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
2023(573)
2022(545)
2021(513)
2020(517)
2019(850)
2018(847)
2017(1305)
2016(874)
2015(942)
2014(962)
2013(983)
2012(964)
2011(852)
2010(933)
2009(899)
2008(924)
2007(804)
2006(731)
2005(718)
作者
(4399)
(3746)
(3735)
(3489)
(2509)
(1920)
(1608)
(1537)
(1443)
(1401)
(1347)
(1329)
(1277)
(1255)
(1226)
(1219)
(1155)
(1108)
(1103)
(1095)
(1056)
(1056)
(960)
(935)
(922)
(912)
(877)
(857)
(839)
(835)
学科
(2076)
(1866)
虫害(1689)
(1689)
病虫(1578)
病虫害(1578)
(1556)
管理(1522)
防治(1256)
(1250)
(1183)
及其(1169)
(1062)
经济(1062)
(1001)
(965)
银行(957)
(916)
企业(916)
(893)
制度(771)
(771)
(738)
病害(680)
中国(663)
(646)
金融(645)
各种(631)
(602)
生物(571)
机构
学院(13172)
大学(12847)
(8050)
研究(6853)
农业(6590)
科学(6160)
业大(5055)
(4910)
中国(4821)
研究所(4544)
农业大学(4230)
(4139)
(3694)
(3633)
实验(3450)
(3394)
实验室(3330)
重点(3142)
中心(3010)
科学院(2845)
(2818)
技术(2575)
(2533)
管理(2409)
经济(2348)
(2237)
生物(2236)
(2223)
科技(2147)
(2124)
基金
项目(9972)
(6949)
国家(6895)
科学(6463)
基金(6418)
科学基金(4922)
(4719)
自然(4317)
自然科(4214)
自然科学(4206)
自然科学基金(4131)
研究(4065)
(3840)
科技(3806)
计划(3359)
基金项目(3323)
(3003)
资助(2813)
专项(2676)
(2612)
重点(2539)
农业(2408)
科研(2180)
技术(2142)
(2099)
(2066)
创新(2004)
教育(1669)
社会(1617)
(1565)
期刊
(7823)
学报(7683)
农业(5403)
大学(5071)
学学(5044)
科学(4687)
中国(4286)
(3540)
经济(3540)
业大(3137)
农业大学(2798)
(2666)
研究(2401)
(1872)
(1765)
金融(1765)
中国农业(1738)
林业(1579)
自然(1532)
自然科(1479)
自然科学(1479)
(1326)
农林(1214)
(1214)
科技(1159)
(1124)
农业科学(1064)
西南(1052)
科技大(1011)
科技大学(1011)
共检索到21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志龙  林立  王国良  祝志勇  徐湾湾  
为了明确浙江省红枝鸡爪槭枝枯病的病原种类,在浙江省四明山区域采集红枝鸡爪槭枝枯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炭疽病菌落进行纯化和单菌丝段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Sutton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病样中共分离到6个炭疽病菌菌株。菌株的分生孢子圆柱形,单孢无色,具1个油球,两端钝圆,大小(18.23~11.76)μm×(4.46~2.94)μm(平均14.79μm×4.06μm);附着孢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平滑,大小为8.67μm×4.52μm,与胶孢炭疽病菌相似。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红枝鸡爪槭植株上的当年生枝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胶孢炭疽菌对红枝鸡爪槭的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顾建锋  王暄  李红梅  
2013年2月从宁波口岸进境的日本鸡爪槭(Acer palmatum)树木根际介质中检测到1种短体线虫,由于短体属线虫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可对多种作物造成危害引起根腐病,因此对该种线虫进行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旨在为中国口岸植物检疫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形态学特征鉴定的方法将该线虫群体初步鉴定为日本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japonicus Ryss,1988),其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唇区有3个浅环,第1个唇环前端凸出;口针长而粗壮;阴门位置靠后,V值为84.0~88.7;受精囊内无精子;后阴子宫囊短,长度为12.4~21.5μm;尾细长,末端光滑。结合核糖体DNA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君芳  胡国良  俞彩珠  游龙德  叶玉珠  
笋用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竹疯病。该病发生普遍而严重 ,当前已成为发展笋用竹生产的一大障碍。研究结果表明 :在 3月底到 4月中旬或 9月 ,清除林中病枝 ,集中林外烧毁 ,防治效果达 92 % ;清除病枝后喷洒 50 %多菌灵 50 0倍液或 2 5%三唑酮 50 0倍液 ,防治效果分别可达 99%和 97% ;仅喷洒 50 %多菌灵 50 0倍液或 2 5%三唑酮 50 0倍液 ,每周 1次 ,连续 3次 ,防治效果均达 1 0 0 %。表 3参 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占爽  杨静  胡军华  吴玉珠  吴望  张嘉  陈娜  周彦  
