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3)
- 2023(7490)
- 2022(6156)
- 2021(5564)
- 2020(4677)
- 2019(10324)
- 2018(9838)
- 2017(18348)
- 2016(10507)
- 2015(11200)
- 2014(10818)
- 2013(10567)
- 2012(9974)
- 2011(8971)
- 2010(8895)
- 2009(8097)
- 2008(8136)
- 2007(6965)
- 2006(6182)
- 2005(5306)
- 学科
- 济(38269)
- 经济(38225)
- 业(27769)
- 管理(26801)
- 企(20026)
- 企业(20026)
- 方法(17842)
- 数学(15825)
- 数学方法(15657)
- 农(13009)
- 学(12323)
- 中国(9480)
- 财(9435)
- 贸(9085)
- 贸易(9085)
- 农业(9039)
- 业经(8948)
- 易(8847)
- 环境(7050)
- 技术(6644)
- 制(6569)
- 地方(6366)
- 务(5685)
- 财务(5681)
- 财务管理(5673)
- 银(5580)
- 银行(5529)
- 企业财务(5418)
- 划(5397)
- 融(5387)
- 机构
- 大学(154858)
- 学院(153677)
- 济(59069)
- 研究(58650)
- 经济(57992)
- 管理(55346)
- 理学(48979)
- 理学院(48301)
- 管理学(47245)
- 管理学院(47003)
- 农(43154)
- 科学(42109)
- 中国(41422)
- 农业(34861)
- 业大(33397)
- 京(33270)
- 所(32844)
- 研究所(30994)
- 中心(25412)
- 财(24072)
- 农业大学(23195)
- 江(22635)
- 院(20882)
- 财经(20224)
- 北京(20151)
- 范(19961)
- 科学院(19875)
- 省(19586)
- 师范(19578)
- 经(18577)
- 基金
- 项目(115114)
- 科学(88943)
- 基金(84547)
- 家(79968)
- 国家(79323)
- 研究(73018)
- 科学基金(64783)
- 社会(46712)
- 自然(45861)
- 基金项目(45415)
- 自然科(44819)
- 自然科学(44795)
- 省(44753)
- 社会科(44219)
- 社会科学(44207)
- 自然科学基金(44050)
- 划(39646)
- 资助(33648)
- 教育(32750)
- 重点(27118)
- 编号(26559)
- 计划(25668)
- 发(24892)
- 部(24865)
- 创(24227)
- 科技(23472)
- 科研(23069)
- 创新(22852)
- 业(22185)
- 农(21049)
共检索到211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肖润林 李玲
覆盖可使南方红壤坡地桔园冬季土温提高0.9℃~2.1℃,地表温度提高1.5℃~3.1℃,春季地膜覆盖使桔园土温回升快,夏季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桔园土温。桔园土壤含水量增加0.3%~3.4%。使柑桔耐受干旱危害的时间延缓4d~10d。稻草覆盖和草加膜覆盖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地膜覆盖提高了土壤中N、P、K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覆盖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比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覆盖可促进柑桔营养生长,提高座果率和单株结果数,并增大果实体积,从而提高柑桔产量和品质。无灌溉条件下红壤坡地桔园以采用草加膜覆盖最佳,其次是地膜覆盖;有灌溉条件下稻草覆盖效果更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管赛赛 于晓娜 李志鹏 宗胜杰 程昌新 徐小红 董石飞 刘忠 宗胜杰 黄维知 叶协锋
为了探索适宜重庆市坡耕地植烟的保护耕作措施,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起垄方式和垄间覆盖物互作对坡地烟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等高线起垄和垄间覆盖秸秆、等高线起垄和垄间种植黑麦草组合的烟株主要农艺性状较好,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发育;2等高线起垄和垄间覆盖秸秆、等高线起垄和垄间种植黑麦草组合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3烤烟经济性状表现为处理组合等高线起垄和垄间覆盖秸秆、等高线起垄和垄间种植黑麦草的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较高,表现较优。综合分析,在坡地上植烟时,采用等高线起垄和垄间覆盖秸秆、种植黑麦草方式,不仅能保障烤烟的长势和产值,还有利于保持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毅 陶勇 万开元 张过师 陈树森 陈防
以坡耕地柑桔园为研究对象,地表覆盖方式采用对照、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3个处理,实验采用完全方案。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坡地地膜覆盖处理一定程度增加了径流量,而秸秆覆盖处理与对照每次降雨径流量基本相当;各处理土壤氮磷养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流失,以氮素流失量较高,磷素流失量相对较低;在地膜覆盖条件下,柑桔园地表径流中N、P流失量较高,其总氮和总磷流失系数分别达0.054%和0.064%,而秸秆覆盖总氮和总磷流失系数最低;对不同地表覆盖方式柑桔园地表径流水体氮素形态特征分析表明,可溶性氮素占总氮的比例较高,可溶性氮素中又以NO3--N为主,而NH4+-N所占的比重较低。以上结果说明,在丹江口库区,氮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日昌 陈洪松 王克林 谢小立
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红壤丘陵区防治洪涝灾害和季节性干旱的重要措施。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红壤坡地7种覆被类型1998~2005年降水特征值和地表径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被类型地表径流系数差异显著,大小排序为农作区>茶园区>湿地松与甜柿园>柑橘园>退化区与恢复区;除茶园外,其他覆被类型径流系数不同水文年有明显差异,且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平均雨强、最大60 min雨强与径流量都无显著相关性,但农作区径流值与小雨呈显著相关,其他覆被类型径流值与中雨呈显著相关;10~30 cm土壤前期含水量与径流量有较明显正相关关系,40 cm以下土壤水对径流量影响很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友 熊波 张莉 安红艳 蒋彬 郝东生 滕飞
