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97)
2023(14401)
2022(12523)
2021(11597)
2020(9536)
2019(21990)
2018(21924)
2017(41512)
2016(23151)
2015(26003)
2014(26018)
2013(25819)
2012(24136)
2011(22119)
2010(22234)
2009(20123)
2008(19639)
2007(17252)
2006(15373)
2005(13683)
作者
(70705)
(58615)
(58459)
(55057)
(37580)
(28149)
(26330)
(23076)
(22498)
(21120)
(20139)
(19979)
(18853)
(18581)
(18194)
(18040)
(17733)
(17274)
(16841)
(16781)
(14812)
(14726)
(14258)
(13401)
(13202)
(13170)
(13126)
(13040)
(11997)
(11732)
学科
(95131)
经济(95035)
管理(60650)
(59345)
(47190)
企业(47190)
方法(39287)
数学(33488)
数学方法(33089)
中国(27430)
(26769)
地方(24986)
(22988)
业经(22022)
(19664)
农业(18340)
(16453)
贸易(16440)
理论(15855)
(15839)
环境(15736)
(15641)
(15318)
技术(15078)
(14821)
银行(14758)
(14543)
金融(14538)
(14245)
(14057)
机构
大学(333025)
学院(331693)
管理(126317)
(125827)
经济(122946)
研究(118711)
理学(108986)
理学院(107582)
管理学(105522)
管理学院(104943)
中国(85723)
科学(78308)
(72965)
(63848)
(62299)
研究所(57213)
(55799)
业大(55074)
中心(52241)
农业(50264)
(49868)
(47007)
师范(46470)
北京(46340)
财经(44522)
(42636)
(40603)
(40415)
师范大学(37554)
技术(37429)
基金
项目(228138)
科学(177313)
研究(163288)
基金(162428)
(143738)
国家(142494)
科学基金(120214)
社会(99675)
社会科(94284)
社会科学(94256)
(91346)
基金项目(86882)
自然(79877)
自然科(77974)
自然科学(77948)
(77319)
自然科学基金(76520)
教育(74988)
资助(66747)
编号(66643)
成果(54830)
(52580)
重点(51795)
(48946)
(47314)
课题(47231)
创新(44139)
科研(43722)
计划(43247)
大学(41277)
期刊
(143441)
经济(143441)
研究(97740)
中国(67012)
学报(60766)
(59051)
科学(54024)
管理(46422)
大学(44511)
学学(41850)
教育(41505)
农业(41331)
(39369)
技术(28390)
(27923)
金融(27923)
业经(24657)
经济研究(22011)
(20916)
财经(20893)
图书(19338)
问题(18628)
(17775)
科技(17739)
(16882)
业大(16548)
理论(15846)
技术经济(15795)
资源(15321)
现代(14888)
共检索到492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菲菲  岳田利  袁亚宏  高振鹏  
优化了红曲霉菌5040产生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了红曲霉菌5040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色价变化规律,以及红曲色素中红色素和黄色素的胞内外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红曲霉菌5040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摇床转速170 r/m in,温度32℃,pH 5.4,接种量90 mL/L。②整个发酵过程分为3个阶段:0~32 h是菌体大量合成阶段,色素产量较低;32~128 h是色素生成期,色素生成稳定且产量高;128 h以后菌体生成和产色素能力下降。整个发酵期在0~128 h色素增长较为均匀。③胞外红色素含量高于胞内,胞内外黄色素的分布不呈规律性,黄色素总量高于红色素,整个发酵液色调呈黄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元山  詹逸舒  梁智群  
红曲霉Monascus SP4-2经10 L发酵罐小试液体发酵、过滤、洗涤,获得菌丝体.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次数,提取剂浓度、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红曲色素提取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红曲色素提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干红曲霉菌丝体中提取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9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3次可使菌丝体中红色素的提取率高达96.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晓辉  沈昌  高巍  沈爱光  
研究了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红曲色素深层发酵最适培养基及其相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按所选培养基配方,以8%~10%(V/V)的接种量,32℃经72~96h摇瓶培养,发酵液色价基本稳定在120U/ml,湿菌体收率达12g/100ml,色价为800~1000U/g。以上结果已通过500L中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甘纯玑  彭时尧  苏金为  张金彪  周碧青  
概述了红曲色素的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报道了作者近年从事红曲色素及其衍生物的系统研究和开发的结果,并对红曲色素系列产品的进一步开发进行了展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佳梅  蒋雅君  郑亚凤  吴芳彤  郑宝东  田玉庭  
【目的】以籼米为原料,优化富含辅酶Q10红曲的固态发酵工艺。【方法】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以影响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含量的4个关键固态发酵条件(初始ph、接种量、籼米初始含水率、亚油酸添加量)为自变量,以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含量为响应值对上述4个关键发酵条件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红曲分段控温发酵策略。【结果】初始ph、接种量、亚油酸添加量对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影响显著(p0.05),优化确定的红曲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6.0,红曲霉接种量12%,籼米初始含水率50%,亚油酸添加量64m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晓琼  吴祖建  代春华  谢苗  甘纯玑  
