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5)
- 2023(9476)
- 2022(8399)
- 2021(7967)
- 2020(6654)
- 2019(15380)
- 2018(15574)
- 2017(29882)
- 2016(16251)
- 2015(18362)
- 2014(18335)
- 2013(18223)
- 2012(16528)
- 2011(14736)
- 2010(14445)
- 2009(12947)
- 2008(12386)
- 2007(10600)
- 2006(9122)
- 2005(7742)
- 学科
- 济(63214)
- 经济(63149)
- 管理(49069)
- 业(47797)
- 企(40518)
- 企业(40518)
- 方法(31771)
- 数学(27477)
- 数学方法(27184)
- 农(16440)
- 技术(16266)
- 中国(15192)
- 学(14777)
- 财(14450)
- 业经(14145)
- 地方(12453)
- 理论(11343)
- 农业(11310)
- 贸(11067)
- 贸易(11063)
- 和(10767)
- 易(10743)
- 环境(10389)
- 务(9639)
- 财务(9575)
- 财务管理(9561)
- 制(9404)
- 技术管理(9203)
- 划(9137)
- 企业财务(9066)
- 机构
- 大学(229892)
- 学院(228469)
- 管理(96182)
- 济(86576)
- 经济(84595)
- 理学(84398)
- 理学院(83513)
- 管理学(82133)
- 管理学院(81731)
- 研究(73244)
- 中国(51716)
- 京(49202)
- 科学(47941)
- 业大(36698)
- 农(36460)
- 财(36453)
- 所(36413)
- 研究所(33630)
- 中心(32936)
- 江(31441)
- 北京(30916)
- 财经(30299)
- 范(30110)
- 师范(29841)
- 农业(28641)
- 经(27637)
- 院(26784)
- 州(26109)
- 技术(25962)
- 经济学(24512)
- 基金
- 项目(165061)
- 科学(129283)
- 研究(120510)
- 基金(118967)
- 家(103728)
- 国家(102880)
- 科学基金(88558)
- 社会(73746)
- 社会科(69892)
- 社会科学(69871)
- 省(65063)
- 基金项目(64419)
- 自然(58986)
- 自然科(57587)
- 自然科学(57576)
- 自然科学基金(56532)
- 教育(54952)
- 划(54598)
- 编号(49681)
- 资助(48621)
- 成果(39029)
- 重点(36476)
- 部(35848)
- 创(35144)
- 发(34669)
- 课题(33501)
- 创新(32714)
- 科研(31538)
- 项目编号(30851)
- 教育部(30580)
共检索到315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方栋龙
冬季对红哺鸡竹林进行覆盖可提早出笋、延长出笋期及提高出笋产量;采取不同覆盖物及覆盖厚度,产生的效果不同。覆盖稻草+鸭粪对提早出笋、增加笋产量及提高早期笋比例的效果最好。覆盖竹叶在提早出笋上比覆盖稻草、谷壳好,但出笋数、早期笋数少。覆盖厚度30 cm促进出笋效果最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双林
竹林地覆盖是利用有机材料的增温、保温和保湿作用,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技术措施,在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园竹Ph.propinqua和红哺鸡竹Ph.iridescens林中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从林地覆盖对毛竹Ph.pubescens林立地生产力和丰产林分结构维护,竹子抗逆能力和地下害虫发生的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林地覆盖毛竹林选择条件,技术熟化度等方面进行了问题剖析,并提出了林地覆盖毛竹林土壤劣变,留笋养竹,节本省力环保栽培和地下害虫防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性和生产性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飞强 周泽敏 申展 张林平 邱盛媛 陈豪 傅志强 唐林韬 黎祖尧
【目的】探索林地覆盖措施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为减少竹林覆盖对环境的影响及探寻高效低碳覆盖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设计3种发热物质(新鲜鸡粪7.50 t·hm~(-2)、枯饼3.75 t·hm~(-2)、麦灰45.00 t·hm~(-2))、3种谷壳层厚度(15、25、35 cm)和3种覆盖前林地补水量水平(浇水至湿润土层10 cm、15 cm、20 cm),采用考虑交互作用的L_(27)(9~(13))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雷竹林冬季覆盖试验,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定期测定土壤CO_2排放速率。