为解决北京地区果园生产清耕管理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资料投入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的问题,于2013—2015年在北京市延庆区矮化密植苹果园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3种处理(清耕、种植油菜、残枝粉碎覆盖)对土壤团粒结构、含水率、温度、CO_2释放速率、土壤有机质、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树主要生长期,残枝覆盖在0~30Cm土层,直径>1mm大团聚体含量比清耕多46.7%。残枝覆盖与清耕相比,土壤含水率在10~30Cm土层高18.4%;土壤CO_2释放速率无明显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增加6.7%,单果质量提高7.5%。因此,果园残枝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果实品质。
关键词:
果园 残枝覆盖 土壤 持水能力 团聚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丽蓉 陈家宙 王峰 邓盛华
[目的]中国亚热带红壤坡地的农业生产受水蚀与季节性干旱双重影响,水蚀与季节性干旱之间的水文联系仍然不明确。本研究探索农田常用保护措施如何影响红壤坡地的雨旱季水文过程和土壤-作物水分胁迫,为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农田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2010年在湖北咸宁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8°坡地上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无保护措施或对照(CK)、牧草带(GS)、地表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地表覆盖稻草(SM)4种处理,第一年和后两年分别以花生(白沙1018)和玉米(登海3632)为供试作物,研究不同处理的地表产流和产沙、土壤储水、土壤-作物干旱、作物产量。[结果]当降雨量相近时,降雨强度越大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群辉 张庆 王应学 何翔 杨佩文 赵德柱 倪明 朱红业
【目的】研究深松耕对红壤坡地土层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云南红壤坡地土壤深松耕的深度和耕作措施,为红壤坡地合理耕层构建提供依据。【方法】实验设置常规旋耕20 cm(CK),免耕耕深0 cm(S0),深松耕30 cm(S30)和深松耕40 cm(S40)等4个不同的耕深处理,种植方式为直播玉米,冬季休闲,田间管理和施肥方式一致。【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处理S0、处理S30和处理S40第1年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生物学产量均显著增加,增产率分别为11.66%、14.69%和5.07%;第2年玉米产量增产率分别为3.22%、22.03%和14.14%,生物学产量增产率为-1.81%、15.61%和5.27%;第3年玉米产量增产率分别为28.71%、22.00%和5.69%,生物学产量增产率为16.86%、14.86%和3.76%。0~20 cm土层处理,S0土壤容重3年平均降幅2.83%,土壤紧实度增加33.20%,土壤含水量降低5.73%;处理S30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降幅分别为3.88%和3.95%,土壤含水量增加5.44%;处理S40土壤容重降低0.52%,土壤紧实度增加7.70%。20~40 cm土层,处理S0土壤容重降低3.41%,土壤紧实度增加7.54%,土壤含水量增加6.21%;处理S30土壤容重降低9.23%,土壤紧实度降低20.27%,土壤含水量增加13.80%;处理S40土壤容重降低8.79%,土壤紧实度降低15.38%,土壤含水量增加7.99%。40~60 cm土层,处理S0土壤容重降低3.17%,土壤紧实度增加35.53%,土壤含水量增加2.86%;处理S30土壤容重降低1.48%,土壤紧实度增加21.93%,土壤含水量增加3.00%;处理S40土壤容重降低4.86%,土壤紧实度降低2.84%,土壤含水量增加7.84%。【结论】深松耕30 cm对山原红壤坡地玉米的产量有促进作用,为较适宜的耕作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法伟 姜春霞 陈家宙
采用室内模拟覆盖和好气培养的方式,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稻草覆盖对红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在不同水分和不同施氮条件下,20和30℃时稻草覆盖均使土壤中氮素净矿化量减少;40℃时短期覆盖使土壤中氮素净矿化量低于不覆盖,长期覆盖后土壤中氮素净矿化量大于不覆盖。随着温度的升高,覆盖处理氮素净矿化量与不覆盖差异减小甚至消失。土壤含水量升高,覆盖处理土壤中氮素净矿化量较不覆盖更低。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减少了土壤中无机态氮含量,减缓了土壤有机态氮向无机态氮的转化速率,从而减少了水土流失造成的养分损失,但在作物生长旺盛期,稻草覆盖应与氮肥配合使用,以满足作物需求。
关键词:
红壤 稻草覆盖 氮素矿化 硝态氮 铵态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玉坤 闫翠萍 杨利艳 宁东贤 杨秀丽 杨丽萍 李楠
为了研究秸秆和地膜2种覆盖方式对黑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黑花生品种(系)豫花黑1号和临黑3号为试验材料,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均可改善耕层土壤的水分环境,促进黑花生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分枝数,全膜覆盖效应要优于其他方式和对照;全膜覆盖可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值,提高叶片光合效率,要好于半膜和秸秆覆盖; 4种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含油量、粗蛋白、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对籽粒锌元素含量的促进效应大于对硒含量的影响;豫花黑1号品种稳定性较好,而临黑3号更具环境可塑性。
关键词:
覆盖方式 黑花生 光合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继华 刘樱 赵小蓉 赵燮京
