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3)
- 2023(10862)
- 2022(9668)
- 2021(9165)
- 2020(7703)
- 2019(17794)
- 2018(17826)
- 2017(34622)
- 2016(18994)
- 2015(21238)
- 2014(21313)
- 2013(21164)
- 2012(19362)
- 2011(17384)
- 2010(17105)
- 2009(15530)
- 2008(15053)
- 2007(13068)
- 2006(11145)
- 2005(9550)
- 学科
- 济(71934)
- 经济(71853)
- 管理(53711)
- 业(52002)
- 企(43844)
- 企业(43844)
- 方法(35609)
- 数学(30782)
- 数学方法(30409)
- 农(18530)
- 学(18499)
- 财(18462)
- 中国(17782)
- 业经(15703)
- 地方(14341)
- 理论(12738)
- 制(12504)
- 务(12469)
- 农业(12458)
- 财务(12405)
- 财务管理(12386)
- 和(12136)
- 贸(12084)
- 贸易(12080)
- 技术(12055)
- 企业财务(11818)
- 易(11731)
- 环境(11174)
- 银(10672)
- 银行(10617)
- 机构
- 大学(269489)
- 学院(266989)
- 管理(107298)
- 济(99928)
- 经济(97637)
- 理学(94124)
- 理学院(93067)
- 管理学(91372)
- 管理学院(90901)
- 研究(88908)
- 中国(63091)
- 科学(59277)
- 京(57331)
- 农(47385)
- 所(45423)
- 财(45409)
- 业大(44133)
- 研究所(42025)
- 中心(39524)
- 农业(37633)
- 财经(37356)
- 江(37245)
- 北京(35685)
- 范(34965)
- 师范(34560)
- 经(34022)
- 院(32359)
- 州(30718)
- 经济学(29075)
- 技术(28810)
- 基金
- 项目(191519)
- 科学(149402)
- 基金(138675)
- 研究(136054)
- 家(122397)
- 国家(121397)
- 科学基金(103449)
- 社会(83629)
- 社会科(79154)
- 社会科学(79132)
- 省(75386)
- 基金项目(74423)
- 自然(70001)
- 自然科(68355)
- 自然科学(68337)
- 自然科学基金(67086)
- 划(63918)
- 教育(62179)
- 资助(57596)
- 编号(54780)
- 成果(44371)
- 重点(42664)
- 部(41715)
- 发(40019)
- 创(39773)
- 课题(37730)
- 科研(37165)
- 创新(37042)
- 计划(36186)
- 教育部(35280)
- 期刊
- 济(103598)
- 经济(103598)
- 研究(75140)
- 学报(48564)
- 中国(45683)
- 科学(43020)
- 农(42557)
- 管理(37667)
- 大学(35596)
- 学学(33681)
- 财(33209)
- 农业(29904)
- 教育(28525)
- 技术(21725)
- 融(19588)
- 金融(19588)
- 财经(17506)
- 业经(17036)
- 经济研究(16546)
- 业(15082)
- 经(14759)
- 图书(14531)
- 科技(14112)
- 问题(13633)
- 理论(13418)
- 版(13274)
- 业大(12961)
- 实践(12510)
- 践(12510)
- 技术经济(12405)
共检索到371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彬林 李如治 黄昌澍 林全曾 金穗华
分别在热应激和非热应激期间对6头种公牛和40对母女牛采血,测定红细胞钾的遗传性,并用其他耐热性指标检验红细胞钾作为耐热性选择指标的遗传可靠性。结果,红细胞钾的遗传力,用公牛内半同胞法估计为0.248,用公牛内母女回归法估计为0.387。双亲协同遗传效应较单亲明显。双亲红细胞钾对女儿红细胞钾、直肠温度、呼吸率、血红蛋白、皮质醇和产奶量均有一定影响,红细胞钾作为耐热性选择指标是可靠的。
关键词:
乳牛 耐热性 红细胞 钾 遗传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拴仓 王永健
以耐热和热敏的黄瓜自交系R1和R29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1,F2,B1,B2)为材料进行了黄瓜耐热性遗传模型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黄瓜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以3个耐热自交系P1(R1,R2,R5)和4个热敏自交系P2(R21,R25,R28,R29)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杂交组合,配合力分析表明: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与特殊配合力方差之比较高,群体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亦较高,控制杂交组合耐热性的主要是一般配合力。
关键词:
黄瓜 耐热性 遗传模型 遗传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维杰 李秋玲 孙延鸣 王洪梅 王长法 李建斌 仲跻峰
