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6)
2023(3317)
2022(2721)
2021(2645)
2020(2033)
2019(4369)
2018(3975)
2017(7464)
2016(3866)
2015(4197)
2014(4180)
2013(3835)
2012(3604)
2011(3074)
2010(3171)
2009(2968)
2008(2934)
2007(2669)
2006(2411)
2005(2083)
作者
(10419)
(8798)
(8730)
(8014)
(5643)
(4291)
(3901)
(3225)
(3220)
(3165)
(3026)
(2948)
(2854)
(2678)
(2674)
(2621)
(2609)
(2487)
(2474)
(2456)
(2080)
(2073)
(2068)
(2067)
(2011)
(1983)
(1969)
(1823)
(1813)
(1810)
学科
(14277)
经济(14254)
(7809)
(6871)
企业(6871)
管理(6870)
方法(5962)
(5266)
业经(4996)
理论(4837)
中国(4661)
文化(3928)
农业(3821)
经济理论(3331)
(3124)
地方(3069)
教育(3045)
产业(3027)
(2783)
数学(2748)
数学方法(2699)
(2478)
(2306)
市场(2195)
(2126)
贸易(2124)
关系(2123)
(2062)
发展(2028)
(2023)
机构
学院(55585)
大学(54480)
管理(20144)
研究(19109)
(18015)
经济(17551)
理学(16990)
理学院(16705)
管理学(16382)
管理学院(16250)
中国(13202)
科学(12024)
(11711)
(11687)
师范(11609)
(10063)
(10031)
旅游(9898)
师范大学(9591)
(8996)
(8747)
中心(8519)
(8436)
研究所(8033)
北京(7573)
财经(7295)
(6920)
(6897)
(6835)
(6613)
基金
项目(37730)
科学(30090)
研究(29507)
基金(27150)
(24461)
国家(23711)
社会(19907)
科学基金(19736)
社会科(18743)
社会科学(18738)
(14834)
基金项目(14417)
教育(13066)
(12260)
编号(11874)
自然(11219)
自然科(10891)
自然科学(10887)
资助(10774)
自然科学基金(10713)
成果(9982)
(9061)
国家社会(8425)
重点(8424)
课题(8292)
(7760)
(7541)
发展(7390)
规划(7302)
项目编号(7286)
期刊
(24193)
经济(24193)
研究(15121)
中国(10213)
科学(9148)
学报(8404)
教育(8228)
(7319)
管理(7064)
大学(6772)
(6564)
旅游(6564)
(6564)
学学(6263)
(6225)
(5871)
农业(5347)
学刊(5298)
旅游学(5281)
游学(5281)
业经(4608)
图书(3656)
(3631)
财经(3312)
社会(3293)
问题(3253)
技术(3199)
(2996)
(2980)
书馆(2940)
共检索到82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杜兰晓  丁国浩  高长江  
红色旅游是基于特定文化背景进行的一种旅游体验和实践活动,它一般通过红色景观凝视,体验红色文化,感受特定的政治文化情感,是培养和扩展公众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红色旅游基于特定的政治文化而产生,具有强烈的政治文化属性,与公众国家认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文化逻辑联系,这种文化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红色旅游与国家认同之间的文化实践逻辑、文化体验逻辑和文化经验逻辑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卫飞  方世敏  阎友兵  马丽君  
红色旅游在传承红色记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红色旅游为什么能够传承红色记忆,以及红色旅游传承红色记忆的具体过程等基础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文化记忆理论和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依据,论证了红色记忆作为文化记忆、红色旅游作为仪式的理论合理性,明确了红色记忆传承的基本规律,提出了红色旅游传承红色记忆的理论逻辑和动态过程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仪式在传承红色记忆方面的独特价值、作用边界、融合发展和实践路径等问题。研究结论有助于红色旅游理论研究者从更普适性的视角和更深的理论层次认识红色旅游与红色记忆之间的关系,为实践领域更好地开展红色旅游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润佳  黄震方  余润哲  鲍佳琪  莫雨亭  
红色旅游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认同的有效载体,具有鲜明的政治功能。以认知评价情绪评价理论和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为基础,构建红色旅游国家认同影响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构建的红色旅游国家认同影响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模型具有交叉效度,整体模型的GOF值高于良好适配度的标准值;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旅游情感对游客国家认同有正向促进作用;历史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不明显,其他假设均成立。该研究为相关模型构建提供了思路,成果可为强化红色旅游的国家认同研究、拓展红色旅游理论内涵与教育功能、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艳  马肖飞  
红色旅游是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发展对于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实例研究,构建模型并进行了假设,从旅游活动、旅游体验、文化认同和功能认同4个潜在变量和20个观测变量设计量表,进行实地调研。采用SPSS23.0和AMO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设,得出红色旅游会对游客的国家认同感产生正向作用,且这种作用主要通过"旅游活动—旅游体验—文化认同"的路径完成的结论;并尝试使用结构模型思路,借助Mplus7.4,对4个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进行了分析,得出旅游活动对旅游体验以及旅游体验对文化认同和功能认同具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在新矛盾和新格局以及文旅融合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红色旅游的发展应注重"产品开发形式""氛围和仪式感""真实性的舞台化""独特性""解说系统"等方面,以期优化山西红色旅游发展路径,凸显红色旅游的国家认同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钱莉莉   郑春晖   王金伟   郭俊成  
