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4)
- 2023(14688)
- 2022(12018)
- 2021(11509)
- 2020(9334)
- 2019(21351)
- 2018(20866)
- 2017(39383)
- 2016(20858)
- 2015(23785)
- 2014(23457)
- 2013(22476)
- 2012(20346)
- 2011(18135)
- 2010(17754)
- 2009(16081)
- 2008(15597)
- 2007(13584)
- 2006(11722)
- 2005(10217)
- 学科
- 济(88007)
- 经济(87909)
- 管理(57745)
- 业(54442)
- 企(43568)
- 企业(43568)
- 方法(38056)
- 数学(33299)
- 数学方法(32907)
- 中国(28957)
- 农(25631)
- 财(20533)
- 业经(20361)
- 贸(16903)
- 贸易(16887)
- 农业(16738)
- 易(16514)
- 地方(16365)
- 学(16188)
- 制(15715)
- 理论(13722)
- 银(13250)
- 银行(13233)
- 融(13175)
- 金融(13173)
- 环境(13148)
- 和(13131)
- 行(12719)
- 技术(12687)
- 发(12507)
- 机构
- 大学(291338)
- 学院(288374)
- 济(125801)
- 经济(123686)
- 管理(111130)
- 研究(99018)
- 理学(95686)
- 理学院(94667)
- 管理学(93133)
- 管理学院(92565)
- 中国(75403)
- 京(61002)
- 科学(56914)
- 财(56581)
- 所(47099)
- 财经(45729)
- 中心(45306)
- 研究所(42957)
- 农(42107)
- 经(42022)
- 江(41205)
- 经济学(40460)
- 范(39744)
- 师范(39409)
- 业大(38665)
- 北京(38235)
- 经济学院(36420)
- 院(35961)
- 财经大学(34307)
- 州(32751)
- 基金
- 项目(197755)
- 科学(158243)
- 研究(148964)
- 基金(146503)
- 家(127851)
- 国家(126507)
- 科学基金(109214)
- 社会(98281)
- 社会科(93214)
- 社会科学(93192)
- 基金项目(76742)
- 省(74271)
- 教育(69077)
- 自然(67598)
- 自然科(66065)
- 自然科学(66047)
- 自然科学基金(64872)
- 划(63367)
- 编号(58956)
- 资助(58448)
- 成果(48138)
- 部(45484)
- 重点(44926)
- 发(43099)
- 国家社会(42482)
- 创(41543)
- 课题(40897)
- 教育部(39966)
- 创新(38901)
- 人文(38504)
- 期刊
- 济(135496)
- 经济(135496)
- 研究(88612)
- 中国(57768)
- 财(43543)
- 管理(42736)
- 学报(42529)
- 科学(40793)
- 农(39530)
- 教育(35405)
- 大学(33826)
- 学学(31296)
- 农业(27403)
- 技术(26987)
- 融(24306)
- 金融(24306)
- 财经(23917)
- 经济研究(22437)
- 业经(21241)
- 经(20803)
- 问题(18490)
- 贸(15823)
- 业(15632)
- 图书(15460)
- 世界(15178)
- 国际(13944)
- 技术经济(13881)
- 版(13472)
- 现代(12829)
- 科技(12623)
共检索到429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晗
红色工业遗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物证与重要的革命文物,在时间、内涵与价值上均自有其特性。但因工业遗产管理多遵循"年代优先"原则,这导致大量红色工业遗产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再加上文旅产业介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时,也多考量工业遗产的年代价值、区位价值或审美价值,而对其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关注、开发不够,导致目前国内红色工业遗产总体状况并不理想,但近年来在"四史"教育工作之下又渐受重视。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建构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的路径机制上,应重点理顺空间争夺与收益分配两大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乐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重大原则,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这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讨论。梳理学界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谈到“中国式现代化”,很多研究阐释都是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的“五大中国特色”:
[期刊] 求索
[作者]
裴植
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明确的政党自觉,它鲜明地表现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和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以其政党自觉领导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基于政治自觉实现对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政治引领,基于理论自觉实现对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理论创新,基于行动自觉不断把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三个方面共同保证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行稳致远。
关键词:
现代国家建设 内生机制 政党自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章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秋良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生动实践在于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这条道路的解析可从三个维度展开:从探索的进程看,体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容量扩充看,呈现了从局部到全域;从区域发展和总体布局看,彰显了发展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展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新方案和新实践,凸显了与西方不同的指导思想、价值立场和路径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晓华 沈继楼
在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就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工业化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一步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工业化进程。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一个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上工业规模最大、产业门类最全、产业配套最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攀升的工业大国。在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至今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业化具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将工业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始终坚持自立更生与对外开放并进等特征。当前中国工业化面临逆全球化下的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新的环境,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工业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工业化 制造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我们党坚守这一初心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历经百年风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建设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一、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荆克迪 逄锦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些创新包括:在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革命道路的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的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和理念的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创新;等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的新发展阶段。总结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百年的历程和经验,目的是使我们站到新的历史起点,接续奋斗,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平 裴文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航人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期刊] 求索
[作者]
卢浪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实践的逻辑下系统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持续发展、创新文明理念的延续。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大力培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晏维龙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红色经济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逐渐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史。面向国内,中国共产党坚守富民与强国;面向国外,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面向自身,中国共产党坚定廉洁与奉公。回顾这一光辉历程并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明 陈文博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学理基础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社会建设思想的精髓。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从现实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现实之基是立足本国发展实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实践进路要求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建设的全面领导、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实现以共同富裕引领社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增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礼强
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应以组织视角为基础,综合运用领导者等多维视角进行研究。中国共产党主要有4类领导力行为主体,拥有一个覆盖党内所有主体、影响所有领域的领导力体系,在其领导的众多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行为主体、领导力体系类型以及领导力作用领域3个不同维度进行区分,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分析框架,有助于厘清中国共产党各领域、各类型领导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有助于拓展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理论视角、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并打破西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既要运用新视角打开新途径、构建新平台,也要注意避免影响研究成效的3种不良倾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姜森
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奇迹取得的原因,只能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解释。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理,即正确地处理了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政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其次,论述从治理机制出发具体阐明党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诠释中国经济奇迹。最后,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经济奇迹之间相互作用的重大意义,提出加快构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华
文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角考察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职业教育的目标管理,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职业教育目标确立中彰显愿景引领,以共产主义作为伟大理想,牢记初心、践行使命;在职业教育目标分解中彰显求真务实,根据无限发展的社会实践分解目标,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在职业教育目标校正中彰显自我革命,不断优化目标,开展自主锻造;在职业教育目标实现中彰显刚性执行,以务实行动兑现目标,不断自我加压。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职业教育 目标管理 认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