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62)
2023(15212)
2022(12840)
2021(12053)
2020(9968)
2019(23202)
2018(23213)
2017(43924)
2016(23650)
2015(26534)
2014(26898)
2013(26303)
2012(24545)
2011(22129)
2010(22107)
2009(20464)
2008(20263)
2007(17901)
2006(15703)
2005(14208)
作者
(67561)
(56765)
(56500)
(53820)
(35850)
(27309)
(25875)
(22017)
(21562)
(20196)
(19298)
(19228)
(18013)
(17865)
(17561)
(17496)
(17106)
(16727)
(16416)
(16212)
(14125)
(13954)
(13772)
(13030)
(12885)
(12758)
(12611)
(12542)
(11476)
(11344)
学科
(106182)
经济(106071)
(63303)
管理(62984)
(49212)
企业(49212)
方法(44852)
数学(39116)
数学方法(38640)
(32671)
中国(29840)
(27750)
地方(26532)
业经(24590)
农业(22413)
(20694)
(18810)
(17983)
贸易(17971)
(17370)
(16974)
银行(16944)
(16733)
金融(16730)
(16331)
(15411)
理论(15327)
环境(15102)
(14772)
(14752)
机构
学院(336784)
大学(333909)
(140926)
经济(138033)
管理(128437)
研究(116514)
理学(109921)
理学院(108658)
管理学(106772)
管理学院(106112)
中国(88504)
(70998)
科学(70341)
(66498)
(58681)
(57181)
中心(54009)
研究所(52947)
(51767)
财经(51495)
业大(48358)
(46864)
(46722)
师范(46401)
北京(45072)
农业(44258)
经济学(43302)
(41967)
(41064)
经济学院(39015)
基金
项目(221721)
科学(174900)
研究(163738)
基金(159962)
(138698)
国家(137485)
科学基金(118337)
社会(104462)
社会科(98980)
社会科学(98953)
(88023)
基金项目(84594)
教育(75646)
自然(75204)
(73492)
自然科(73418)
自然科学(73398)
自然科学基金(72070)
编号(66601)
资助(65906)
成果(53913)
(52472)
重点(50208)
(49134)
课题(46562)
(46020)
国家社会(43195)
创新(42981)
科研(42555)
教育部(42209)
期刊
(160117)
经济(160117)
研究(100233)
中国(68809)
(53639)
(51672)
学报(49504)
科学(47208)
管理(46548)
大学(38298)
教育(38254)
农业(36492)
学学(35916)
(32765)
金融(32765)
技术(30744)
业经(28052)
经济研究(25421)
财经(25304)
(21774)
问题(21331)
(18947)
技术经济(16645)
统计(16496)
(15974)
(15806)
商业(15786)
理论(15435)
资源(15042)
世界(14869)
共检索到509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科  熊子怡  黄细嘉  赵磊  
作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不仅是一项政治工程,也是一项经济工程、富民工程。但是,发展红色旅游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革命老区城乡统筹发展,一直缺乏应有的系统证据。本文以革命老区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红色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显著缩小革命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集体经济发展可以强化这一效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发展红色旅游通过促进革命老区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村投资和非农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第三产业发展较落后和宗族文化较浓厚的地区,红色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新时代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以巩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永乐  
革命老区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发展红色旅游为改善老区面貌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认为,拓宽筹资渠道,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注重旅游产品的组合、活化及其营销;重视社区参与;加强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是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成方  
革命老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困扰政界、学界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近年红色旅游成为热门词,红色旅游也成为革命老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但种种因素始终制约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红色资源开发程度低、红色文化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也始终制约着红色旅游发展。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如何发挥左右江革命老区资源优势,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通过发展红色经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媛媛  汪紫薇  顾江  余瑞林  
红色旅游资源利用与开发将对旅游地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产生强烈扰动,基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厘定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有利于推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共促共赢。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方面构建红色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水平评价体系,并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与类型进行识别。研究结果为:(1)各县域"乡土—生态"系统韧性以中低水平为主,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区域内各子系统韧性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县级行政单元的协调度呈现中等水平多、较高与较低水平少的"橄榄型"等级结构。(3)红色旅游资源的冷、热点区分别位于大别山南北两侧及中心地带,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特征,根据其规模、影响力划为五种聚类分区。(4)依据"乡土—生态"系统韧性在红色旅游资源高富集区可通过内部要素重构向更高水平发展、在中低密度区因吸纳和适应外界扰动力较弱而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互抑制这一特征,初步厘定"三区、两带、三核心"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并针对不同区域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视角下提出差异化建议,以期排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乡土—生态"系统产生的干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如友  
本文利用中国2000—2014年分省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周边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会对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作用强度低于非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非空间计量模型由于忽略空间溢出效应而高估了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地,旅游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迥异;2000—2005年,旅游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明显,2006—2014年,旅游发展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主要归功于该时期乡村旅游...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奥  张双龙  
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基于2009-2019年1950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且主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等途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县域、中西部县域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果更突出,且只有当县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才有效。此外,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缩小毗邻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鑫  王卉  
