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8.133.85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4)
2023(3755)
2022(3206)
2021(2874)
2020(2589)
2019(5838)
2018(5765)
2017(10078)
2016(6066)
2015(6713)
2014(6441)
2013(6506)
2012(6245)
2011(5839)
2010(5799)
2009(5192)
2008(5243)
2007(4700)
2006(4222)
2005(3833)
作者
(24015)
(20140)
(19957)
(18854)
(12685)
(10014)
(8791)
(8021)
(7888)
(7312)
(7143)
(6983)
(6818)
(6731)
(6588)
(6397)
(6278)
(6111)
(5998)
(5897)
(5629)
(5252)
(5039)
(4732)
(4717)
(4669)
(4628)
(4434)
(4424)
(4385)
学科
(17980)
经济(17950)
(13384)
管理(11888)
(11032)
(8949)
企业(8949)
方法(8062)
(7332)
数学(6828)
数学方法(6665)
中国(5917)
农业(5727)
(4526)
业经(3775)
(3703)
(3660)
水产(3586)
地方(3497)
(3407)
劳动(3401)
理论(3247)
人口(3239)
(3223)
(3120)
贸易(3118)
(3034)
环境(3016)
动物(3005)
及其(2964)
机构
大学(90713)
学院(88769)
研究(42110)
科学(33982)
(33619)
中国(28327)
(27941)
农业(27384)
经济(27279)
(26124)
管理(24860)
研究所(24612)
业大(23875)
理学(21381)
(21161)
理学院(21017)
管理学(20154)
管理学院(20052)
(17638)
农业大学(17449)
(17092)
中心(17037)
实验(16605)
实验室(15950)
(15623)
(15446)
重点(15183)
(14780)
科学院(14475)
技术(13398)
基金
项目(67998)
科学(49195)
(48741)
国家(48413)
基金(47413)
科学基金(36698)
研究(36668)
自然(29190)
自然科(28443)
自然科学(28423)
自然科学基金(27909)
(27410)
(25239)
基金项目(24635)
资助(20859)
社会(19688)
计划(19063)
科技(18886)
社会科(18453)
社会科学(18444)
重点(17222)
教育(16193)
(15045)
专项(14587)
科研(14526)
(14491)
(13454)
(13390)
(13190)
创新(12787)
期刊
学报(33469)
(30280)
经济(30280)
(30261)
科学(24979)
大学(22351)
学学(21775)
研究(21479)
农业(20249)
中国(20159)
(11992)
业大(10824)
管理(10113)
农业大学(8723)
(8556)
林业(8315)
(7621)
教育(7093)
自然(6543)
科技(6483)
中国农业(6042)
技术(5631)
自然科(5506)
自然科学(5506)
(5144)
金融(5144)
经济研究(4952)
资源(4938)
科技大(4872)
科技大学(4872)
共检索到13327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程冉  侯鑫  王欢  张沛东  康斌  李文涛  
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iwatensis)属鳗草科、虾形草属,与大多数分布于软底质(如泥沙)的海草不同,红纤维虾形草主要在岩石底质上生长,且通常生长在风浪流较强的环境中。为了探究通过移植的方式修复衰退虾形草床的可行性,于2019年4月—2020年8月在山东荣成马山里海域高、中、低3个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区域进行了红纤维虾形草移植实验,并对移植植株的存活率、形态、生长和生理状况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移植16个月后,高、中、低3种水动力条件下移植植株的存活率均分别为63.7%、61.0%和60.0%,但差异不显著;植株大小(株高、叶宽、根状茎直径等)、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在高水动力条件下获得最高值,且随时间变化显著。研究表明,3种水动力条件下移植的虾形草都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但高水动力条件更适于虾形草的生长,证实了在马山里海域通过本方法进行虾形草移植以修复衰退的虾形草床具有可行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春洋  史田  史国安  杨林菲  范学峰  高双成  张改娜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种苗的最适移栽时期,为其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凤丹’牡丹实生种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移栽时期,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移栽后根系活力、叶片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不同移栽时期的成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移栽期可能通过移栽时气温、土壤温度和移栽后土壤积温等环境因素影响‘凤丹’牡丹新根和植株的发育,适时移栽显著促进牡丹苗体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移栽时期,‘凤丹’牡丹植株生长期间的新根总数、木质化新根数、根系活力、叶面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枝条粗度、根生物量、枝条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壮苗指数均有一定差异,而枝条长度和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9月29日与11月28日移栽相比,单株木质化新根质量和叶面积分别增加了90.26%和51.22%,根系活力和净光合作用速率分别提高了93.53%和60.98%,单株生物量增加了46.00%。