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2)
2023(3490)
2022(2955)
2021(2809)
2020(2273)
2019(4953)
2018(4860)
2017(9443)
2016(4947)
2015(5437)
2014(5439)
2013(5494)
2012(4868)
2011(4630)
2010(4681)
2009(4645)
2008(4758)
2007(4387)
2006(4153)
2005(3418)
作者
(14430)
(12075)
(11981)
(11345)
(7574)
(5856)
(5533)
(4613)
(4479)
(4329)
(4296)
(4101)
(3970)
(3871)
(3717)
(3709)
(3543)
(3523)
(3459)
(3428)
(2936)
(2899)
(2799)
(2768)
(2765)
(2730)
(2647)
(2599)
(2418)
(2416)
学科
(20957)
经济(20821)
管理(15767)
(12971)
(12775)
企业(12775)
方法(9741)
理论(7888)
(7661)
业经(7467)
(5982)
经济理论(5603)
中国(5481)
资源(5220)
(4997)
数学(4769)
数学方法(4710)
(4453)
农业(4194)
地方(4168)
环境(4066)
企业经济(3717)
社会(3651)
(3634)
人事(3426)
人事管理(3426)
教育(3189)
(3164)
财务(3156)
财务管理(3155)
机构
学院(76611)
大学(75149)
管理(30444)
理学(26042)
理学院(25693)
(25355)
管理学(25253)
管理学院(25073)
经济(24684)
研究(24357)
中国(17501)
(16307)
科学(16264)
(14374)
师范(14298)
(12746)
(11854)
(11844)
师范大学(11707)
研究所(10791)
中心(10773)
北京(10545)
财经(10361)
(10216)
(10155)
旅游(10021)
(9785)
(9262)
(9244)
业大(8778)
基金
项目(50395)
科学(40299)
研究(38221)
基金(36482)
(31285)
国家(30967)
科学基金(26942)
社会(26744)
社会科(24025)
社会科学(24012)
(20098)
基金项目(19914)
教育(17486)
自然(16673)
(16332)
编号(16170)
自然科(16060)
自然科学(16055)
自然科学基金(15808)
资助(14753)
成果(13010)
(11399)
重点(11069)
(10929)
课题(10614)
国家社会(10487)
人文(9860)
项目编号(9808)
(9669)
教育部(9435)
期刊
(33016)
经济(33016)
研究(18961)
中国(15435)
科学(11743)
学报(11144)
管理(10143)
(10008)
教育(9607)
(8525)
大学(7942)
学学(7088)
(6952)
资源(6848)
(6556)
旅游(6556)
(6556)
业经(6385)
图书(6327)
农业(6055)
学刊(5290)
旅游学(5278)
游学(5278)
财经(5039)
技术(4836)
书馆(4710)
图书馆(4710)
(4366)
问题(4239)
经济研究(4135)
共检索到111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杜涛  白凯  黄清燕  王馨  
红色旅游资源肩负着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使命,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符号的核心价值与意义表征。文章以物质、精神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为逻辑分析起点,通过社会建构视角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与价值聚焦,提出:(1)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的本体核心;(2)红色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红色文化的社会建构密切相关;(3)社会建构视角下红色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形成、发展和成熟3个阶段,其核心是“人民实践”。同时,研究还说明了红色旅游资源社会建构中的“主客体”互动联结、红色旅游资源社会建构中“情境”的重要性及红色旅游资源社会建构中“意义”的赋予逻辑;并由此给出了新发展阶段红色旅游资源的建构趋向,以期拓展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家宏大叙事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新视角与新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魏文颖  银锋  
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VR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泛应用前景。本文以八一起义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分析,对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不足、VR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VR助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借助商业化运作、内容精良的VRAR数字技术广告、教育意义深刻的VR研学旅游产品、针对现有馆藏重要文物开发出的VR讲解视频和大型付费VR战争体验馆等手段不仅可扩大八一起义纪念馆旅游的活动内容,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提高游客的创新动力,使游客身心真正受到触动和教育,而且拉伸了旅游产业链,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任庆芳  
红色旅游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一定的红色文化为资源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综合的旅游产品服务的过程。由于地方文献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可以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素珍  
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产品之一。辽宁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开发红色旅游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力峰  
在概述百色红色旅游资源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对白色红色旅游资源自身内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与区域对比评价,并提出开发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春晓  唐慧  孟圆圆  宁川川  
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共生开发,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现象,研究意义重大。以湖南旅游资源为对象,以景区为共生单元,通过景区旅游资源类型结构确定红色主导、绿色主导、蓝色主导、古色主导、娱乐科教主导五类,依据景区质量指数和景区间便捷程度指数计算共生势能,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运用Ucinet和ArcGIS软件分析发现:湖南旅游资源共生势能存在五个等级,表现着纯利他的首要联络中心、利他主导的次要联络中心、对称互利的重要联络点、非对称互利的一般联络点、纯利己的松散联络点属性,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共生势能的显著优势。旅游资源共生系统由五大共生群落组成,红色旅游资源发挥了显著的组织作用,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的内部联系最紧密,具有良好的共生势能;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湘西绿色、古色旅游资源共建,湘西南绿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和环洞庭古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内部联系依次降低;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与其他四个共生群落均有联系,与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的共生群落之间联系较紧密,而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的与湘西南绿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之间联系较紧密。红色旅游资源是湖南旅游资源共生系统核心区的主体,核心区53个景区中,红色主导型景区占33.96%;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中占50.9%。研究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资源表现着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支持作用和协同作用,体现了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金贵  杨娟  
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主题,各地都在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遵义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资源,如何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来带动遵义旅游的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遵义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遵义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以实现遵义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剌利青  徐菲菲  何云梦  韩磊  