很多革命老区面临域内红色旅游景点“热”而周边休闲农业企业“冷”这一现实问题。虽然学界对此开展了部分研究,但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单方面开发或单个休闲农业企业项目开发,并且未考虑与红色旅游和休闲农业密切相关的革命老区群众。本文以革命老区江苏省泰兴市为例,运用RMCP分析法分析区域内红色旅游与休闲农业的资源禀赋、市场共性、社区参与、产品创新情况,进而提出有效的一体化开发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瑾  王婷  吴晶  乔学忠  胡海胜  
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革命老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以共同富裕目标为导向,基于改进后的SLF框架,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评价模型,采集井冈山10个村落326户农户感知数据,评价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处于中等水平;(2)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正处于一个由表及里、从显性变化到内生发展的过程之中;(3)相较于企业主导的民宿型模式,社区主导的研学型模式是更契合共同富裕内涵的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针对研究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社区内生动力不足、农户参与能力不够等问题,从产业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创新、增收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亚莉  张东敏  赵晓凤  
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够带动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进而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2022年全国各省份的数据,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正向影响,且旅游业发展能较大程度地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小,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处于中间水平。为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加快城乡旅游互动融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亮   李君轶  
红色旅游在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游客。社会效益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功能之一,如何拓展红色旅游的社会功能属性,推动红色旅游体验转型升级,是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注意力恢复理论为基础,采用情境实验法,运用调查问卷和便携式生理设备获取心理生理多维数据,探究红色旅游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潜力以及红色旅游对游客恢复性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如下。1)和其他旅游相比较,反思是红色旅游为游客带来的更深刻的恢复性效益。2)红色旅游和其他旅游都可以给游客带来心理和生理层面的恢复性效益。心理层面具体表现为舒缓压力、情感体验中愉悦度的提升与唤醒度的降低、注意力恢复等;生理层面具体表现为脉率值、皮肤电导水平、肌电均方根的降低。3)个人偏好在红色旅游情境和游客自我反思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该研究探索了红色旅游情境下的旅游恢复性,丰富了注意力恢复理论,为红色旅游社会效益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洪霞芳  黄灵光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要深入开展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开展系统研究。江西省是红色资源大省和红色旅游的策源地,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的红色资源。本研究以江西省的红色资源(国家级与省级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江西省革命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革命文物点分布集中,但是点分布较为零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不均衡态势。要做好江西省红色资源的调研和管理工作,促进红色资源的特色旅游开发,科学地保护好、利用好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进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丹  罗璐薏  余异  孔凡斌  
【目的】在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背景下,探究森林资源培育工程的实施对革命老区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革命老区及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支持参考。【方法】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省650个革命老区的县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革命老区县森林资源培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从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两个角度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1)森林资源培育工程对革命老区本地区、相邻地区及整体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均为扩大作用。具体而言,表征森林资源培育工程的造林面积每上升1%,会导致革命老区本地区、相邻地区及整体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分别扩大0.035、0.200和0.236。2)森林资源培育工程主要是通过降低革命老区农村居民收入和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从而扩大了整体城乡收入差距。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革命老区生态保护、人力资本、地理区位等方面的限制,森林资源培育工程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释放不明显,使革命老区陷入“森林资源丰富而经济增长缓慢”的“森林资源诅咒”困境,从而增大其城乡收入差距。具体而言,森林资源培育工程对革命老区旅游收入没有影响,收入效应不显著;同时,森林资源培育工程的实施只能带动革命老区农民就业于劳动边际报酬较低的第一产业,而未能提高边际报酬较高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甚至挤出了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效应不明显。【结论】应从森林保护和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地区间联合进行森林资源培育、加强林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发力,将革命老区森林资源的“绿水青山”优势有效地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降低革命老区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若山  
我国系统推进红色旅游发展以2004年为起点,至今已有16年。实践表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够加强红色遗址遗存保护开发、用活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更能够推进红色文化弘扬、促进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旅游已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近年来接受有关部委委托,系统评估《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并谋划"十四五"时期红色旅游发展政策制定,牵头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深度调研十省区市红色旅游。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十三五"时期我国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但"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当前,依然存在一些制约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新起点上,适时审视红色旅游发展,梳理当前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时代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已有的研究文献并没有系统说明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文章利用中国1999~2008年分省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发展能够显著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旅游发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旅游发展对农村人均实际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关系,而与城镇人均实际收入之间关系则不显著,研究还发现,旅游发展对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关系。除此之外,财政分权在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关系中起负调节作用;城市化在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