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7)
2023(11203)
2022(10044)
2021(9573)
2020(7866)
2019(18189)
2018(18079)
2017(35150)
2016(19122)
2015(21496)
2014(21484)
2013(21032)
2012(19441)
2011(17412)
2010(17270)
2009(15495)
2008(14841)
2007(12582)
2006(10882)
2005(9477)
作者
(55873)
(46541)
(45777)
(43845)
(29284)
(22347)
(20817)
(18441)
(17543)
(16375)
(15955)
(15487)
(14619)
(14588)
(14292)
(14077)
(13865)
(13566)
(13122)
(13020)
(11599)
(11205)
(11117)
(10449)
(10395)
(10272)
(10251)
(10071)
(9224)
(9152)
学科
(75516)
经济(75443)
管理(51847)
(47045)
(38461)
企业(38461)
方法(33268)
数学(28819)
数学方法(28452)
(20642)
(20209)
中国(17952)
地方(17628)
(16858)
业经(15690)
农业(13637)
(12906)
贸易(12899)
环境(12523)
(12488)
(12347)
理论(12170)
(12008)
技术(10868)
(10283)
(10209)
财务(10143)
教育(10130)
财务管理(10124)
(9670)
机构
大学(264825)
学院(263340)
管理(105214)
(98549)
经济(96167)
研究(91620)
理学(91404)
理学院(90279)
管理学(88595)
管理学院(88130)
中国(66464)
科学(60965)
(57827)
(46848)
(45416)
研究所(43341)
业大(42923)
(42740)
中心(41176)
(37108)
(36852)
北京(36640)
师范(36524)
农业(35798)
财经(34736)
(34102)
(31582)
(30978)
师范大学(29763)
经济学(28009)
基金
项目(189877)
科学(148080)
基金(136632)
研究(136222)
(120765)
国家(119794)
科学基金(101813)
社会(82869)
社会科(78314)
社会科学(78290)
基金项目(73928)
(73857)
自然(68925)
自然科(67205)
自然科学(67188)
自然科学基金(65905)
(63326)
教育(61189)
编号(56332)
资助(55555)
成果(44491)
重点(42735)
(40668)
(40606)
(38560)
课题(38431)
科研(36490)
创新(35996)
计划(35404)
大学(34585)
期刊
(107009)
经济(107009)
研究(74648)
中国(49524)
学报(45476)
科学(42241)
(40916)
管理(36441)
大学(33001)
学学(30996)
(30178)
教育(29007)
农业(28925)
技术(21405)
(18777)
金融(18777)
业经(17956)
经济研究(16648)
图书(16276)
资源(15780)
财经(15664)
(14763)
问题(13780)
科技(13757)
理论(13320)
(13229)
实践(12441)
(12441)
(12330)
现代(11869)
共检索到376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秋燕  胡宝清  曾令锋  
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红水河库区典型区域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景观类型脆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变化核心是水田、旱地、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中覆盖荒草地、低覆盖荒草地、灌木林地与有林地,其中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著增加,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地、中覆盖荒草、低覆盖草地、旱地大幅度减少,裸岩砾石地相对变化幅度不大;②各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有较明显的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亦秋  鲁春霞  邓欧  焦有权  
通过1973—2010年4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水电梯级开发背景下以流域主要干支流为轴线的不同缓冲区内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异动态。结果表明:各缓冲区内不同时期的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在0.13~0.39之间变动,由内向外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有增大的趋势;各缓冲区内各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均达到理论可利用程度的60%以上,内圈开发利用更加活跃,处于土地利用发展时期的时间也更长;内圈受到的人为干扰最大,形状指数最小,斑块的几何形状最简单,外圈相反;各圈层的景观破碎度指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内外圈分别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景观本身的复杂性而使得景观多样性指数偏大;外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柳晶辉  杨坤  张力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库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以2000和2004年的多源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生成土地分类数据,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速度、景观优势度变化以及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库区在这4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结构上没有显著改变,但是耕地、建设用地增加,林地、未利用地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及景观均匀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及非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林地减少加剧库区的水土流失,导致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应采取措施促使库区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地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雅如  肖文发  滕明君  冯源  
1992—2012年,受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发生剧烈变化,论文选取工程建设重要时点1992、2002、2006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图,探讨景观格局指数在30~1 00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1)所选取的27个景观指数中,有14个对空间粒度变化高度敏感、3个中度敏感、7个低敏感、3个不敏感;不同类型景观(除裸地外)粒度效应规律相似。2)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变粗呈5种变化规律:单调下降、单调上升、阶梯状上升、无明显变化、先增大后迅速下降。形状指数粒度效应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明显,聚集度指数、面积-边缘指数、多样性指数随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不受粒度粗细影响。因此,景观格局分析最适宜粒度范围为30~60 m。3)1992—2012年三峡库区整体景观异质性增大、优势度降低、呈小斑块密集格局;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破碎化加剧,林地面积稳步提升,连通性提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婷  侍昊  徐雁南  薛建辉  褚军  耿庆宏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和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土地利用面积的动态变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结构与形状变化的特征,其中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与景观异质性改变为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2)从面积变化上看,研究区大量耕地、裸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罗鼎  冯艳  彭建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根据贵州省猫跳河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90年、2002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为喀斯特其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1973年-1990年,由于陡坡开荒以及城镇化发展,流域内旱地、裸岩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水田、灌木林、其它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19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阳兵  白晓永  邱兴春  周国富  兰安军  周绪  熊康宁  
