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1)
- 2023(2738)
- 2022(2319)
- 2021(2206)
- 2020(1879)
- 2019(4175)
- 2018(3982)
- 2017(6928)
- 2016(4169)
- 2015(4757)
- 2014(4483)
- 2013(4608)
- 2012(4450)
- 2011(4285)
- 2010(4310)
- 2009(4059)
- 2008(3994)
- 2007(3657)
- 2006(3375)
- 2005(3141)
- 学科
- 济(14160)
- 经济(14139)
- 学(11462)
- 管理(7321)
- 业(6661)
- 企(5350)
- 企业(5350)
- 方法(5218)
- 数学(4145)
- 数学方法(4069)
- 中国(3949)
- 理论(3224)
- 农(3168)
- 经济学(2928)
- 财(2926)
- 水产(2806)
- 教育(2738)
- 及其(2580)
- 制(2542)
- 业经(2453)
- 和(2391)
- 动物(2375)
- 害(2300)
- 地方(2231)
- 虫(2198)
- 融(2167)
- 金融(2164)
- 贸(2156)
- 贸易(2154)
- 农业(2086)
- 机构
- 大学(67177)
- 学院(63590)
- 研究(31277)
- 科学(24892)
- 农(24531)
- 中国(20605)
- 农业(20167)
- 济(20072)
- 经济(19566)
- 所(19306)
- 研究所(18076)
- 业大(16538)
- 管理(15903)
- 京(15839)
- 理学(13125)
- 室(12884)
- 理学院(12796)
- 农业大学(12786)
- 中心(12644)
- 省(12417)
- 管理学(12284)
- 管理学院(12193)
- 实验(11939)
- 业(11555)
- 实验室(11504)
- 江(11107)
- 院(10998)
- 重点(10971)
- 科学院(10596)
- 技术(9944)
- 基金
- 项目(45081)
- 科学(32133)
- 家(31597)
- 国家(31354)
- 基金(31137)
- 研究(24032)
- 科学基金(23552)
- 自然(18807)
- 省(18587)
- 自然科(18331)
- 自然科学(18312)
- 自然科学基金(18001)
- 划(16811)
- 基金项目(15577)
- 资助(13951)
- 计划(12712)
- 科技(12644)
- 社会(12545)
- 社会科(11609)
- 社会科学(11604)
- 重点(11504)
- 教育(11305)
- 专项(9976)
- 农(9916)
- 发(9840)
- 科研(9625)
- 业(9348)
- 创(9140)
- 部(8898)
- 创新(8716)
共检索到101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洪滨 朱诚棋 周湘 马良进 苏秀
竹丛枝病是普遍发生并导致竹林退化的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研究该病害的病原对于该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意义。异香柱菌属HeteroepicHlo觕箬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觕sasae是引起竹子丛枝病的病原之一。利用形态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采自浙江桐乡的红哺鸡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丛枝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根据该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平板纯培养物的培养特征以及基于内源转录间隔区-核糖体dna(its-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最终确定为箬竹异香柱菌。该分离物与红哺鸡竹丛枝病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燕林 侯成林 高健
竹丛枝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竹生香柱菌即是其中的一类,包括箣竹香柱菌(Epichloё bambusae)和箬竹香柱菌(Epichloё sasae)两种。日本学者Tanaka根据形态结合分子的研究结果,将其更名为箣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ё bambusae)和箬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ё sasae)。该文作者于2007年5月底从安徽省广德县的短穗竹上采集到1种异香柱型丛枝病标本,对其病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并利用ITS rDNA序列对其系统发育学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菌为箬竹异香柱菌,而不是先前认为的箣竹异香柱菌。鉴于国内有关其他寄主上的竹生异香柱菌...
