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
- 2023(1435)
- 2022(1195)
- 2021(1074)
- 2020(935)
- 2019(2001)
- 2018(1979)
- 2017(3258)
- 2016(2023)
- 2015(2231)
- 2014(2098)
- 2013(2112)
- 2012(1970)
- 2011(1750)
- 2010(1747)
- 2009(1439)
- 2008(1466)
- 2007(1299)
- 2006(1124)
- 2005(1015)
- 学科
- 学(5253)
- 济(4958)
- 经济(4953)
- 业(2955)
- 管理(2756)
- 水产(2732)
- 税(2460)
- 税收(2281)
- 收(2250)
- 企(2101)
- 企业(2101)
- 动物(2084)
- 方法(1870)
- 动物学(1820)
- 数学(1609)
- 农(1582)
- 数学方法(1581)
- 中国(1420)
- 财(1267)
- 及其(1076)
- 资源(1068)
- 土地(1059)
- 和(1056)
- 生态(1047)
- 地方(1045)
- 农业(1016)
- 业经(985)
- 制(968)
- 环境(939)
- 银(870)
- 机构
- 大学(27516)
- 学院(26934)
- 研究(14690)
- 科学(12315)
- 中国(10698)
- 农(9526)
- 所(9266)
- 研究所(8955)
- 农业(7981)
- 济(7348)
- 管理(7193)
- 经济(7109)
- 室(7009)
- 实验(6899)
- 实验室(6646)
- 重点(6317)
- 中心(6277)
- 院(6219)
- 业大(6180)
- 理学(6086)
- 省(5981)
- 理学院(5946)
- 京(5815)
- 管理学(5704)
- 管理学院(5662)
- 研究院(5609)
- 江(5393)
- 部(5109)
- 水产(4874)
- 业(4835)
共检索到40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广 刘金兰 白冬清 乔秀亭 毛海涛
对繁殖季节的黄颡鱼性腺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黄颡鱼卵巢为黄色圆筒状,由大小不同的三 种卵粒组成,卵径分别为1. 2~1. 4mm、1. 5~1. 6mm 和1. 7~2. 0mm,直径较大的金黄色卵粒中有大量卵黄 沉积,成熟较好,较小的卵颜色发白。精巢为乳白色,饱满有光泽,靠近生殖孔的部分晶莹透亮。黄颡鱼雌 鱼性成熟系数为21. 48%,雄鱼性成熟系数为0. 60%。体重35~85g 时,雌性个体相对繁殖力为76. 81~ 94. 72粒/ g,平均为84. 35粒/g,绝对繁殖力(Y)与体重(W)、体长(L)的相关方程为:Y=84. 74W- 55. 69、 Y=1416. 92L-1484...
关键词:
黄颡鱼 繁殖季节 卵巢 精巢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章龙珍 江琪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黄晓荣 闫文罡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在所获得样本中,未发现Ⅰ期、Ⅱ期的卵巢和精巢。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Ⅵ期卵巢主要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长鳍篮子鱼精巢为辐射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管,同一精小管中的生精细胞发育不同步。精子成熟后,充满整个精...
关键词:
长鳍篮子鱼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龙珍 陈丽慧 庄平 冯广朋 徐滨 赵优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年的4、5、6月为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的繁殖季节。进入繁殖季节的卵巢以Ⅳ期为主,4-6月的Ⅳ期卵巢分别占当月总数的62.32%、71.43%和48.41%。Ⅲ期卵巢只占当月总数的24.55%、12.33%、6.28%;Ⅴ期卵巢占13.13%、10.45%和26.67%;5、6月份Ⅵ期卵巢占5.89%、18.10%。Ⅲ~Ⅵ期的性腺指数(GSI)分别为4.49%±2.07%、31.75%±7.08%、38.33%±6.24%和7.78%±3.18%。4-6月精巢均处于Ⅳ、Ⅴ、Ⅵ期,4月以Ⅳ期为主,5、6月以Ⅴ期为主。Ⅳ...
