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9)
2023(6823)
2022(6066)
2021(5492)
2020(4983)
2019(11933)
2018(11695)
2017(22250)
2016(12523)
2015(14405)
2014(14782)
2013(14863)
2012(14156)
2011(12959)
2010(12986)
2009(12227)
2008(12478)
2007(11445)
2006(9777)
2005(8787)
作者
(40976)
(34660)
(34641)
(32912)
(21965)
(16937)
(15826)
(13672)
(12937)
(12328)
(11734)
(11664)
(11255)
(11097)
(11023)
(11005)
(10839)
(10131)
(10040)
(9908)
(8952)
(8614)
(8497)
(7973)
(7893)
(7772)
(7751)
(7714)
(7234)
(7130)
学科
(54479)
经济(54417)
管理(31504)
(31463)
方法(26851)
(24730)
企业(24730)
数学(23727)
数学方法(23463)
(15388)
(15086)
(13041)
地方(12780)
中国(12427)
业经(10545)
(10534)
贸易(10529)
农业(10301)
(10179)
(9396)
(8639)
(8268)
财务(8235)
财务管理(8210)
理论(8070)
环境(7868)
企业财务(7739)
(7359)
(7341)
金融(7338)
机构
大学(190146)
学院(189416)
(73403)
经济(71679)
研究(68801)
管理(68019)
理学(58384)
理学院(57650)
管理学(56371)
管理学院(56026)
中国(50507)
科学(47355)
(43334)
(41255)
(38153)
研究所(35104)
业大(34952)
农业(34503)
(33015)
中心(31144)
(29365)
北京(26324)
财经(26219)
(24829)
师范(24516)
(24299)
(23583)
(23433)
(23084)
农业大学(22399)
基金
项目(126946)
科学(96343)
基金(89536)
研究(86016)
(81340)
国家(80722)
科学基金(65892)
社会(51012)
(50480)
社会科(48189)
社会科学(48168)
基金项目(47900)
自然(45383)
自然科(44168)
自然科学(44148)
(43728)
自然科学基金(43310)
教育(39379)
资助(37460)
编号(34760)
重点(29753)
成果(28298)
(27880)
(27282)
计划(26614)
(25516)
科研(25259)
课题(24657)
科技(24540)
创新(24033)
期刊
(80302)
经济(80302)
研究(50858)
学报(38913)
(38465)
中国(35406)
科学(32942)
大学(27540)
学学(26311)
(26206)
农业(25749)
管理(22190)
教育(17103)
技术(16186)
(15208)
(14449)
金融(14449)
业经(12953)
财经(12494)
经济研究(12463)
问题(11145)
(11060)
(10691)
业大(10417)
资源(9949)
技术经济(9782)
统计(9641)
科技(9222)
林业(9148)
(8747)
共检索到275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汝荣  蒋世逵  陈永瑞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大面积建果园,必然要占用一定面积的粮田,这对本来就负担过重的耕地又增加了负担。而新建果园前期又无效益,多数幼龄果园处于半荒芜状态。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进行了幼龄果园套种优良牧草试验,目的是充分利用耕地,发展养殖业,解决果农的收入问题。经3a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旗  李家永  
近年来赣中红壤丘陵区的畜牧业虽有一定发展 ,但在畜禽资源配置与利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使得区内畜牧业 ,尤其是草食畜牧业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该文在分析千烟洲试区的试验数据与农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指出以猪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 ,肉牛、山羊、鹅等草食畜产品比重低及饲养管理粗放是制约该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从土地生产率、市场与政策限制以及启动资金等方面探讨了传统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和评价表明 ,南方草食畜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且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明显高出传统畜牧业。因此 ,该区今后畜牧业发展方向应利用天然草地、果园空地和冬闲田建立人工草地 ,种草养畜 ,逐步形成以肉牛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萐  刘国彬  张超  张昌盛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坡耕地营造果园后土壤质量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的塌地果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质量的变化过程。【结果】坡耕地改造为果园后,在改造初期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化不大或略有降低,随后显著改善并趋于稳定。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改造前10年波动较大,增幅较慢,随后增长加速,15—30年基本趋于稳定;碱解氮含量在改造2年后增幅即达到显著水平,随后逐步升高。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初期显著降低,随后逐渐上升。速效磷在改造前10年变化不大,随后逐渐升高。pH随改造年限先升高后降低,CaCO3先降低后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霞  刘允芬  徐小锋  于贵瑞  温学发  
用涡度相关法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二氧化碳、水、热通量进行了观测,重点分析了23m、39m两层高度的观测结果,同时把观测期分为春季和冬季两个不同时间段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不管冬季还是春季,39m高度所测的总通量值和夜间通量值都要小于23m的观测值,这种通量差别表明:23m高度的观测结果更接近当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通量交换值,在此种生态类型条件下用涡度相关法测碳通量时,在23m、39m两层高度之间仍然存在大气平流现象;该试验区植被在冬季仍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大于呼吸作用所排放的CO2,因此该种生态系统在冬季仍表现为碳汇;春季的碳通量值为冬季的2倍以上。对不同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用标准样方法对19年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碳素含量及碳贮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在50.92±0.46%~54.38±0.26%之间波动,按碳含量高低排列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且各器官的碳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林冠层枝、叶碳素含量存在差异,上层叶与下层叶的碳素含量较低,下层枝条碳素含量明显比上、中层枝条高。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碳素含量依次为45.16±0.4%、42.28±0.41%、40.88±0.31%,土壤层碳素含量平均为0.43±0.04%,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减。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21.94 t·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璟  杨宁  
