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5)
2023(2066)
2022(1741)
2021(1495)
2020(1414)
2019(3046)
2018(3004)
2017(5060)
2016(3161)
2015(3547)
2014(3441)
2013(3590)
2012(3348)
2011(2836)
2010(2745)
2009(2438)
2008(2400)
2007(2037)
2006(1843)
2005(1514)
作者
(12114)
(10302)
(10102)
(9552)
(6443)
(4862)
(4564)
(4006)
(3919)
(3696)
(3490)
(3488)
(3433)
(3307)
(3289)
(3251)
(3212)
(3076)
(3012)
(2874)
(2844)
(2479)
(2433)
(2353)
(2317)
(2268)
(2188)
(2187)
(2156)
(2140)
学科
(8462)
经济(8454)
管理(6636)
(6281)
(5400)
企业(5400)
(5391)
方法(5124)
数学(4480)
数学方法(4394)
(2929)
(2339)
(2232)
中国(2143)
(1963)
财务(1961)
财务管理(1958)
(1919)
企业财务(1896)
(1882)
植物(1864)
环境(1795)
业经(1794)
(1696)
森林(1696)
(1670)
贸易(1664)
(1649)
(1615)
(1614)
机构
大学(44428)
学院(43482)
研究(18757)
科学(16205)
(15697)
中国(13357)
业大(12897)
(12545)
农业(12530)
管理(12396)
经济(12207)
(11454)
研究所(10845)
理学(10809)
理学院(10604)
(10310)
管理学(10102)
管理学院(10045)
(9141)
实验(8899)
中心(8570)
实验室(8562)
农业大学(8445)
(8312)
重点(8079)
(7272)
(7261)
林业(6932)
技术(6822)
(6549)
基金
项目(35503)
科学(26406)
(26096)
国家(25951)
基金(25912)
科学基金(20498)
研究(18326)
自然(16691)
自然科(16263)
自然科学(16256)
自然科学基金(15952)
(14435)
基金项目(13753)
(12679)
资助(10958)
社会(9957)
计划(9752)
科技(9582)
社会科(9387)
社会科学(9381)
重点(8717)
教育(8397)
科研(7919)
专项(7634)
(7039)
(6926)
(6716)
创新(6643)
(6077)
(6071)
期刊
学报(17649)
(14330)
科学(13328)
大学(12513)
学学(12305)
(11605)
经济(11605)
研究(9355)
农业(9274)
中国(8686)
林业(6769)
业大(6096)
(5183)
(5152)
农业大学(4401)
管理(4385)
(4234)
科技(3709)
自然(3461)
(3428)
金融(3428)
自然科(3033)
自然科学(3033)
中国农业(3010)
(2956)
科技大(2923)
科技大学(2923)
农林(2799)
(2799)
技术(2736)
共检索到63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峰  韩士杰  郭忠玲  郑兴波  宋国正  李考学  
该文研究了原始红松阔叶林当年形成的凋落物层中表层和底层红松枝叶分解速率和C、N、P、K等养分元素的释放方式.结果表明,凋落物底层的微环境可以加速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元素的释放.枝的失重率和养分元素释放率要显著低于叶.随着分解试验时间延长,分解速率(k值)逐渐降低,在所有分解阶段内表层枝叶的分解速率均小于底层枝叶.红松枝叶失重率与木质素、纤维素、C/N和木质素/N有关,同一时间段内影响凋落物表层和底层枝叶失重率的化学成分有所区别.但在分解后期失重率主要与木质素浓度相关.表层枝叶N和P的净固化率高于底层枝叶而净矿化率则低于底层枝叶.K在红松枝叶的分解过程中一直进行矿化作用,并且表层枝叶K元素的剩余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东升  郑俊强  王秀秀  郑兴波  韩士杰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红松、蒙古栎、色木槭、水曲柳、紫椴的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定量模拟加水、加氮、凋落物量对凋落物分解和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氮处理对凋落物分解没有显著影响;凋落物量增多使分解率下降;加水处理显著促进水曲柳凋落物的分解。培养结束后,凋落物的氮质量分数增加、碳质量分数和C/N降低,凋落物残体的δ15N值因凋落物种类、水氮处理的不同而不同,δ~(13)C值下降;土壤的碳、氮质量分数增加,δ~(15)N值无显著变化,δ~(13)C值和C/N下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强  郭瑞红  李东升  李东  李金功  朱保坤  韩士杰  
氮沉降和降水减少耦合作用对我国北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还知之甚少,通过常规的凋落物分解袋法进行了对照(CK)、施氮(N,50 Kg/(hm2·a))、降雨减少(RP,-30%)和降雨减少加施氮(RP+N)4个处理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叶凋落物分解和碳、氮元素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6.025~15.167年,椴树的分解速率最快,其次是蒙古栎,红松最慢,三者混合后分解率介于期间。分解系数结果显示:施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紫椴叶凋落物的分解;施氮对红松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分解则表现出抑制作用;降雨减少对分解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干旱情况下施氮后4种凋落物的分解系数介乎氮沉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海龙  丁宝永  沈国舫  陈爱民  