2020年春季,于重庆市长寿区柑橘园内采集大雅柑典型枯斑病果实,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菌株CS11,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CS11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向健康的柑橘盆钵苗喷洒CS11孢子悬液可致植株患病,从患病样品中分离得到菌株CS11,确认CS11是致病病原菌;CS11对大雅柑(Citrus reticulata.cv. dayagan)、有核沃柑(Citrus rtemple×Dancy)、塔罗科血橙(Tarocco blood orange(Citrus sinensis(L.)Osbeck))和尤力克柠檬(Citruslimon)的叶、枝、果实均具有致病性。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显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乳油、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5种杀菌剂对CS1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等4种药剂的EC50值均小于10 mg/kg。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恒树  华战迎  范灵姣  王红清  
为鉴定近2年北京市草莓苗圃及生产园大发生的,给草莓种苗产业及生产者带来严重损失的草莓枯死萎蔫病症的病原以及采取适宜的防控措施,以发生枯萎病症的‘红颜’草莓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且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另外对病原菌做杀菌剂室内毒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导致北京地区‘红颜’草莓枯萎病发生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 2)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百菌清与腈菌唑等杀菌剂能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的生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晓凤  刘苗  周倩  杨华  
2021年春季,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正清制药青风藤基地和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分别采集青风藤叶枯病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并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借助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系统学分析,明确青风藤叶枯病病原为交链隔孢(Alternaria alternata)。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5种药剂(95%苯醚甲环唑、98%咪鲜胺、96%己唑醇、96.5%丙硫菌唑、98%嘧菌酯)进行筛选,结果显示95%苯醚甲环唑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043 6 mg/L;98%嘧菌酯抑菌效果最差,EC_(50)值为8.447 3 mg/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占爽  杨静  胡军华  吴玉珠  吴望  张嘉  陈娜  周彦  
2020年春季,于重庆市长寿区柑橘园内采集大雅柑典型枯斑病果实,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菌株CS11,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CS11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向健康的柑橘盆钵苗喷洒CS11孢子悬液可致植株患病,从患病样品中分离得到菌株CS11,确认CS11是致病病原菌;CS11对大雅柑(Citrus reticulata.cv. dayagan)、有核沃柑(Citrus rtemple×Dancy)、塔罗科血橙(Tarocco blood orange(Citrus sinensis(L.)Osbeck))和尤力克柠檬(Citruslimon)的叶、枝、果实均具有致病性。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显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乳油、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5种杀菌剂对CS1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等4种药剂的EC50值均小于10 mg/k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晓凤  刘苗  周倩  杨华  
2021年春季,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正清制药青风藤基地和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分别采集青风藤叶枯病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并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借助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系统学分析,明确青风藤叶枯病病原为交链隔孢(Alternaria alternata)。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5种药剂(95%苯醚甲环唑、98%咪鲜胺、96%己唑醇、96.5%丙硫菌唑、98%嘧菌酯)进行筛选,结果显示95%苯醚甲环唑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043 6 mg/L;98%嘧菌酯抑菌效果最差,EC_(50)值为8.447 3 mg/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肇家  李汶晋  毛跃彦  贺林生  李姝江  
[目的]探究栾树枝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栾树枝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栾树枝枯病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测定法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光照和温度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以及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条件,初步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病栾树枝干皮层出现多个灰白色圆形斑块,斑块边缘洁白不规则,皮层干枯坏死,分离得4种类型微生物;利用柯赫氏法则,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确定引起栾树枝枯病的病原菌是小新壳梭孢(Neo fusicoccum parvum),分离频率为72%。