通过成都平原定位试验,进行了稻—油轮作条件下2种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耕作对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以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且均以秸秆覆盖免耕效果最好;秸秆覆盖翻耕对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而秸秆覆盖免耕效果较差。作物产量分析表明,稻—油轮作条件下覆盖处理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显著,尤以免耕覆盖处理产量最高;翻耕覆盖处理对水稻上却表现为的产量最高,而免耕覆盖处理的产量最低。研究表明,在稻—油轮作条件下,如何合理地采用秸秆覆盖翻耕或秸秆覆盖免耕,是今后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新胜 马永良 牛灵安 郝晋珉 张树奎
5年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定位试验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较,覆免处理土壤含水量比其他处理增加5.56%~17.0%;表层(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比其他处理降低9.35%~10.9%;覆免处理土壤总孔隙度(10~20 cm土层)比清茬免耕处理增加13.80%;覆盖免耕处理水稳性团聚体(≥0.25 mm)(0~10 cm土层)比清翻处理增加104.5%。在0~20 cm土层,覆免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比其他处理增加10.6%~15.8%、覆免处理碱解氮含量比清翻处理增加23.3%、覆免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处理增加29.0%~33.8%。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改善了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冬小麦产量没有得到相应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江波 李钠钾 秦平伟 陈庆明 汪代斌 江厚龙
【目的】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材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适应性,本文在重庆市武隆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共设置地膜覆盖(T1)、小麦秸秆覆盖(T2)、玉米秸秆覆盖(T3)等3种处理和无覆盖(CK)对土壤温度、含水率、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表覆盖栽培具有良好的调温保墒效果,以T2最好,T3次之,覆盖塑料地膜的效果最差。地面覆盖后显著增加了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同时也降低了径流液中硝态氮、全磷和钾离子的浓度,起到了保肥的作用。其中,覆盖秸秆的保肥供肥效果最好,覆盖塑料地膜次之,裸地栽培的效果最差。覆盖地膜降低了土壤生物量碳氮含量,揭膜后又逐渐恢复到裸地栽培水平;覆盖秸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高,其中覆盖秸秆的效果好于覆盖玉米秸秆。【结论】地表覆盖可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保水保肥特性,以覆盖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效果最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晓冰 朱彦光 李帅 韦灵 陈廷速 甘磊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种植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耕作管理方式,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和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典型甘蔗种植区内,设置粉垄耕作+无秸秆覆盖处理(T0)、免耕+无秸秆覆盖处理(NT0)、粉垄耕作+秸秆覆盖处理(TS)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TS)等4个处理,原位监测其5、20和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内的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及原因。[结果]秸秆覆盖处理(TS和NTS)相比于无覆盖处理(T0和NT0)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烨 雷少楠 程志强 张婷 金玲月 舒琳 林春梅 赵珂 田宝玉
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方法探究了5种植被[艾草(Artemisia argyi)、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飞扬草(Euphorbia hirta)]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变形杆菌(37.8%±2.1%)、酸杆菌门(17.7%±3.8%)和拟杆菌门(16.5%±6.15%)为此片红壤的主要优势菌群.植被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在门水平,鬼针草土样中的拟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一年蓬土样中的放线菌门相对富集;在目水平,假单胞菌目和噬纤维菌目分别在艾草土样和鬼针草土样中相对富集.样本共有的OTUs数目约占各个样本OTUs总数的50%,各样品特有的OTUs占比1%~4%.不同植被覆盖下土样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飞扬草土样的物种丰度(Chao1=2 388)和多样性指数(H′=9.508)略高于其它样品,艾草土样的物种丰度(Chao1=2 154)和多样性指数最低(H′=8.964).PCoA与OTU聚类分析显示,鬼针草土样与飞扬草土样的群落组成最为相似,马唐土样与前二者差异最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红壤细菌菌群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相对稳定,但不同植被条件会造成土壤中细菌种群在丰度和个别物种上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物种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杰 贾志宽 李国领 罗诗峰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