经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9月29日移栽的‘凤丹’牡丹成苗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依据植株生物量、壮苗指数与移栽期气象环境要素的依赖关系,明确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日均气温15~20℃气侯条件,是‘凤丹’牡丹的最适移栽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国辉  邓启云  万宜珍  王学华  
为了研究超高交水稻最大承载能力 ,比较了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培矮 6 4S/ E32较三系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 3在植株钾、硅和纤维素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比较其干重百分率 ,两组合钾差异不显著 ,但超级杂交稻茎节间硅和纤维素含量具有优势 ;超级杂交稻齐穗后节间的钾和硅淀积作用明显 ,叶片的钾撤退相对较少 ;高肥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因其干重增加而增多 ,其中叶鞘各要素的增重十分明显 ,高肥条件下干重百分率普遍下降 ,尤以硅为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一兰  付爱斌  刘唐兴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氮(N)肥运筹模式对双季水稻植株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早稻和晚稻均不施N肥为对照(CK),系统比较研究了早稻施N 120.0 kg/hm~2+晚稻施N 210.0 kg/hm~2(N_(120∶210))、早稻施N 150.0 kg/hm~2+晚稻施N 180.0 kg/hm~2(N_(150∶180))、早稻施N 180.0 kg/hm~2+晚稻施N 150.0 kg/hm~2(N_(180∶150))、早稻施N 210.0 kg/hm~2+晚稻施N 120.0 kg/hm~2(N_(210∶120))5种N肥运筹模式条件下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下,早、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大小顺序均分别表现为N_(150∶180)>N_(180∶150)>N_(210∶120)>N_(120∶210)>CK和N_(150∶180)>N_(180∶150)>N_(120∶210)>N_(210∶120)>CK;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叶片气孔导度(Gs)分别表现为N_(210∶120)>N_(180∶150)>N_(150∶180)>N_(120∶210)>CK和N_(120∶210)>N_(150∶180)>N_(180∶150)>N_(210∶120)>CK。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千粒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N_(150∶180)处理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 849.5,1 879.5 kg/hm~2。因此,早稻施N 150.0 kg/hm~2和晚稻施N 180.0 kg/hm~2的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聂书明  杜中平  徐海勤  
为了研究在非耕地区域种植蔬菜的问题,以菇渣、麦秆、菊芋杆、油菜杆、河沙、牛粪、羊粪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基质配方设计对设施内番茄的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纯牛粪)、C(菇渣∶麦秆∶河沙=4∶4∶2)和L(牛粪∶羊粪∶河沙=4∶4∶2)3种基质配方的番茄植株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在各生育期都较高,明显好于其它基质配方。因此,利用本地农业废弃物菇渣、麦秆、河沙、牛粪、羊粪等材料配置不同基质配方可完全满足设施番茄的生长,A、C和L 3种基质配方可作为青海省非耕地设施番茄栽培基质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俊婕  朱三明  郝淼  韩同宇  李玉  王高阳  杨修一  耿计彪  陈剑秋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包膜氮肥配施不同用量钾肥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适宜黑麦草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膜氮肥显著提高了黑麦草植株SPAD值、株高、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轲  唐磊  郭保卫  张洪程  霍中洋  戴其根  魏海燕  
