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4)
- 2023(9299)
- 2022(7266)
- 2021(6303)
- 2020(4928)
- 2019(10778)
- 2018(10810)
- 2017(19749)
- 2016(11159)
- 2015(12399)
- 2014(12527)
- 2013(12178)
- 2012(11450)
- 2011(10508)
- 2010(10590)
- 2009(9717)
- 2008(9563)
- 2007(8867)
- 2006(8185)
- 2005(7950)
- 学科
- 济(50869)
- 经济(50820)
- 业(27397)
- 管理(25167)
- 中国(20390)
- 地方(18990)
- 企(18983)
- 企业(18983)
- 农(17239)
- 业经(14353)
- 农业(12189)
- 学(12165)
- 发(11701)
- 方法(11110)
- 地方经济(10262)
- 融(9889)
- 金融(9888)
- 银(9851)
- 银行(9823)
- 行(9646)
- 发展(9225)
- 展(9200)
- 制(8955)
- 数学(8847)
- 数学方法(8755)
- 财(8210)
- 环境(8201)
- 贸(8198)
- 产业(8197)
- 贸易(8186)
- 机构
- 学院(161375)
- 大学(157740)
- 研究(66315)
- 济(63074)
- 经济(61632)
- 管理(51479)
- 中国(49397)
- 科学(43859)
- 理学(42398)
- 理学院(41743)
- 管理学(40802)
- 管理学院(40518)
- 农(38139)
- 所(36268)
- 京(35861)
- 研究所(32923)
- 农业(29822)
- 中心(28947)
- 财(28643)
- 江(27595)
- 业大(27537)
- 院(24015)
- 省(23767)
- 范(23430)
- 师范(23050)
- 北京(23043)
- 州(22262)
- 财经(21477)
- 科学院(20990)
- 技术(20939)
- 基金
- 项目(104186)
- 科学(79718)
- 研究(74112)
- 基金(71337)
- 家(64393)
- 国家(63802)
- 科学基金(52235)
- 社会(45427)
- 省(43920)
- 社会科(42935)
- 社会科学(42926)
- 基金项目(36917)
- 划(36315)
- 自然(32976)
- 教育(32849)
- 自然科(32140)
- 自然科学(32120)
- 自然科学基金(31517)
- 发(30137)
- 编号(30061)
- 资助(28580)
- 成果(25081)
- 重点(24892)
- 发展(23692)
- 展(23261)
- 课题(23092)
- 创(21658)
- 部(20817)
- 计划(20490)
- 创新(20387)
共检索到266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滨 马美湖 杨华
优化了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产微生物絮凝剂(MBF)的发酵条件,并对该微生物絮凝剂(MBF)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以红平红球菌为出发菌株,以廉价的蔗糖和尿素作为碳源和氮源,发酵培养液的配方为蔗糖30.0 g/L,尿素7.5 g/L,CaCl20.5 g/L,MgSO41.0 g/L,NaCl 0.2 g/L,pH 9,在30.0 L发酵罐中,以发酵温度35℃,搅拌转速350 r/min,发酵时间96 h的条件下发酵,其发酵液中絮凝率为89.31%;发酵液经离心后,用0.5%三氯甲烷∶正丁醇(4∶1)处理,利用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初步分离得到粗制MB...