以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案例地,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内容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马蜂窝网站上井冈山景区的游记文本,构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共创机制:以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资源和标志性景观符号为资源基础,游客通过红色文化体验、学习培训活动、解说服务体验和自然景观体验等实践活动,获得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情感的联结和价值观的塑造。另外,红色旅游景区现有的价值共创实践仍旧有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共创机制整合了游客需求、景区支持以及可能存在的价值共创实践,对创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手段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良泉  唐文跃  李文明  
游客对旅游地的依恋情感是刺激旅游者重游的重要因素,因而地方依恋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测算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对旅游地的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实际参考意义,而将旅游者地方依恋纳入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体系中有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文章以韶山风景区为案例地,在红色旅游的情境下将旅游者地方依恋纳入到传统旅行费用模型中,测算红色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而评估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考虑地方依恋因素后,韶山风景区的总游憩价值为676.65亿元,每位旅游者的地方依恋经济价值为556.40元,对韶山总游憩价值的经济贡献率为19.2%,可见旅游者地方依恋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文章证实了旅游者与旅游地的情感关系的经济效益,明确了游憩价值评估中纳入环境心理因素的必要性,可为红色旅游地的资源开发利用、游客管理和情感营销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小龙   宋育典   朱林彤   唐晓飞   陈少华  
文章基于贵州省88个县域红色旅游资源数据,运用Voronoi空间统计、核密度、不均衡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开发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开发水平低,资源等级与开发水平成正比。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其中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差异更显著。(2)贵州红色旅游资源核心区空间形态整体呈“X”状分布,其中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呈现“Y”形状的“多核心、小斑块、离散点”的特征和“核心—边缘”空间形态。(3)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密度不均衡,空间分异明显并呈现“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特征。(4)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格局受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旅游发展水平5个维度综合影响,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增强效应,单因子解释力有所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翁钢民  王常红  
本文首先介绍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特点;然后,建立红色旅游的AHP综合评价方法,以河北省为案例,通过AHP对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针对河北红色旅游的现状,提出了打造红色品牌、加强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秋华  陈伟  曹辉  
旅游资源配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本研究在深入调查分析福建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的基础上,明确了福建省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标和配置原则,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两类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福建省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构想──一个精品配置景区、两个重点红绿旅游板块、三个增长级和三级旅游线路,以及实施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单雅雯  史达  
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基因代际传承的重要载体,如何推动城市中红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促进公众对红色文化的深度感知,是推进党史教育普及与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关键。文章基于行动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嵌入视角,以大连市沙河口区红色文化遗产的活化行动作为代表性案例,构建社会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异质性网络,同时借助增权理论分析激活城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红色文化遗产活化以异质类参与主体构建联动网络,进而推进红色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媒介的活态保护;第二,在红色文化遗产活化的进程中,行动主体根据增权与去权的行动结果决定活化的具体形式,通过多重方式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红色价值与历史意义;第三,红色文化遗产活化的异质性增权网络由行动主体的多维度增权演化推进,进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社会增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龙  
目前,我国红色旅游出现了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重庆红色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潜在的经济价值、厚重的文化价值、巨大的旅游价值。但是,有的高校并未充分利用其周围的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开展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因此,通过红色资源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与大学生这一群体连接起来,既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又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政觉悟,坚定他们的信念,使他们能够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养分甚至终身受益,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桂峰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呈现出地域分散化、布局多元化的特征。红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分支,是集旅游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赓续于一身的理想载体。文旅深度融合既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也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村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分布于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借助红色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产品营销、巩固脱贫成果是经济的一大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乡村红色旅游景区文旅融合现状,探索文旅融合视域下农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战略,寻求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活力的应对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