文章是在国家政策导向及红色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针对红色旅游精神体验、传承集体记忆、促进国家认同等社会效益研究不足与薄弱环节,以国内9处典型红色旅游地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网络UGC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使用Gephi软件进行编码节点分析与可视化,以揭示红色旅游国家认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红色旅游体验包含瞻仰圣地、纪念先辈、学习历史与知识、感受红色革命文化;集体记忆包含认知记忆、情感记忆、反思启示,兼具记忆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认同具有多尺度性,存在地方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地理跃迁。研究建构了“红色旅游体验-集体记忆-地方认同-国家认同”这一理论模型,明确了3种不同类型红色旅游地游客建构国家认同的路径差异,揭示了国家认同形成的多途径性。本研究对于指导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红色旅游社会效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淑军   丁淑锋   陈思洁  
作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承载着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时代前行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是时代的先锋,更是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担当者。革命文化是大学生涵养品德的重要内容,继承好、弘扬好革命文化,对大学生自觉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旅游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具有增强革命文化认同的属性和功能。利用红色旅游了解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是增强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红色旅游体验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提出提升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红色旅游策略:营造良好的革命文化认同氛围,营造高质量的革命文化教育情境,采用多种多样的革命文化呈现形式,各方为大学生红色旅游提供支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淑军   丁淑锋   陈思洁  
作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承载着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时代前行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是时代的先锋,更是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担当者。革命文化是大学生涵养品德的重要内容,继承好、弘扬好革命文化,对大学生自觉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旅游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具有增强革命文化认同的属性和功能。利用红色旅游了解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是增强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红色旅游体验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提出提升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红色旅游策略:营造良好的革命文化认同氛围,营造高质量的革命文化教育情境,采用多种多样的革命文化呈现形式,各方为大学生红色旅游提供支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晨曦  林欣芸  储德平  
博物馆作为大众媒介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展示政治意图、传播政治信息的空间载体,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实现政党认同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福建省古田会议纪念馆为例,以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和政党认同理论提出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博物馆红色旅游教育对游客政党认同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红色旅游教育对政党认知、政党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党情感对政党评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党评价对政党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党认知对政党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本文提出营造良好的政党认同文化氛围、创设优质的政党文化教育情景、采用多样的红色文化呈现形式、构建和谐的旅游主体参与体系四大实施路径,以期为博物馆红色旅游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圆刚  刘鲁  
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具有个体和群体意义,是国家认同实现的重要途径。采用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游客国家认同为结果变量,构建社会记忆(人物记忆、环境记忆、时间记忆、空间记忆)、景区形象(吸引物形象、设施环境形象、文创宣传形象)、旅游体验、感知价值为前因变量,探索影响国家认同的前因条件组合与多元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单项因素来说,虽然人物记忆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但所有单因素都无法构成国家认同的充要条件。(2)9个变量共产生512种条件组合,满足条件的路径组合共11条,总体覆盖率为0.8916,构成了空间环境模式、形象价值模式、历史体验模式和时间综合模式四大类路径模式。(3)人物记忆出现在所有路径组合中,且所有组合同时包含至少一个社会记忆下的其他的二级维度,例如环境、时间或空间记忆。当社会记忆的四个二级维度全部出现时,产生了原始覆盖率最高的路径组合。(4)在原始覆盖率大于20%的6条路径中,都同时包含社会记忆和景区形象中的二级要素;在原始覆盖率小于20%的5条路径中,皆"一定不包含"设施环境形象。本文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在新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金伟   雷婷   张丽艳   孙洁   鹿广娟  
