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8)
2023(14288)
2022(11573)
2021(10265)
2020(8248)
2019(18439)
2018(18031)
2017(33411)
2016(18678)
2015(20698)
2014(20694)
2013(20078)
2012(18845)
2011(17006)
2010(17206)
2009(15826)
2008(15903)
2007(14395)
2006(13012)
2005(11982)
作者
(58346)
(48760)
(48723)
(45829)
(31007)
(23575)
(21844)
(18976)
(18685)
(17510)
(16722)
(16371)
(15885)
(15321)
(15302)
(14834)
(14785)
(14514)
(14114)
(14031)
(12423)
(12245)
(11927)
(11108)
(11082)
(11034)
(10918)
(10830)
(9965)
(9739)
学科
(80359)
经济(80274)
管理(53283)
(52485)
(40675)
企业(40675)
方法(27075)
中国(26490)
(24918)
数学(22873)
数学方法(22567)
地方(22314)
业经(20493)
(19628)
(17350)
农业(17176)
(15546)
(15247)
贸易(15234)
(14717)
(14463)
银行(14403)
(13978)
(13778)
(13691)
金融(13690)
环境(12978)
技术(12622)
(12508)
财务(12471)
机构
学院(269673)
大学(268166)
(107041)
经济(104776)
研究(99955)
管理(95748)
理学(81512)
理学院(80469)
管理学(78768)
管理学院(78308)
中国(75646)
科学(64875)
(58764)
(58238)
(53241)
(48928)
研究所(48399)
业大(46029)
农业(46011)
中心(45125)
(42910)
财经(38026)
北京(37072)
(36640)
师范(36089)
(35728)
(34428)
(34348)
(33727)
经济学(32233)
基金
项目(179065)
科学(139403)
基金(128152)
研究(124397)
(115440)
国家(114414)
科学基金(96047)
社会(79336)
社会科(75134)
社会科学(75114)
(72177)
基金项目(67622)
自然(63049)
自然科(61666)
自然科学(61648)
(60653)
自然科学基金(60535)
教育(56489)
资助(51416)
编号(48744)
(43878)
重点(41425)
成果(39649)
(37699)
(37126)
课题(35342)
创新(34851)
计划(34842)
科研(34372)
发展(34010)
期刊
(126256)
经济(126256)
研究(79340)
中国(61410)
(55214)
学报(53121)
科学(45779)
大学(39244)
(38002)
农业(37555)
管理(37433)
学学(37220)
教育(31040)
(27696)
金融(27696)
技术(22519)
业经(22230)
经济研究(20327)
(20102)
财经(18919)
问题(16746)
(16367)
(15501)
业大(14705)
科技(13827)
(13034)
技术经济(12860)
商业(12636)
图书(12594)
农业大学(12546)
共检索到420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清黎  朱旗  刘仲华  施兆鹏  
利用悬浮发酵模拟试验研究了酸处理调控红碎茶发酵.结果表明,发酵系统pH值与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7,p<0.005);TF形成主要受二羟基多酚氧化酶(DPPO)与三羟基多酚氧化酶(TPPO)相对活性影响;酸处理可促进PP向TF的有效转化,TF转化率比对照提高71.2%.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红茶发酵中pH调控提高TF含量的作用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坤波  刘仲华  赵淑娟  傅冬和  黄建安  
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梨(丰水梨、贡梨、雪梨、水晶梨、香梨)果实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梨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具有相似的酶带,但酶带数目、Rf值及相对分子质量均存在种间差异.丰水梨有11条同工酶带,贡梨7条,雪梨5条,水晶梨和香梨分别为6条和4条.PPO同工酶带Rf值集中于0.40~0.70,其相对分子质量集中于4.5×104~9.4×104.同时研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同工酶组成对茶黄素合成的影响.丰水梨果实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带最多,酶活性最大,合成茶黄素的能力最强.多酚氧化酶合成茶黄素能力大小顺序为:丰水梨,贡梨,雪梨,香梨,水晶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龙萌  侯杰  苏玉晶  吴宁  李莉  张维然  孙博超  
酵母硒和茶多酚都是优质的天然抗氧化剂。酵母硒作为有机硒源,兼有抗氧化和免疫增强的双重功效。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菌消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为探讨酵母硒和茶多酚及其配伍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组织硒沉积量,肝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在团头鲂幼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酵母硒(按硒计)3个水平(分别为0,0.25 mg/kg,0.50 mg/kg),茶多酚3个水平(分别为0,50 mg/kg,100 mg/kg),进行排列组合后得到9组日粮。选用体重为(1.75±0.01)g团头鲂1 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淑娟  王坤波  傅冬和  李园莉  雷玉国  李勤  