研究中国荷斯坦牛HSP70-1基因与奶牛耐热性之间的关系。根据NCBI登陆号为AY149618(19526 bp)的HSP70-1基因序列设计9对引物分段扩增该基因全长,并用PCR-SSCP、PCR-RFLP和CRS-RFLP相结合的方法寻找中国荷斯坦牛HSP70-1基因编码区的多态位点,分析山东省3个现代化牛场产奶牛127头,并以直肠温度和红细胞钾离子浓度为荷斯坦牛的耐热指标,用SAS软件最小二乘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试验牛HSP70-1基因型与耐热指标的相关性。发现1 623 bp处发生G→A→C的复等位突变位点,2409 bp处发生G→A的突变;χ2检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牛群中两位点均未达到H...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长春 罗本钒 傅强 徐跃进 万正杰
为筛选适合夏季高温气候条件下生产的不结球白菜品种,并为耐热不结球白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对笔者所在实验室收集到的78份不结球白菜自交不亲和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武汉夏季自然高温环境进行了热害指数测定。结果发现,四季矮脚特白梗奶白菜(编号C72)的热害指数在所有材料中最低,并且植株对高温具有较强的耐受力。此外,经测定发现C72相比较于其他材料具有更高的POD、SOD酶活性和更低的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这些生理指标进一步表明C72具有更强的耐热特性。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遗传多样性 耐热性 热害指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康俊根 翟依仁
选用2个耐热的甘蓝亲本(3A,5A)和3个不耐热的亲本(1A,11A,8A)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方法Ⅱ,配制出15个杂交组合用于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代表加性遗传效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绝大部分,而特殊配合力方差比例很小,仅占总变异的4%,显性效应不显著。以两组耐热和不耐热的亲本材料(5A×1A,3A×8A)分别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连同双亲获得P1,P2,F1,F2,B1,B2共6个世代的试验材料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兼有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为钢 胡琳 盖钧镒
对8个小麦品种开花后的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耐热性在小麦品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耐热性的高低与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冠层温度显著相关,它直接影响到品种开花后的同化物积累量;叶片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冠层温度可以作为小麦抗热性育种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
小麦,品种改良,耐热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秋玲 鞠志花 贾祥捷 黄金明 李建斌 李荣岭 李芳 王长法 仲跻峰
【目的】分析638头中国荷斯坦牛HSF1基因多态性与耐热性的关系,以期为中国耐热奶牛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引物扩增HSF1基因,通过DNA测序、PCR-SSCP和PCR-RFLP技术筛查SNPs并分型,利用miRBASE数据库定位microRNA SNPs,利用SHEsis软件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构建,利用SAS软件对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个体耐热指标包括红细胞钾浓度、产奶量下降率、直肠温度和耐热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热应激状态下HSF1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发现2个microRNA种子序列新SNPs,T909C和G4693T。其中9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希勇 赵爱菊 李亚军 刘玉萍
以中国春-HOPE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大田生产条件下高温胁迫两种方法,对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膜热稳定性方法,还是利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进行耐热性评价的方法,HOPE的2A,3A,2B,3B和4B染色体代换到中国春相应染色体后,均显著提高了中国春的耐热性,证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HOPE的3D,4A,5A和5B染色体也表现与耐热性有关。利用单染色体代换系和不同耐热性代换系杂交组合,对耐热性的基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OPE 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效应,3A,2B,3A和4B染色体上的耐热性...
