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8)
- 2023(4156)
- 2022(3329)
- 2021(2822)
- 2020(2240)
- 2019(4848)
- 2018(4965)
- 2017(8434)
- 2016(5061)
- 2015(5622)
- 2014(5816)
- 2013(5418)
- 2012(5040)
- 2011(4550)
- 2010(4612)
- 2009(4185)
- 2008(4062)
- 2007(3835)
- 2006(3297)
- 2005(2977)
- 学科
- 济(14868)
- 经济(14839)
- 管理(13862)
- 业(9708)
- 企(7779)
- 企业(7779)
- 学(7376)
- 中国(5543)
- 农(5375)
- 环境(5364)
- 制(5207)
- 体(5193)
- 方法(4184)
- 财(4069)
- 理论(3888)
- 地方(3848)
- 银(3828)
- 融(3823)
- 金融(3816)
- 银行(3797)
- 行(3705)
- 业经(3652)
- 划(3586)
- 数学(3298)
- 教育(3253)
- 数学方法(3214)
- 农业(3172)
- 水产(3019)
- 发(3012)
- 和(2955)
- 机构
- 学院(70444)
- 大学(69570)
- 研究(29399)
- 济(22432)
- 经济(21739)
- 管理(21634)
- 科学(21105)
- 中国(21008)
- 农(20053)
- 理学(17957)
- 理学院(17710)
- 管理学(17179)
- 管理学院(17063)
- 所(16652)
- 农业(16072)
- 京(15732)
- 研究所(15455)
- 业大(14842)
- 中心(12816)
- 江(12577)
- 院(11568)
- 省(11348)
- 财(11237)
- 技术(11229)
- 室(10363)
- 农业大学(10075)
- 北京(9724)
- 范(9599)
- 州(9507)
- 研究院(9498)
- 基金
- 项目(50293)
- 科学(36887)
- 研究(34053)
- 基金(33363)
- 家(31724)
- 国家(31454)
- 科学基金(24638)
- 省(21704)
- 社会(19423)
- 划(18325)
- 社会科(18241)
- 社会科学(18236)
- 基金项目(16984)
- 自然(16476)
- 自然科(16046)
- 自然科学(16038)
- 自然科学基金(15713)
- 教育(15156)
- 资助(13600)
- 编号(13327)
- 重点(12042)
- 成果(11599)
- 计划(11506)
- 发(11419)
- 科技(11294)
- 课题(10903)
- 体(10745)
- 创(10492)
- 科研(9963)
- 创新(9918)
共检索到111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种持 李金秋 钟建兴
对不同来源的红罗非鱼的体色分离及生长等性状作了观察,对体色的遗传规律及体色与生长、性别、体型等性状间的相关性、有关性状世代间的变化也作了初步探讨,并依此对红罗非鱼品种的选育工作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红罗非鱼 体色 分离 生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丽艳 马玉清 项松平 毕详 王剑 李巍 王成辉
以瓯江彩鲤5个配套选育系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25个组合的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5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生长性状(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连续16个月的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5种体色瓯江彩鲤生长动态基本一致,呈现出"S"型生长特点,6-10月份生长极为迅速,其绝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大花"和"粉花"两种体色瓯江彩鲤从一龄阶段起就表现出生长优势,其生长显著快于其他3种体色(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万昆 高永平 俞丽 杨建新 朱振秀 赵宜双
观察和分析了红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red crucian carp))♀×乌龙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WuLong crucian carp))F2(4n)♂回交F1的倍性和黑体色个体的比例。结果显示:回交F1红细胞的长径为红鲫的1.28倍,红细胞核的长径为红鲫的1.41倍。回交F1为三倍体,回交F1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核型公式为3n=51m+45sm+36st+18t,NF为246。回交F1体色全部为黑色。
关键词:
回交F1 倍性 黑体色 比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兰梅 朱文彬 傅建军 罗明坤 董在杰
为了探究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实验构建了其2种体色(正常粉红体色和变黑体色)皮肤组织的小RNA文库,每组4个重复,组装后平均每组分别获得12 190 544和11 891 890条过滤后的读长(clean reads),获得miRNA成熟序列669个,其中337个是已知的miRNAs。鉴定出越冬期变黑体色相对于正常粉红体色鱼的差异表达的miRNAs 26个,其中上调11个,下调15个,且其中12个为已知的miRNAs,可能在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富集分析发现了大量代谢和体色调控相关的通路。研究表明,红罗非鱼越冬期的体色变异可能是色素细胞的增值和迁移形成的,与代谢相关的调控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解析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兰梅 宋飞彪 朱文彬 董娟娟 傅建军 董在杰
为了解马来西亚红罗非鱼体色分化变异的遗传分子机制,以期解决其越冬期的体色变异问题,本研究比较了越冬期不同温度处理(16、20、25和30°C)对其表观体色、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皮肤色素带和黑色素细胞的影响。实验50 d后发现,16°C组大部分鱼体较实验开始时变黑,整个鱼体呈现青灰色,20°C组多数鱼体腹部也变为青灰色。随着温度的升高,红罗非鱼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和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逐渐升高,25°C时达到最高值,而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30°C组鱼的酪氨酸酶活性反而降低。血液中tyr m RNA的表达量随着温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兰梅 宋飞彪 朱文彬 董娟娟 傅建军 董在杰