关键词:
纹缟虾虎鱼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性腺指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广朋 章龙珍 庄平 陈洁 张涛 侯俊利
在繁殖季节研究了斑尾刺虾虎鱼的形态、生殖力与卵巢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全长(TL)与体长(SL)、头长(HL)与体长(SL)、体长(SL)与体高(BD)、体重(BW)与空壳重(SW)、体重(BW)与体长(SL)的相关关系分别为:TL=0.779 6SL+1.793 9;HL=0.299 9SL+7.288;SL=0.783 2BD+7.324 9;BW=0.818 4SW-4.979 6;BW=0.062 9SL2.331 5。斑尾刺虾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6 328~59 878 egg,与体长(SL)、空壳重(SW)、卵巢重(OW)的相关关系分别为F=94.972SL2-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游鑫 邓闵 刘全圣 覃雅 何绪刚
采用组织切片法研究黄颡鱼的性腺分化并观察温度对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27±1)℃(中温组)条件下,15日龄(全长(13.99±0.24)mm)黄颡鱼性腺开始分化,具有裂隙(即卵巢腔)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卵巢,而不具裂隙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精巢;精小叶和输精管最早出现于60日龄(全长(47.58±1.74)mm),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及分化显著早于雄性。(32±1)℃条件下(高温组)仔鱼性腺分化比中温组早5~10d,(22±1)℃(低温组)仔鱼发育缓慢,性腺分化比中温组晚25~30d。中温组和低温组幼鱼雌雄比接近1∶1(分别为1∶0.96和1∶1.17);高温组幼鱼雌雄比例为1∶2.09,雄...
关键词:
黄颡鱼 性腺分化 温度 性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学宏 杨彩根 王志林 陈祖培 钟卫东 许爱国 陈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万松良 盛长彬 葛雷 黄臻 张扬 汪运华 刘能玉 洪望生 余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夏克立 孙占胜 陈一骏 肖广海 孟繁华 王雪峰 范学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调义 盛玲芝 苏建明 张学文 陈开健 王晓清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小型经济鱼类 ,现已成为广大养殖者乐于接受的重要新兴养殖对象 .为探明其基础生物学特性 ,给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采用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 ,对洞庭湖瓦氏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年龄和生长、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洞庭湖瓦氏黄颡鱼鳍的特征为 D.2 ,6~ 7;A .2 0~ 2 6 ;P.1,7~ 9.其体长 (L,cm)和体重 (W,g)关系方程为 W=0 .0 4 1L2 .92 .生长方程为 :Lt=2 2 .76 [1-e- 0 .32 7( t+ 1 .1 94 ) ],Wt=378.3[1- e- 0 .32 7( t+ 1 ....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生长 形态 繁殖 洞庭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卫民 严安生 查金苗 张志国 吴建军 柏世军
通过对黄颡鱼的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与人工催产、自然产卵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和生产经验的总结 ,认为这两种繁殖方法在生产中均行之有效 ,各有其优缺点。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生产条件、及亲本体质状况 ,建议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进行人工繁殖生产。
关键词:
黄颡鱼 人工授精 自然产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欧阳敏 魏宏民 张明 肖秀兰 陶其辉 吕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恩义 贾柽 陈秀丽 杨彬
广东特产的硇洲马尾藻是一种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大型褐藻,有望开发成人工育苗栽培的新种类。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原生态定点观察周年各月其体长和生物量等季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藻体假多年生,异株、异托。8—10月为体止期,11月至翌年4月中旬为生长期,4月中旬至6月初是繁殖期,6月初至7月底为衰老期。自然种群的繁衍和维持以假根再生为主,有性繁殖为辅。假根周年各月均可再生小苗,拔除假根,严重破坏种群繁衍,保留假根的剪收可以使第二年相同面积、同一时间的同种藻体的现存生物量明显增加。分布在水深2 m以内,宽5~10 m的潮间带岩礁上,11月开始加速生长,到5月上旬藻体长度生长达到最大值,原生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文涛 张秀梅
通过对移植2年后的大叶藻(Zosteramarina L.)的形态、生长和繁殖情况进行4个季度的观察和测量,发现在春季(3月和4月)和初夏(6月)大叶藻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而其他季节相对较高;根在冬季(12月和1月)和初春(3月)最发达;叶及叶鞘长度,叶宽和每株成体的生物量都在夏季达到最高值,而在秋季降到最低值;单株大叶藻叶生产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也分别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大叶藻侧生苗在冬季的萌发率最高,而夏季未观测到有侧生苗萌出。结果显示,光照影响大叶藻叶绿素的含量;水温对移植大叶藻的形态、生长和无性繁殖产生显著影响,夏季高水温对大叶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冬季低水温的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