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4)
2023(12043)
2022(10312)
2021(9383)
2020(7914)
2019(18347)
2018(18033)
2017(34744)
2016(19182)
2015(21565)
2014(21841)
2013(21919)
2012(21217)
2011(19498)
2010(19726)
2009(18284)
2008(18426)
2007(16887)
2006(14795)
2005(13827)
作者
(61030)
(51029)
(50886)
(48340)
(32509)
(24757)
(23258)
(19921)
(19377)
(18362)
(17534)
(17123)
(16554)
(16467)
(16329)
(15850)
(15691)
(15177)
(14882)
(14749)
(13059)
(12783)
(12624)
(11690)
(11626)
(11605)
(11552)
(11378)
(10629)
(10328)
学科
(87069)
经济(86980)
(50271)
管理(49464)
(38160)
企业(38160)
方法(35200)
数学(30810)
数学方法(30508)
中国(25676)
(24929)
地方(23459)
(19879)
(19767)
业经(18480)
农业(16933)
(16067)
(15884)
贸易(15873)
(15313)
(14977)
银行(14928)
(14754)
金融(14752)
(14404)
地方经济(13062)
(12687)
环境(12596)
(12553)
技术(12375)
机构
大学(284869)
学院(284777)
(116701)
经济(114122)
研究(107554)
管理(101099)
理学(85811)
理学院(84675)
管理学(83027)
管理学院(82507)
中国(80504)
科学(69492)
(62778)
(60654)
(58156)
(53504)
研究所(52822)
中心(48509)
农业(48093)
业大(47307)
(45462)
财经(41650)
北京(40083)
(38889)
师范(38357)
(38214)
(37701)
(36244)
经济学(35971)
(35323)
基金
项目(185095)
科学(142935)
基金(131567)
研究(129757)
(117890)
国家(116862)
科学基金(96803)
社会(80563)
社会科(76249)
社会科学(76225)
(73973)
基金项目(69143)
自然(63738)
(62857)
自然科(62223)
自然科学(62198)
自然科学基金(61084)
教育(59391)
资助(55182)
编号(51753)
(45383)
重点(43048)
成果(42933)
(40441)
(37837)
课题(37610)
计划(36190)
科研(36127)
创新(35544)
发展(35382)
期刊
(134779)
经济(134779)
研究(85599)
中国(62336)
(56196)
学报(53488)
科学(46847)
(41119)
大学(38940)
农业(38043)
管理(37079)
学学(36815)
教育(31713)
(29116)
金融(29116)
技术(23857)
业经(22732)
经济研究(21982)
财经(20886)
(20590)
问题(18017)
(17988)
(15179)
技术经济(14362)
(14228)
业大(13812)
科技(13585)
商业(13405)
世界(13217)
图书(13099)
共检索到440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静  谢汉忠  方金豹  黄玉南  王超  乔成奎  庞涛  
为分析红肉桃的特征香气成分,以2份白肉桃‘白凤’和‘肥城白里10号’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2份红肉桃‘乌黑鸡肉桃’和‘天津水蜜’成熟果实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在4份种质中共鉴定出10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乌黑鸡肉桃’最多,‘肥城白里10号’最少。比较红肉桃和白肉桃的挥发性成分,顺式-3-己烯醇乙酸酯和3-己烯醛是2份红肉桃种质特有的大量挥发性成分。除此之外,在微量挥发性成分中,红肉桃特有的挥发性成分还包括壬醛、1-辛醇和乙酸己酯。从2种类型桃不同类别的挥发性成分总量可以看出,红肉桃醛类物质较低,但烷烃和酯的含量却高于白肉桃。红肉桃与白肉桃除了花色素苷含量存在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金顺  
The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in flower of Elaeagnus angustifolia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and extraction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nents from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敬科  赵思明  熊善柏  张声华  
分别采用PA、CAR/PDMS和DVB/CAR/PDMS 3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熟鲢鱼肉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3种萃取头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差别,确定适宜的萃取头,3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PA提取熟鲢鱼肉链长为C14~C23高沸点的物质较多;CAR/PDMS提取链长为C2~C8低沸点的物质较多;DVB/CAR/PDMS提取链长为C2~C23的物质较多。采用不同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可以全面提取熟鲢鱼肉挥发性成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欧昌荣  薛长湖  汤海青  徐大伦  林洪  
采用改进的动态顶空技术捕集、浓缩鱼油挥发性成分,并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中45个成分,结果表明,其中14个为饱和、不饱和醛类,8个为饱和、不饱和酮类。这些物质被认为是形成鱼油异味的主要成分。通过GC分析评价鱼油储藏过程中的感观变化和氧化,结果表明,GC分析的总峰面积能够指示鱼油的气味强度和氧化程度,并和感官检验结果一致。凹凸棒黏土处理鱼油取得较好脱色脱臭效果,其脱色脱臭效率分别为86.2%和84.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圳  韩东  张春晖  李海  李侠  刘志斌  徐世明  