为了解马来西亚红罗非鱼体色分化变异的遗传分子机制,以期解决其越冬期的体色变异问题,本研究比较了越冬期不同温度处理(16、20、25和30°C)对其表观体色、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皮肤色素带和黑色素细胞的影响。实验50 d后发现,16°C组大部分鱼体较实验开始时变黑,整个鱼体呈现青灰色,20°C组多数鱼体腹部也变为青灰色。随着温度的升高,红罗非鱼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和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逐渐升高,25°C时达到最高值,而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30°C组鱼的酪氨酸酶活性反而降低。血液中tyr m RNA的表达量随着温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伟 王志林 王林弟 嵇兴元
花鲈为沿海及河口的名贵经济鱼类 ,可驯化生活于淡水作为池塘养殖对象。本文对花鲈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仔稚鱼的摄食节律和生长进行了初步观察 ,显示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 :W =0 8831×10 5L3 150 1,体长生长方程为 :Lt =2 5 1 876 0× [1-e0 0 63 5(t-0 0 3 0 1) ],体重生长方程为Wt =32 0 6 2 6 7× [1-e0 0 63 5(t-0 0 3 0 1) ]3 150 1,生长拐点为 18 0 4周。幼鱼常集群摄食 ,其摄食强度高峰为上午 9∶0 0及下午 5∶0 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晓阳 叶雪平 胡建饶 金柘
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对患有红体病的青虾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患病青虾鳃部、肌肉组织和肝胰腺部位病症比较明显,不同患病阶段组织变形差异显著。鳃片细胞在患病初期表现为胞质收缩,后期则细胞膨胀破裂,细胞内物质外溢,细胞边缘界限不完整;肌肉组织在后期出现肌纤维束之间间隙,且部分肌纤维有断裂的现象;中期肝小叶间隔出现空隙和腺细胞变形,在后期则表现为小叶溃烂。造成青虾因红体病死亡的原因,初期主要是因为鳃片的组织病变导致呼吸困难,进而造成青虾生理异常;后期主要是因为肝胰脏的溃烂造成消化功能全面丧失。
关键词:
青虾 红体病 组织病理学 拟态弧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耿青 肖炜 李大宇 邹芝英 祝璟琳 杨弘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对象,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方式收集有丝分裂后期的鱼体头肾细胞,低渗法制片,运用激光显微分离获得尼罗罗非鱼1号染色体,分离后的单染色体通过特异性酶切和LA-PCR体外扩增,得到500~2 000 bp之间的DNA片段,并通过Southern blot和微卫星标记得到验证。扩增片段通过电泳回收、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培养等步骤构建尼罗罗非鱼1号染色体微克隆文库,克隆片段长度在300~600 bp之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韵思 郝淑贤 黄卉 张冲溢 罗东红 汪玲玲
从一氧化碳(CO)发色罗非鱼片中分离到耐冷腐败菌LFA04和LFA09,经细菌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两株均为费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菌株LFA04和LFA09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均为4~37℃;适宜的pH范围均为7~9;适宜的NaCl浓度范围分别为0~60g/L和0~40g/L;10℃下的生长代时分别为6.9h和5.87h,25℃下的生长代时分别为2.44h和2.37h。8℃下菌株LFA04和LFA09在鱼片中的腐败规律相似。前3天细菌增殖较快,数量由103CFU/g增至108CFU/g;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则变化不大,由10.94...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天时 姜涛 孔杰 魏宝振 筴金华 张艳红 栾生
利用以色列红罗非鱼品系(Israel strain of red tilapia,R)、吉富品系(GIFT strain of Nile tilapia,J)(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Blue tilapia,A)(O.aureus)、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N)(O.niloticus)等群体,构建了具有广泛遗传变异罗非鱼育种基础群体。采用人工定向交尾技术,获得了15个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内和65个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及其他群体间杂交全同胞家系。待家系平均体重5-8 g时进行标记,每个家系随机取样40尾标记个体放入养殖池中,采用逐渐提高盐度驯化至...
关键词:
罗非鱼 家系 群体 遗传力 选育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戚英鹤 魏安靖 赵四清 贝增明
检视常山胡柚种子4697粒,结果表明:单胚1878粒,占40.0%;多胚2819粒,占60.0%。受检11个单株和4个人工授粉组合的种子,均未发现全部是单胚或全部是多胚的单株或组合,表明常山胡柚种子为单多胚混合型。
关键词:
常山胡柚,胚,种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成理 陈晓鸣 史军义 易传辉
记述了珍贵观赏蝶种红锯蛱蝶Cethosia biblis和白带锯蛱蝶C.cyane的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红锯蛱蝶实验种群一年发生约8代,以未滞育幼虫和成虫越冬;成虫访花,也以腐烂水果为补充营养,卵聚产;幼虫5龄,具强烈的群集习性。白带锯蛱蝶一年发生约8代,以幼虫和蛹越冬;成虫访花,卵聚产;幼虫5龄,群集生活。两种蛱蝶均以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蒴莲属Adenia的三开瓢A.cardio-phylla和滇南蒴莲A.penangiana为幼虫寄主。
关键词:
红锯蛱蝶 白带锯蛱蝶 形态特征 习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