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26)
2023(16950)
2022(14500)
2021(13408)
2020(11401)
2019(25803)
2018(25684)
2017(49164)
2016(27013)
2015(30289)
2014(30242)
2013(30061)
2012(27445)
2011(24625)
2010(24831)
2009(23419)
2008(23277)
2007(21018)
2006(18884)
2005(16843)
作者
(79535)
(66569)
(66155)
(62782)
(42178)
(31995)
(29787)
(25989)
(25311)
(23924)
(22734)
(22486)
(21292)
(21254)
(20712)
(20165)
(19840)
(19573)
(19231)
(19003)
(16692)
(16407)
(16143)
(15317)
(14999)
(14984)
(14938)
(14746)
(13573)
(13272)
学科
(108827)
经济(108662)
(104848)
管理(90357)
(86373)
企业(86373)
(49174)
方法(46235)
数学(36542)
数学方法(36139)
(34740)
业经(34630)
农业(32727)
中国(27348)
(26127)
(24091)
财务(24022)
财务管理(23986)
企业财务(22742)
地方(21611)
(21422)
技术(20791)
(19432)
理论(19347)
(19240)
贸易(19227)
(19187)
(18690)
(18455)
(18420)
机构
学院(389834)
大学(385103)
管理(156437)
(155377)
经济(152018)
理学(134442)
理学院(133038)
管理学(130982)
管理学院(130284)
研究(128938)
中国(99004)
(82185)
(80468)
科学(79973)
(73947)
(65656)
业大(64625)
农业(62307)
(60064)
研究所(59304)
中心(59021)
财经(57899)
(52477)
北京(51239)
(48009)
(47644)
师范(47594)
(45921)
经济学(44709)
(42946)
基金
项目(261924)
科学(205721)
研究(191546)
基金(189647)
(165881)
国家(164405)
科学基金(141055)
社会(120370)
社会科(113740)
社会科学(113710)
(103951)
基金项目(101433)
自然(92331)
自然科(90101)
自然科学(90076)
自然科学基金(88474)
(86336)
教育(85886)
编号(78913)
资助(76398)
成果(63380)
重点(58481)
(57334)
(56292)
(56127)
课题(53461)
创新(51916)
(50835)
(50324)
科研(49660)
期刊
(182184)
经济(182184)
研究(113369)
(80127)
中国(77810)
学报(63988)
(59177)
管理(59156)
科学(58635)
农业(54453)
大学(48704)
学学(46505)
教育(38240)
(36233)
金融(36233)
业经(34801)
技术(33688)
(28612)
财经(28280)
经济研究(26036)
问题(24293)
(24093)
(20466)
技术经济(20057)
科技(19201)
现代(19039)
理论(18175)
业大(17729)
世界(17370)
商业(17153)
共检索到583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凯荣  周卫军  谢小立  
以南方红壤稻作区为背景,对“移耕农业”、“有机农业”、“石油农业”和“有机一无机结合农业”等施肥制度进行了为期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从水稻生产力、肥料效应、养分利用率、土壤养分平衡与肥力演变等方面探讨了各种施肥制度的优劣。指出有机一无机相结合的农业施肥制是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卫军  王凯荣  谢小立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稻田土壤不同施肥制度与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关系。维持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实质是维持土壤肥力,有机农业和石油农业施肥制度土壤养分收支基本持平,可维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而偏施化肥的施肥制度促使缺施营养元素亏缺量加大,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有机无机结合施肥制度养分循环速度快,养分产出量大,养分消耗加剧,但有机物质生产量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归还和土壤有机质平衡,土壤养分盈余量大,可逐斩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凯荣  谢小立  周卫军  
本文根据3年定位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移耕农业”、“有机农业”、“石油农业”和“有机一无机结合农业”等不同类型农业的施肥制度对红壤区稻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并从农田系统养分平衡角度探讨了我国农业施肥制度的发展与演替问题,指出“NPK化肥+徽肥十有机物循环利用”是我国农业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所要采用的一种施肥制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艳文  郑圣先  廖育林  谢坚  聂军  
设CK(不施任何肥)、NK(施氮、钾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K+PM(施氮、钾肥+猪粪)、NP+RS(施氮、磷肥+稻草)、NPK+RS(施氮磷钾肥+稻草)7个处理,通过25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平衡施肥处理(NK、NP)土壤各氮素含量增加不明显或出现一定幅度的减少;长期平衡施用化肥的NPK处理,土壤各氮素含量均有增长,与CK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机、有机肥长期配施处理NK+PM、NP+RS、NPK+RS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土壤中氮素养分的含量.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平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金生  谢如林  曾艳  周柳强  区惠平  朱晓晖  谭宏伟  
阐明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探讨提高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的合理施肥模式。田间试验设CK(不施化肥)、N1(N 60 Kg/hm2)、N2(N 120 Kg/hm2)、N1P1(P2O530 Kg/hm2)、N2P1、N2P2(P2O560 Kg/hm2)、N2P2K1(K2O 45 Kg/hm2)和N2P2K2(K2O 90 Kg/hm2),各处理均施用腐熟牛粪作基肥,每季稻草按50%还田,连续10年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性稻田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的变化规律。10年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5 g/Kg,年均增加0.25 g/Kg左右。各处理土壤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凤敏  姜桂英  张玉军  刘芳  刘世亮  柳开楼  
