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7)
- 2023(5591)
- 2022(4865)
- 2021(4528)
- 2020(3831)
- 2019(8572)
- 2018(8376)
- 2017(16183)
- 2016(9080)
- 2015(10055)
- 2014(9927)
- 2013(9763)
- 2012(9578)
- 2011(8652)
- 2010(9048)
- 2009(8474)
- 2008(8461)
- 2007(7958)
- 2006(7444)
- 2005(6928)
- 学科
- 济(32234)
- 经济(32195)
- 业(26851)
- 管理(26656)
- 企(22466)
- 企业(22466)
- 农(11060)
- 方法(11016)
- 策(10288)
- 中国(10202)
- 财(10147)
- 数学(9063)
- 数学方法(8859)
- 学(8792)
- 制(8380)
- 业经(7765)
- 及其(7517)
- 地方(7495)
- 贸(7467)
- 贸易(7460)
- 易(7300)
- 农业(6992)
- 银(6725)
- 银行(6697)
- 行(6449)
- 划(5933)
- 政策(5920)
- 融(5739)
- 金融(5739)
- 技术(5670)
- 机构
- 学院(130775)
- 大学(130035)
- 研究(53387)
- 济(52453)
- 经济(51168)
- 管理(46683)
- 中国(40583)
- 理学(38798)
- 理学院(38292)
- 管理学(37537)
- 管理学院(37285)
- 科学(33887)
- 京(29541)
- 所(29260)
- 农(27938)
- 研究所(26502)
- 财(26161)
- 中心(23130)
- 江(22948)
- 农业(21938)
- 业大(21663)
- 院(20459)
- 财经(19270)
- 北京(19184)
- 省(19057)
- 州(17486)
- 经(17462)
- 范(16651)
- 师范(16359)
- 研究院(15922)
- 基金
- 项目(82997)
- 科学(63536)
- 基金(58456)
- 研究(57991)
- 家(53750)
- 国家(53293)
- 科学基金(43184)
- 社会(34073)
- 省(32471)
- 社会科(32182)
- 社会科学(32173)
- 自然(29794)
- 基金项目(29263)
- 自然科(29047)
- 自然科学(29032)
- 自然科学基金(28555)
- 划(28354)
- 教育(26189)
- 资助(25749)
- 编号(22866)
- 成果(20143)
- 重点(19606)
- 发(18891)
- 课题(17961)
- 部(17844)
- 创(16748)
- 计划(16597)
- 科研(16175)
- 创新(15659)
- 性(15333)
共检索到215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琪 严善春 徐波
为了探讨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幼虫的生存策略差异及与寄主红松化学防御的相互关系,研究1,3,5龄冷杉梢斑螟、赤松梢斑螟幼虫中肠解毒酶、保护酶的活性,同时分析相应生长发育期红松健康、受害球果及主梢内多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健康红松球果及主梢中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与其生长发育时期有关。梢斑螟幼虫的取食可诱导红松球果及主梢内5种防御酶活性显著提高,寄主不同部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与该龄期幼虫取食有关。不同生存策略的2种梢斑螟幼虫体内解毒酶、保护酶活性有差异。冷杉梢斑螟幼虫专食红松球果,其体内谷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晓琴 卢杰 李照青 臧建成 付彩青
【目的】研究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Ratzeburg))在藏东南高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为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藏东南选择4块有代表性的高山松林进行野外观察,每7 d从观察林地采集5个有虫球果于室内解剖,测量其中的赤松梢斑螟幼虫形态指标;然后将赤松梢斑螟幼虫饲养在室外水培枝高山松球果中,观察其取食、结茧、羽化、交配、产卵、孵化、越冬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赤松梢斑螟成虫雌雄同型,体长13~17 mm,翅展23~28 mm;老熟幼虫体长约12 mm,头宽约2.5 mm,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初龄幼虫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红色,腹足趾钩单序环式,臀足趾钩双序缺环式;卵呈卵圆形,黄白色;蛹体长约13 mm,宽约3.5 mm,尾部有6根臀棘。赤松梢斑螟在藏东南高山松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高山松当年生球果并以幼虫越冬,幼虫期约300 d、5龄,蛹期约40 d,成虫期约8 d,卵期约10 d。赤松梢斑螟成虫多数白天上午羽化,次日傍晚交尾,交尾时间长达6~9 h,幼虫一果一虫,无转移危害现象;被害球果畸形,结实不良。【结论】赤松梢斑螟危害高山松球果,成虫和卵阶段在球果外,幼虫和蛹阶段在球果内,有较强隐蔽性。每年6-7月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关键期。
关键词:
赤松梢斑螟 生物学特性 高山松 藏东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琴 任毅华 臧建成 张艺超
[目的]确定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为以后科学防控该害虫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室内解剖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冷杉梢斑螟的年生活史、各虫态形态特征、习性。[结果]表明: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危害林芝云杉球果果轴、种鳞和种子,且以幼虫在球果内越冬,有滞育现象,无转移危害现象,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成虫期5~8 d,卵期9~14 d,幼虫期近10.5个月,蛹期25~36 d。[结论]冷杉梢斑螟危害林芝云杉球果,影响林芝云杉林的天然更新,建议每年12月、1月对落地球果和挂在树上的畸形球果进行清理并深埋,以减少冷杉梢斑螟的种群数量和对来年林芝云杉球果的危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豪杰 王琪 严善春
