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2)
2023(9692)
2022(7509)
2021(6784)
2020(5627)
2019(12114)
2018(12414)
2017(23146)
2016(13267)
2015(14579)
2014(14933)
2013(14048)
2012(12859)
2011(11358)
2010(11409)
2009(10349)
2008(10334)
2007(9386)
2006(8133)
2005(7552)
作者
(40429)
(33719)
(33219)
(32040)
(21420)
(16126)
(15138)
(13118)
(12724)
(11944)
(11525)
(11364)
(11142)
(10802)
(10730)
(10360)
(10019)
(9951)
(9861)
(9418)
(8534)
(8500)
(8349)
(7645)
(7621)
(7576)
(7454)
(7373)
(6976)
(6904)
学科
(44067)
经济(43996)
管理(31943)
(30809)
(24040)
企业(24040)
方法(15527)
中国(15495)
(14716)
(14391)
数学(12825)
数学方法(12620)
(12439)
(12184)
业经(11579)
(9973)
农业(9668)
(9651)
银行(9602)
(9246)
(9244)
金融(9238)
地方(9183)
理论(8816)
(7439)
(7399)
财务(7366)
财务管理(7351)
技术(7240)
企业财务(7100)
机构
大学(181594)
学院(180872)
研究(69792)
(65141)
经济(63482)
管理(60264)
中国(51816)
理学(51192)
理学院(50463)
管理学(49191)
管理学院(48868)
科学(46951)
(40017)
(39568)
(37554)
研究所(34620)
(32955)
业大(31680)
农业(31370)
中心(31243)
(29214)
(26071)
(26063)
师范(25647)
财经(25626)
北京(24957)
(23370)
(23139)
(23017)
技术(22307)
基金
项目(125166)
科学(96887)
基金(89441)
研究(86906)
(82046)
国家(81407)
科学基金(66906)
社会(52915)
社会科(49952)
社会科学(49941)
(49277)
基金项目(46716)
自然(44770)
自然科(43740)
自然科学(43724)
自然科学基金(42941)
(42723)
教育(40223)
资助(35861)
编号(34529)
重点(29764)
成果(29552)
(27008)
(26550)
课题(25613)
(25475)
计划(25076)
科研(24526)
创新(23927)
(23845)
期刊
(73600)
经济(73600)
研究(53059)
中国(40397)
学报(38831)
(37071)
科学(32943)
大学(28333)
学学(26892)
(25565)
农业(24715)
教育(24514)
管理(22659)
(17756)
金融(17756)
技术(13820)
(13550)
财经(12536)
业经(12225)
经济研究(12173)
业大(10889)
(10820)
(10775)
问题(9925)
林业(9512)
科技(9450)
农业大学(8618)
图书(8534)
现代(7950)
资源(7796)
共检索到275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钟玥   范震宇   贯春雨   曹业萍   李青晨   梁艳  
【目的】研究长期继代的红松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非胚性化及体胚(somatic embryogenesis,SE)分化启动的生理特性,探讨不同胚性的愈伤组织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对应关系,为突破红松体胚发生中的EC胚性难以保持的技术瓶颈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红松长期继代获得的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分别为继代2个月和继代6个月的白色、黄色、水渍型、纤维化、褐化、含早期球形胚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形态特征、生理指标、体胚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继代保持2-6个月获得的6种类型红松愈伤组织在颜色、质地等外部形态与组织细胞学特征,以及增殖速度与体胚分化能力方面差异明显,在继代2个月的白色高胚性愈伤组织(C1)中观察到明显的原胚团(PEMs)结构,并且这种类型愈伤组织能分化出球形胚,在其它5种类型的愈伤组织(C2-C6)中观察到PEMs结构的解体,以及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和降解的细胞,未见有球形胚的分化。高胚性的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最高;高活性POD出现在高胚性的愈伤组织和褐化的愈伤组织中;SOD活性在高胚性的愈伤组织和有球形胚分化的愈伤组织中较低,而在增殖速度快的黄色愈伤中SOD活性较高;有球形胚分化的愈伤组织和低胚性的白色愈伤组织CAT活性最高;水渍型和纤维化的愈伤组织SOD、POD、CAT活性均较低。【结论】长期继代的红松EC保持胚性或失去胚性以及体胚分化启动过程受细胞内保护酶和贮藏类物质协同调控,高含量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利于红松EC维持胚性,SOD、POD、CAT这3种关键酶在不同颜色质地的红松愈伤组织形成中的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力旺  李玲  韩一凡  韩素英  Dietrich Ewald  
以华北落叶松继代、增殖培养的不同类型的胚性及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 ,测定其氨基酸、糖类、酚酸、激素以及离子的含量 ,结果表明 :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十分明显 ,质地硬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中 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胚性愈伤组织的 2倍以上 ,经ABA处理后 ,胚性愈伤组织中多糖及邻苯二酚含量急剧升高 ;三糖含量与不同基因型密切相关 ;乙烯释放量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高于胚性愈伤组织 ;金属离子CO+ + 的含量 ,胚性愈伤组织是非胚性愈伤组织的 12倍 ,胚性愈伤组织中铵态氮 (NH+4)与硝态氮 (NO-3)的比值是非胚性愈伤组织中的 10倍以上 ;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理生化机理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茜  张存旭  秦萍  
