01%(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KIF11基因的敲降,血淋巴细胞对FITC标记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红色荧光微球的吞噬率分别下降36.26%(P<0.01)和41.94%(P<0.01)。上述结果表明KIFs基因保守性较高,参与了血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KIFs基因在先天免疫中的功能和机制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杏安 秦湘静 蒋旭红 Sammy ZHENG 刘展眉 刘向东
【目的】从细胞学角度研究细胞自噬过程中膜结构细胞器的变化及其与自噬体发生的关系。【方法】以基因互作引起细胞调亡现象发生的水稻爪粳杂种F1和天然化合物印楝素、喜树碱、苦参碱诱导凋亡的昆虫细胞Sf9为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自噬凋亡期间自噬体的特征。【结果】水稻杂种F1花粉母细胞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部分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形成长哑铃型或线管状,最后两端弯曲形成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绒毡层细胞均出现内质网膨大,且逐渐包裹周围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最终引发细胞的自噬性凋亡。喜树碱和苦参碱诱发凋亡的细胞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拉长、弯曲,最...
关键词:
自噬 凋亡 自噬体 水稻 Sf9细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文 赵云龙 曾错 崔丽丽 李嘉尧 杨受保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脂类及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了解胚胎形态发生与营养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总体含量很低。总蛋白与总氨基酸(TAA)的含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在必需氨基酸(EAA)中亮氨酸(Leu)和精氨酸(Arg)的含量较高,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较高。总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性脂和磷脂的主要脂肪酸均为C16:0、C18:0、C18:1ω9和C18:3ω3。研究认为:在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主要参与多种特异复合物的合成以及甲壳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锦丽 任星潮 刘逸尘 孙金生 耿绪云 张亦陈
为了更精确地对甲壳动物血细胞进行快速分类和功能分析,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例,依据其血细胞内具有颗粒结构的特征,与常规显微观察对比,探讨了一种基于图像流式细胞仪的血细胞自动化分类新方法,并测量了体质量为(10±3) g的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对直径1μm微球的吞噬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可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分为4个类群。显微镜观察分类基于胞内可见颗粒,但由于缺乏精细的量化标准,批次样品的人工辨识结果波动较大;而图像流式方法以胞内全部颗粒结构为对象,利用高精度检测模块测量,结果更准确、客观,而且通量高、重复性好。测量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及大颗粒细胞占比分别为40.62%±2.65%、36.68%±6.84%、7.80%±1.16%和16.51%±5.60%,依据测量的颗粒特征区分的4个类群界限清晰,缺乏过渡样点,提示各类细胞之间可能没有相互转化。进一步的活体微球吞噬实验证实,中华绒螯蟹的4类血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并以无颗粒细胞为主要吞噬类群;吞噬微球的细胞比例在注射后6 h内呈钟型曲线变化,4 h可达峰值(5.69%±0.44%),表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能高效清除血淋巴中的异物。研究表明,图像流式细胞仪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分类分析和功能研究,本研究结果为同类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将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甲壳动物血细胞的功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海兵 宋晓玲 韦嵩 刘君 李赟
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后,其血细胞吞噬(Phagocytosis)活性,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规律,其目的是为WSSV感染与螯虾的免疫防御反应等研究提供依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时间的延长,血细胞吞噬活性、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也随之改变,其中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变化规律性比较明显,可作为WSSV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以用作间接指示克氏原螯虾健康状况的指标。而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克氏原螯虾肝胰腺AC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岩 段虎 金松君 李富花 相建海
本研究采用酶解的方法获得红螯螯虾眼柄XO-SG复合体的单个神经细胞,并依据显微观察对XO-SG神经细胞进行分类,同时利用LeibOvitz'S L-15等作为基础培养基离体培养解离的神经细胞。目的是建立虾类XO-SG神经细胞的分类标准并确定合适的培养条件,便于在体内外开展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研究。结果显示,根据神经细胞形态特点,红螯螯虾XO-SG神经内分泌细胞分为6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细胞大小以及显微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建立了红螯螯虾眼柄XO-SG神经元的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细胞在改良的L-15培养基中存活状态良好,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可以在体外存活14 d。离体培养过程中,不同类型神经细胞的...