【结果】雷竹林覆盖期(11月25日至3月16日)内土壤CO_2排放速率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变化,林地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和排放量。谷壳层厚度和覆盖前林地补水量对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和排放量影响显著;谷壳层越厚,土壤CO_2排放速率越高,15、25和35 cm 3种谷壳层厚度之间土壤CO_2排放速率差异极显著;覆盖前林地补水至湿润土层10 cm时,土壤CO_2排放速率显著高于湿润土层15 cm和20 cm;发热物质主要影响土壤CO_2的排放动态,鸡粪作为发热物质时土壤CO_2排放峰值出现在第3周,且峰值较高,并在第10周又出现小幅上升,枯饼和麦灰作为发热物质的排放峰值出现在第5周。发热物质、谷壳层厚度和覆盖前林地补水量3个覆盖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影响显著。【结论】雷竹林林地覆盖增加了土壤CO_2的排放量并改变了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麦灰或枯饼作为发热物质,谷壳层厚度25 cm,覆盖前对林地补水至湿润土壤15 cm左右的林地覆盖模式,可以降低土壤CO_2的排放峰值和排放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亢青选 王解丑 孟晓民 史俊民 郭平福 臧延生 李青云
高麦茬覆盖复播技术,是在机械收获后的高茬麦田,通过人工撒种、旋耕机旋耕等作业环节,达到灭茬、播种、覆盖的目的。这种复播方式既有蓄水保墒、调控地温、培肥改土、抑制杂草等土壤环境效应,又有促进夏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的生物学效应。与常规耕作复播相比,每公顷增产夏玉米1275kg、夏大豆8265kg,增产率分别为291%和331%。
关键词:
高麦茬覆盖,复播,夏作物,效应,耕作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In winter time, phyllostachys praecox forest were covered with different organic material,severa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tested regularly. It is concluded that enzyme activities of soil covered with bamboo leaves are rising with the day. At the end of experiment (on the Day 100) the activities o...
关键词:
雷竹 林地覆盖 土壤养分 土壤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叶莉莎 陈双林 郭子武
为探讨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和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选择了覆盖11、3、5 a和不覆盖(CK)4种处理的雷竹林,测定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系统(Ba PS)测定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试验雷竹林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覆盖雷竹林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倒"N"型变化,覆盖3 a雷竹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铵硝比递增,覆盖3 a后显著提高,覆盖5 a后铵态氮是雷竹林土壤无机氮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总硝化速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与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铵硝比...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张瑞华 杨飞峰
为了摸索覆盖物对雷竹地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设立了不同覆盖材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稻草、稻草+砻糠、竹叶3种覆盖处理,到试验的50d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开始明显减少。前2个处理这种减少趋势一直维持到试验结束。试验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分别减少了728g·kg-1,955g·kg-1和050g·kg-1,057g·kg-1。竹叶处理则到100d有机质、全氮又分别上升。②土壤水解氮3种覆盖处理均在50d达到峰值,此后,稻草和稻草+砻糠处理快速下降,到100d时分别只有50d时的5768%和5571%,但竹叶处理到试验结束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土壤盐基总量和pH值同步,3种处理均在试验的7...
