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9)
2023(12622)
2022(11016)
2021(10207)
2020(8509)
2019(19237)
2018(19196)
2017(37094)
2016(19954)
2015(22391)
2014(22495)
2013(22464)
2012(20706)
2011(18900)
2010(18926)
2009(17275)
2008(16421)
2007(14296)
2006(12676)
2005(11171)
作者
(58866)
(48834)
(48570)
(46474)
(31230)
(23439)
(22068)
(19235)
(18640)
(17346)
(16817)
(16588)
(15607)
(15416)
(15100)
(14992)
(14495)
(14132)
(13946)
(13872)
(12124)
(12067)
(11735)
(11182)
(10957)
(10856)
(10764)
(10558)
(9848)
(9505)
学科
(101795)
经济(101706)
管理(56099)
(50114)
(41126)
企业(41126)
方法(39483)
数学(34459)
数学方法(34126)
地方(25935)
中国(22434)
(22068)
(21385)
业经(20023)
(18461)
地方经济(15830)
农业(15320)
环境(14733)
(14246)
(14098)
理论(13566)
(13473)
贸易(13463)
(12894)
(11959)
金融(11956)
(11702)
技术(11689)
(11419)
银行(11384)
机构
大学(290445)
学院(288688)
(122167)
经济(119626)
管理(115077)
研究(101012)
理学(100001)
理学院(98843)
管理学(97224)
管理学院(96704)
中国(72972)
科学(62943)
(61761)
(51778)
(50856)
研究所(46557)
中心(44417)
(44124)
业大(42073)
财经(41995)
(41810)
北京(39078)
(38867)
师范(38552)
(38101)
经济学(37075)
(36924)
农业(34281)
(33595)
经济学院(33081)
基金
项目(200018)
科学(157371)
研究(146252)
基金(145205)
(126387)
国家(125380)
科学基金(107563)
社会(92814)
社会科(87909)
社会科学(87884)
(77747)
基金项目(77614)
自然(69511)
自然科(67819)
自然科学(67807)
自然科学基金(66557)
教育(65789)
(65347)
资助(59358)
编号(59190)
成果(47384)
重点(44801)
(43867)
(43701)
(40961)
课题(40721)
创新(38260)
国家社会(38072)
科研(37883)
教育部(37410)
期刊
(139103)
经济(139103)
研究(87787)
中国(51484)
学报(44807)
科学(42612)
管理(42544)
(39708)
(37132)
大学(33511)
学学(31723)
教育(29205)
农业(27745)
技术(25386)
(22686)
金融(22686)
经济研究(22584)
业经(20849)
财经(20677)
(17714)
问题(17659)
技术经济(15583)
图书(14890)
理论(14286)
资源(14151)
科技(13858)
(13713)
现代(13256)
实践(12903)
(12903)
共检索到423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0—2008年红三角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三角经济圈区域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其中赣州市、韶关市和郴州市内部差异呈现波动中不断上升,区域间差异在波动中不断缩小;县域经济在空间上表现出东西两极分化现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县域以韶关市区、郴州市区和赣州市区为核心形成三个高值区;三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倒"U"型曲线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心城市的规模对区域影响显著,改善交通和培育中心城市是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根据经济关联性把红三角经济圈县域分成扩散型、极化型、塌陷型和传染型,不同类型区域对应不同的发展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业喜  赵海云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和广东韶关三市,同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力水平较低。正视落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承接梯度转移,加强与珠三角的联系以及壮大区域经济等措施,是提升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甘星  甘伟  
科技金融效率是评价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2006—2014年三大经济圈十省市的科技金融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北京、广东科技金融一直处于技术有效,即达到了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最佳状态。上海、天津科技金融投入则处于技术相对有效,其他六省市始终处于明显非技术有效状态。本文进一步剖析了这十省市科技金融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并从政府、企业、金融市场、高技术产业、人才等五方面对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正楚  张良桥  
通过政府牵头,泛珠三角经济圈的“9+2”[1]个地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圈,但这种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的区域经济圈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地区在选择区域内主导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产业的互补性,得出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萌  谷人旭  高士博  许树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迈入"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文以长三角经济圈内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专业化指数以及产业合作潜力模型等多种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测度、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圈二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内25个地级以上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强度、不同区域及城市的产业相对发展水平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潜力。研究表明:在长三角经济圈内部,不同区域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先扩大后缩小,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则持续缩小;区域产业集聚度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丹  孙东琪  陈明星  
以1990—2017年为研究时段,以长三角地区6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及其二阶分解测算其总体和内部经济差异,基于ESDA方法分析其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和本土化因素对于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内和市间差异对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经济差异在小尺度上更为明显;(2)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呈现空间集聚的格局,极化效应显著,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但其局部发展较为协调;(3)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本土化是影响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和空间差异形成的有效因素,其中分权化对于各时期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影响较大而后有所衰落,全球化则在21世纪初影响最大。本土化因素始终是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增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工业化水平和资本规模,劳动力数量对长三角区域差异的影响由负面抑制作用逐渐转为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崇举  吴华安  张宏丽  
鉴于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良好基础和现实差距,国家应尽早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本文从"一心双核多轴带"的城市群体系、立体综合通道网络体系、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对接、信息共享及合作平台等方面构想了西三角经济圈内部融合的架构,并提出利用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新增长极着力点、以圈内圈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的综合通道网络、以科教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重庆地位提升构筑"一心双核多轴带"城市群体系、以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昱  肖红姗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60个县(不包括区)1998—2009年间的人均GDP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标准差系数和锡尔系数分析该地区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水平现状,然后根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进一步对其动态收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在1998—2009年间逐渐增大,并且基本不存在动态收敛的趋势,仅部分地区内县域经济存在俱乐部收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小龙  
“增长三角”这一名称由新加坡现任总理吴作栋于1989年首先提出,也有将其译作“成长三角”或“增长三角洲”的。由于这种“增长三角”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又是出现在亚洲(当然不排除将来在非洲、拉美出现),故完整的叫法应为“亚洲经济增长三角”。但国际上对“增长三角”这一概念尚无完全一致的定义。如认为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经济地带”、“次区域经济区”、“小区域经济区”、“扩展的城市地区”等等。虽然叫法各异,但就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同丹  
本文通过分析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区域经济地位、综合因素地位,进而准确揭示出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城市定位。然后以此展望今后无锡的发展与超越。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晓蓉  
如何通过"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以及城市集群的扩散和辐射效应,尽快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消除区域不平衡格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学术界和政策层面面临的共同课题。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另外,学术界也对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意义、可行性、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期刊] 改革  [作者]
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特殊功用愈发被中国经济理论界和政策层面认同之际,试图与这三大经济圈平起平坐的"西三角经济圈",在2009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先由代表递交议案,继而被媒体聚焦:将"西三角经济圈"打造成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级,以这三个城市为"经济增长中心",逐渐向周边地区传导,从而带动西部经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文  
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广西发展战略的一个重点,然而在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却存在着强辐射与弱吸收的突出矛盾,破解这一难题的途径在于做好“五个对接”,即思想观念对接、体制机制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和市场对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伟全  
尽管长三角区域经济取得巨大成绩,但各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依旧时常发生,并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文章阐述了长三角经济圈内地方利益冲突的现状,总结了地方利益冲突造成的结果,分析当前长三角地方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状况及其效果,并提出了协调地方利益冲突、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