实验在位于张广才岭西坡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进行。结果如下,樟子松枯叶在凋落后第1年和第3年的失重率分别34.67%和63.75%,樟子松枯落球果、树皮和树枝在凋落后第1年的失重率仅为枯叶的36.69%、33.66%和30.12%;红松、柞树、榆树和水曲柳枯叶在凋落后第1年和第3年的干物质失重率分别为樟子松枯叶的58.70%和84.71%、81.6%和80.55%、134.94%和156.55%及124.26%和147.71%。凋落后第1年的干物质失重量达总凋落量的26.61%,其中占总凋落量的11.85%阔叶树枯叶的失重量达总失重量的20.51%;占总凋落量43.6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越  王芳  陈鹏狮  张军辉  韩士杰  张雪  陈志杰  岳琳艳  
为了解持续氮沉降和降水减少条件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变化及其时间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器法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对长期氮添加和降水控制实验平台3种不同处理样地(对照、施氮和减水施氮)内的凋落物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红松叶、蒙古栎叶、其他树种叶、花果皮屑、枝5部分。本研究将凋落系数作为衡量林分生产凋落物能力的大小,比较各处理间凋落物的"净"差异。结果显示:各处理样地生长季内叶凋落量所占比重较大,可达到79%81%,而枝和花果皮屑所占比重为19%21%;凋落节律呈单峰型,凋落量峰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宏蕊  陈金玲  金光泽  
为探索氮添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以红松、枫桦、水曲柳及3个树种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了2年的分解试验。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a))和N3(120 kg/(hm~2·a))。结果表明:施N对混合凋落叶分解影响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潇   秦立厚   刘琪璟  
【目的】阐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凋落叶分解之间的差异,探讨光合参数与植物凋落叶分解速率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叶片经济学谱的普适性提供依据。【方法】以19个乔木树种和11个灌木树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做分解试验,2019年10月26日布设分解袋,2020年4月26日、6月26日、8月26日、10月26日回收分解袋;通过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拟合分解系数,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原位活体叶片的光响应曲线,拟合光合参数,分析相关性,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乔木树种中,红松分解系数最小(0.24),黄檗最大(1.05);灌木树种中,毛榛分解系数最小(0.52),瘤枝卫矛最大(1.63);灌木树种分解系数总体高于乔木树种(P=0.003)。(2)光合参数表现为光饱和点处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叶片羧化速率(CE)、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补偿点(LCP)、蒸腾速率(T_r)、气孔限制值(L_s)、暗呼吸速率(R_d)这9个光合参数的均值乔木树种高于灌木树种(P <0.05),胞间CO_2浓度(C_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乔灌木树种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3)乔灌木树种分解系数(k)与P_n、LSP、P_(max)、G_s、CE、LC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Rd无明显相关性;P_n和P_(max)存在多重共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表明P_n对k的解释和指示作用最强。【结论】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叶片形态以及养分含量进而影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使得乔木树种虽然有更高的光合参数,但分解系数比灌木树种更低,即分解速率更慢,存在光照强度—叶片形态、养分含量—凋落叶分解速率的连通关系;P_n、G_s、CE、LSP、P_(max)、LCP基本符合叶经济学谱理论,P_n可以解释和预测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韫  李文华  吴松涛  
该文采用网袋分解法对长白山不同演替状态的原始红松阔叶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白桦山杨幼林中优势树种的细根分解动态及其氮元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3块样地中,细根分解初期速率较快,然后趋于缓慢.在原始红松阔叶林中,水曲柳细根的分解最快,红松次之,而紫椴细根的分解最慢.在白桦山杨成熟林和幼林中,山杨的细根分解均比白桦细根快.细根的分解不仅受其本身化学性质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原始红松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细根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或富集氮元素.温度较低和降雨较少的春秋季节,细根分解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释放氮元素,而温度较高和降雨较多的夏季,则表现为富集氮元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小文  张岩  韩士杰  李晓峰  李考学  李雪峰  