关键词:
雷竹 覆盖 土壤化学 化学性质 动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振生 景军胜 张宇文 张和平 常光平 奚雷
采用不同覆膜方式 ,对渭北旱塬的油菜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明显 ,尤以膜上穴播栽培增产显著 ,比露地栽培增产 71.2 8%;膜侧栽培增产效果次之 ,比露地增产 33.36 %。 1999~ 2 0 0 1年3年大面积覆膜栽培的实践证明 ,膜上穴播不便于机械化操作 ,且费工费时 ;膜侧栽培利于机械化种植 ,群众乐意接受 ,3年累计在渭北旱原推广 2 .85万 hm2 ,增产油菜籽 1.85万 t,新增产值 332 6 .2万元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地膜覆盖 油菜栽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群根 冯世祥 何月祥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8种覆盖物对林地土壤温度的调节和对雷竹林笋期、笋产量及竹林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产笋期,增加了竹林的笋产量与产值。经综合评定,若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表层土壤(0~25cm)温度提高3.83℃,始笋期提早41d,笋期延长40d,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
关键词:
林地覆盖,雷竹林,笋期,笋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淑明 孙长忠 孙丙寅
The radiation energy environment, energy balance and water environment have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3 treatments of covering plastic film, straw and planting Trifolium repens on the ground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plantation in Feng County, Shaanx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und reflectivi...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睿宇 李正才 王斌 葛晓改 戴云喜 赵志霞 张雨洁
[目的]探讨毛竹林土壤酶和土壤养分元素对地表覆盖翻耕的响应,为毛竹林覆盖经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山地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稻草覆盖2年翻耕、覆盖2年未翻耕和自然生长(对照)的毛竹林0~50 cm各土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翻耕样地和未翻耕样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样地,且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覆盖处理后,覆盖2年翻耕样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样地(0~10 cm土层差异显著),覆盖2年未翻耕样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10~20 cm土层除外)也均低于对照样地;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则显著增加。(2)覆盖处理后,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得到增加;覆盖翻耕样地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10~20 cm土层达到最大;翻耕处理与未翻耕处理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在0~30 cm土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与土壤各养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多酚氧化酶和土壤养分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物酶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其它土壤养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短期内地表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毛竹林土壤肥力,且覆盖翻耕措施较利于增加土壤肥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甘淑 王人潮 何大明
对澜沧江流域山区典型试验样区遥感数据运用AHP递阶层次结构 ,将土地覆盖类别分成若干层次。结合特征选取与采用多种分类算法组合 ,先进行类间易于区别的大类别的分类信息提取处理 ,得到一层次的分类结果 ,再基此对各分类结果探索进一步的分类处理 ,获得第二层次的分类结果。如此进行 ,直至分出所有确定类别。试验结果表明 ,该分类组织较之传统基于一次特征选取所进行的单级分类技术组织实施 ,具有构思科学合理 ,操作简单可行。监测结果评价精度可满足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 ,达到获取反映山地生态主要覆盖类别的遥感监测技术要求。
关键词:
澜沧江 土地覆盖 遥感监测 分类组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贵宾 钟浩 潘雁红 叶晓丹 袁娜 徐旻昱
对覆盖当年、3、6、9、12 a雷竹林地下茎和地上克隆分株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覆盖低于9 a时,总土层地下茎分枝强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增大,然而覆盖12 a时,却显著减小;竹林总土层地下茎分枝角度在覆盖3、6 a时显著减小;竹林覆盖3 a后,竹鞭总长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减小;竹林鞭径、鞭节长度无显著差异,但鞭节长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总体有逐渐减小趋势;竹林根冠比随覆盖年限增长,先增大后减小,覆盖12 a时显著减小;竹林总立竹叶柄长度,在覆盖6 a后显著减小;总立竹枝秆夹角基本无显著差异,但呈现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的趋势;竹林覆盖6 a后,立竹枝下高显著增大;竹秆高度、竹节间长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董林根 姜小娟 方茂盛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分析了雷竹覆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物料覆盖的雷竹林地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3个覆盖处理(竹叶、砻糠和稻草)林地微生物总数是对照的30~60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竹叶和砻糠处理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稻草。
关键词:
雷竹 覆盖 保护地栽培 土壤微生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郝源 阿如旱 秦富仓
【目的】本文系统研究了植被覆盖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小区域内林地的温度效应。【方法】利用2000—2015年内蒙古武川县遥感影像数据与相应年份的公益林分布图,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和辐射传输方程提取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数据,通过Arcgis10.2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武川县植被覆盖与地表温度变化情况,以及林地的温度效应,并利用贡献值计算和相关性分析法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武川县植被覆盖度较好,中低度覆盖占主要地位,高度覆盖次之,15年间植被发展较为良好,高度覆盖的植被面积共增加522.13 km~2。地表温度逐年递减,温差值在研究末期降低至17.2℃,发展趋于稳定。植被覆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高覆盖度,植被覆盖与地表温度存在较为明显的负增长关系。武川县林业资源可有效降低地表温度,林地与非林地之间温差明显,林地的降温效应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有效降温范围为0~150 m,有林地降温效果最好,其次是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结论】武川县植被覆盖发展情况较好,地表温度得到了控制,林地具有一定的降温效用。
关键词:
林地植被 地表温度 温度效应 武川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