【目的】梢斑螟是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主要果梢害虫,研究了其成虫种群动态及未来种群变化趋势,为种群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梢斑螟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初,每天夜间19:00—23:00在红松林缘利用灯光诱捕梢斑螟成虫,结合幼虫鉴定种类,分析其种群动态。【结果】1)在牡丹江林口林业局的湖水、曙光和西北楞3个地点,诱捕到的种类均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冷杉梢斑螟D. abietella和微红梢斑螟D. rubella。2)在湖水,梢斑螟的种群数量最多,平均每天诱捕111.38头;西北楞其次,平均每天诱捕79.625头;曙光最少,平均每天诱捕69.63头。微红梢斑螟在3个地点均是优势种。3)在整个诱捕期间,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7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微红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4)3种梢斑螟都是在21:00—22:00诱捕的数量最多。5)3种梢斑螟的雌雄性比随着季节的推移波动较大,由开始的小于1,到接近于1,最终大于1,但总的性比接近1:1。【结论】梢斑螟的种群动态随时间和小生境的不同变化明显,6月下旬和7月中旬是其羽化高峰期,21:00—22:00是其最活跃时间。因此,对其防治应适时适地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
红松 梢斑螟 种群动态 羽化进度 性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琴 王思展 卢杰 高郯 陈羿渠
[目的 ]筛选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中对冷杉梢斑螟有引诱作用的物质,以期明确冷杉梢斑螟寄主选择机制,从而为该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对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中主要成分不同浓度及不同配方分别进行EAG反应和嗅觉行为测试。GC-MS结果表明:健康新果和虫害旧果均含有6种化合物,但其组分及含量存在差异。[结果 ]EAG反应结果表明:在10μg·μL~(-1)范围内,α-蒎烯、β-蒎烯、(1S)-(-)-β-蒎烯、柠檬烯各组分浓度越大,不同状态下冷杉梢斑螟成虫对其EAG反应越大,超过10μg·μL~(-1)后,EAG值反而减小;各组分浓度为10μg·μL~(-1)时,不同状态成虫EAG值显著高于其他浓度(P 0.05),达到1μg·μL~(-1)以后,EAG值在各浓度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而0.5μg·μL~(-1)与1μg·μL~(-1)间EAG反应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嗅觉行为结果表明:配方A2、A3、A5、A7、A8对其具有明显引诱效果,尤以配方A7最佳,对不同状态下冷杉梢斑螟的引诱率达70%以上,配方A4、A9、A10对其具有明显趋避效果,对不同状态下冷杉梢斑螟的趋避率高达50%~70%。各组分的10μg·μL~(-1)为最佳刺激浓度,反式石竹烯具有明显引诱作用,月桂烯具有明显趋避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琴 王思展 卢杰 高郯 陈羿渠
[目的 ]筛选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中对冷杉梢斑螟有引诱作用的物质,以期明确冷杉梢斑螟寄主选择机制,从而为该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对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中主要成分不同浓度及不同配方分别进行EAG反应和嗅觉行为测试。GC-MS结果表明:健康新果和虫害旧果均含有6种化合物,但其组分及含量存在差异。[结果 ]EAG反应结果表明:在10μg·μL~(-1)范围内,α-蒎烯、β-蒎烯、(1S)-(-)-β-蒎烯、柠檬烯各组分浓度越大,不同状态下冷杉梢斑螟成虫对其EAG反应越大,超过10μg·μL~(-1)后,EAG值反而减小;各组分浓度为10μg·μL~(-1)时,不同状态成虫EAG值显著高于其他浓度(P 0.05),达到1μg·μL~(-1)以后,EAG值在各浓度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而0.5μg·μL~(-1)与1μg·μL~(-1)间EAG反应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嗅觉行为结果表明:配方A2、A3、A5、A7、A8对其具有明显引诱效果,尤以配方A7最佳,对不同状态下冷杉梢斑螟的引诱率达70%以上,配方A4、A9、A10对其具有明显趋避效果,对不同状态下冷杉梢斑螟的趋避率高达50%~70%。各组分的10μg·μL~(-1)为最佳刺激浓度,反式石竹烯具有明显引诱作用,月桂烯具有明显趋避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秀娟 宋丽文 高长启 周春艳 李兴鹏 毛宝居 高群宗 潘丽铭
在采用TCT-GC/MS对松果梢斑螟不同危害期红松挥发性物质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分析松果梢斑螟越冬幼虫对越冬幼虫转移危害期红松不同组织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松果梢斑螟不同危害期红松球果及越冬幼虫转移危害期红松不同组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与含量均存在差异;红松健康球果、健康2年生枝和针叶主要挥发性物质标样乙醇溶液对越冬幼虫的引诱作用显著高于乙醇对照组,而红松健康球果主要挥发性物质标样乙醇溶液的引诱作用显著大于健康2年生枝与针叶主要挥发性物质标样乙醇溶液;α-蒎烯、柠檬烯及α-蒎烯+β-蒎烯乙醇溶液对越冬幼虫的引诱作用明显强于红松健康球果主要挥发性物质标样乙醇溶液,且以α-蒎烯的引诱作用最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岗 杨立军 刘拉平 刘惠霞