关键词:
小麦 耐热性 基因 染色体定位 遗传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如强 孙其信 张树榛
利用51份春小麦材料对3种耐热性方法进行了研究评价。供试材料在田间通过晚播计算各基因型的穗粒重感热指数(Se)或于籽粒灌浆期用塑料简棚进行遮盖处理并计算千粒重感热指数(Sg)评价其耐热性;而在室内采用膜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以相对热损伤率(RI%)大小评价基因型的耐热性。相关分析表明:Se在年际间和年份内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r=0.676**~0.757**),从而具有较好的重演性;而RI%与Sg呈显著正相关(r=0.328*)说明基因型的膜热稳定性大小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其田间的耐热性表现。上述方法指标将在今后的耐热性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春小麦,耐热性,筛选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虎渠 任全兴 刘艮舟
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比较 NC I、NCⅡ和 DIA 3种交配设计在不同遗传组成的群体中估计遗传力、显性比的可靠性;研究了等位基因频率、显性比,遗传力和近交系数对估计遗传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上说3种设计以 NCⅡ设计估计参数最好,DIA 设计次之,NCI 设计最差.2.群体的遗传组成成分对各种设计估计遗传参数有显著影响.3.在任何情况下,3种交配设计估计遗传力比估计显性比较为可靠;NCI 设计估计显性比的可靠性最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润深 夏文涛 陈兴勇 耿照玉
为分析热应激初期鸡血清生化指标及其变化幅度与耐热性能的关系,以64日龄的Anak 40(♂)与岭南黄鸡(♀)杂交F1代母鸡(n=30)为试验动物,实施(38±1)℃的热应激处理,并分析了5项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起始水平及热应激12 h内的变化幅度与耐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6 h后热死或存活鸡组(Ⅱ组)血清葡萄糖起始浓度((12.33±0.88)mmol/L)显著(P<0.05),且...
关键词:
鸡 热应激 生化指标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敏 苏慧 李阳阳 李金鹏 李金才 朱玉磊 宋有洪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的耐热性,筛选耐热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耐热评价模型,为耐热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黄淮海麦区大面积推广的20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高温(花后第14—20天,连续7 d高温处理)和自然条件2种处理,在灌浆后期测定小麦穗部冠层温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收获晾干后测定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根据高温处理和自然条件生长下各项指标的耐热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小麦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高温处理下各性状变异幅度为-14.89%—15.09%。通过对9个性状指标的相关分析,发现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单项指标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55.970%、15.530%和12.171%,代表了全部数据83.670%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热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耐热性强弱将20个小麦品种划分为3类,第一类耐热型8个品种;第二类中等耐热型7个品种;第三类高温敏感型5个品种。通过逐步回归方程建立了小麦耐热性的评价数学模型:D=-4.801+0.834X4+2.913X7+0.303X6+2.937X8-1.409X1-0.524X3+0.876X9(R2=0.986),利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预测值(VP)与D值基本一致,表明SOD活性(X4)、单穗粒重(X7)、CAT活性(X6)、千粒重(X8)、冠层温度(X1)、MDA含量(X3)和产量(X9)这7个指标可用于小麦耐热性品种的鉴定。【结论】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小麦耐热性评价是可行的;20个小麦品种被分为3类(耐热型、中等耐热型和高温敏感型);高温处理下,SOD活性、单穗粒重、CAT活性、千粒重、冠层温度、MDA含量和产量可以作为小麦耐热性的鉴定指标。
关键词:
冬小麦 花后耐热性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锦霞 王敏杰 闫伟
本文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和ITS-R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分离获得的27个乳牛肝菌属(Suillusspp.)真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和遗传关系研究。通过ITS序列比对鉴定出SP1、SP2、SP3、SP4、SP5、SP6、SP7、SP8、SP9、SF1、SF2、SF3、P.Lac-1、P.Lac-2、3′、3″、3#菌株属于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27株乳牛肝菌属真菌分为3个遗传类型,且每个遗传类型在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种。樟Ⅱ和1"与其余菌株的遗传距离较大,其原因可能是宿主和生境的影响。序列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出遗传差异,但ITS-RFLP方法更简单、实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建田 范双喜 张喜春 韩良玉
以6个结球莴苣品种为试验材料,从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研究耐热性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抽薹时间是理想的耐热性鉴定指标。POD和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与抽薹时间显著相关,因而可作为结球莴苣耐热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关键词:
结球莴苣 耐热性 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