【目的】探讨白皮松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与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以白皮松体细胞胚发生诱导阶段不同发育时期的胚性愈伤组织(EC)和非胚性愈伤组织(N-EC)为材料,对其不同培养时间(5,15,25和35 d)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抗氧化物酶(POD,SOD,CAT)活性进行研究。【结果】EC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在培养25 d时达到峰值,N-EC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培养15 d时达到峰值;EC中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N-EC淀粉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EC中抗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N-EC,SOD活性在培养15 d时达到峰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国  梁国鲁  韩素英  胡钠梅  齐力旺  
以落叶松未成熟合子胚诱导的16个胚性细胞系为材料,对继代培养的细胞系间及不同世代间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胚性细胞系随继代培养时间的增加,总体体细胞胚分化能力逐渐下降,平均体细胞胚分化率从继代培养第7次后的335.6个.g-1降低到第22次后的268.2个.g-1,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率逐步增加,从5.4%上升到40.0%;不同细胞系间体细胞胚分化能力及稳定性差异明显,分化能力较高的细胞系染色体数目变异几率相应较小,在继代培养第25次后,细胞系a214染色体数目变异率为0%,体细胞胚分化率为416.1个.g-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依宁   雷雪   李欣   高燕会  
【目的】探究石蒜‘梦幻少女’Lycoris chinensis×radiata ‘Astro Girl’体胚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学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明确‘梦幻少女’体胚发生的特征,提高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球繁殖效率,为石蒜属新品种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石蜡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测定了0~40 d‘梦幻少女’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体胚可溶性淀粉及总蛋白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多胺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1)体胚发生过程中,从球形胚到短暂膨大约20 d,进一步分化为心形胚、棒状胚和子叶胚,膨大的球形胚后期或心形胚时期基部会形成维管束。(2)体胚发生过程中,总蛋白质和淀粉、抗氧化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淀粉变化与球形胚的形成呈正相关,与体胚形态建成和体胚成熟呈负相关。总蛋白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与子叶胚形成呈正相关,与子叶胚的成熟发育呈负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与球形胚、子叶胚时期呈负相关,与心形胚、棒状胚时期呈正相关,表明储能作用的淀粉、蛋白质及与植物生理密切相关的抗氧化酶对体胚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3)体胚发生过程中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和多胺(PAs)变化显著,腐胺(Put)、精胺(Spm)和亚精胺(Spd)的变化共同决定多胺的变化趋势,多胺和多胺氧化酶活性主要在体胚分化早期发生明显积累,与球形胚分化呈正相关;在子叶胚的形成期,精胺与亚精胺呈正相关;在子叶胚成熟期,腐胺、精胺和亚精胺3个指标呈现腐胺先下降后上升,精胺、亚精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在‘梦幻少女’体胚发生的0~40 d,体胚形态经历了原胚—球形胚—心形胚—棒状胚—子叶胚的过程。其中,生理特性变化显著,淀粉的积累或消耗可能是球形胚形成、体胚后续形态发育与成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子叶胚形成及成熟时期,总蛋白质、过氧化酶活性和多胺的变化可能发挥着相应密切的联合作用。多氨氧化酶活性与多胺的活跃积累可能有利于体胚早期发育。图4参3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顾玉红  高述民  李凤兰  胡青  杜景川  王艳华  
为揭示文冠果体胚形态建成过程中蛋白质组分的变化规律和确定标记性蛋白,以文冠果种胚离体培养诱导体胚发生过程中所获得的非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及再生植株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进行文冠果体胚形态建成过程中蛋白质组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蛋白质组分最少,随着体胚形态的建成,蛋白质组分逐渐增多,再生植株时期的蛋白质组分减少。胚性愈伤组织、鱼雷胚、子叶胚及再生植株的标记蛋白质依次为23.0ku(pI6.9)的蛋白质、27.1ku(pI7.5)的蛋白质、25.1ku(pI6.6)和26.2ku(pI6.6)的蛋白质、23.2ku(pI9.5)的蛋白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秀莲  张新英  叶炜  赖钟雄  