关键词:
短穗竹 丛枝病 竹异香柱菌 系统发育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金昌 田晓清 樊成奇 乔玉宝 唐莹莹 马丽艳 陆亚男 杨桥 黄洪亮
由于极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及环境特点,使得极地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新颖性与多样性。采用3种选择性培养基的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南极普里兹湾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得到4株真菌菌株,经过形态学、18s r DNA-ITS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sp.NJF1、曲霉Aspergillus sp.NJF3、枝孢霉Cladosporium sp.NJF4和Cladosporium sp.NJF6;对其中的曲霉NJF3、枝孢霉NJF4和NJF6等3株真菌开展了蛋白磷酸酶含量和大田软海绵酸OA对该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晓雯 毛玉泽 庄志猛 柳淑芳 王清印 叶乃好
2008年6月初,黄海中南部海域出现罕见的大面积的绿潮现象,经初步鉴定,认为造成本次绿潮的种类为浒苔属(Enteromorpha)藻类,但是其种一级分类地位的确定成为自绿潮爆发以来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黄海海域采集的22个浒苔样品及青岛栈桥海域的漂浮浒苔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站位的浒苔样品均具有主枝,且高度分枝,但丝状体的长度及宽度有较大差异;藻体色泽也有较大差异,有深绿色、鲜绿色和黄绿色之分;藻体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切片观察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浒苔典型的管状结构,且细胞位于单层藻体的中央;ITS及5.8SrDNA序列分析表明23个浒苔样品序列...
关键词:
浒苔 形态学观察 分子鉴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钢春 聂志娟 张守领 张勇 金武 徐跑 顾若波
为了获知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子遗传扩增28S rRNA基因5'端部分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进行种属鉴定和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后吸器与体前区分不明显,含有四对不对称的吸铗,其中一侧的前2个开放几丁质吸铗明显大于其余6个封闭的吸铗,虫体尾部带有二对端钩,卵两端具有较长的极丝。序列分析显示,林氏异钩铗虫与六棘异钩铗虫相似度为100%,邻接法构建分子进化树中处在同一分支。经形态及分子综合分析鉴定,此寄生虫为林氏异钩铗虫。
关键词:
刀鲚 林氏异钩铗虫 形态学 寄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暄 乐秀虎 宋志强 向桂林 林宇 李红梅
【目的】明确小麦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江苏群体的种类组成及群体间遗传变异情况,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利用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的13个代表性CCN群体进行孢囊、阴门锥和2龄幼虫的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并与相似种进行比较;PCR扩增上述群体的rDNA-ITS区并克隆测序,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通过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值的比较,所测定的江苏群体均与已报道的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中国群体的测计值相接近;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CCN江苏群体、国内其它地区以及国外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娟 商圆圆 霍存录 方英杰 贺新生
报道了香樟树的一种新病原菌,对采集的标本及其培养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其ITS区序列进行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将所测得的序列提交至Genbank获得序列号为JN182923。通过Blast比对获得同属近缘的序列后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相结合将标本鉴定为二年残孔菌Abortiporus biennis,由系统发育树推断,二年残孔菌是多元进化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昕悦 李宇 冉亚兰 龙入海 杨永康 张乔会 谭生权 何美军
为培育优质高产的特色经济作物鸡爪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开展对两种不同表型的大叶、细叶鸡爪黄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活性差异研究.统计分析不同表型的鸡爪黄连形态学差异,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盐酸小檗碱含量;采用滤纸片法对十二种供试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测定其抗氧化活性.4年生大叶鸡爪黄连的平均株高31.83±2.66 cm、叶柄长度15.77±2.05 mm、叶绿素含量(SPAD)43.41±1.28、鲜重30.47±12.19 g、干重9.07±2.93 g,显著优于小叶鸡爪黄连:株高21.33±1.25 cm、叶柄长度11.81±1.85 mm、叶绿素含量(SPAD)35.76±1.98、鲜重3.87±0.31g、干重1.97±0.24 g;小叶鸡爪黄连的盐酸小檗碱含量(41.2±2.24μg·g~(-1))显著高于大叶鸡爪黄连(13.3±0.9μg·g~(-1));大叶鸡爪黄连对7株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为3.91~7.81 mg·mL~(-1),小叶黄连对6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10.94~21.88 mg·mL~(-1);小叶黄连较大叶黄连更好抗氧化活性,IC_(50)分别为0.259、0.387 mg·mL~(-1).大叶鸡爪黄连的产量、抑菌活性显著优于小叶鸡爪黄连,但是抗氧化活性、盐酸小檗碱含量显著低于小叶鸡爪黄连.