为研究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植株倒伏的差异,在稻麦两熟制下,以2个常规粳稻(常农粳7号、超级稻南粳44)和2个杂交粳稻品种(甬优2638、甬优7号)为试材,设置水直播点播和条播2种方式,于齐穗后30 d,研究了不同直播方式高产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条播方式水稻倒伏比例较大,水稻植株基部第2,3节间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条播方式倒伏指数显著较高。点播方式水稻株高、重心高度高于条播方式,但相对重心高度低于条播方式。点播方式水稻基部第1,2节间长度显著小于条播方式,基部3个节间的茎秆内径长均显著高于条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喜  王倩华  葛晓阳  陈艳丽  丁颜朋  赵明哲  李付广  
【目的】设置不同的光质组合,明确不同光质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为提高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和加快棉花转基因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设置不同红蓝配比的光质组合B﹕R(蓝﹕红)=1﹕1、B﹕R(蓝﹕红)=3﹕1、B﹕R(蓝﹕红)=1﹕3和DL(日光灯),将CCRI12(中棉所12)棉花下胚轴切段依次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上(callus induction medium,CIM)、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embryogenic callus differentiation medium,ECDM)、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上(embryoid induction medium,EIM)和再生植株诱导培养基(regenerated-plantlet induced medium,RIM)上培养。统计在4种不同光质配比下,体细胞胚胎发生各个阶段对应的指标,包括愈伤增殖率(callus proliferation rate,CPR)、愈伤增殖量、胚性愈伤分化率、体细胞胚数量、生根率、下胚轴数量、再生棉花植株数量、叶绿素浓度等。【结果】与B﹕R=1﹕3和DL光质组合相比,B﹕R=1﹕1和B﹕R=3﹕1的光质组合均显著促进了愈伤的增殖率,但抑制体细胞胚长出下胚轴;与B﹕R=1﹕1和B﹕R=3﹕1相比,B﹕R=1﹕3和DL光质组合均促进胚性愈伤分化和诱导体细胞胚的产生,在诱导下胚轴生根方面,B﹕R=1﹕1组合生根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处理;B﹕R=1﹕3和B﹕R=1﹕1处理后下胚轴成苗数、植株高度和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B﹕R=3﹕1和DL光质组合,B﹕R=1﹕3的促进效果最明显。【结论】明确了不同光质组合在体细胞胚胎发生各个阶段的调控作用,在体细胞胚胎发生各个阶段可以选择性地应用最优的光质组合。其中红蓝配比为B﹕R=1﹕3的光质组合在整体上能促进棉花体细胞胚胎的发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莉  宿福园  李长林  裴忺  姚延兴  王燕  陈卫东  杨守坤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盆栽基质的理化性质,为筛选适合葡萄盆栽的基质及田间葡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扦插藤稔葡萄为试材,以不添加任何基质的园土为对照(Control),将园土、蛭石、椰糠、菇渣按不同体积比混合配制成7种有机栽培基质,分别为园土:蛭石为5:1(P1)、园土:蛭石:椰糠为4:1:1(P2)、园土:菇渣:蛭石:椰糠为3:1:1:1(P3)、园土:菇渣:蛭石:椰糠为2:2:1:1(P4)、园土:菇渣:蛭石:椰糠为1:3:1:1(P5)、菇渣:蛭石:椰糠为4:1:1(P6)、菇渣:蛭石为5:1(P7),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盆栽葡萄生长的影响。[结果]①菇渣能够有效降低基质容重,增加毛管持水量,增加基质的有机质、磷、钾和氮含量,同时促进盆栽葡萄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和地下部分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②7个不同基质配方的处理中,P6处理在葡萄植株种植前,有机质、磷、钾、铵态氮、硝态氮等营养元素含量都显著最高,种植后,各营养元素仍然显著最高,且前后降低幅度最大;P6与P7的容重显著最小,但P6的EC值又显著小于P7;且P6处理对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的促进效果均表现最为显著。[结论]综合比较不同基质配方基质营养元素、理化性质、微生物含量及其对盆栽葡萄生长量、根系特征等指标的影响,认为菇渣、蛭石、椰糠按4:1:1体积比混合最适宜于盆栽葡萄生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艳平  张彦浩  吴晓晓  李文涛  张沛东  
海水浊度升高是导致海草床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3个月的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水体浊度[2(对照)、10、20、30和40 NTU]对鳗草存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月后,鳗草植株的存活率随水体浊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趋势,10~40 NTU处理组植株存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浊度升高处理组植株地上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组降低了20.2%~74.7%。研究表明,水体浊度长期升高导致鳗草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显著下降,对鳗草的生长存活不利。本研究为阐明鳗草海草床退化机理和选划适宜修复区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慧  耿隆坤  房文红  来琦芳  田荣庆  赵兆龙  王富平  侯俊涛  俞鲁礼  刘振华  