以红核子龙眼不同保存时间(5个月、3 a、13 a)的不同发育阶段体胚为材料,对限制生长保存后的胚性愈伤组织(EC)的体胚发生过程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筛选10条随机引物,对EC不同发育阶段体胚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龙眼EC不同发育阶段体胚的RAPD谱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同保存时间的EC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相对变异率都保持在比较小的变异范围内,小于5.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建宁  闫乐艳  陈哲  戴子淳  胡梦蝶  
【目的】垂体是动物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生长激素细胞是垂体的重要组成细胞之一,探究生长激素细胞的分化规律对于研究垂体组织的发育以及动物发育生物学至关重要。已知糖皮质激素对于出生后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作用,但糖皮质激素对胚胎期动物发育的作用研究不多。虽然在哺乳动物上的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调控胚胎期垂体的分化和发育,但糖皮质激素在鹅胚垂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方法】本实验通过体内和体外研究糖皮质激素类激素地塞米松在鹅胚垂体发育中的作用。通过向发育不同阶段的鹅胚内注射地塞米松,向体外培养的原代垂体细胞添加地塞米松,利用放射免疫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地塞米松对GH蛋白、GH mRNA以及GR mRNA表达变化,研究地塞米松对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胚内注射的地塞米松显著提高了胚胎血浆中的GH蛋白含量,同时提高了垂体组织中的GH mRNA和GR mRNA表达量;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的地塞米松提高了含有GH的垂体细胞数量,也提高了细胞中GH mRNA和GR mRNA表达量。可见,不管是蛋内注射还是体外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都能有效诱导GH mRNA和蛋白在垂体细胞中表达。【结论】糖皮质激素在鹅胚垂体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鹅胚垂体表达GH,诱导垂体生长激素细胞的分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雨  尚福强  潘丕克  张利民  崔震海  刘涛  徐阳  徐庆祥  
【目的】揭示不同种源红松在同一试验地生长、结实、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年生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3个有代表性的种源红松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结实、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结果】1)不同种源红松在总生长量、当年生长量、当年结实量、种长、种宽和百粒质量上差异显著(P 黑龙江种源>吉林种源,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种子含水率显著大于吉林种源,各种源种子生活力差异不显著,均在95%以上;2)不同种源红松间光合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辽宁种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叶绿素a/b最小。除胞间CO_2浓度外的其他光合指标在不同种源间差异显著(P 辽宁种源>吉林种源。3)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红松的初始荧光(F_o)、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II潜在活性(F_v/F_o)均显著大于吉林种源红松(P <0.05)。【结论】不同种源红松生长、结实与光合生理特征上有显著差异,初步得出辽宁种源红松生长较快,结实量较高,光合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培育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惠华  赖钟雄  林玉玲  苏明华  
【目的】分离克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胚性愈伤组织乙烯合成关键酶ACO(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oxidase)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龙眼体细胞胚胎(以下简称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结合RACE法,获得龙眼胚性愈伤组织ACO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和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克隆得到龙眼胚性愈伤组织ACO基因1315bp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534854),该c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荆茹月  霍坤  李志辉  