【目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探讨典型红壤水稻土不同施肥制度下不同形态土壤氮素迁移特征,为红壤水稻土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始于1981年的进贤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4个典型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施氮磷钾肥(NPK)、氮磷钾配施秸秆(NPKS)、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SM),测定并分析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变化特征。【结果】不同处理不同形态氮素基本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形态氮素在不同层次下降特征不同。其中有效态氮,如AN、NO_3~--N、NH_4~+-N、DON和SMBN主要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且20—60 cm土层含量较0—20 cm明显降低;而TN在表层0—4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与CK相比,施肥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0—60 cm各土层各形态氮素含量。其中NPKSM处理显著提高各形态氮素含量,其次为NPKS和NPK处理。相同处理下,TN在0—4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但在0—60 cm土层TN含量均表现为NPKSM>NPKS>NPK>CK。各处理A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幅度显著,其中,20—40 cm土层AN含量相比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2%(CK)、50%(NPK)、44%(NPKS)、44%(NPKSM)。各处理不同土层NO_3~--N和NH_4~+-N含量均以NPKS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40—60 cm土层中NO_3~--N和NH_4~+-N与0—10 cm土层相比,NH_4~+-N含量下降幅度更大,分别为51%(CK)、48%(NPK)、54%(NPKS)、36%(NPKSM),且NO_3~--N和NH_4~+-N均以NPKS处理下降幅度最大,NPKSM处理最小。各处理DON含量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且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和NPK处理40—60 cm土层的DON含量较20—40 cm略有增加,但NPKS和NPKSM处理则显著降低。各处理SMBN在10—20 cm土层差异最大,表现为NPKSM>NPKS>NPK>CK。相同处理下各形态氮素占TN的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在0—20 cm土层各比例变化较明显;整体上NPKS与NPKSM处理的SMBN占TN比例较高,为2%—4%。耕层土壤(0—20 cm)的TN、AN、NO_3~--N、DON和SMBN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TN、DON、AN与SMB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施肥处理(NPK、NPKS、NPKSM)较不施肥处理(CK)可显著提高早、晚稻稻谷、稻草产量和总生物量及其相应的氮吸收量,其中以NPKSM处理最高;但NPKSM处理的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表观损失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各形态氮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耕层(0—20 cm),且各形态氮素含量整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更好改善红壤区各土层氮素的供应情况;同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及其氮吸收量,但也增加了其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表观损失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建国  张杨珠  曾希柏  谭周进  周清  周卫军  
【目的】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缺钾水稻土的生态效应。【方法】采取盆栽方式对长期缺施钾肥水稻土进行了三年半施肥试验。施肥处理为氮、磷、钾平衡施肥同时结合施用适量的与水稻营养密切相关的硅、钾、有机肥。【结果】平衡施用氮、磷、钾肥能使水稻健康生长,显著提高了养分利用率和水稻产量,水稻增产幅度达27.7%(NPK处理)至51.5%(NPKSi处理)。水稻健康生长又促使其根系分泌物量增大,泌氧增多,稻田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活度、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磷及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其中MBC增幅达33.9%(NPK处理)至47.3%(NPKSi处理),从而强化了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供肥能力,增强了稻田生态系统功能。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真真  刘秀梅  仲金凤  蓝贤瑾  侯红乾  冀建华  冯兆滨  刘益仁  
【目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养分释放、土壤质量保持以及温室效应密切相关。揭示稻田生态系统在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固存与矿化特征,旨在正确评价施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3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累积及矿化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选取其中5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施氮磷钾化肥处理(NPK),施70%化肥+30%有机肥处理(70F+30M),施50%化肥+50%有机肥处理(50F+50M),施30%化肥+70%有机肥处理(30F+70M),于2017年早稻种植前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测定土壤碳矿化释放CO2-C量和速率等,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和周转速率常数等。【结果】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NPK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K,较CK提高了27.32%。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70F+30M、50F+50M和30F+70M)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NPK处理(P30F+70M>70F+30M>NPK>CK,随后下降,11 d之后趋于稳定,稳定后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大小排序为:30F+70M>50F+50M>70F+30M>NPK≈CK。在整个培养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培养时间呈对数曲线关系。培养35 d结束后,NPK处理较CK未能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P>0.05),70F+30M、50F+50M和30F+70M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分别较NPK提高了50.99%、70.85%和86.39%。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累积矿化量占有机碳总量的比率)变化范围为3%—4%,30F+70M处理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常数(k)与土壤有机碳及投入碳量均未呈现显著性相关性。【结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及促进有机碳的积累,并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有利于红壤性水稻土的养分供应及固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玲  肖润林  