【目的】研究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和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分及含量,并详细阐明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呈香特征,为定量卤制风味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羽肉鸡鸡腿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测定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中4个阶段(滚揉、烤制1、蒸制、烤制2)与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含量,通过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水中的气味阈值计算其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定量卤制过程中的特征风味物质、主体风味物质和修饰风味物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洪军  黄业传  贺稚非  李凤  
【目的】探讨猪肉制品冷藏中感官特性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以荣昌猪和PIC猪背最长肌为材料,经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在4℃条件下避光透氧冷藏,在第0、3和6天分别测定各样品感官特性、TBARS值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冷藏中各样品肉香味明显减弱而异味显著增加,一些脂肪氧化产物的含量和TBARS值也显著增加;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发现,肉香味(Meat-F)、热异味(WOF-F)和TBARS值分别与31、23和8种挥发性成分显著相关,可分别以这些成分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对各样品的Meat-F、WOF-F与TBARS值进行很好的预测。【结论】猪肉制品冷藏中感官特性的变化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文浩  熊怡婷  熊善柏  黄琪琳  
以新鲜鲢鱼肉和酵母葡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检测了新鲜鲢鱼肉和酵母葡聚糖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并结合电子鼻研究了酵母葡聚糖对鲢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技术可以很好地将添加了酵母葡聚糖的鱼肉与空白组区分开来,多数传感器能有效地通过响应值变化区别不同样品;鲢鱼肉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物质,以醛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酵母葡聚糖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物质,以醛类化合物为主;鲢鱼肉-酵母葡聚糖混合物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对鲢鱼肉鱼腥味有贡献的挥发性成分如己醛、辛醛、壬醛和癸醛,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文正  王锡昌  陶宁萍  刘源  许茜  
采用电子鼻技术和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抽血和急杀致死草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通过电子鼻检测分析,抽血致死对草鱼背肉和腹肉的挥发性成分有影响,对红肉部分无影响或影响不大;固相微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吸附草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抽血致死草鱼背肉、腹肉和红肉分别确定出27、29和47种挥发性成分,急杀致死草鱼背肉、腹肉和红肉分别确定42、41和43种挥发性成分,可见致死方式对草鱼背肉和腹肉的挥发性成分影响较大,相对来说对红肉的影响较小;鱼血中确定4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4种为芳香族化合物,相对含量达75.59%。因此,建议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群  傅凌韵  郑宝东  宋洪波  张龙涛  许正金  
传统湘西腊肉经蒸煮、油炸和微波3种烹饪方式处理后,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腊肉共鉴定出117种挥发性成分,主体成分为酸类化合物(7种)、酯类化合物(15种)、羰基类化合物(29种)、酚类化合物(38种)、醇类化合物(10种)和碳氢化合物(18种).微波加热形成的风味化合物种类最多,达60种,且醇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最多;蒸煮次之,为49种;油炸最少,仅42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涛  刘敬科  赵思明  熊善柏  
以鲢(Hypohthalmichthyx titrix)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研究冷藏和加热对鲢肌肉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鲜鲢肌肉中总共检测到2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5种醇、7种醛、3种酮和11种碳氢类化合物,1-辛烯-3-醇和乙醛分别为主要的醇类和醛类风味活性物质。鱼肉在5℃冷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逐渐减少。新鲜鱼肉在100℃加热30min后,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余筱洁  金晓燕  周存山  杨虎清  何志平  王允祥  