该文研究了外源氮对长白山红松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并对不同海拔红松凋落物分解过程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进行了比较.实验共包括3个外源氮梯度(03、0和50 kg/(hm2.a),NH4NO3).13周的培养实验后,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松凋落物分解的初期阶段,外源氮输入促进了其分解过程(P<0.05),接受高外源氮输入样品的分解量和呼吸速率显著高于低外源氮和对照样品;内源氮并不是影响不同海拔红松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木质素含量才是控制其分解的主要因子;外源氮对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淋失都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可溶性有机氮(DON)淋失量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尽管有部分外源氮淋失,但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法蕾  赵秀海  
山杨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的常见阔叶树种,择伐后的伐根很多.山杨伐根在多种真菌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不断地向周围释放养分,构成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随分解的不断进行,山杨伐根上的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高峰出现在伐后的第5年,而种类高峰则出现在伐后的第7年.这一时间上的交错现象是由真菌的不同分解能力引起的.分解能力强的主要分解菌将难于分解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分解为易于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为其他真菌提供了营养来源,便于其他真菌的定殖.另外,伐根上的真菌数量还与伐根桩径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启昌  张英楠  其其格  
采用量热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不同器官间的热值差异很大,多年生枝,1、2年生枝,多年生叶和1、2年生叶分别与皮、主根、干、侧根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多年生枝,1、2年生枝与侧根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叶>皮>干>根,对于枝和叶,多年生的热值要高于1,2年生的热值,对于根来说,主根要高于侧根。不同径级间的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随径级增加而呈明显的波浪形分布。不同季节的红松热值不同,秋季热值高于春季。高海拔藓类云冷杉红松林红松的热值高于阔叶红松林红松的热值,以侧根热值差距最大,差值为3471J·g-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海龙  王龙  林存学  丛健  杨文化  张鹏  张群  范少辉  
以阔叶红松人工天然混交林为对象,以林下红松个体开敞度(K)为主要数量控制指标进行群落结构量化调整,研究调整后6年间上层阔叶树直径和树高生长及树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量化调整明显促进了保留阔叶树的直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各处理累计的定期生长量均高于对照,且随调整时期延长差异不断加大;K=1.5和K=2.0水平的年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的差异基本都达到显著水平;量化调整改善了上层阔叶树树种组成,水曲柳、黄檗和胡桃楸等珍贵阔叶树种比例上升,白桦和山杨等先锋树种比例下降;量化调整使阔叶树物种丰富度增加,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或差别不大,生态优势度降低或差别不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关德新  金明淑  徐浩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上和林地太阳辐射的定点观测结果 ,计算了 5月 2 2日— 10月 14日的林冠透射率 ,发现林冠定点透射率与天空状况有关 ,阴天时透射率的日变程曲线比较平稳 ,少云天波动增加 ,晴天条件下波动最为剧烈 ,这种差别是由林窗和太阳辐射中直接辐射的比率不同而产生的。然而通过 2d定点测定与游走测定的比较发现 ,两种方法测定的透射率日平均值差异不大 ,定点测定的日平均值能较好地代表林冠的透射率特征。定点透射率的日变程曲线还随着生长季进程而变化 ,不仅透射率大小发生变化 ,透射率峰值的出现时间也发生更迭。在观测期间内 ,定点透射率日平均值的季节变程曲线呈U形 ,5月底和 10月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良  夏富才  孙越  张骁  
为探索早春植物对于早春环境是否具有相似的生活史类型,对蛟河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样地1年内8种常见早春植物进行了4次调查,采用全收获法获取早春植物生物量并每隔2 d观察1次物候,对样地内早春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及其种间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构建了株高与生物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8种早春植物的开花、结果历程总体相差较大,但花果期普遍较短(3448 d)。8种早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生物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一早春植物在不同日期根冠比和生殖分配比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王新怡  侯继华  
应用Ripley’sk(t)函数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色木槭在所有研究尺度上分别呈完全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红松、水曲柳分别在0~13m及4~12m尺度范围上出现聚集分布;紫椴则在0~41m尺度范围上呈现聚集格局.紫椴、色木槭随着种群发育,聚集尺度范围及聚集规模逐渐减小.紫椴不同生长阶段间在小尺度上呈现空间正相关(最大尺度不超过3m);色木槭幼树与中树在11~12m尺度范围呈现空间正相关,而幼树与大树在4~6m尺度范围出现空间负相关.红松与紫椴(3~8m、38~50m)、色木槭(3~18m、46~50m)在小尺度以及较大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与蒙古栎在大尺度(4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