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8)
2023(9193)
2022(8282)
2021(7982)
2020(6681)
2019(15515)
2018(15587)
2017(30040)
2016(16340)
2015(18508)
2014(18587)
2013(18367)
2012(16584)
2011(14922)
2010(14746)
2009(13413)
2008(12737)
2007(10894)
2006(9381)
2005(8053)
作者
(47608)
(39252)
(39086)
(37145)
(25067)
(18922)
(17784)
(15632)
(15029)
(13891)
(13661)
(13080)
(12355)
(12330)
(12217)
(11910)
(11856)
(11764)
(11180)
(11028)
(9836)
(9592)
(9394)
(8972)
(8805)
(8728)
(8707)
(8705)
(7866)
(7784)
学科
(63013)
经济(62948)
管理(46235)
(42995)
(36637)
企业(36637)
方法(30996)
数学(26456)
数学方法(26141)
(18306)
(15530)
中国(15278)
(14516)
业经(13678)
地方(12504)
理论(12204)
(11012)
农业(10493)
环境(10383)
技术(10328)
(10241)
贸易(10234)
(9897)
(9730)
教育(9706)
(9650)
财务(9587)
财务管理(9572)
企业财务(9061)
(8856)
机构
大学(232661)
学院(229003)
管理(94725)
(84697)
理学(82823)
经济(82683)
理学院(81908)
管理学(80433)
管理学院(80032)
研究(74505)
中国(53198)
(50061)
科学(49393)
(37185)
(36945)
业大(36126)
(35931)
研究所(34412)
中心(33513)
北京(31668)
(31538)
(31264)
师范(30938)
财经(30626)
农业(28406)
(27865)
(27267)
(26313)
师范大学(25267)
技术(24847)
基金
项目(164082)
科学(128019)
研究(119156)
基金(118290)
(103145)
国家(102302)
科学基金(87708)
社会(72268)
社会科(68307)
社会科学(68288)
(64227)
基金项目(63779)
自然(58904)
自然科(57471)
自然科学(57459)
自然科学基金(56408)
教育(54614)
(54474)
编号(49275)
资助(48757)
成果(39707)
重点(36303)
(35423)
(34116)
(34021)
课题(33276)
创新(31625)
科研(31547)
项目编号(30788)
大学(30676)
期刊
(89109)
经济(89109)
研究(64567)
学报(38859)
中国(38754)
科学(34845)
管理(33613)
(31639)
大学(28515)
教育(26857)
学学(26486)
(26404)
农业(22876)
技术(20442)
图书(15596)
(15108)
金融(15108)
业经(14513)
财经(13969)
经济研究(13609)
理论(12456)
科技(12050)
实践(11763)
(11763)
(11684)
情报(11659)
问题(11381)
(11332)
技术经济(10889)
(10427)
共检索到318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匡梅  王素娟  曾呈奎  
红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匡梅,王素娟,曾呈奎(上海水产大学,20009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红藻,分子系统学ADVANCESINTHESTUDYOFMOLECULARSYSTEMATICSINRHODOPHYTA¥Kua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富英  罗晶  罗信昌  
对侧耳属18个种52个菌株以及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各1个菌株的28S rDNA 5’端、ITS和IGS1进行PCR扩增,扩增4个属的28S rDNA 5’端均得到一长度为1.46 kb的片段,侧耳属ITS扩增片段长680 bp,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720 bp,侧耳属IGS1扩增片段长度发生变异,红平菇和桃红侧耳为1.1 kb,其他侧耳为1.0 kb,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1.3 kb。对扩增片段分别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可与侧耳分开,18种侧耳分为五大类:具核侧耳,红平菇和桃红侧耳,鲍鱼菇和囊盖侧耳,金顶侧耳,其他侧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淑娴  尹佟明  邹惠渝  丁雨龙  黄敏仁  
竹子和水稻在进化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本文利用水稻的微卫星引物对竹子的分子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不同 ,研究发现巴山木竹属是与青篱竹属相关属分化较大的 1个竹种 ,同时也证实了巴山木竹属作为 1个单独的属是成立的。研究也明确了茶秆竹的分类学位置。本研究从 1个不同的层面对青篱竹属相关属及属下一些竹种的关系提供了 1个新的研究结果 ,为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广义青篱竹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 1个借鉴。同时本研究对开展竹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 1个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荷英  徐安英  张月华  孙平江  赵云坡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在DNA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地理系统和化性的家蚕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1对引物中均出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带总数为106条,最多的有16条,最少有4条,平均每个引物9.6条。利用单匹配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SSR不但具有品种特异性,而且具有系统特异性,证明不同化性及地理系统的家蚕在进化上属有显著差异的类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连为  陈新军  