以枇杷‘宁海白’Eriobotrya japonica‘Ninghaibai’和‘大红袍’E.japmica‘Dahongpao’果仁为原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脂肪酸组成,理化分析测定常规化学成分,研究不同品种枇杷果仁中常规化学分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实验共鉴定出11个脂肪酸组分,分别占‘宁海白’枇杷果仁总脂肪酸的94.37%和‘大红袍’枇杷果仁总脂肪酸的93.13%。‘大红袍’枇杷果仁中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为507.6 g.kg-1,显著低于‘宁海白’枇杷果仁的578.5 g.kg-1;‘宁海白’枇杷果仁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509.2 g.kg-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海侠  邱伟强  程裕东  金银哲  
探究美拉德反应产物对南极磷虾虾肉糜微波加热特性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提高其加热性能及风味。测定了不同微波加热时间(1、3和5 min)下赖氨酸和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的介电特性(300 ~ 3000MHz)、所需能垒、挥发性成分,以及添加MRPs对南极磷虾虾肉糜介电特性、加热特性(升温曲线和温度分布)、表面色泽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使MRPs的临界频率从1.6 GHz降至1.2 GHz(5 min),所需能垒为(6.73 ± 0.10)×10~(-21 )J,临界频率所对应的介电常数呈线性降低(P ≤ 0.05),介电损耗呈线性增加(P ≤ 0.05)。在2450 MHz的家用微波炉频率下,添加了MRPs的虾肉糜的介电损耗显著提高(P ≤ 0.05),穿透深度变化不明显(P > 0.05),升温曲线升高,可提高虾肉糜的升温速率。MRPs的添加,会加深虾肉糜颜色,但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虾肉糜微波加热前后色差(ΔE)值减小。MRPs的添加,使虾肉糜的芳香类与酯类化合物各增加了2种,绝对含量分别提高了12倍和6倍左右。美拉德反应产物可有效提高南极磷虾虾肉糜微波加热速率和丰富其香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华堂  黄文忠  朱颖茵  张学锋  赵红霞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法分别对中蜂龙眼蜜和意蜂龙眼蜜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离检测,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系统建立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供试中蜂龙眼蜜和意蜂龙眼蜜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相近,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差异显著(P<0.05);共分离鉴定出38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建立了由16个共有峰组成的中蜂龙眼蜜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以及由15个共有峰组成的意蜂龙眼蜜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其中,乙酸苯乙酯仅在中蜂龙眼蜜样品中被检出,其相对百分比含量为2.22%±0.40%,而在意蜂龙眼蜜样品中无检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静  钟传飞  王桂霞  常琳琳  孙健  孙瑞  张宏力  李睿  隗永青  郑书旗  张运涛  
【目的】比较日中性草莓秋季和冬季果实挥发性成分,明确季节变化对挥发性成分构成及香气值的影响,为研究草莓香气形成和开发利用日中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日中性品种‘阿尔比’‘蒙特瑞’‘波特拉’和‘圣安德瑞斯’的秋季大拱棚栽培和冬季日光温室栽培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谱-质谱联用方法检测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含量、比例和香气值,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秋、冬果实香气成分含量差异做进一步分析,并依据香气值>1的成分,利用聚类热图对供试样品进行分类。【结果】共检测到88种挥发性成分,计算了57种成分的香气值,其中有30种成分的香气值>1。季节变化对各类挥发性成分数量和总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冬季果实中酯类成分的含量及在总挥发性成分中的比例显著高于秋季果实,而萜烯类成分的比例则显著低于秋季果实。主成分分析表明,‘波特拉’果实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受季节变化影响最小,而‘圣安德瑞斯’受季节影响最大。所有挥发性成分中,丁酸乙酯的平均香气值最高,对果实香气有重要影响;与秋季果实相比,冬季果实乙酸丁酯和丁酸甲酯的香气值显著升高;香气值>1的萜烯类成分在冬季果实中的香气值之和均低于秋季果实。丁酸乙酯、丁酸丁酯、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DMMF)、己酸乙酯、芳樟醇等成分在不同季节果实的香气差异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热图分析可以将供试样品分为3类,其中第I类样品包括‘阿尔比’秋季果实、冬季果实和‘蒙特瑞’秋季果实,它们的总香气值和丁酸乙酯香气值均高于其他样品。【结论】季节变化主要影响果实的酯类和萜烯类成分,冬季果实的酯类含量、比例显著高于秋季果实,而萜烯类的比例则显著低于秋季果实。4个品种中,‘波特拉’果实挥发性成分含量受季节影响最小,而‘阿尔比’果实香气最浓,香气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最小,‘圣安德瑞斯’挥发性成分含量和香气均受影响最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广  刘长江  侯冬岩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南果梨果心挥发性成分,测得南果梨果心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为0.25 %,用GC/MS法从南果梨果心挥发性成分中分离并确认出50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依兰烯(29.78 %) ,2,6 -二甲基 -6-(4-甲基 -3-丙烯基)双环[3.1.1]庚 -2 -烯(9.53 %) ,1-甲基 -4-(5 -甲基 -1-甲烯基 -4-己基)环己烯(6.43%)等 ,占总检出量的80.6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