【目的】探讨亚热带红壤丘陵区5种不同人工林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纯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CL)、杉木马尾松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Pinus massoniana,CLPM)、杉木樟树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Cinnamomum camphora,CLCC)、天然次生林(Natural secondary forest,NF)与纯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P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取样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5种人工林地中不同土层(0~20、20~4...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晓娟   孙权   陈永伟   马宏财   马佳乐   马文礼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饲草产量低、栽培技术落后、季节性青饲料极其短缺导致草畜矛盾尖锐等现状,本研究设置了秋播饲用小黑麦(Tritical)-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T-SS)、饲用小黑麦(Tritical)-饲用高粱(Forage sorghum)(T-FS)、饲用小黑麦(Tritical)-饲用谷子(Forage millet)(T-FM)饲用小黑麦(Tritical)-青贮玉米(Silage maize)(T-SM)4个复种模式处理,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处理的生长指标、草产量、营养品质 (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旨在探明4种不同饲草复种模式的生产性能和综合效益,为该区牧草复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复种牧草的株高、茎粗和SPAD差异极显著,不同复种系统对牧草鲜草、干草产量、枝条数、粗蛋白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状和经济效益均有极显著影响。高丹草复种系统草产量、枝条数和粗蛋白产量最高,饲用谷子粗蛋白含量最大,青贮玉米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而相对饲用价值最大;对土壤有机质、全盐和pH的影响不显著,对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极显著;高丹草复种系统的产投比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筛选出饲用小黑麦复种饲用谷子和高丹草的种植模式可推广为宁夏引黄灌区牧草周年栽培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王天巍  丁树文  张光远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1% ;其余的利用方式则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居民地、水域、林地、园地和旱地增加了 4 2 .2 %、99.6 %、8%、5 6 .8%和 8%。土壤质量有从优劣两端向中等靠拢的趋势 ,17a后 、 、 和 等地面积分别减少 18.6 %、12 .2 %、2 9.6 %和 2 5 % ; 等地增幅达 5 1.9%。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国家  
文章选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差贡献率作为指标,研究2008—2017年间兴国县各土地利用变化对此指标的影响,结合灰色综合关联度,研究了其他4项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降低主要是由林地面积减小引起的,由于市场需求增长和政府政策鼓励等原因,园地面积不断增长,成为仅次于林地面积的影响因素。不同研究时期内,总人口数、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占比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项经济指标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关联度有所差异,其中,前3项指标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度关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差异逐渐减小,仅第一产业占比与生态服务价值呈正相关,其他3个指标均呈负相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爱民  李飞  封志明  
在南方红壤丘陵区传统种植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水旱轮作、旱地间作等方式,发展玉米生产,建立“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复合结构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而且还能促进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将新模式和传统的较好模式轮换种植,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持续生产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玉林  李飞  李家永  陈永瑞  李海涛  张宏志  
对比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区几种人工林在对大气降水再分配后发生的水质变化。对P、K、Ca、Mg、Na、S元素的测定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具有不同的交换特性,3种人工林中Mg和K、Ca均较容易淋失,而对于P和Na则呈现明显的吸收或吸附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武星  黄雍容  洪长福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闽南丘陵区保留密度分别为600、900、1 200、1 415株·hm-2的15年生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林分蓄积量、出材量、持水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等因子为指标,分别分析了桉树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地力维持状况,通过综合评判得到长周期桉树林综合效益最高的为保留密度1 200株·hm-2的林分,从而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效举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定量地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开垦利用为水田、旱地、桔园、马尾松、湿地松、杉树、天然林、枫香、牧草、荒草、竹丛林等多种土地利用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位观测,建立了千烟洲土壤信息系统(QYZSIS)和土壤变化数据库,方便而有效地进行了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定量化评价、监测和制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区C、N等养分含量以及降雨、林冠透雨、树干流、径流和淋溶引起的元素输入和输出。提出了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并且依据土壤RSQI的变化值△RSQI较好地研究和评价了研究区土壤质量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解宪丽  孙波  潘贤章  
土壤的有机碳蓄积量及其动态变化,不仅是维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全球变化碳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GIS技术和DNDC模型,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模拟研究了典型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余江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3.52×109kg,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4.24 kg m-2。不同利用方式中,灌溉水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其次是望天田、园地、林地和菜地,旱地的较低,草地的最低。该县土壤有机碳库的年度变化量为8.63×107kg,变化率为+2.45%。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的地区多位于农田区内,特别是旱地,部分灌溉水田的碳密度略有增加,林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辛学兵  尹昌君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的生态效应、生理效应、产量效应及土地利用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对比单作姜园平均可使生姜冠层叶温降低 2 .5℃ ,空气相对湿度提高 1 6% ;对比清耕果园 ,可使0~ 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 8.5% ;可使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6% ,苹果光合速率提高 1 0 .0 % ;生姜和苹果单位产量分别提高 3.1 %和 2 .0 % ;间作系统土地当量值可达 1 .64,总体土地利用率可提高 6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