【目的】通过组织细胞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三种方法为香樟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区分提供了可靠的判断依据,建立起愈伤组织的胚性发生能力与生化代谢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可以提高香樟体胚诱导率、优化体胚发生体系。【方法】以长沙7月初采摘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的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诱导出四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对其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以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多为白色,表面散布淡黄色颗粒,细胞壁厚质浓、细胞体积较小,排列紧密,在电镜下表面细胞成团分布,大小近似,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而非胚性愈伤组织多为灰色、白色或深黄色,细胞壁薄,内含物少,空泡化明显,细胞多数衰老、破碎,在电镜下非胚性愈伤表面细胞不饱满大部分死亡破裂,且表面存在附着物,内部几乎没有细胞器。且胚性愈伤组织的适应性、抗逆性强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对于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位置来说,非胚性愈伤组织先发生在两片子叶的中间向外部扩增。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位置有三种:一种是发生在胚根端,第二种发生在已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外侧,第三种褐化的愈伤组织边缘。【结论】四类愈伤组织中有三类为非胚性愈伤组织,一类为胚性愈伤组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金超   边力   潘滢   李凤辉   潘鲁莹   张子阳   吴丹   常青   陈四清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背鳍鳍基和腹鳍出膜;9 d披透明圆形小鳞;12 d鳔和腹两侧后匙骨清晰可见;14 d出现第2背鳍支鳍骨和臀鳍支鳍骨;16 d披锥形小鳞,上、下颌出现锥形齿;19 d分化出第2背鳍鳍条和臀鳍鳍条;20 d尾柄下侧长出尾鳍鳍条;24 d时,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形态发育完全;27 d鳔大量充气。可量性状变化的曲线方程R2值均>0.90,第1背鳍鳍高,4~30 d呈指数递增;视囊0~11和11~20 d为线性递增,0~11 d递增程度<11~20d,21~30d为指数递增;口裂4~13和22~30d为线性递增,13~22d为线性递减;全长、体长、体高和矢耳石直径等拐点前为线性递增,拐点后为指数递增,拐点集中在19~23 d。初孵仔鱼共27对肌节,头部6对,躯体21对;仔鱼末期,第2背鳍支鳍骨数为31~36根,臀鳍支鳍骨数为33~35根;稚鱼末期,第2背鳍和臀鳍鳍条数与支鳍骨数相对应,胸鳍鳍条数为15~18根,尾鳍鳍条数为12根;早期幼鱼45 d时,鳍条分节明显,第2背鳍鳍条2节,臀鳍鳍条3节,尾鳍鳍条为7~10节,50 d躯体4~5条黑色条带。研究较详尽地描述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丰富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基础资料,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指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Dietrich Ewald  胡建军  
本文报道了挪威云杉 (Piceaabies)和杂种落叶松 (Larixdeciduas×L .kaempferi)人工授粉种子诱导胚性细胞系及植株的再生。挪威云杉在德国SaxonOre山区被选为对空气污染有抗性的树种并种植在位于Waldsieversdorf的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所的种植园中。对挪威云杉测试了几个不同亲本组合的种子形成胚性细胞系的能力。这些云杉种子于 1992 0 1采收 ,含有干燥的成熟合子胚。作为对照 ,相同的亲本组合云杉种子于1993 0 8和 1998 0 8采收 ,合子胚处于成熟中。杂种落叶松则只有一个人工授粉组合 ,大田试验证实幼苗生长良好。分别于 1995和 19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云娇  李雪  董学会  
用昼夜变温(20℃/10℃)-低温(4℃)、暖温(20℃)-低温(4℃)和低温(10℃)-低温(4℃)层积两阶段处理方法,研究变温层积处理过程中东北红豆杉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昼夜变温层积6个月后种胚长度和宽度分别由层积前的1.52和0.47 mm,增加到1.95和0.61 mm;昼夜变温-低温层积后种子可溶性糖含量达到46.3 mg/g,显著高于层积前;粗脂肪含量比层积前减少了3.8%;脱氢酶(TTC)活性持续增加,层积10个月后达到层积前的2倍多;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在昼夜变温层积阶段下降,低温层积阶段上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在昼夜变温层积过程中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英卿  赖钟雄  陈义挺  林玉玲  李惠华  张妙霞  
分离克隆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胚性愈伤组织Leafy Cotyledon 1(LEC1)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龙眼体细胞胚胎(简称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结合RACE法及TAIL-PCR法,获得龙眼胚性愈伤组织LEC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克隆得到LEC1基因803 bp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检索号为GU584089.2),该cDNA的开放阅读框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含222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LEC1具有较高同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