关键词:
红平红球菌 微生物絮凝剂 分离纯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飞 孙军德
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2株絮凝剂产生菌,以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2,初步鉴定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该菌产絮凝剂与菌体生长量呈正相关,在生长的稳定期后,达到最高的絮凝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碳源,NaNO3作氮源,Y2产絮凝剂的最适生长条件为:pH值7.0,温度30℃,摇床转速160r.min-1,培养60h可达最高絮凝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融 刘云鹏 霍远涛 郭元飞 李顺鹏 蒋建东
从江苏苏州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初筛分离出21株产絮凝剂的微生物菌株,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XNJ1。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将菌株XNJ1鉴定为居幼虫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 sp.)。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NJ1对高岭土悬浮液的最佳絮凝生长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尿素,pH值7.0~8.0,温度30℃左右,培养时间48 h。在最佳絮凝条件下,2%絮凝剂投加量对4%的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到82.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菌株XNJ1具有较好的生物絮凝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分离筛选 絮凝条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娟 赵妮 张吉斌 邵宗泽 刘子铎 喻子牛
以深海盐单胞菌V3a′(Halomonas sp.V3a′)合成的新型微生物絮凝剂HBF-3对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进行脱色试验,探讨HBF-3加入量、溶液pH、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与活性炭和壳聚糖对刚果红染料的脱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增加HBF-3的加入量可以提高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HBF-3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对200mg/L刚果红的去除率达83.7%;HBF-3对染料废水脱色效果受pH值的影响大,pH值在5.0~6.0时,HBF-3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较弱,为41.1%左右;pH值在7.0~9.0之间变化时,脱色率稳定在88.7%左右;在10~70℃范围内絮凝率随温度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焕利 冯贵颖 赵淑艳 张雪峰 杨娜
【目的】为紫外诱变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由1株絮凝剂产生菌XL-18出发,经过紫外诱变得到絮凝活性高的正突变菌株YB-1,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分析纯化后YB-1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苯酚-硫酸法分析样品中糖含量,双缩脲法分析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并用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水性油墨废水,研究了不同因素(pH、投加量、助凝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菌株YB-1的絮凝率为95.0%;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含有羟基、羧基等官能团,总糖含量为6.630 g/L,不含蛋白质,其是由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要单体组成的多糖;添加0.5 mol/L CaCl2溶液作助凝剂、废水pH 8.0、Y...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其伟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喻夜兰 张玉平 陈煦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秸秆发酵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剂,采用室内模拟堆肥的方法,研究了5组不同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水稻秸秆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剂2,菌剂3,菌剂4促进了发酵原料升温的提前和高温期的延长,发酵30d后,3个处理的T值即(终点C/N)/(初始C/N)降到了0.6,种子发芽率达到了80%,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68%,17.04%,16.82%;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0.19%,42.05%,39.19%;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7.74%,37.23%,35.09%,比其他菌剂和对照效果好.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水稻秸秆 发酵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伟伟 王秀华 孙振 黄倢 朱岩松 史秀秀 付军 杨从海
从山东及河北沿海分离到一株产絮凝剂细菌(编号200903091102,简称1102),分别用细菌全脂肪酸气相色谱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法对该菌进行鉴定,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均显示细菌1102为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 sp.)。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细菌1102与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特基拉芽孢杆菌(B.tequilensis)等亲缘关系最近。应用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细菌1102,提取其絮凝剂进行絮凝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达到80.19%。发酵72 h时,絮凝剂得率最高达19.5 g/L;分别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苯酚-硫酸法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所得絮凝...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絮凝剂 絮凝特性 组成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荣凤 朱育菁 刘波 潘志针 刘国红 刘芸