基于黄平县2004年的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研究了黄平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石漠化土地中以灌木林地、低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山区旱地、石质旱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占较大比例。轻度石漠化土地中以低覆盖度草坡和中密度草坡为主,中度石漠化土地以未利用地和低、中覆盖度草坡和石质旱地为主,强度石漠化土地以石质旱地和未利用地为主。灌木林地中中度石漠化最高可占4.17%,低覆盖度草地中轻度石漠化比例最高为62.09%,未利用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可达56.95%、强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43%,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蔡满堂  许勇太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粤西南华农场3个时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生产性用地中,斑块类型、斑块数目与面积变化较大。70年代,景观优势度较高,多样性和均匀性较低;80年代,随斑块类型和斑块数量的增加,景观多样性、均匀性显著增加,破碎化指数增大,景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90年代,一些斑块类型逐渐消失,景观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性较80年代有所下降,斑块密度和破碎化指数已降至接近70年代水平。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时序特征看,市场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倾向性是导致景观格局阶段性变化的根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飞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孔祥德  丁建丽  赵睿  何祺胜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该绿洲现已成为新疆主要的农业区和棉花基地。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强度开始加大。本研究利用1989年和2001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计算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等指标,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景观格局及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得出:多样性指数从1.304降低到1.190,优势度指数从0.305升高到0.419,均匀度指数从0.8104降低到0.7396,破碎度指数从0.0177升高到0.0225,并揭示出土地利用类型三增两减(盐碱地、水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路庆斌  方琳娜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1993、20012、007年3期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对3期土地利用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S分别计算三个时期土地利用图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①大兴区的景观类型主体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从1993-2007年,大兴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园地、草地、水域、荒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②大兴区景观格局的总体破碎化程度逐年增加,斑块形状相似性变小,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景观分离度持续增加,各类景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正  王军  白中科  郭义强  邱杰  
分析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状况及驱动因子。基于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年均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5个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3年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的变化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明显增加,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呈增长趋势。(3)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的区域变化差异较大,牧草地区域变化差异较小;贵州省西部地区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研究目的:综述喀斯特地区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论: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较少,是LUCC研究的薄弱区域。⑵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和过程变化的研究刚起步,需要深入研究以解释其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⑶在驱动力方面,对城市化、政策、制度以及全球化等因素及它们间如何共同作用于LUCC涉及较少。⑷如何建立具有良好空间表达能力并能反演LUCC历史过程和预测未来变化的模型,有待深入研究。⑸LUCC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福利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对此如何响应的研究将是喀斯特地区LUCC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本昀  申怀飞  郑敬刚  吴国玺  
利用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类型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分区中;②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作用,造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对较高,景观优势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平原地区,农业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主体地位,景观则呈现较低的多样性性和均匀度,而在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的山地平原过度地区,加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土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京  常庆瑞  陈涛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根据国标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耕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果园)、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内陆滩地、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和其他土地(裸地、沙地、沼泽地、设施农用地)共7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分析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跃红  安裕伦  马良瑞  李雪  
基于GIS与RS技术,以贵州省喀斯特山区坡度大于25°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60年1∶50000地形图、199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以及2010年的环境减灾卫星(HJ-1A/1B)影像,解译获取1960、1990、2010年3个时间点的土地利用数据,并结合贵州省水文地质图、坡度图进行陡坡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1960-1990年的30年间,有林地、灌木林、水体呈减少趋势,其中灌木林减少的最多,其次是有林地;而草地、建设用地、裸岩和耕地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草地增加的最多,其次是耕地。②1990-2010年的20年间,灌木林、裸岩、耕地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减少的最多;而有林地、疏林地、草地、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疏林地增加的最多。③随坡度增加覆盖比例呈降低趋势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有林地、疏林地、水体、建设用地和耕地;随坡度增加覆盖比例呈增加趋势的土地利用为灌木林、草地和裸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