在松果梢斑螟成虫产卵期,采用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虫害后油松球果萜类挥发物成分的变化。油松虫害球果(枝)单萜挥发物的释放呈现昼夜节律,并且特异性挥发组分为1R-(+)-α-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梢斑螟成虫为夜出性害虫,因此产卵期晚上的球果(枝)挥发物更有意义。油松和华山松球果的触角电位(EAG)测试表明:虫害球果与健康球果相比,梢斑螟(雌雄蛾)对油松虫害球果的EAG反应更明显;而对华山松虫害球果和健康球果的EAG反应差异不明显。Y-型嗅觉仪的趋向试验表明:雌成虫的寄主选择性明显高于雄虫,油松球果提取液的引诱作用高于华山松球果,而当年生针叶提取液、虫害球果及其提取液挥发物对雌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何玉友 储德裕 丰忠平 俞文仙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松树,是组成亚热带地区大面积森林的主要针叶树种,也是淮河以南酸性土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1-2]。马尾松花粉有良好的医疗和保健价值。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松花粉"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镇宇 陈华盛 袁小环 许志春 王燕
对受赤松毛虫为害与未受害油松的二年生针叶及用这两种油松的完整针叶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植株受害后针叶异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单宁、生物碱含量及总糖/氨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酚类、萜烯、矿质元素均有较大幅度变化,用受害后油松针叶饲养的幼虫摄食量减少335%,死亡率升高10%,产卵量减少。
关键词:
油松,赤松毛虫,诱导化学防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锦年 陈胜 黄辉
微红梢斑螟是危害松类的嫩梢、球果、芽和干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2至3代,以初龄幼虫在冬芽、枯梢或以中老龄幼虫在害梢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别是越冬代,第1、2代成虫出现期。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园中的观察,了解了幼虫钻蛀芽、梢、果和干的不同习性,以及该虫发生与绒茧蜂、长体茧蜂等天敌的关系。通过研究,提出了灯诱杀虫、早春喷梢、打孔注射和保护天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生物生态学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立军 李新岗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是我国松属(Pinus)针叶树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属寡食性害虫,在我国北方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ebulaeformis)(李宽胜,1992;李新岗,2002)。此虫1年1代,以2龄幼虫越冬,幼虫在5—6月份钻蛀球果及新梢,致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岗 刘惠霞 刘拉平 马养民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和成虫产卵选择期,采用XAD2的吸附法和二氯甲烷提取法以及GC-MS分析,研究了虫害诱导后油松和华山松球果或针叶挥发性萜类成分。结果表明:幼虫转移危害期,油松球果虫害后的特异性组分为α-蒎烯、β-非兰烯、β-蒎烯、β-香叶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乙酸天竺葵酯,以及大香叶烯-D和石竹烯等9种;球果受害后,倍半萜含量显著下降;但非寄主华山松健康球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主要组分有8种,其组成和含量与油松球果显著不同。成虫产卵选择期,油松健康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成分和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特异性组分是α-蒎烯、β-非兰烯/4-侧柏烯、β-香叶烯、D-柠檬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
关键词:
松果梢斑螟 寄主选择 植物挥发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镇宇 王燕 陈华盛 许志春 路永波
对当年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份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受害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份仍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生物碱含量及总糖/ 氨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单宁、酚类化合物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减轻、死亡率比对照高19-2 % 。油松对赤松毛虫的滞后诱导抗性至少在半年以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靳爱仙 周国英 闫瑞坤 伍南 邓小军 路宗岩
在室内测定了博落回乙醇提取物对松梢螟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博落回提取物对松梢螟幼虫的生物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提取液为100 g/L供试浓度下,松梢螟幼虫24 h、48 h的拒食率分别为92.62%和91.95%,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20%(24 h)和92.43%(48 h),处理后96 h的生长抑制率亦高达90.80%;对3龄幼虫的触杀作用高于5龄幼虫,处理后24 h、48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67%和76.66%,与标准药剂对照噻虫啉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可见,博落回提取物对松梢螟幼虫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