从福建省福清和永泰2个基地共采集106份垫料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曲霉菌.对从不同样品中分离到的曲霉菌菌株的初步形态进行归类后,从不同类群中共选取10个代表性菌株,经菌落培养和菌体形态观察,再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 A)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共鉴定出曲霉菌6个种,即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亮白曲霉(A.candidus)、聚多曲霉(A.sydowii)、土曲霉(A.terreus)、黄曲霉(A.flavus)和烟曲霉(A.fumigatus).从福清养猪发酵床垫料中分
关键词:
垫料 曲霉菌 鉴定 形态学 分子系统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正林 冯贵颖 岳晓勤 单丽伟 王月红 刘晓荣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 6 3株菌株 ,培养、筛选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 17株 ,其中 2株絮凝活性较高。研究了这 2株菌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及其絮凝活性等 ,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素 ,得出 2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 :真菌 IV- 2 1,以蔗糖为碳源 ,蛋白胨为氮源 ,Na Cl为无机盐 ,p H为 6 .0 ,培养温度为 30℃时 ,絮凝效果最好 ;细菌 I- 9,以葡萄糖为碳源 ,尿素为氮源 ,K2 HPO4 为无机盐 ,培养基初始 p H偏碱性 ,培养温度为 30℃时 ,絮凝效果最好。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立恒 王征 谢达平
为探明蜜环菌深层发酵液中多糖的成分,从多糖的提取、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等方面进行了多糖的纯化,从多糖水解液的纸层析、多糖的质谱、多糖的红外光谱等方面研究了多糖的结构.结果表明蜜环菌深层发酵液中多糖是由-D-吡喃葡萄糖和β-D-吡喃葡萄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由于其中具有与天麻相似的β-D-吡喃葡萄糖苷,因而具有与天麻相类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计红芳 宋瑞清 杨谦
为寻找抑制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绒白乳菇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粗分离得到5个组分,其中组分4显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组分4经TLC得到样品A和样品B,其中样品B能够完全抑制叶枯病菌生长;薄层检测和GC分析判定样品B为单一化合物,纯度为98.805%;综合UV、IR、EI-MS和NMR的检测结果,推断样品B的分子式是C8H9NO,分子量135,化学名为1-(2-吡啶)-2-丙酮,在绒白乳菇发酵液中首次发现该化合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艺久 王悦 牛明芬 黄剑 韩梅
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B9(Rhodopsedomonas palustris B9)产类胡萝卜素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KH2PO40.6g,K2HPO40.9g,酵母膏1.5 g,蛋白胨2.3g,MgSO40.2g,CaCl20.3g,NaCl0.5g,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为8%,温度为26℃,pH值为自然pH值。培养7d后,类胡萝卜素产量可达2.863mg·g-1(以干重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有坤 易敏 陈建州 辜运富 张小平
本文以木腐香菇菌糠为基质,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①CK,100%香菇菌糠;②T1,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③T2,99%香菇菌糠+0.5%酵母菌液(T2);④T3,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0.5%酵母菌液(T3)。厌氧发酵15 d后测定它的饲料物理参数、发酵特性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相比对照(CK),微生物发酵会提高香菇菌糠的饲料物理和发酵参数。在化学特性方面,微生物发酵处理会降低香菇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粗蛋白含量却明显提高,混菌发酵处理(T3)比对照提高25%。就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而言,微生物发酵...
关键词:
香菇菌糠 微生物接种 厌氧发酵 饲料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冬a 徐梦馨 马珍璐 张小燕 张跃进 孙建华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发酵液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及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为其大规模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猪苓生活的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通过平板试验,筛选对猪苓菌丝或菌核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株;用筛选出的微生物发酵液培养猪苓,以不添加发酵液的培养基为对照,比较不同发酵液处理对猪苓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平板培养中,细菌L2、L3、L5、L9处理菌丝均有分泌物出现;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丝颜色逐渐变黄变褐,除L2外,其余细菌菌株处理猪苓均有菌核生成;放线菌A14处理猪苓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真菌P3处理猪苓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在液体培养基中,真菌P4发酵液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生物量,菌丝体干质量达7.67 g/L;放线菌A3发酵液处理猪苓菌丝胞外多糖质量浓度最高,达0.133 g/L。【结论】从土壤中筛选出了能够促进猪苓菌丝生长发育、提高猪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菌株。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雷 刘君昂 周国英 张娜 何苑暤
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CF17发酵液的抑菌谱,并通过离心、旋转蒸发浓缩、丙酮沉淀、固相萃取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CF17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油茶叶枯病、油茶软腐病、杉木炭疽病、核桃壳梭孢、降香黄檀炭疽病、檀香炭疽病等的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50%丙酮分离纯化效果优于乙醇沉淀法与乙酸乙酯沉淀法;在固相萃取中,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60%乙腈梯度洗柱样品中,最后经HPLC分离收集到一个有明显抑菌圈的样品.经质谱鉴定抑菌成分为Tetramycin 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