红色旅游政策作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对红色旅游政策变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专门探讨。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和微观“地方”视角,选取中国3个典型红色旅游地(韶山市、瑞金市和井冈山市),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思政教育政策、文化产业政策、组织机构变革、重大主题活动、旅游市场舆情、社会公众参与等因素引发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组态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不存在单一必要条件,是多因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2)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驱动类型主要包括群情驱动型、政策驱动型、组织驱动型、政策-群情驱动型、政策-组织驱动型、组织-群情驱动型、政策-组织-群情驱动型和弱混合驱动型8类;3)由旅游市场舆情和社会公众参与组成的群情因素是影响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核心因素。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够为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及有效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磊  陶卓民  赖志城  李涛  琚胜利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面临着的现实需求和复杂问题,迫切要求开展相应的系统性研究工作。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内154处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使用GIS、Gephi等研究方法,对其网络关注度和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红色旅游资源网络关注度普遍偏低、差异明显,5A级景区和重要人物是最受网络用户关注的资源类型;(2)旅游流网络结构松散、小世界效应显著,在湖南、贵州、陕西省内分别形成了"△""网状""双核"结构模式;(3)网络关注度与旅游流网络具有关联性和差异性,据此识别了湘中、黔川、陕北等重点红色旅游区,以及川陕、闽赣等红色旅游发展潜力区。基于以上分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以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实施分类施策、分段开发、扬长补短的发展策略。围绕高高、高低、低高、低低四种不同类型资源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并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分别采取"节点""斑块""廊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朝武  张江驰  
旅游安全行政治理是我国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界对其行动逻辑及治理成效尚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中国旅游安全行政治理的行动框架和互动逻辑进行了识别,并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的旅游安全行政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搜集到650份有效调查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国家治理行动与地方治理行动的成效机制具有类别差异和路径差异。其中,国家治理行动对个体工作投入和组织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地区旅游安全事故的减缓作用存在治理漏损。地方治理行动对组织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对地区旅游安全事故水平具有减缓作用。宏观愿景导向下的综合治理有助于直接降低旅游安全事故水平,工作激励、平台建设等地方治理行动则通过个体工作投入和组织绩效的完全中介效应来影响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水平。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认识安全治理中国家治理行动与地方治理行动中的互动逻辑和协同效应,为优化我国行业性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伟年  宋宇新  白竹岚  
红色旅游是在政府推动下迅速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由于起步时间晚,各地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红色旅游产品单一、红色旅游文化品位有待提高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红色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阐述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举措,并从红色旅游地旅游商品开发、文化娱乐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地的导游解说三方面探讨了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的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利国  
大寨红色旅游的历史文化底蕴,表现为"两种文化、"三种精神",即农业文化、名人文化和大寨精神、太行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寨精神"是大寨红色旅游文化底蕴的核心。大寨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活化石",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大寨人是当代中国的"活愚公"。大寨人的农业生产生活经验,以及战天斗地的突出业绩和不屈精神,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京平  谢梅君  
红色旅游文化的教育功能表现在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红色旅游文化的传播,既有利于提高全民道德修养,培育公众信仰,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提高审美层次,理性评估个人价值,完善人格。应该从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和开发红色旅游品牌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文化的教育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