关键词:
红螯螯虾 眼柄 原代培养 神经细胞 再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伟名 朱小龙 梁永恒
[目的]以探讨参与脂滴代谢途径的一些基因缺失是否会影响细胞自噬为出发点,比较不同自噬检测方法所获得的试验结果的差异,用于优化自噬检测条件。[方法]首先用GFP标记自噬标志性蛋白Atg8以及mCherry标记脂滴蛋白Erg6并构建代表性自噬缺陷菌株,然后用普通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Atg8和Erg6的共定位情况。其次,利用生长表型检测和台盼蓝染色来检测磷脂基因相关突变体经氮饥饿处理后的细胞活性情况。最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脂合成突变体菌株cds1-DAmp经饥饿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中GFP-A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脂滴 细胞自噬 检测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乐 张国敏 杨花 庞静 万永杰 姚晓磊 王锋 张艳丽
[目的]本试验旨在建立一个实时追踪山羊细胞自噬发生状况的工具,以探讨细胞自噬对睾丸支持细胞(SC)和生殖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PCR法扩增mCherry-EGFP-LC3基因序列1 884 bp,将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EX-3中,得到重组质粒pmCherry-EGFP-LC3;将pmCherry-EGFP-LC3及对照质粒p EX-3分别转染体外分离培养的山羊SC,饥饿处理12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丹丽 左迪 王兰梅 李嘉尧 赵云龙
为深入了解红螯光壳螯虾酚氧化酶原(proPO)基因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利用RACE技术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中克隆到酚氧化酶原基因cqproPO,cq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 962 bp,开放阅读框为1 998 bp,编码665个氨基酸,其结构中含有两个铜离子结合位点,预测分子量为75.86 ku;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红螯光壳螯虾CqproPO与克氏原螯虾酚氧化酶原的同源性最高为79%,其次是淡水螯虾74%、挪威龙虾69%、美国龙虾67%等;进化分析发现CqproPO与克氏原鳌虾、淡水螯虾、挪威龙虾、美国龙虾等的酚氧化酶原亲缘关系最近;Realtime-PCR实验结果表明,CqproPO...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琳 陈小冬
为研究机体内稳态调节机制,经筛选高脂小鼠转录组数据得到特异上调的Steap4基因,对其进行不同物种间基因多态性比较,并在HepG2细胞中异源超表达该基因24 h后检测自噬相关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STEAP4基因在不同物种间较保守,其基因多态性主要在翻译水平产生变化,小鼠Steap4基因与人源STEAP4基因相似性最高。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mSTEAP4对HepG2自噬关键基因无显著性影响,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STEAP4能够下调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即mSTEAP4从蛋白水平抑制HepG2细胞自噬水平。STEAP4在细胞处于内稳态时会抑制自噬,降低细胞中的物质能量代谢,使细胞处于静息状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祝孟茹 问露洁 占铭 公洁 席昌俊 闻海波 沈怀舜
为了解自噬相关基因Atg2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先天免疫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克氏原螯虾Atg2 (PcAtg2)基因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cAtg2蛋白编码序列全长为9966 bp,推测其编码2189个氨基酸。组织定量表达分布显示,PcAtg2在克氏原螯虾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中表达最高,在眼柄中表达最低。在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实验中,PcAtg2基因表达量在不同组织中均呈现显著上调趋势。RNA干扰(RNAi)实验显示,PcAtg2基因沉默后,WSSV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增殖明显被抑制,同时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上调。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在WSSV感染后,PcAtg2基因沉默组中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中的自噬小体多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克氏原螯虾应对WSSV胁迫下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秀 朱小龙 何亚文 梁永恒
[目的]探讨酿酒酵母中磷脂合成相关基因突变对细胞自噬和液泡形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尼罗红染色观察酵母中磷脂合成相关基因突变后脂滴的形态;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细胞自噬蛋白Atg8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突变体细胞自噬的发生情况,并使用荧光染料FM4-64检测液泡形态;此外,检测相关突变体对吩嗪-1-羧酸(申嗪霉素)的敏感性。[结果]在营养有限条件下,酿酒酵母中磷脂合成相关基因突变体中脂滴的大小或数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细胞自噬在常规检测条件下正常;其中磷脂酸胞苷转移酶编码基因CDS1突变导致液泡形态异常(碎片化),而其他磷脂合成相关基因突变不影响液泡形态;回补CDS1后,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Cep70的细胞定位分析及在微管聚合中的作用研究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绵羊微管解聚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
矿坑排水农灌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及影响分析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 Tetraspanin-3 与 WSSV 的体外相互作用
水体中锌与镉在中华绒螯蟹体内吸收蓄积的相互作用
ABA在植物细胞抗氧化防护过程中的作用
吞噬作用在尼罗罗非鱼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除草剂APM对洋葱细胞分裂和微管功能的影响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TeTraspanin-3与WssV的体外相互作用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