该病原菌在胡萝卜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直径达6.20 cm,产孢量最多,为100.95 × 10~7/mL;碳源以葡萄糖、D-果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以牛肉膏最好;菌丝和产孢适合在偏碱性、25℃环境中生长,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慢、产孢量少,光照12 h及以上培养效果好,产孢量最大可达77.55 × 10~7/mL;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条件分别为50℃处理30 min和60℃处理15 min。[结论]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能引起栾树枝枯病,其对环境适应性好,生长繁殖能力强,有很强的致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费诺亚  李媛  石凌波  孟婷婷  傅俊范  严雪瑞  
【目的】2015年6月在来自湖北随州的蓝莓苗木中,发现一种由帚梗柱孢霉引起的枝枯病。本研究开展了致病菌的鉴定工作,为病害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病样分离物通过组织分离、单孢分离及纯化后,用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致病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ITS序列比对及基于EF-1α,β-tubulin和Histone 3三段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的联合确定,同时本研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通过分离及致病菌测定后,选取代表菌株HBSZ05Ba进一步研究。形态学特征及ITS比对结果均将代表菌株划分入帚梗柱孢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一光  林羽  陈方永  杨小平  
为了查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大面积杨梅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杨梅枝条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种主要真菌分离物HN01。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聚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ydowiana)。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聚多拟盘多毛孢是导致杨梅枝条枯死的病原菌。筛选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1.21mg/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一光  林羽  陈方永  杨小平  
为了查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大面积杨梅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杨梅枝条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种主要真菌分离物HN?01。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聚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ydowiana)。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聚多拟盘多毛孢是导致杨梅枝条枯死的病原菌。筛选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1.21 mg/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瑞  李向东  王洁  刘金亮  竺晓平  张广民  
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表现黄化、丛枝、顶枯等症状的绣线菊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约1.2kb的特异性片段。测序结果证明其病原为植原体。RFLP和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物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rⅠ-B亚组。与GenBank中其他植原体分离物序列比较,发现该分离物与16SrⅠ-B亚组中的西方翠菊黄化植原体(SAY)同源性高达99.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倩中  荣立苹  李淑顺  唐玲  闻婧  
以鸡爪槭花粉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基法进行离体培养,研究鸡爪槭花粉活力及贮藏特性。结果表明,鸡爪槭花粉萌发观察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不同浓度蔗糖、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有显著影响,确定了最适宜鸡爪槭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为15%蔗糖+0.01%硼酸。不同的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有显著的影响,且花粉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室温条件下贮藏鸡爪槭花粉15 d之后完全丧失萌发能力,冷藏处理的花粉在20 d后花粉活力降至28.1%,而冷冻贮藏的花粉贮藏20 d以后花粉活力仍为46.6%。冷藏(4℃)和冷冻(-20℃)有利于保存鸡爪槭花粉,如花粉保存15 d之内,冷藏和冷冻条件均可以;如保存15 d以上,则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淑顺  李倩中  唐玲  刘晓宏  荣立苹  
利用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研究了‘金陵黄枫’等黄叶鸡爪槭品种PSⅡ光化学活性、能量分配及日灼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金陵黄枫’的Fv/Fo、Yield等荧光参数显著高于‘荷兰黄枫’及原变种,而该品种的ETR及qP与另外2个品种无显著差异。分析表明qN高的品种日灼伤害更严重,并且,易受日灼伤害的品种同时具有较低的实际光化学反应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