头足类是重要的经济海生动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动物蛋白,而且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头足类广泛分布在三大洋和极地海域,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空间分布格局及进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分子系统地理学的发展史,并阐述了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回顾了头足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对头足类种群遗传结构、系统地理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并从系统进化的角度探讨头足类的分布格局,最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与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云霞  兰芙蓉  常朝阳  郭泽坤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为该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分子系统学方面的资料。【方法】以青藏高原16种棘豆属植物27个地理种群标本为试材,提取其总DNA后,分别对ITS序列和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及测序,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模型计算各序列间的进化距离,以乌拉特黄耆(Astragalus hoantchy)和多枝黄耆(A.polycladus)为外类群,利用MEGA软件构建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ITS序列对位后长度为710bp,有58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5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仕江  鲁增辉  廖玉凤  黄戈  殷幼平  
以我国重要的中药资源芫菁科7种斑蝥为研究对象,分析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探讨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鉴定药用斑蝥基源方面的可行性。采用MEGA 5.0软件分析了不同种之间的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利用邻位相连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分别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长约700 bp,GC含量为37.8%~41.4%的COI基因片段。7种斑蝥种间遗传距离较大,介于0.10~0.23之间。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属各自聚为一支,同属不同物种的个体也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在识别芫菁物种方面和形态学一致。本研究表明以COI基因作为芫菁DNA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定具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静  卢萍  王金妞  金凤  恩和巴雅尔  
提取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 DC.)、小叶小花棘豆(O.glabravar.tenuis)、刺叶柄棘豆(O.aciphyllaLedeb.)、砂珍棘豆(O.racemusaTurcz.)、多叶棘豆(O.verticillaris(L.)J.N)、黄毛棘豆(O.ochranthaTurcz.)基因组DNA,扩增其5.8SrDNA/ITS序列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疏毛棘豆(O.pilosa)和长白棘豆(O.anertii)5.8Sr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利用MEGA4.0软件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旨在为棘豆属下种间及种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思兰  王文奎  黄家平  
该文综述了近 1 0年来菊属植物系统进化和菊花起源研究的主要工作 .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形态学、细胞学、远缘杂交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 ,作者发现关于菊花起源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 .菊属植物各种间种界的划分依然是这个属内需要探讨的问题 ,对广泛存在的种下变异的分析还远未完成 ,关于菊属植物染色体倍性变化仍是一个谜团 .目前基本可以肯定毛华菊为主要起源种 ,而关于起源方式则远未解决 .根据已获得的数据 ,作者提出栽培菊花的形成是以菊属植物高度网状的系统进化式样为背景的 .继续应用植物系统学的方法和原理展开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千古之谜的探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小东  马媛媛  程汝滨  