采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 5.6)匀浆浸提法和硫酸铵沉淀法,从茶鲜叶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pH,温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茶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50℃,亚硫酸钠、半胱氨酸和V-C为PPO的抑制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建安  黄意欢  罗军武  李家贤  龚志华  刘仲华  
选取有代表性的40个茶树品种(系)为材料,先采用PCR-SSCP-银染检测技术,对供试材料的多酚氧化酶(PPO)基因进行SSCP分析,对PPO基因作初步基因分型;根据分型分析结果,对每一类型选择典型品种的PPO基因作进一步的DNA序列分析,用DNASTAR Program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搜寻.结果表明,茶树PPO基因存在丰富的SNP,其类型包括:转换(AG,CT)、颠换(AT,GC,G→T,A→C)与杂合子(C/T,A/G,G/T,A/T,A/C,G/C).在发现的37个SNPs中,有13个SNPs发生在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有10个错义SNPs位点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在PPO...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雷  张书芹  陈盛虎  徐小云  姚燕妮  黄友谊  
以龙井43号茶树鲜叶为材料,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对茶树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分离出1个单一同工酶(PPO V),该同工酶亚基大小约为80ku。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红灵  陆海波  蔡金洲  邱松  郑小江  李世荣  
为了探讨硒对藤茶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设置0、50、75、100、125、1501、75 mg/L 7个质量浓度梯度,对盆栽藤茶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对藤茶含硒量、抗氧化酶活性、藤茶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施硒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藤茶叶片的含硒量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施硒质量浓度在100~175 mg/L,藤茶含硒量无显著变化;硒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藤茶的GSH-Px活性,硒的质量浓度在125 mg/L时,酶活性最强;当硒质量浓度小于125 mg/L时,可以提高APX、CAT的活性;硒对藤茶SO...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兆波  毛志泉  朱树华  
【目的】研究对羟基苯甲酸、间苯三酚、丁香酸、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等6种酚酸类物质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线粒体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育苗基质栽培平邑甜茶幼苗,分别用50 mL浓度为0.8、4.0、20.0 mmol.L-1的6种酚酸类物质处理,测定平邑甜茶幼苗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P)开放程度、膜流动性、细胞色素Cyt c/a比值的变化。【结果】0.8、4.0、20.0 mmol.L-1的6种酚酸类物质均抑制了平邑甜茶植株生长,降低了SOD、POD、CAT活性;使线粒体MPTP开放程度增大,线粒体膜流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玉华  邓培渊  雷志华  赵奇  
【目的】地黄连作可以显著地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本实验研究了种植地黄后轮作不同作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来评价轮作不同作物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没有种植过地黄的土壤为对照,选用去年种小麦,今年种地黄;去年种地黄,今年分别种植菊花、玉米的4块田地土壤,研究种植地黄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各取样时间,其他3种土壤中脲酶活性均比对照高,且随着地黄和菊花生长期的推进,土壤中脲酶活性显著升高,而种玉米土壤中脲酶活性是先升高后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较复杂:种地黄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对照差异不显著,种菊花和玉米土壤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75和155 d时均比对照显著降低;在205d时,种菊花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显著升高,而种玉米土壤中碱性磷酸酶和对照差异不显著;种地黄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随地黄生育期的推进显著升高,种菊花和玉米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却显著降低,但种菊花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低于种玉米土壤。【结论】种植地黄后轮作玉米比轮作菊花更有利于土壤的良性演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宇琼  林玉玲  赖钟雄  