用乙酐处理水溶性红曲黄色素,得到了憎水性红曲黄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90 nm.由FTIR测定结果推测,在反应中可能产生酮与酸酐的缩合反应.反应后的红曲黄色素可以溶于多种较低极性的溶剂.在加热过程中,添加Al3+的色素溶液稳定性较差,添加Sn2+或Mg2+的色素溶液比较稳定,而添加Fe3+或Ca2+后,色素溶液光密度则略有上升.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光照或水浴加热时间延长而呈接近线性下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丽梅  王新一  孟祥东  李海春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槭菌刺孢色素产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槭菌刺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三氯甲烷为浸提剂、料液比为1:8、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5h、pH值为7.0时的提取效果最好,并在此综合条件下浸提2次。正交试验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剑  蒋霞云  卢梦琪  王宗继  李进国  王正碧  孔仪  
发酵罐装填系数0.6,控制罐压0.08 Mpa,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搅拌转速、种子液OD600、接种量和通气量4个因素对壳聚糖酶发酵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该菌种10 L发酵罐发酵条件:搅拌转速250 r/min,种子液OD600=0.8~1.0,通气量2.0 vvm,接种量3%,其发酵周期56 h,酶活力在52 h达到最大,为(35.2±0.5)U/mL。补料工艺发酵周期为64 h,酶活力在60 h达到最大,为(46.4±0.5)U/mL。补料工艺能维持产酶期菌丝形态和延长产酶时间,从而提高产酶,最终补料工艺比批次发酵产酶提高了32%。该研究为壳聚糖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应凯  靳亮  杨永涛  韦东胜  
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其接种量、装量和初始pH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豆饼粉45 g/L,可溶性淀粉5 g/L,甘露醇24 g/L,葡萄糖5 g/L,硫酸铵2 g/L,硫酸镁0.05 g/L;最优发酵条件为:摇瓶装量100 mL/L,接种量8%,C aCO35 g/L(调节pH值),在温度28℃、发酵周期40 h的优化条件下,得到卑霉素的效价值为77.12μg/mL,较对照(64.11μg/mL)提高了20.2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凌成金  张云开  陈桂光  覃拥灵  梁智群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GX-29菌摇瓶发酵产抗生素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种子培养时间48 h,接种量9%,发酵培养基初始pH 7.5,摇瓶装液量70 mL/250 mL,温度28℃,摇床转速160 r/m in,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GX-29菌发酵液的杀虫半致死时间仅为13.8 m i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玲  王荣花  罗佳  宋永鹏  
以芍药花为原料,对芍药花红色素浸提剂进行了筛选,并在芍药花红色素提取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浸提条件。结果表明,用丙酮、蒸馏水、盐酸、乙醇、氢氧化钠和无水乙醚作为浸提剂提取芍药花红色素时乙醇为最佳浸提剂;芍药花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2.2,浸提温度75℃,浸提时间70 m 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红色素粗品得率为6.4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萍  郭大勇  杨军  周永初  肖军  
利用低档茶叶及其废弃物制取纯天然水溶性茶绿色素TGP ,并对脂溶性茶绿色素制备水溶性茶绿色素的 2个主要工序———皂化、铜代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用 1%NaOH在 80℃水浴 90min是叶绿素皂化的最佳条件 ;将pH值调为 3.0 ,在 80℃水浴 6 0min ,可使叶绿素铜钠盐的得率较高 ,产品质量较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华  菅蓁  郭耀东  
【目的】获得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最佳工艺。【方法】分析了提取剂、盐酸用量、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含体积分数0.1%盐酸的甲醇作为提取剂,40℃水浴中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7,提取2次。各因素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得到了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下花色素苷的提取率为73.1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增玉  赵忠  史清华  李科友  朱海兰  马希汉  马玉花  
研究了提取溶剂及其浓度、提取温度和有无氮气保护及提取时间对山杏种皮黑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提取的山杏种皮黑色素与人工合成的多巴黑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黑色素适宜于用0.5mol/L NaOH在60℃下提取2次,每次12 h,提取宜在氮气下进行,以防止黑色素的过度氧化。在该工艺条件下,经过酸水解和进一步有机溶剂洗涤及反复沉淀纯化以后,可从5 g山杏种皮中得到黑色素237 mg,得率为4.73%;山杏种皮黑色素中总多酚含量较高,约为262 mg/g。山杏种皮黑色素与合成多巴黑色素的理化性质非常相似,不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在1 mol/L KOH溶液中完全溶解,pH小于3时发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博  吴晓丽  吴慧玲  
【目的】提高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高产突变株P. syringae pv. glycinea M-18,发酵生产冠菌素的产量。【方法】研究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初始葡萄糖浓度、葡萄糖补加浓度、补加时间、补加次数、补加三氯化铁的浓度及pH对发酵产生的影响,并在5 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试验。【结果】在5 L发酵罐中,自发酵后84 h起,保持葡萄糖浓度在5—2 g.L-1,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0 g.L-1,发酵后84 h每升发酵液补加0.005 mmol三氯化铁,发酵过程中用40 g.L-1的MgCO3来调控pH在6.7左右,与对照相比冠菌素的产量显著提高,最高达31%。【结论】在发酵过程中将葡萄糖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