动物线粒体DNA(mt DNA)具有在细胞中大量存在、缺少重组、多为母系遗传、缺少内含子以及进化速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比较和进化基因组、种群遗传、物种鉴定和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其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历来是热点领域。本研究主要对头足类动物mt DNA组成与特点(包括基因组成、重排等)、常用mt DNA标记对其不同分类阶元的适用性以及线粒体基因片段和全基因组在头足类系统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鹏  周惠娟  刘占林  Keith E. Woeste  呼东峰  党萌  李忠虎  王玛丽  赵桂仿  
胡桃属植物约有21种,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均有分布,为间断分布类群。该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综述胡桃属植物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方面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对美国白核桃及我国特有种麻核桃、野核桃和胡桃楸的归属及系统地位等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该属植物遗传多样性、起源分布与进化历史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预计二代测序技术将成为研究非模式植物胡桃属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的有利工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生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姜义仁  
以mtDNA-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Ⅰ基因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COⅠ基因全部核苷酸位点中多态性位点占6.08%,氨基酸突变率为3.11%。碱基转换数(Ts)明显高于颠换数(Tv)。总体上,秆野螟属COⅠ基因序列相似度较高,种内差异明显小于种间差异,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在0.000 6~0.005 2之间,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 1~0.050 5。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秆野螟属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物种间进化关系基本一致:8种螟虫明显分为2个大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浩斌  杨杰銮  杨森  梁冠宇  李江涛  李清清  林蠡  梁日深  
为完善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物种信息,实验报道了采集于我国大陆沿海水域(福建省厦门市和广东省汕头市)的新记录种——鞍头裸胸鳝,目前该裸胸鳝世界上仅日本及我国台湾东部有分布记录。通过对采集样品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特征分析,综合利用DNA条形码COⅠ及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分类研究。结果显示,鞍头裸胸鳝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色浅褐色,眼后头顶有一个暗色马鞍状斑纹,背鳍起点前有一黑色三角形大斑块,腹部有黑色条纹从鳃孔下方延伸至肛门,背鳍、臀鳍边缘均为白色;体修长,全长为体高的19.06~19.60倍;上下颌齿均单行,上颌齿每侧8个,下颌齿12~14个,总脊椎数为162~168。基于COⅠ及16S rRNA基因分析,鞍头裸胸鳝与其他裸胸鳝遗传距离分别为COⅠ (0.120~0.255),16S rRNA (0.059~0.132),其中COⅠ遗传距离已远大于Herbert设定的2%最小物种鉴定遗传距离,揭示鞍头裸胸鳝为独立物种。进化树上,鞍头裸胸鳝与白缘裸胸鳝聚为一支,两者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研究结果阐明鞍头裸胸鳝在我国大陆沿海也有分布,为有效新记录种,为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的系统分类及物种名录修订提供相关分类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浩斌   杨杰銮   杨森   梁冠宇   李江涛   李清清   林蠡   梁日深  
为完善中国裸胸鳝属鱼类物种信息,实验报道了采集于中国大陆沿海水域(福建省厦门市和广东省汕头市)的新记录种——鞍头裸胸鳝,目前该物种世界上仅日本及中国台湾东部有分布记录。通过对采集样品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特征分析,综合利用DNA条形码COⅠ及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分类研究。结果显示,鞍头裸胸鳝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色浅褐色,眼后头顶有一个暗色马鞍状斑纹,背鳍起点前有一黑色三角形大斑块,腹部有黑色条纹从鳃孔下方延伸至肛门,背鳍、臀鳍边缘均为白色;体修长,全长为体高的19.06~19.60倍;上下颌齿均单行,上颌齿每侧8个,下颌齿12~14个,总脊椎数为162~168。基于COⅠ及16S rRNA基因分析,鞍头裸胸鳝与其他裸胸鳝遗传距离分别为COⅠ(0.120~0.255),16S rRNA (0.059~0.132),其中COⅠ遗传距离已远大于Herbert设定的2%最小物种鉴定遗传距离,揭示鞍头裸胸鳝为独立物种。进化树上,鞍头裸胸鳝与白缘裸胸鳝聚为一支,二者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研究表明,鞍头裸胸鳝在中国大陆沿海也有分布,为有效新记录种。本研究为中国裸胸鳝属鱼类的系统分类及物种名录修订提供相关分类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晓婷  宋福平  冯书亮  杜立新  宋健  
简要描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cry基因鉴定方法。另外分析了目前转基因植物与基因工程菌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