以金花茶胚性培养物为材料,对体胚PPO基因克隆以及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转录水平进行q PCR分析和酶活性变化检测.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金花茶PPO基因c DNA序列1788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95个氨基酸;与登录Gen Bank的山茶属其他植物PPO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比对发现,同源性分别为74%和72%左右.同时,以18S rRNA作为内参基因进行的q PCR分析表明:金花茶体胚发生过程中PPO基因表达量呈下降趋势,球形胚PPO基因表达量最大,子叶胚和心形胚次之,成熟胚最小;而正常子叶胚和花状多子叶胚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对金花茶体胚发生过程中PPO活性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云龙  姚延梼  李俊英  
以华北落叶松3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育期4种处理(对照、锌、铜、铜+锌)下各器官(叶、枝、干、主根、侧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幼苗各器官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异极为显著,干中PPO活性在3月达225.2U·g-1,而叶中PPO活性在5月仅为57.3U·g-1。叶子中PPO活性呈递增变化趋势,10月最高,枝、干、主根、侧根的PPO活性在年循环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7月均达高峰期。铜、锌对各器官内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而且与生育期有关。铜对PPO活性的增强作用达显著水平,尤以枝最为突出,10月份铜处理后枝中PPO活性比对照提高95.1%;锌对主根PPO活性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朝领   江昌俊   陶汉之   宛晓春  
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植物紫黄素脱环氧化酶 (VDE)基因序列 ,以其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 ,采用RT PCR与 3′/ 5′RACE相结合的方法 ,从茶树 (Camelliasinensi)中克隆出VDE的全长cDNA ,长度为 16 32bp。分析表明 ,该序列的 5′端和 3′端的非编码序列长度分别为 6 1bp和 14 0bp ,开放阅读框为 14 2 2bp ,编码 4 73个氨基酸 ,其转运肽长度为 132个氨基酸。成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莴苣、菠菜及烟草的同源性分别为 83 5 % ,82 7% ,82 1%和 83 6 % ,且有 3个特殊的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道杰  张立平  夏先春  何中虎  葛秀秀  徐兆华  王辉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引起面条和面团储存期间颜色褐变的主要因素。发掘可应用于籽粒PPO活性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小麦面粉颜色性状的遗传改良。本研究选用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203份冬小麦品种,验证SSR(simplesequencerepeat)引物Xgwm312的PCR扩增片段大小与籽粒PPO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98bp扩增片段的有无同籽粒PPO活性大小密切相关,该片段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籽粒PPO活性较高。Xgwm312可应用于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明  黄卓烈  谭绍满  莫晓勇  林海球  龙腾  
尾叶桉的 ML A无性系 (简称 ML A)是难生根无性系 ,尾叶桉的 U6无性系 (简称 U6)、刚果12号桉 W5无性系 (简称 W5)为易生根无性系。MLA各器官的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比 U6、W5的低 ,而 ML A各器官的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活性比 U6、W5的高。各树种的 PPO活性、IAAO活性及 PPO同工酶均具有器官的特异性。讨论了 PPO和 IAAO与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韩莎  胡炜  李成林  朱夕波  赵斌  张少春  孙永军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在对照组(pH为8.4)、低pH胁迫组(pH为6.8、7.0、7.2、7.4、7.6和7.8)和高pH胁迫组(pH为8.6、8.8、9.0、9.2、9.4和9.6)的养殖水环境下,胁迫36 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pH对刺参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pH 7.4~9.0范围内,刺参存活率为100%,随着pH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刺参存活率逐渐降低,当pH为6.8、7.0和9.6时,自第3天起,刺参处于过度应激状态,继而有死亡个体出现,至30 d时刺参死亡率为100%。不同pH显著影响刺参生长,刺参特定生长率随pH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当pH为9.0时,刺参出现负增长。各pH胁迫组刺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pH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pH组中,以pH=7.4时刺参SOD和CAT活性最高,分别达到(74.92±2.24)U/ml和(14.99±2.3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高pH组中,SOD和CAT活性分别以pH 8.8和9.0时最高,分别达到(72.90±1.10)U/ml和(15.68±0.8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H在7.4~9.0范围内是刺参存活与生长的适宜水环境,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刺参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刺参的死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