本文通过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温州蜜柑高产配方施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壤的土壤条件特点是一般缺磷;在氮、磷、钾三因素当中,磷肥的施用对产量起关键性的作用,其次是氮肥;氮、磷、钾三要素配比为10:(5.4-5.7):(4.6-4.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新卫  张杨珠  高菊生  高鹏  彭福元  
为了探明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性质及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红壤稻田优质高产协同提升目标下的土壤高效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依托始于198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考察了有机肥(M)、化肥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化肥氮磷钾(NPK)、化肥氮钾配施有机肥(NKM)、化肥氮磷配施有机肥(NPM)、化肥磷钾配施有机肥(PKM)、不施肥(NF)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籽粒产量构成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F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增强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提升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进而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进一步比较稻米品质指标发现,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使胶稠度变长。其中,以NPKM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养分及酶活提升效果相对较好,导致该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加工、外观、食味和营养品质亦相对更优。由此可见,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平衡配施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土壤,而且可协同提升籽粒产量与稻米品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丽丽  王秋兵  张心昱  邹敬东  戴晓琴  王辉民  孙晓敏  董雯怡  
研究依托千烟洲生态站,利用1998年建立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土壤碳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碳、氮、磷含量,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达到16.8 g·kg-1,全氮(TN)含量达到1.5 g·kg-1,速效氮(AN)含量达到153.8 mg·kg-1,速效磷(AP)含量达到43.3 mg·kg-1,而土壤速效钾(AK)含量仅达到23.0 mg·kg-1,低于施用化肥的各个处理;②施用氮、磷、钾肥减缓了红壤水稻土酸化趋势,显著增加土壤AP(12.3~47.1 mg·kg-1)、AK(22.3~54.5 mg·kg-1)含量;③秸秆还田可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守银  
农业税费制度改革试验研究报告朱守银近些年来,各地在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分配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诸多经验。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自1993年开始,一些地方试行的农业税费“征实”或叫“公粮制”改革。经过初期试验和自发推广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翠民  梅新兰  商庆银  杨秀霞  沈其荣  郭世伟  
采用密闭室法测定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双季稻田氨挥发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双季稻田氨挥发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节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JF处理)的水稻产量与全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OM处理)和单施无机肥(NPK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单施化学氮钾肥(NK处理)的产量;双季稻氮素农学利用率(NUEA)以JF处理的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17.4和8.9 kg.kg-1,显著高于NK处理;双季稻氨挥发累积量以OM处理最高(86.2 kg.hm-2),NK处理次之(78.2 kg.hm-2),显著高于JF处理(60.7 kg.hm-2);氨挥发速率主要受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英湘  陈安磊  黄威  王卫  谢小立  
利用红壤稻田施肥定位试验,研究了水稻关键生育期及经休闲期后土壤固定态铵(FA)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稻田土壤FA含量范围为128.6 mg/kg-235.1 mg/kg,占土壤全氮的比值为5.8%-10.5%。水稻生育期是土壤FA的积累阶段,各施肥处理土壤FA提高幅度为12.7%-49.0%,其中长期不施钾肥的处理(N、NP)土壤FA含量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施钾肥或者钾肥配施有机肥的处理(pNP>NPK>NPKC>JS。休闲期土壤FA含量出现明显降低现象,平均降低幅度为18.8%,其中长期不施钾肥土壤FA降低幅度显著高于长期施用钾肥及有机肥的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晶  张杨珠  徐明岗  高菊生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土壤磷素盈亏和磷素活化效率(PAC)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施肥下水稻土磷素演变特征及与磷平衡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1982年开始的红壤性水稻土长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试验包括不施肥(C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7个处理。【结果】经过30年不同施肥,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M、NKM、NPK、NPM、NPKM和PKM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速率分别为0.18、0.20、0.83、1.35、1.46和1.62 Mg·K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