关键词:
鸡爪黄连 表型 小檗碱 抗菌 抗氧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傅本重 赵文丽 周勇 史红安 王立华 李国元 张志林
吉祥草是一种常用的园林绿化植物和中药材。为了明确吉祥草叶斑病的病原物,为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调查了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吉祥草叶斑病的发生情况,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完成了科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吉祥草叶斑病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历燕 陈庆昌 张小波
红脂大小蠹又名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为国内新纪录种 ,是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的毁灭性害虫 ,可导致几十年生的油松在较短期内死亡。越冬虫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为主 ,占 77 5 % ,2~ 3龄幼虫为辅 ,占 2 1 7% ,少数以蛹越冬 ,占 0 8%。其生活史以成虫越冬的 1a 1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的需跨年度才能完成 1个世代发育 ,以小幼虫越冬的需 3a完成 2代或 2a完成 1代。在种群密度较低时 ,危害生长衰弱的过火木、新伐倒木及新的伐桩 ,种群密度大时 ,能迅速入侵胸径≥ 10cm、树龄在 2 0a生...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吉哲慧 李清 蒋明 孙艳红 陆星 陈见 李佩 魏辉杰 李明光 王贵英
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5) g杂交鲌的外部形态特征、消化道、各部分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杂交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呈z字型盘旋,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胰腺组织在肝脏中成弥散性分布。(2)杂交鲌肠道系数为0.94±0.09,口咽腔长/头长比值为0.21±0.05,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3)杂交鲌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者的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相互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依次减小,其中食道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最长,分别为(522.59±34.06)μm和(3 489.5±114.38)μm;后肠最短分别为(163.94±4.76)μm和(1 937.37±64.32)μm。(4)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内呈不均匀分布,食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肠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食道中多为Ⅰ型粘液细胞,前肠内多为Ⅱ型粘液细胞。(5)杂交鲌食道及整个肠道均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其中前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方华华 高天翔 姜作发 董崇志 金显仕
通过对江鳕(LotalataLinnaeus)和大头鳕(GadusmacrocephalusTilexius)的形态学比较研究发现,江鳕和大头鳕都有胆囊、幽门盲囊,肝脏较大。脊柱和附肢骨骼种类相同,区别仅在于骨块的数量和嵴的发达程度上,尾都是等尾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Park Myung Soo Bae Kyung Sook Yu Seung Hun
自韩国平菇生产地分离到26株木霉(Trichoderma),基于培养特性和菌落形态,这些菌株分为4组,鉴定为Trichoderma sp.K1、Trichoderma sp.K2、T. harizianum,和T.atroviride,其中优势种为Trichoderma sp.K2,其次是Trichoderma sp.K1和T.atroviride。K1和K2不仅在形态上与其它的组有区别,而且相互在生长温度(35℃),菌落形态,分生孢子的形态,分生孢子小梗及其分枝类型,分生孢子的形态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对这些菌的ITS、EF-1(和RPB2的序列比较显示出这2个待鉴定的种(K1和K2)不仅与早期...
关键词:
绿霉菌 侧耳 形态学 系统分析 分类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媛媛 呙于明 王忠 聂伟
选用336只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木寡糖(0,1、2和4 g/kg)对生长性能及消化道生理学和粘膜形态学部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添加木聚寡糖不影响肉仔鸡生长速度,但含有2g/kg木寡糖的日粮可显著降低肉仔鸡0~7周龄的耗料增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可达4%。木寡糖可以增加回肠内乳酸菌数,增加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26.3%、20.8%和28.1%,也可以使盲肠内大肠杆菌数减少8%、26.9%和12.0%(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宝江 李国秀
茶藨子属植物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个类群,但该属植物形态变异幅度大,拥有两性花和单性花的两大复杂类群,属下分类难度较大。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茶藨子属7个亚属20种植物导管分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1)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均具孔纹导管类型,有一些种类兼具螺纹导管类型,该属导管分子均具尾部,尾部长短不一。2)导管分子长度250~440μm,直径15~30μm,该属植物导管分子属于细小类型。3)穿孔板类型为梯状穿孔板,且穿孔板上横隔数量在5.2~11.0之间,端壁倾斜角度较小,在13.33°~18.95°之间,且种属间变化不大;东北茶藨子、矮茶藨子、木里茶藨子、紫花...
关键词:
茶藨子属 导管分子 穿孔板 纹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