本文介绍了通过采用引进河水、压碱降盐等改良水质的技术措施,使中国对虾首次成功地移植到内陆咸水水域。经过1个月的试养,中国对虾平均体长增长3.82 cm,平均体重为1.82 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悦  张会慧  周琳  魏殿文  
以蓝莓品种‘美登’为试验材料,设30%~45%(TR1)、>45%~60%(TR2)和>60%(TR3)3个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以无灌溉为对照(CK),测定蓝莓园根围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蓝莓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TR2、TR3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蓝莓根围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TR1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K相比,各处理均可促进蓝莓植株生长、冠幅增加以及枝条伸长、增粗;与CK相比,各处理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电子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一兰  刘唐兴  付爱斌  
灌溉方式是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重要的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植株理化和生特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了间歇灌溉(Ⅱ)、湿润灌溉(WI)和节水灌溉(WSI)3种灌溉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植株生理生化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各灌溉方式处理水稻植株的分蘖数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Ⅱ>WI>WSI;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Ⅱ和WI条件下,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早稻和晚稻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穗干质量大小顺序均为Ⅱ>WI>WSI,叶干质量均为WI>Ⅱ>WSI;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穗干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植株Ⅱ处理的有效穗数均最高,均显著高于WI和WSI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Ⅱ处理产量为最高,2个年份早稻产量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107.9,461.7 kg/hm~2和98.8,422.2 kg/hm~2,晚稻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250.1,683.6 kg/hm~2和220.3,661.8 kg/hm~2,其大小顺序均表现Ⅱ>WI>WSI。在稻田不同水分管理中,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贺  代红艳  张志宏  高秀岩  杜国栋  张馨宇  
目的病毒核酸分离是病毒基因组解析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建立草莓病毒的dsRNA分离方法,获得草莓主要病毒的部分基因组序列。方法采用改进的dsRNA分离方法,对草莓病毒指示植物和栽培品种中的病毒dsRNA进行分离,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RT-PCR来鉴定。结果不同草莓品种中病毒dsRNA的含量不同,试管苗叶片中dsRNA含量高于露地苗幼叶,而露地苗幼叶中dsRNA含量明显高于完全成熟叶。dsRNA对DNaseⅠ具有很强的耐性;当酶解缓冲液中含0.5mol·L-1NaCl时,dsRNA对RNaseA具有较强的耐性。利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能够有效回收凝胶中的dsRNA片段。应用RT-PCR技术,从凝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静  李春俭  江荣风  张福锁  
以普通结瘤大豆Braggcv.[Glycinemax(L.)Merr.]及其超结瘤突变体nts382为试验材料,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硼对大豆植株生长和根瘤固氮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硼条件下,植株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变粗变短,颜色加深;地上部生长点坏死,使植株长得矮小,干重降低;根系结瘤能力和根瘤固氮活性明显下降,说明硼不仅对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同时对根瘤的形成及其固氮活性都起着重要作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